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瑠公圳」大家都聽過,但是它從哪裡來,流往哪裡去,恐怕少有人能夠正確回答。
記得數年前,當時讀國小四年級的橋弟,有一項暑假作業題目是「走讀大安」,需要大人引導認識環境;那時,我曾指著新生南路告訴他:「我們家門口這一條路,從前是一條灌溉水路,叫做瑠公圳」
孩子作業交了之後,我才知道新生南路底下根本不是甚麼瑠公圳,而是一條日治時期開闢的排水溝「堀川」(戰後稱「新生大排」)。
就連柯P市長也曾經犯傻,在造訪韓國首爾的清溪川之後,高喊要「打開新生南路,重現瑠公圳」,想法雖然不錯,可惜新生南路不是瑠公圳。
我想,柯P大概跟我一樣,被臺大校外新生南路上的「瑠公圳原址」碑給誤導了。
那麼,瑠公圳到底在哪呢?
▲沿著新生南路三段,重現昔日水圳意象的「大灣生態草圳」。拍攝日期為2021年11月20日
▲新生南路三段臺大校外的「瑠公圳原址」碑
▋關於瑠公圳
臺北西區發展比東區來得早,因鄰近河港的地理優勢,從清領時期起就是繁華的商區,相較於熱鬧的西區,東區則是十足的鄉下地方,放眼望去都是稻田與埤塘。
來自福建漳州的郭錫瑠,幼年時跟著父親來到臺灣,原本在彰化一帶開墾,後來跟族人遷居台北,在今信義、松山一帶耕種。
對靠天吃飯的農夫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灌溉水源。初期他們利用天然陂塘、興建圳道來灌溉農田,但是陂塘仰賴降雨蓄水、後來泥沙淤積,陂塘水量逐年減少,使得農田無法灌溉。
郭錫瑠看到土地因為缺水無法耕種,覺得非常可惜,決定尋找新的灌溉水源,好讓旱地變良田。1740年郭錫瑠變賣家產創立「金順興」號,帶領眾人遠赴新店溪上游青潭溪附近,打算鑿圳引水到家園。
這距離大約有十多公里長,還要跨越景美溪,困難重重,而且水源處是原住民的地盤,侵門踏戶免不了要受到泰雅族人攻擊。由於工程艱鉅,加上資金不足,延宕多年未能完成。
▲瑠公圳水門/圖片來源: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台灣寫真帖》
▲瑠公圳新舊景尾水橋/圖片來源: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台灣寫真帖》
1753年,瑠公與大坪林圳五庄締約,改由蕭妙興等墾戶接手施工,1760年鑿通石硿圳路,為「大坪林圳引水石硿」(今開天宮下方),前後歷時20多年完成。
當時稱「青潭大圳」或「上埤大圳」,由金合興號與瑠公共用水源。金合興號修築渠道、給水路,灌溉新店大坪林地區,稱為「大坪林圳」;瑠公則另修渠道幹線通過新店地區,並築木梘導水跨景美溪,經過今景美、公館、大安區、信義區、松山等地,稱「瑠公圳」。
後來,瑠公擔心水量不足,又繼續往更上游的青潭堰北側取水。
不過,當時引水的方式並不理想,架設於溪面的木梘經常損壞,改用去底水缸接成暗渠,又遭颱風沖毀,郭錫瑠受到打擊抑鬱而終。最後由他兒子郭元芬繼承了老爸的開圳大業,並改良引水設施,改建木梘為尖底木梘,後人稱它為「菜刀梘」;並於1773年再度將取水口改到碧潭 ,另築引道越過景美溪,1778年終於大功告成,稱「下埤大圳」,灌溉臺北東側廣大平原。
打開《瑠公水利組合區域圖》,水圳有如大樹般,主幹上張狂伸展的支線,縱橫交錯大台北農田。
不過,並非所有水圳都是瑠公所建。
以前水圳屬於私人產業,在瑠公圳之前,就有引自景美溪的「霧裡薛圳」,主要灌溉台北盆地西半部古亭、大安、三板橋一帶農田,而瑠公圳則是灌溉台北市東側公館、中崙、松山等地區。
這兩大水圳各自獨立,但也有相接與交匯;例如溫州街上的「九汴頭」,就是瑠公圳流經新生南路「原址碑」之後,繞進巷弄,與霧裡薛圳相連的地方。從前設有水閘門。
日治時期,日本人為了方便管理水源,將霧裡薛圳、大坪林圳、瑠公圳,全部公告為公共埤圳,1907年整併至「瑠公水利組合」,通通冠名瑠公圳。這也是為什麼台北不管是溪流、水圳或排水溝,很容易被認做是「瑠公圳」的原因。
▲《瑠公水利組合區域圖》/圖片來源:台北市百年歷史地圖
▲《瑠公水利組合區域圖》局部放大/圖片來源:台北市百年歷史地圖
▋瑠公圳大安支線
瑠公圳從新店碧潭流進景美,來到公館蟾蜍山腳下後,分成了四大水道,第一幹線、大安支線、第二幹線及霧裡薛圳第一、二、三支線,以及林口支線。
其中,「大安支線」流經公館,進入臺大校區,貫穿臺大實驗農場、生態池、舟山路、小椰林道與醉月湖;離開校園之後,流往和平東路二段96巷、175巷、瑞安街等住宅區,最後彎進大安國中北側至大安路二段附近。
大安支線不但促進公館地區的繁榮,臺灣第一塊成功培育出蓬萊米的稻田,就是由這一條水圳來灌溉。
然而,原本灌溉良田阡陌的水圳,隨著土地的開發利用,已被埋入地底隱沒在巷弄。五六十年代的農村景色,只能從老照片來拼湊。
失去才知珍貴。
大約在2003年左右,臺大展開了校園水圳復原計畫,要將昔時的水路找回來。
延伸閱讀:水路交織的脈絡-走訪瑠公圳x大灣草圳計畫x台大醉月湖
▲1960年代的瑠公圳與台大農場(圖片來源:台大校史館/攝影:凌德麟)
如果你很久沒來逛臺大,一定要來走走,近二十年間校園變化真不少。
而校園外的水圳路線,也很精彩。看似平凡的廟宇、公寓、巷弄、公園...有如藏寶圖般,埋藏無數的水圳密碼,當老師手指著:
「這斑馬線,原本是河道!」
「這道路弧線,其實以前是座橋!」
就像施展了魔法般,綠油油的秧苗、淙淙水流與拱橋,瞬間立體還原,與眼前的真實景象套疊後,樹蛙鳴唱、白鷺鷥在田間滑翔,讓人忘記車水馬龍的喧囂。
▋水源生態池x舊圳道
跟著大安社大水圳文化社的郭麗雪老師,從捷運公館站2號出口旁的側門,進入臺大校區。
沿著舟山路走約3-4分鐘,右手邊是1968年落成,原為僑光堂的歷史建築「鹿鳴堂」,續往前走,行經生命科學館,來到「生態池」,池畔幾株紅褐相間的落羽松,與藍綠色的池水相互輝映。
這座生態池,其實是一座人工池塘,是因興建生命科學館時,湧出大量的地下水,起初排入水溝,後來湧水太多,乾脆挖一座水池來蓄水。
校館蓋好後,池塘廢除太可惜,於是臺大將它改做生態池,於2003年啟用,是臺大校園「瑠公圳復原計畫」第一期工程的起始點。這項計畫由「瑠公農田水利會」出資,整修工程包含圳道區、湧泉、水圳淨化區、瑠公橋、眺望平台及休憩步道等等。
生態池內栽植了約七十餘種的水生植物,完工之後,很快就成了鳥類、昆蟲、植物的棲地與覓食區,美麗的落羽松,也讓舟山路增色不少。
接著是生態池對面,水工所旁的紅磚牆腳下的小溝,其實是臺大校園內僅存未加蓋的瑠公圳舊圳道,圳道保留了漿砌卵石溝體,溝底鋪有皂土和黏土,藻類植物遍佈,生機勃勃,這一段水圳路在2017年完成整修,成為校園內的秘境景點。
瑠公圳復原計畫的用水,是直接引自新店溪水源頭,由自來水公司每天提供200公噸的原水。生態池前方有一個水孔蓋,會噴出水來,是水道的洩壓裝置,只要有送水,就會產生噴泉。透過噴泉,也可以確認自來水公司有沒有按時送水來。
▲臺灣大學舟山路側門
▲早年基隆路還未打通時,舟山路為基隆路三段,有公車行駛。基隆路打通之後,這條路才改名「舟山路」。
外車可通行的舟山路,將臺大校地切分為兩區,後來有學生提案讓舟山路成為校地,在與台北市政府交涉後,最終是以縮減校舍圍牆來換取道路,讓臺大校區變完整。
▲歷史建築「臺大鹿鳴堂」
▲鹿鳴廣場
▲生命科學館
▲生命科學館與生態池之間,從前有大安支線流過
▲生態池與瑠公橋
▲生態池
▲生態池
▲生態池池畔的水閘門僅供展示,並無實際作用
在生態池與洩壓噴泉前,大安社大水圳班老師與學員大合照
▲圖片來源:梁老師的城市水學FB
▲生態池前的洩壓噴泉
▲生態池對面的「台大水工所」
▲水工所旁的紅磚建築圍牆邊,有瑠公圳大安支線遺跡
▲瑠公橋與水圳復原
▲水工所旁的紅磚建築圍牆邊,瑠公圳大安支線遺跡
▲瑠公圳大安支線遺跡前的解說板
▲瑠公圳大安支線遺跡前的解說板
▲臺大校園內唯一未加蓋的瑠公圳大安支線遺跡
▲臺大校園內唯一未加蓋的瑠公圳大安支線遺跡
▲臺大校園內唯一未加蓋的瑠公圳大安支線遺跡
▲水裡藻類遍佈,形成絕佳的生物棲息環境
▲水裡藻類遍佈,形成絕佳的生物棲息環境
▋蓬萊米發源地-作物試驗田
日本明治維新後,進入工業化,務農人口移到都市作勞工,於是農業生產力下降,糧食短缺問題日益嚴重;日本統治臺灣時,總督府發現臺灣氣候宜人、土地肥沃,於是計畫將台灣發展成日本的糧倉,推行「工業日本、農業台灣」的經濟政策,在台灣扶植許多農產品輸出日本。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稻米。
早期臺灣水稻品種為「秈稻」(在來米)。刁嘴的日本人吃不慣在來米,於是總督府聘請農業技師磯永吉等人來台,引進日本梗稻品種,改良臺灣品種,培育適合日本人口味的稻米。
1925年,和末永仁將臺灣的在來米成功改良成「蓬萊米」,運銷日本,解決了缺糧問題,並且成為現代臺灣人的主食。
現在我們吃到的香噴噴蓬萊米,就是在這片試驗田,由瑠公圳的水灌溉培育出來的品種喔!
▲臺灣蓬萊米發源地-作物試驗田
▋瑠公圳原址、復原水廊道
離開稻米試作區,循著水圳路線,穿過椰林大道、走進臺大人暱稱「小福」的福利社前方小路,前往醉月湖。
走出小路,眼前是開闊的綠地,及一座起伏的小丘,綠地與步道之間,有一條水廊,前方擺著一個「瑠公圳原址」的碑石。
記得幾年前,這裡只有草皮,在經過水圳復原計畫開挖、整建美化後,瑠公圳圳道居然重見天日!
這條生態水廊,是瑠公圳大安支線原始路線,從舟山路上的生態池一路流往醉月湖。1955年左右,為了擴建校舍,就把原路線給填平,改走小椰林道,通過女八宿舍之後流往校外。
不過,後來的大安支線改線也在1972年、1986年分段加蓋廢除,消失於地面。
台大瑠公圳復原計畫,原本是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學生的作業,臺大校方認為可以增加校內景觀的變化,於是支持這項計畫。(當然,學校出地出嘴、就是不出錢)
為了復原瑠公圳,首先利用透地雷達找尋原始圳路,從醉月湖南側,把水路重新開挖出來,並由各系所如:土木系、生物環境系、地質系、園藝系、建築系等師生通力合作打造,是一條兼具教學、實驗性質的生態水廊。
植栽培育、水質管控、橋梁建造、太陽能曝氣設備等都是學生課程的作品,生態廊道裡的水,除了新店溪的原水,也有回收雨水。
▲椰林大道
▲穿過椰林大道,切入小福前方小路
▲小路走到底,即可見到草皮綠地與水廊。來自雪山山脈的石頭,由地質系院長提供
▲於瑠公圳原址設置生態水廊
配合瑠公圳復原計畫搭建的人行步橋,是土木系學生實作課程「結構學與流體力學實驗」的一部分,作品名稱為「螢」,希望能營造螢火蟲滿天飛舞的生態棲地。
▲人行步橋是土木系學生實作課程。作品名為「螢」。
▲池子裡有許多台灣原生種植物
▲池子裡有台灣原生種植物,曾頻臨絕種的臺灣萍蓬草,在各地方努力復育下,黃色小花再度開滿池塘。前方還有粉綠虎尾藻
▋醉月湖
醉月湖是臺大知名景點,原稱「牛湳池」,一共有大中小三個池,是臺北市唯一存在的天然陂塘。早年提供農耕灌溉,有調整瑠公圳水量的功用。瑠公圳大安支線、霧裡薛圳第一支線都曾流經附近。
至於為何取名「醉月湖」,是因1973年,臺大學生舉辦畢業聯誼會,策劃了划船比賽;在製作宣傳海報時,2位主辦同學認為「牛湳池」名稱土氣,遂將活動地點寫在「醉月湖」,這充滿詩意的地名,果然掀起話題,成功吸引許多人來參加,「醉月湖」之名不脛而走,沿用至今。
醉月湖的湖中有一座「湖心亭」,階梯懸於湖面,卻沒有外橋連結,原因....不好說。湖畔風景清幽,是台大學生談情說愛的地點,以前學生還會在池裡游泳,不過醉月湖看似湖面平靜,其實湖底相當深,最深處達6公尺,落水事件時有耳聞。
▲醉月湖一共有大中小三個池子,小池種滿荷花,池畔可見野薑花、穗花棋盤腳等
▲湖心亭
▋瑠公圳改線與女八宿舍
從醉月湖畔的輕食咖啡屋旁,通過舊數學系館,前往小椰林道,繼續探訪瑠公圳遺跡。
臺大小椰林道的位置,正好與東西向的椰林大道呈90度角,自臺大新總圖書館前方,通到思亮館(理學院館),筆直的道路兩側,種滿了高大的椰子樹,是臺大校園南北向要道。也是瑠公圳大安支線改道後的水圳路。
除了從地圖,可以判斷它的位置之外,小椰林旁的女八宿舍門口,拱狀的高低落差,很明顯的,過去是一座橋梁,底下有水流過。
水圳班的班長拿出一把捲尺,往水道孔蓋的縫隙往下探伸,眼看這捲尺一直放一直放,似乎深不見底好驚人!碰到底之後,查看捲尺上的數字,足足有2.5公尺深!而且尺上面還沾了一層水,看來瑠公圳並沒有完全枯竭或消失,只是被埋藏在地底罷了,要重見天日並非不可能。
有同學問:既然如此,當初為何要加蓋呢?
班長說:以前農業社會,水圳有灌溉需要,步入工商時代後,水圳成了臭水溝,常常滋生蚊蠅細菌,沒人喜歡。為了環境衛生,最便利的方法就是蓋掉它。像這宿舍前面,正好可當作自行車停車場。
不過,在生活逐漸寬裕、都市開發瀕臨飽和之際,人們又會開始反思。僅以便捷、利益考量的水泥城市,真是我們要的生活環境與品質嗎?
有沒有可能,讓大自然重返我們的生活,在樓房密布的都市裡,可以回復一些河溝、陂塘,降低熱島效應,讓夏日不開冷氣,也能感受徐徐涼風。
▲醉月湖畔的輕食餐廳
▲小椰林上的女八宿舍
▲小椰林
▲女八宿舍門口的自行車停車場,原本是瑠公圳圳道。
▲宿舍門口明顯的坡度,是因從前有橋梁跨越水圳
(圖1)班長拿捲尺探查水的深度。水深達2米以上,已經可以行船了呢!
(圖2)手指之處,是尺上沾到水的地方,得知水的約略深度
▲水圳路從大樹旁穿進宿舍
▲女八宿舍圍牆。水圳穿過宿舍後,斜行流往辛亥路
▲續往辛亥路方向
▲臺大校園辛亥路圍牆
來到臺大校園辛亥路圍牆邊。早年辛亥路周邊是大片的農田,至1974年仍可見到田地。
▲從戰後到現代,新生南路以東、和平東路二段以南、辛亥路與臺大周邊變化
瑠公圳大安支線,從這裡出校園,越過辛亥路,流向和平東路二段96巷、通過和平東路,會與霧裡薛圳第一支線,在瑞安街上的「龍陣二號公園」首度交會。
接著,兩條水圳分道揚鑣,瑠公圳大安支線流往大安路,霧裡薛圳第一支線則沿著瑞安街、安東街,最後在安東街35巷口的「福佑宮」前面,與大安支線的給水路再度會合,加上大灣天然溪流,形成三河共構的壯觀水路,福佑宮門聯刻著「三周水」足以作為見證。
延伸閱讀:東區大河傳說-忠孝東路有條河(上篇)
不過,今天沒有要走那麼遠,老師帶我們從和平東路二段科技大樓前,折回和平東路二段90巷,龍門國中後方的黃氏祖厝「濂讓居」,也就是霧裡薛圳第一支線流經地,感受一下大安區農田的視野,透過社區裡一些被忽略的小角落,發現瑠公圳,其實就在你我家門前...
下一篇:探訪城市裡的古水路:瑠公圳大安支線(社區篇)
◎走訪路線:公館捷運站2號出口→生態池→水工所旁圳道→稻米試作區→校園復育古圳道→醉月湖→女八宿舍→台大圍牆(過辛亥路)→隱藏的水圳密碼→石蔭公廟→龍淵公園→聖母宮→北教大實小→濂讓居
有興趣參加活動的朋友,請至 梁老師的城市水學 fb粉絲頁
◎感謝大安社區大學主辦
◎導覽員:大安社大水圳文化班 郭麗雪老師
※本文無任何商業行為,純為個人研究整理筆記。部分引用文字倘若有著作權之疑慮或有訛誤時,懇請告知。
※未特別註明出處之照片為本人拍攝。如欲轉載本文請EMAIL或留言給我。謝謝
◎參考資料
‧瑠公圳復原整體設計案
‧瑠公圳
‧郭錫瑠先生文教基金會
‧中央研究院水圳文化網
‧磯永吉小屋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瑠公圳橋樑創客工作營
【更多走讀.散步】
▌走巷弄尋水路
> 水路交織的脈絡-走訪瑠公圳x大灣草圳計畫x台大醉月湖
> 探訪城市裡的古水路:瑠公圳大安支線(校園篇)
> 探訪城市裡的古水路:瑠公圳大安支線(社區篇)龍安坡x聖母宮x濂讓居
> 東區大河傳說-忠孝東路有條河(上篇)
> 東區大河傳說-忠孝東路有條河(下篇)
> 霧裡薛圳第三支線:溫州街52巷x龍泉市場x奇幻怪怪屋x浦城街
> 霧裡薛圳第二支線(一)愚公河x圳溝上的鐵皮屋x消失的龍池
> 霧裡薛圳第二支線(二)和平東路周學普故居、金華街、麗水街、永康街
▌城東
> 穿越齊東街,走讀清代米路古道、東城外最美日式宿舍群x東門土地公傳奇
> 漫步幸町-齊東詩舍《臺灣文學基地》日式宿舍群x台北最美文學聚落
> 漫步幸町《臺北琴道館》聆聽古琴、欣賞齊東街最美日式建築x臺北書道院
> 大安庄歷史散步。新生南路一段日式建築 x 建國南路清代古厝
>東城門外的天空:李鎮源故居x紹興南村x中正紀念堂今昔
>跟著水瓶子老師,走讀東門。臺北刑務所x華光社區x四六事件x金華官邸x青田七六
▌城西(萬華.西門町.大稻埕)
>新起町至入船町的京都奇遇(一)西門紅樓x西本願寺x法華寺x心起町
>新起町至入船町的京都奇遇(二)三十三間堂x三秀打鐵店x艋舺謝宅x青草巷
> 艋舺巷弄探險趣!清代古早巷x神秘清茶巷x華西街摸乳巷x啟天宮傳奇x華江整宅
> 西門町的前世今生。紅樓x天后宮x電影街x慈雲寺
>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前篇>千秋街x李春生紀念教堂x永樂市場x六館街
>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中篇>中和紡織x甘谷街x藝旦酒樓x蔣渭水大安醫院
>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後篇>波麗路x圓環今昔x寧夏夜市
> 大稻埕南段之旅-貴德街x陳天來故居x霞海城隍廟x太平町x法主公廟
> 巷弄學人文導覽-遺跡隱味.從河溝頭到新起町-機器局遺構x西寧市場x慈雲寺x艋舺將軍廟
▌城內
> 百年榮町建築與商業傳奇(一)西門x日日新報社x電話交換所x臺北信用組合
> 百年榮町建築與商業傳奇(二)菊元百貨x和泉時計x西村商社x大倉本店x辻利茶鋪
> 百年榮町建築與商業傳奇(三)西尾商行x新高堂書店x一六軒x古倫美亞唱片
> 臺北府城門的前世今生
> 從火車票房到四鐵共構--台北車站小故事
▌城南(古亭)
> 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萬新鐵路x廈門街
>古亭巷弄遊蹤(一)金門街、同安街、廈門街、萬新鐵路古亭町x川端橋
>古亭巷弄遊蹤(二)詔安街x善化堂x漳州警察新村
>漫步錦町(一):從金華街穿越舊時空!錦町日式宿舍群x錦安古物市場
>漫步錦町(二):百年油杉與山林課日式宿舍x臺灣電力株式會社
>小山逛逛-蟾蜍山聚落探險趣x發現古圳道
>藝居共生-寶藏巖歷史聚落散步
>消失的眷村記憶-漫步永春街嘉禾新村
>走走汀州路,尋找消失的萬新鐵路:公館x水源地x仙公廟x霧裡薛圳
>從古亭到龍匣口:南昌路x孫立人將軍官邸x劉真校長故居x戴炎輝寓所
>從南菜園到南昌公園:牯嶺街x百年骨科診所x方東美寓所x高等官職務宿舍
▌漫步昭和町(青田街/溫州街)
> 漫步昭和町。尋找清代水圳、日式建築與人文<北溫州>大院子x臺靜農故居x殷海光故居
> 漫步昭和町。尋找清代水圳、日式建築與人文<南溫州>加羅林魚木
> 浴火重生「大院子」溫州街最美的日式老屋x玻璃屋歐風餐廳
>漫步昭和町-青田街日式家屋(一)16棟紀錄x青田書院x青田七六x遊山茶訪
>漫步昭和町-青田街日式家屋(二)6棟紀錄x聲音光年x青田茶館x和合青田
>走進臺北最美一條街!水瓶子老師講解老房子「青田七六」
>百年相機品牌Leica進駐青田街,日式老屋打造「台北徠卡之家」
>此巷不通-和平東路二段秘巷。沾美藝術庭苑x電影《飲食男女》拍攝地
▌南港.內湖.松山
> 黑鄉到黃金,南港蛻變ing!茄苳公傳奇x闕家古厝x懷舊街屋x經貿園區
> 內湖人文風情畫。梘頭福德祠x公民會館x水圳路x金龍禪寺
> 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居
> 虎豹老霸王:松山奉天宮、永春陂濕地公園
▌士林.北投
> 留住老北投!漢埔融合四百年(一)北投教堂x幸福牌自行車x貨物轉運站x北投市場
> 留住老北投!漢埔融合四百年(二)新北投車站x磺田福佑宮x番仔厝x周氏節孝坊
> 官邸、水圳與士林新街之旅(上篇)士林官邸X福德洋圳
> 官邸、水圳與士林新街之旅(下篇)郭家古厝X慈諴宮與潘宅X士林市場
▌淡水
> 走一夏淡江大學(五虎崗X海事博物館X宮燈步道X牧羊草坪X克難坡)與殼牌倉庫
> 搭輕軌遊滬尾-重返清法戰爭古戰場、走讀淡水生態之美。程氏古厝x公司田溪x沙崙海岸x石滬心
> 搭捷運遊淡水-漫步重建街山城聚落、體驗日式老屋之美。屎礐渡頭x米市土地公x戀愛巷x落鼻祖師x日本警官宿舍
>「胡」說淡水四大廟宇與老老街(上篇)施坤山與黃東茂X敗滬尾X鄞山寺
>「胡」說淡水四大廟宇與老老街(下篇)清水街龍山寺X清水祖師巖X重建街
▌新店木柵
> 搭纜車上貓空!挑戰千階步道、細說百年古剎「木柵指南宮」
> 輕舟擺渡尋訪遺世獨立的桃花源-灣潭x和美礦坑x董振良導演
▌新莊蘆洲
> 響徹世界的鼓聲「响仁和」製鼓達人王錫坤x臺灣神社獨木大鼓
> 新莊水文人文巡禮<上>百年古圳x保元宮x地藏庵x廣福宮x文昌祠
> 新莊水文人文巡禮<下>港口與廟街x慈祐宮x戲館巷x挑水巷x米市巷x潮江寺
>蘆荻泛月(一)記憶河上洲_蘆洲李宅x湧蓮寺x保和宮x馬偕行腳x古早味切仔麵
>蘆荻泛月(二)鷺洲隨筆_尋訪和尚港與洋樓古厝x鄧麗君之路x大廟口切仔麵
>繁華落盡番仔園:浮洲茉莉花巷古厝群x濕地生態走讀
▌中和永和
>搞不懂中和?!走讀瓦磘溝、廟子尾溝x廟美街x枋寮老街
▌更多..
>東北角卯澳漁村,百年石頭屋-吳家樓仔厝x提籃觀音x小卷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