兩周前,幸運搶到一場冠德玉山基金會主辦的走讀活動,由城市慢遊專家、作家水瓶子老師導覽「城南」的發展脈絡與近代文學之路。

水瓶子老師擅長古今地理對照及人物心理描繪,自此延伸出多樣貌的人文故事...。


所謂「城南」,是指清領時期的台北城門以南到古亭庄附近。

日本統治台灣後,為尋找適合日本人生活居住地區,便往水田遍佈、人口較少的城南一帶發展,興建住宅、設置機關學校,包含南門町、龍口町、佐久間町、兒玉町、千歲町、新榮町、古亭町、川端町、馬場町、水道町、富田町等,範圍大約是現在臺北市的中正區南部、大安區南部一帶。

現在的捷運古亭站出口外,和平東路、羅斯福路口,昔稱「南門口」,是通往城內的交通樞紐、更是淡蘭古道的必經之路。

這裡有一座「古亭陰公廟」旁邊有一條小巷子同安街,便是清領時期就存在的重要道路。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城市旅行導覽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城市旅行導覽
循著路幅稍窄的老同安街緩緩前進,來到南昌路二段路口。南昌路往右手邊一直直走,就會通到台北城的南門。

左手邊鵝黃色、帶有翹脊屋簷的高樓建築是「十普寺」。十普寺建於日治時期,前身是日人的寺廟「了覺寺」。

水瓶子老師補充,凡是現在看到寺廟的地方,在日本時代大多是神社或日本的寺廟。當年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經常來了覺寺祈福,也常揮毫落紙贈予了覺寺。

本區在日本時代的地名,也是以佐久間左馬太來命名為「佐久間町」,所以依照古地名來看,這裡是日本人居住的地區無誤。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城市旅行導覽
了覺寺.jpg
▲了覺寺由日本佛教真宗本願寺所創建於1929年(昭和4),1945年改為十普寺,現為中國佛教會址所在。 (資料來源:國家圖書館 臺灣記憶 https://tm.ncl.edu.tw/)


續走同安街,來到同安街28巷。

同安街28巷旁是牯嶺街95巷,原本是一條小溪流,在1990年代初才加蓋變成馬路,這條小溪的上游原本是瑠公圳的林口支線,流入今牯嶺街95巷、三元街、西藏路,然後流入新店溪;在下游地段日本時代稱「赤池」,據說是清澈有魚的溪流,四、五月晚上可以看到很多螢火蟲發光,所以廈門街上的木橋便命名為「螢橋」。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城市旅行導覽
同安街28巷旁是牯嶺街95巷,夾角處有一棟日式建築,原本是1940年代石井家族購置,石井稔曾任職台北帝國大學的農化研究室助理教授,戰後石井家族離開台灣,將房舍交由同在農化研究室的陳玉麟教授。後來陳教授將房子轉交給台灣大學管理。

目前這間老屋是由黃金種子團隊(水瓶子老師為執行長)經營「野草居食屋」。水瓶子老師說,之所以會經營野草居食堂,是因經營「青田七六」受到古蹟的侷限,虧損嚴重,於是跟台大再商借一棟非文化資產的老屋,經整修改造後,作為居酒屋營利,以填補青田七六的虧損。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城市旅行導覽
其實,這棟日式建築原本是有庭院的,陳玉麟教授曾說兒時常在院子裡騎腳踏車;但現在看上去,屋子卻緊貼著馬路,那是因為牯嶺街95巷,原本是赤池,到了1880年代因人口增多,家庭廢水都排入這條溪流,居民認為河溝很臭,且需要停車場,於是臭水溝就不斷被加蓋成為道路,並興建停車場,而位在夾角的建物庭院部分,就因道路拓寬而被犧牲掉了。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文學閱讀與城市慢遊
同安街28巷口有一座長慶廟,舊名為「古亭庄福德爺」廟,是一座土地公廟。土地公是漢人農業社會最普遍奉祀的神明,廟址位在古亭庄村落南側交通要道旁,早期福建泉州安溪人,渡海來臺,在這裡逐漸形成聚落。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城市旅行導覽
長慶廟旁立了一塊「鼓亭莊舊址」碑,說明古亭地名由來。不過,這塊碑上所記載的未必完全是事實。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城市旅行導覽
關於古亭地名由來,有好幾種說法,首先是早年為防禦住在新店溪上游屈尺的泰雅族出草, 建「守望亭」在廟旁,並繫一大鼓在樹上為警戒,若有番人入侵便擊鼓示警,所以叫「鼓亭」。另外還有一說是當年的農家設了穀倉古亭畚,稱為「穀亭」;但穀倉的說法已經被認為不合理了,因此鼓亭的說法最常見。

不過,水瓶子老師仍質疑「鼓亭」的論述,分享了簡宏逸博士的觀點,認為「古亭」可能和新店溪的漁業有關,源自儲藏漁網的建物「罟亭」或「孤壇」。
早年城南一帶河溝遍佈、新店溪水域將常會有無名屍首,被好心人收屍供奉成為有應公、也就祭祀無主孤魂的地方「孤壇」,因此古亭庄內有許多孤壇。
不過,早年沒有文字,後因語言文字的演變、地理的改變等等,才演變成古亭...   

不過,這一部份尚未有定論,後續仍有討論空間。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城市旅行導覽
▲水瓶子老師分析古亭地名由來

廟後方的大榕樹取名為「長慶榕」,樹齡推估超過300年。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城市旅行導覽
長慶榕前方是一Y字路,右側的晉江街,是赤池支流,與霧裡薛圳第三支線交會,是霧裡薛圳第三支線尾端的排水處。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城市旅行導覽
城南的老巷弄不但曲折、且高低落差明顯,像迷宮般十分有趣。在老師的帶領下,從晉江街,右轉繞進同安街8巷2弄,走到底與同安街8巷交會,呈現一個頗具特色的Y字路夾角。
旅台作家栖來光,曾出版《在台灣尋找Y字路》一書,分享在台灣觀察到的Y字路。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城市旅行導覽

重回同安街大馬路。十普寺的牆面上,插畫家凱蘿以「重現舊日風光」為主題,搭配誕生在同安街區的經典文學出版品,創作出三連幅作品《記憶切片》。
第一幅可見新店溪畔遊船與休憩行業風行的熱鬧景色;第二幅則是前身為日式料亭的紀州庵古蹟;第三幅則走進文人書房,重現過往臺灣出版業興盛蓬勃的樣貌。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文學閱讀與城市慢遊
同安街穿越汀州路,可見到汀州路的地坪明顯隆起,那是因為汀州路是從前的萬新鐵路。

萬新鐵路鋪設於日治時代的大正10年(西元1921年)從萬華到新店,全線長10.4公里,最初興建目的是為了接駁運送木柵、深坑、石碇等地所開採的煤礦,後來煤產量漸少,鐵路也逐漸被客運取代。1965年,臺鐵不敵虧損,拆除萬新鐵路,結束44年的營運歲月。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城市旅行導覽
〈月光曲〉余光中
廈門街的小巷纖細而長
用這樣乾淨的麥管吸月光
涼涼的月光
有點薄荷味的月光
在池底,湖底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城市旅行導覽
沿著同安街走到底,來到文學森林紀州庵。

紀州庵原為平松家族經營的日式料亭。本店位在若竹町,約是現今西門町南側,貴陽街與長沙街之間,離西本願寺不遠。主要提供隨軍隊移住來台的日本人消費。

紀州庵的老闆平松德松,取名紀州庵是為了懷念故鄉「紀州藩」(紀州是「和歌山」的古稱),庵字則意謂著「以茅草為屋頂的房屋」, 文人雅士取庵為名,以附風雅。
紀州庵本店因生意興隆,1917年擴大營業規模,在同安街開設分店,是一間專門經營和牛、雞肉鋤燒(sukiyaki壽喜燒)及西洋料理的高級料亭,許多解鄉愁的飲宴活動也隨之活躍起來,不但有陪酒的酌婦,藝妓表演也從日本「內地」跟著移入。


紀州庵由於地理位置位於新店溪畔,可乘船眺望美景,各式消暑休憩活動日漸興盛,河畔宴飲、釣香魚、游泳戲水等等。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城市旅行導覽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城市旅行導覽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城市旅行導覽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文學閱讀與城市慢遊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文學閱讀與城市慢遊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文學閱讀與城市慢遊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城市旅行導覽
到了戰後1950 年代,紀州庵轉為公務人員眷舍,小說家王文興曾居於此,《家變》的部分場景便源於此地。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城市旅行導覽
川端橋與楊仲佐
日治時期,新店溪畔為日本人鍾愛的水岸休憩區,紀州庵、川屋敷、新茶屋、清涼亭等茶館、料亭林立。而新店溪對岸的永和地區,早年是一望無際的田園,台灣人在埔地廣植薰茶泮香所用的黃槴花。

當時永和鄉長楊仲佐是知名畫家楊三郎之父,日治中期在永和興建宅第「網溪別墅」,並在花園栽種菊花千餘株。每逢菊花滿開的時節,喜歡與人同樂的楊仲佐經常開放官民隨意入園觀賞,使得網溪別墅成為臺北地區遠近馳名的賞菊景點。

根據《臺灣日日新報》的報導,網溪別墅曾創下單日五千人次參觀的驚人紀錄,就連總督府和臺北州的諸多官員也是楊氏花園的座上貴客。

民間相傳裕仁皇太子1923年臺灣行啟,曾到網溪別墅觀賞菊花。由於當時往返永和只能靠新店溪渡船,交通不便。楊仲佐就故意將皇太子的椅墊拉歪一邊,讓他搭船時坐不安穩。後來便採納了楊仲佐的建議,興建連結台北永和的「川端橋」,也就是現在的(舊)中正橋。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文學閱讀與城市慢遊
離開紀州庵,從同安街轉進廈門街113巷,巷口有一棵大雀榕,這附近也是「文學聚落」,除了有余光中、林海音故居,1970年代起台灣文學出版史上不可磨滅的「爾雅」、「洪範」兩家出版社,就在廈門街113巷。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城市旅行導覽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文學閱讀與城市慢遊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文學閱讀與城市慢遊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文學閱讀與城市慢遊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城市旅行導覽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城市旅行導覽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城市旅行導覽
廈門街在四、五十年前,曾是皮鞋一條街,凡是要訂製鞋子都會來這裡,鼎盛時期曾有40多家皮鞋店。直到1980年代,皮鞋業出走大陸,鞋店一下子降不到兩家,取而代之的是二手家具以及二手生財工具、家具的舊貨集散街道。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城市旅行導覽
廈門街94號的建築物是「舊廈門街派出所」。建於1936年,原為鋼筋混凝土加強磚造二層樓建築,走當時流行的現代主義風格,是臺北市1930年代興建派出所之代表作。戰後,加蓋成三層樓,並延續使用。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城市旅行導覽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城市旅行導覽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城市旅行導覽
萬新鐵路上的螢橋站
廈門街和汀州路口,照片中小七旁邊這一排三角屋頂的矮房子,就是昔日的螢橋站。目前有兩棟屋子還保存舊貌。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城市旅行導覽

廈門街與廈門街25巷口,是昔日【螢橋】舊址。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城市旅行導覽
日治時期螢橋.jpg

兒玉源太郎【南菜園】舊址
南門口在清領時期是周可安家族的農地。台灣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來到台灣後,為了提倡種植日本蔬菜以慰軍心,並與台灣士紳交好,便向周可安租地建築別墅,取名為「南菜園」。然而兒玉本身公務繁忙,沒有多少時間待在這裡,便請精通漢文的杒山衣洲替他管理,聘他
擔任官方報紙《台灣日日新報》的漢文版主任,居於兒玉的別墅南菜園內。

1899年,籾山與多位日本漢詩詩人以南菜園為中心,成立「穆如吟社」,常開雅集,邀請士紳互相唱酬,以收攬台灣人人心。1899年6月,兒玉在南菜園召開詩人雅集,會後由籾山編輯成詩集《南菜園唱和集》。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城市旅行導覽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城市旅行導覽
二戰後,南菜園由台灣省婦女會接收,分配給台灣省政府任職的謝東閔和謝敏初兩家人居住。1956年,南菜園發生火災,災後將茅草屋頂換成瓦片。1970年代,南菜園被拆除,改建為南昌公園。
undefined

undefined

南菜園.jpg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城市旅行導覽
北白川宮大妃殿下御歌碑

1901年10月,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遺孀能久親王妃富子來台參加台灣神社的鎮座式,富子妃在29日上午參訪南菜園,隔日在色紙上寫下了「國の為たてし、いさをはもりそにの、山より高く、おもほゆるかな」贈與兒玉總督,意思是「兒玉總督的功績比玉山還高,教我不自覺地思念及景仰」。

後來總督府便將北白川宮大妃殿下御歌刻成石碑,石碑座和周圍的樹石佈置是由井手薰設計。於1941年3月17日舉行盛大的揭幕落成典禮。

二戰後,此碑被移至附近的南福宮內。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城市旅行導覽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城市旅行導覽

日治時期,城南被規劃為日本人的居住地,南菜園周邊更是興建許多高等官舍,台北市於1922年間實施町名改正時,並進行街町改名,南菜園東側因兒玉源太郎之淵源而改稱「兒玉町」,牯嶺街81巷與南昌路二段2巷所圍街廓為「佐久間町」,是為了紀念第五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

通過南菜園後方的巷弄,水瓶子老師說,多年前曾在這附近發現了疑似南菜園的正門門柱,經發表後,門柱就不翼而飛了。現址僅存疑似圍牆的舊物。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城市旅行導覽
懸掛著南昌家具街看板的位置,曾有一棟華麗的歐式洋樓建築,是昔日的「古亭庄配電所」,現仍然是古亭變電所,可惜舊建物早已拆除。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城市旅行導覽
古亭變電所.jpg

郵政醫院正對面,是市定古蹟「孫立人將軍官邸」

這棟官舍的前身,最早是由日本建築師森山松之助設計的原總督府土木局「水道課長官舍」(1907年起建、1909年落成);後來由學租財團借用並出資,1911年由建築師近藤十郎,增改建為「古亭庄高等官舍」,在台灣總督府官邸(台北賓館)整修期間,做為總督的臨時住所。

後來再由軍方接手,改為「台灣軍司令官官邸」(1922-1944年間)與「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官邸」(1944-1945年間);1929年時,軍方曾由淺井新一進行第二次增改建。這棟規模僅次於原臺灣總督官邸(台北賓館)的第二大現存日治時期官舍建築,在戰後陸續成為「台灣防衛司令官邸」、「陸軍總司令官邸」,當時居住者正是孫立人將軍。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文學閱讀與城市慢遊延伸閱讀: 【城南】從古亭到龍匣口:南昌路x孫立人將軍官邸x劉真校長故居x戴炎輝寓所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城市旅行導覽

講解完孫立人將軍故居,最後來到「慢慢Bistro」咖啡館,老師將今天走過的路線,以及相關的文學人物、地景做一延伸與整理總結。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城市旅行導覽
 

感謝冠德玉山基金會
感謝水瓶子老師導覽
 
【城南】走讀城南:水瓶子老師的文學閱讀與城市慢遊走讀路線:古亭2號出口→古亭陰公廟→長慶廟→野草居食堂→紀州庵→洪範出版社→螢橋站遺跡→南昌公園→陸聯廳→慢慢Bistro


參考資料
國家記憶文化庫  臺北城南了覺寺全景|國家文化記憶庫 2.0 (culture.tw)
水瓶子的城市慢步  水瓶子的城市慢步: 【台北】同安街散步 (writers.idv.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