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cover.jpg
一早見到窗外的雨,其實有點懶。
不過今天Sindy老師要帶大家走灣潭秘境,加上已和導演約好了「電影米粉趴」,所以儘管雨勢再大也得出門。

來到新店渡渡口。

新店人力擺渡,是昔日新店與灣潭、直潭、屈尺等地的連絡船;人稱「經營之神」的企業家王永慶,小時候家就在直潭,每天得翻山越嶺搭船到新店上小學。

新店溪畔從前一共有九個渡口,現在僅剩下「新店渡」,也是全臺唯一的人力擺渡。古老的渡船,辛勞的擺渡人,一趟百年輕舟橫渡,綠波盪漾在青山之間,斜風細雨,更發思古之幽情。

記得高中時,水彩老師曾帶全班來新店寫生,那是我第一次搭乘,當時得穿過一段牧草叢,再下到溪床去等船。想不到第二次搭擺渡,轉眼已是三十多年後。

277782311_5292873594064975_5994203619030225885_n.jpg
▲曾是「臺北八景」之一的新店碧潭風景區
278322652_5292875454064789_8657702063076057535_n.jpg
▲碧潭吊橋對岸的巨岩,有小赤壁之稱
278495273_5292876007398067_1565037408993081103_n.jpg

新店渡船頭

新店溪的渡船歷史,開始於清光緒7年(西元1881年),當時碧潭吊橋尚未興建,從新店進入灣潭、直潭、塗潭、屈尺、安坑等山區居民,都得靠渡船來往返兩地。

40年代,新店溪中上游計有挖仔渡、新店渡、直潭渡、小粗坑渡、灣潭渡、塗潭渡、礦窯渡、小坑渡、廣興渡等九個渡口,後來交通建設改善了,渡船就逐漸廢棄。

連接灣潭與新店街的「新店渡渡口」,是目前新店溪流域僅存的人力擺渡口,經過了百年歲月,至今仍在新店、灣潭兩地悠悠來回。

278129353_5292879414064393_4845282263814298146_n.jpg
278131099_5292879590731042_5136361181235439343_n.jpg
乘船費用每趟30元(65歲以上半價,新店區居民免費),大約5~6分鐘就可抵達對岸。擺渡除了觀光用途,更重要是服務當地居民,因此無論刮風下雨,全年無休。只要按個鈴,擺渡人就會把船從對岸搖過來。
277801028_5292876004064734_8126566417068253616_n.jpg

277780143_5292879137397754_3314104447793128880_n.jpg
277786942_5292874710731530_9017510477742582991_n.jpg

277798056_5292875370731464_5045224118035909587_n.jpg
新店側渡口旁的白色房子是開天宮,下方石壁中,有座280年歷史的「瑠公圳引水石硿」(古蹟登錄名。但實際為大坪林圳,所謂石硿,是引水用的隧道。

早期瑠公圳從更上游引水,整個工程最困難的地方就是在這片岩壁開鑿石洞,將新店溪水源引入圳道,以利新店、景美等地灌溉用水。

277752921_5292877394064595_6088993880877406447_n.jpg
278260443_5302983576387310_3806047979897439240_n.jpg
瑠公圳引水石硿

清雍正、乾隆年間,到北部大安庄一帶拓墾的移民增多,臺北盆地興起水田化運動,農業生產的方式也由粗放式燒墾轉為集約式精細農業,以提昇稻米產量。

「瑠公圳」是郭錫瑠父子花了20多年時間完成的水圳,是北部最大水利工程,灌溉臺北盆地約一千二百餘甲水田,與彰化平原之八堡圳、臺中盆地之貓霧拺圳並列為清代三大水圳。

清乾隆5年(西元1740年)郭錫瑠為開鑿圳道,創「金順興號」集眾開鑿水圳,直到乾隆25年(西元1760年)完成,當時稱為「金順興圳」。

後來一場洪水重創水圳工程,由郭錫瑠的兒子郭元棻接手重修水利,並將圳頭改設在碧潭,另闢下埤大圳到景美溪。


延伸閱讀:探訪城市裡的古水路:瑠公圳大安支線

現在通稱瑠公圳的「瑠公水利組合」包含了霧裡薛圳、瑠公圳及大坪林圳三大系統,「瑠公圳引水石硿」屬大坪林圳一支,實際應正名為「大坪林圳引水石硿」才對。早先是由郭錫瑠在乾隆十八年(西元1753年)引青潭水至新店溪時設置大陂,製造高低落差攔水入圳,引水路線行經開天宮至新店後街,這條路線便是引水石硿的前身。

乾隆三十年(西元1765年)再由蕭妙興率同五莊墾戶完成大坪林圳所有圳道,將石硿開鑿完成,主要為新店一帶農田的灌溉水源。

但長年以來,大坪林圳攔水壩取水口遇風雨即毀情形嚴重,因此1947年興建大豐抽水廠,裝設抽水機抽取新店溪溪水,解決取水問題。於是原圳頭的取水功能不再,石硿便失去其用途。

這座引水石硿在西元2002年被列為古蹟,通道出口處的石片上,仍有已風化字樣痕跡「大坪林圳隧道」,不過因石壁有坍塌現象,目前已封閉無法參觀。

d08095729f4144f160a90150f49ca35f211bded6.jpg
▲位於開天宮下方的瑠公圳引水石硿(圖片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78225433_5292879690731032_8160259478743630554_n.jpg
擺渡船以前是以原木打造,十分笨重,且船身又細又長,如非經驗老道的擺渡人,要在風雨中平穩操控並不容易,雖然現在船隻有改良,但擺渡仍是體力活,願意做的人不多。擺渡人阿清大哥,做了十多年,現在阿清的兒子也學會擺渡,願意承接。讓這個百年擺渡不至於消失,真是太好了!

一艘船大約可載客8至10人,團體人多只能分批搭乘。

待夥伴們陸續上岸後,老師說明擺渡的歷史,並秀出攝影師鄧南光於1930年代在渡口拍下的珍貴影像。似乎與今日並無太大改變,就是服裝穿著不太一樣而已呢!

277787689_5292877554064579_4744260721191515567_n.jpg

1938年的擺渡,鄧南光攝.jpg
▲1938年的碧潭擺渡(鄧南光攝。圖片來源:網路)

1950年代的碧潭擺渡人( 鄧南光攝).jpg
▲1950年代的擺渡人(鄧南光攝。圖片來源:網路)


▊ 新店草茅八卦地母宮

渡口正前方,有一間「新店草茅八卦地母宮」,外觀看上去就是很普通的地方廟,道教的修道場。經過Sindy老師說明,才知道它原本是一間八卦形的草茅建築物,頗具特色。可惜2016年遭到蘇迪勒颱風大水沖毀,才改建成現在模樣。

地母宮主要供奉地母至尊,但「地母」是誰呢?

我們都知道要拜天公,當然也要拜地母。

地母是主宰大地山川之神、為道教四御之一,與主宰天界的玉皇上帝並列、自古即有『天陽地陰,天公地母』說法。而古人尊天親地,也是源自於人類對土地與自然的崇敬。清明掃墓時,墳塋旁不是有座小小的「后土」嗎?祂就是地母。

臺灣主奉地母的廟宇並不多,位於南投埔里的「寶湖宮地母廟」是其中之一,因建築宏偉氣派,吸引許多網美前往拍照而聲名大噪。

112998712_3451878668164071_3971797878269014724_n.jpg
▲新店草茅八卦地母宮
277772467_5292876540731347_1402892942648848187_n.jpg
▲新店草茅八卦地母宮

Sindy老師指著天公爐上很像「申」又像「柬」的字,說明這其實是「母」字。

以佛家的觀點來說,母是我們的母親,字型就像橫躺在床上生產。但母親只能生出肉體,無法生出靈魂,因而把母字轉向90度,而有
R.png字,代表性靈之母。

由於性靈是由天而降,所以中間這一豎是直立的,而非橫躺。所以
R.png就是聖母,也是我們的性靈,生我們的佛性。

278140020_5292875150731486_7149840826974512393_n.jpg
▲天公爐上寫著「地母娘娘」包含了佛教的寓意

從照片可見到原本的地母宮,是一座八卦形的草茅建築,對講究裝飾華麗的廟宇建築來講,這座廟顯得十分樸素。

起造人鄭定爐在這裡擺渡三十多年,看盡了人間世道變化,他說:「當年建廟時,地母就託夢要以草茅為料,八卦應勢與自然環境合韻,以吸收天地之氣」,因此當時便以茅草蓋了這座廟,不但廟宇本身成八卦狀,廟身的窗戶也是八角形,整體建築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從地母宮看碧潭別有一番風情。

老住持鄭定爐在年高七十二歲時,以手工起造這座茅草廟,甚至連造船都是自己動手來。可惜在蘇迪勒颱風後,並未修復成原本模樣。


12804707_1123421161009845_204492517452759534_n.jpg
▲2016年新店草茅八卦地母宮改建前的原貌((圖片來源:新店草茅八卦地母宮FB)
379434_311904472161522_71359541_n.jpg
▲2016年新店草茅八卦地母宮改建前的原貌(圖片來源:新店草茅八卦地母宮官方FB)
12795558_1123422981009663_8139822367917520846_n.jpg
▲2016年新店草茅八卦地母宮改建前的原貌(圖片來源:新店草茅八卦地母宮官方FB)
1929915_1123421964343098_6025735374618337995_n.jpg
▲2016年新店草茅八卦地母宮改建前的原貌(圖片來源:新店草茅八卦地母宮官方FB)

地母宮前方有一座九龍池,順時鐘繞行一周可佑身體健康、出入平安,還可求財聚財,據說十分靈驗,也因此終年香火鼎盛。
277803571_5292877850731216_5729978778950332519_n.jpg
277807385_5292875650731436_8066919095929206088_n.jpg
繞到聖母宮的後方,有一尊天女像,為「準提菩薩」,有十八隻手臂各執法器。據說是為了救度廣大眾生所展現的形像與方便。
277801728_5292877567397911_8735373692368376035_n.jpg
聖母宮的天公爐旁,豎著三座旗桿,最右邊是令旗、左邊是廟旗,中間是中華民國國旗。
278433080_5292876254064709_7839408867790244185_n.jpg
從聖母宮往碧潭吊橋方向望去,吊橋左右兩岸是高樓林立的市區。位於新店溪左岸的灣潭的命名由來,是因為被彎曲的新店溪所環繞,故名為「灣潭」。在地理位置上屬於防洪平原,可吸吐調節新店溪的水量。

緊鄰溪邊的聖母宮會被水淹,或許正是提醒世人保育山林的重要。因為如果不斷開發淺山、與林爭地,將使土地失去韌性,一但遇上極端氣候,洪水來襲,首當其衝就是新店灣潭的居民。

278504368_5292874040731597_1171645266138791614_n.jpg
然近年備受爭議的「灣潭開發案」,卻計畫在灣潭興建可容納一萬多人的大型住宅區,並在新店渡上方搭建橋樑。去年甫開幕的兒童遊樂區,吸引不少家長帶小孩前往玩樂,或許正是為此建案鋪路。
277767146_5292874524064882_760424227771554079_n.jpg

1999地形圖.jpg



和美礦坑

踩著泥濘的小徑,撥開雜草叢,老師帶我們尋訪一個鮮為人知,被封塵在山林裡的「和美礦坑」遺跡。

碧潭煤礦業曾是新店重要的產業,和美煤礦位於碧潭左岸的灣潭,自日治時期開始開採,礦權多次轉手後由來自彰化縣和美鎮人林秀卿承攬,因而取名和美煤礦,當年產量豐厚帶動地方發展,被譽為「黑金」,由於陸路不便,於是藉由渡船運送到對岸,轉至新店車站由萬新鐵路運送出去。

據《新店市志》記載,和美煤礦1964年發生爆炸坍塌釀成1死8傷,另因挖礦挖到新店溪河床下引起塌陷,1966年廢坑後荒廢至今,周邊雜草叢生。在礦坑口的右側還可見到坍塌的運煤索道遺跡。

兩年前(西元2020年10月)和美礦坑通過為歷史建物,在坑道入口立了一面說明看板。

攝影師Tom Jones的照片,就記錄了採礦作業;鄧南光於1950年代,在擺渡船上拍攝美女時,也意外記錄到了和美煤礦,以及有「灣潭小九份」之稱的礦工工寮。


278138061_5292877080731293_5913183471436124082_n.jpg
277804182_5292878224064512_4650608513350359570_n.jpg
雜草叢生的小徑,一般很少人會走進來。走到山壁邊,就會遇到和美煤礦的礦坑口
278259015_5292877280731273_4313625316574319548_n.jpg
277806479_5292876650731336_7594175259192117639_n.jpg
和美煤礦
278471637_5292877780731223_6586017676934238627_n.jpg
攝影師Tom Jones記錄了1957年和美煤礦在岸邊的作業情況 (圖片取自網路)

Tom Jones也在碧潭的船上記錄了1957年和美煤礦在岸邊的作業情況.jpg
攝影師鄧南光於1950年代,在碧潭的船上拍攝美女時,無意間記錄了和美煤礦(圖中央偏右)與灣潭小九份(圖中央最左側)

鄧南光於1950年代,在碧潭的船上拍攝麻豆時,無意地記錄了和美煤礦(圖中央偏右)與灣潭小九份(圖中央最左側).jpg

屈尺古道懷幽

新店的先民早年開墾灣潭、直潭與屈尺地區時,大抵由新店渡船頭過溪,沿灣潭崎嶇的小路入山。日治期間,應軍事需求,會同當地居民把山徑拓寬,成為入山主要孔道,西元1898年道路開通後,取名「屈尺道」,並於起點處刻碑紀念。

根據文史工作者夏聖禮老師敘述,這面碑早在2005年一份直潭社區報上曾刊載過,但當時只是一塊無名碑,作者發表了一篇散文讚頌直潭之美,描述從直潭到灣潭搭船的路途,會看到一面碑石,不知道是甚麼碑?

因為這一句話,夏老師會同里長前往探查,才赫然發現陳姓屋主的房子後面山壁上,刻著「屈尺道」三字。

原本沒沒無聞的石碑,突然受到關注,三天後,民宅就發生無名大火。由於該處為私人土地(早期的違章建築),後來屋主便拒絕外人進入,等到過了一個多月再度要求進入探勘時,才發現石碣已遭封水泥和敲損破壞。

文史工作者們群起向文化局提報,期望盡速登記為古蹟。經過三番兩次的催促,隔年(2006年7月)文化局終於將屈尺道碣登記為歷史建築。

278417380_5302982969720704_754383938377930547_n.jpg

從階梯往上走幾步,即可看到山壁上刻著「屈尺道」字樣。

不過這面深具歷史意義與學術價值的石碣,仍被屋主加裝鐵門、封住道路,不得其門而入。基隆文史工作者余重泉老師說,他十多年前有來親眼見過。至於現況如何?無人知曉。

278219455_5292878487397819_2455318826483102112_n.jpg

277799998_5292878830731118_3589943260492851272_n.jpg

278364708_5292877120731289_4614482289794187183_n.jpg
278545675_5302983839720617_8714396069871473000_n.jpg
277802459_5302983126387355_2008469932360934177_n.jpg
皇太子殿下行啟紀念碑

通過有「灣潭小九份」之稱的礦工工寮區,出現三岔路,往上走是金龍路,大約500公尺處,路邊有一座充滿歷史,卻被忽略的日治時期紀念碑「皇太子殿下行啟紀念碑」。西元1923年4月16日,日本裕仁皇太子從基隆上岸,展開為期十二天的臺灣之旅。雖然各地都相當期待皇太子到來,但由於行程緊湊,許多地方只能匆匆路過。
以目前資料來看,皇太子並沒有來訪新店,但由於碧潭是當年臺灣美景之一,地方人士仍在歡慶氣氛下刻碑紀念。

今天老師並沒有帶走金龍路,只好暫作紀錄,留待下回再訪。

277782063_5292877737397894_2463584376033746250_n.jpg
278735703_5302982266387441_1262974770621640392_n.jpg
依循屈尺古道走進灣潭,綠蔥蔥的竹林遍植小路兩旁。灣潭居民不多,不少人以種植綠竹為業,灣潭綠竹筍遠近馳名,飄逸的竹林小徑也成了灣潭的特色。
278381158_5302983789720622_8995133553363825096_n.jpg
風吹倏然,雨霧迷濛,潺潺流水蜿蜒環繞,這受到大坪林圳滋潤的沃土,彷彿遺世獨立的桃花源,漫步風吹竹林搖曳之間,得嘗綠意悠悠的自然風光。

277760863_5292885350730466_2510063396731919919_n.jpg
278829155_5302982899720711_3364958946417719919_n.jpg
277797964_5292882067397461_4362533894258502386_n.jpg
灣潭分為兩庄,渡船頭附近是「灣潭下埔」,金龍路下側到海會寺一帶是「灣潭頂埔」。

沿著灣潭路,來到位於下埔的福德廟,這座土地公廟無人看管,廟裡有顆歷史悠久的石碑,刻著「福德爺」,有緣人才找得到喲!
278674336_5302983769720624_2622993220575409592_n.jpg
▲往福德廟的小岔路
下埔福德廟
277791054_5292883607397307_4860096999773487746_n.jpg
278226304_5292885770730424_4359374727728116822_n.jpg
278192313_5292882594064075_2553959859030434410_n.jpg
古早時代還沒有神像時,民間會是以石碑刻字做為土地公來祭拜。
278179766_5302983476387320_6349658972167536698_n.jpg


小小的灣潭地區,有許多的宮廟,方糖圖案洗石子牆飾的崇德宮、遠從美國被託夢指引來這建廟的儀富宮等,讓人嘖嘖稱奇。

其實這段路沒有多遠,但來到灣潭老聚落時,早是汗流狹背、褲管全濕,著實難受。原本還要走到「灣潭海會寺」,也因時間不足而作罷。

在灣潭地區唯一的柑仔店,老師請大家吃了枝仔冰,吃完終於又活過來啦!
278214618_5302983146387353_1703174977697443969_n.jpg
278559659_5292884484063886_9174040106455334060_n.jpg
崇德宮
278170704_5292885274063807_393504052094720179_n.jpg
供奉三府王爺(池.黃.金)的崇德宮,是灣潭地區的大廟,根據資料已有百年歷史。不過寺廟在1941年曾翻修過。
277807940_5292885074063827_4437102013240557854_n.jpg

278371769_5292882490730752_6619108582041872254_n.jpg
崇德宮為日治後期的建築物,可見到洗石子、馬賽克磁磚、泥塑彩繪、鐵花窗等裝飾,比較有趣的是牆上三個立方體圖案,Sindy老師戲稱是維生方糖。
277782105_5292884584063876_8162149559249301070_n.jpg
278220239_5292880814064253_3477350698556221014_n.jpg
278158373_5292882340730767_7943526713653403169_n.jpg

278290453_5292883834063951_1347168566016030053_n.jpg
灣潭聚落

來到灣潭聚落,左邊這一棟門柱上有燈飾的儀富宮,廟公是一位女士,熱情開門接待大家。

這位女士說,他原本住在美國,做設計工作超過十年。某日因為被託夢要來這裡接管一間禪堂,於是飛回台灣,遵照指示來到灣潭,租下了這間磚造古厝。

據說原本房東是不租人做宮廟的,但奇妙的是,當她與房東見面時,房東立刻就知道她是來接掌要設置禪堂。順利地租了這間房子供佛,並命名為「儀富宮」。由於這位女士是做設計的,這座禪堂跟一般不同,佈置得十分雅緻。


278581837_5302982599720741_3213295093590112555_n.jpg
277804143_5292883917397276_1356385561719329990_n.jpg

278599283_5302983153054019_1370890911235391476_n.jpg
278397695_5302983479720653_8882723908910859492_n.jpg
277794910_5292883847397283_91672223853943250_n.jpg
灣潭聚落保留了早期的閩式街屋,設置有亭仔腳。這間荒廢的建物原本是商店,門旁窗台下有可移動式的木片窗台

277773151_5292884914063843_5553110404767607412_n.jpg

277780185_5292882997397368_4410278810682216150_n.jpg
灣潭地區唯一的柑仔店
277779332_5292881434064191_7887243757890884810_n.jpg
277800666_5292882767397391_1968998398050883346_n.jpg

沿著原路返回到渡船口,這一棟是里長的家,在里長家門前拍了大合照。
DSCN0362.jpg
里長家的隔壁空地一角,擺了幾尊佛像。據說是隔壁屋主的舅舅的。那位舅舅在賣古董,租了一間屋子來擺放。後來因為屋主收回房子,佛像沒地方放,只好暫放路旁。
仔細端看這一些佛像,有的雕刻十分精美,且多為慈眉善目笑容可掬,還有笑開嘴的呢!

278371624_5292882724064062_6780502587145478878_n.jpg

278399677_5292882917397376_5077863541850897471_n.jpg


戰地米粉電影趴-拜訪董振良導演

(行程結束後續攤)大夥來到董振良導演位在灣潭山坡上的工作室。

董導三十多年前來到臺灣,成立了「螢火蟲影像工作室」,以拍攝紀錄片為職志,至今累積三十部以上的作品,儘管拍片收入有限,但他仍不改其志,透過影片傳達他對人與土地的關懷。

由於董導出身金門,片子多與金門有所連結,紀錄著自身情感與故鄉。

導演不但分享創作心路歷程,還親自下廚炒米粉、煮貢丸湯招待大家,他說,這是家鄉招待客人的方式。

"每個人都是一部電影,預約看一部電影,看一個故鄉"

看了兩部1980年代拍攝的作品,一部是《風獅爺》,另一部是記錄從廈門嫁到金門的大陸新娘故事《兩門相望》。一如使用金門豬肉罐頭炒出的戰地米粉,有著濃厚的在地情感。

278648247_5302982269720774_6462160863591380485_n (1).jpg

 

277804148_5292885737397094_6257366684117300634_n.jpg
 

277797013_5292884127397255_5465388980828979204_n.jpg
278462094_5292883977397270_4248051277696086154_n.jpg

277789739_5292884627397205_528180860921285785_n.jpg

277802162_5292881730730828_3657629754673757857_n.jpg
278431373_5292877410731260_157535154698676819_n.jpg
回程再一次讓擺渡搖回對岸,揮別在雨中邂逅的灣潭;咀嚼它獨特的歷史脈絡與土地性格。感嘆都市開發的魔掌,已悄悄伸向灣潭這片美麗單純的淨土。
若不珍視,這裡遲早要成為斷根的水泥叢林,頓失樸實滋味了。

S__100106252.jpg
▲擺渡緩緩駛向新店渡。(照片取自臺北市安全漫遊協會,董振良導演拍攝/提供)

走讀路線:新店捷運站→新店渡船頭渡溪→灣潭(地母宮、龍鳳宮)→和美煤礦坑口→屈尺古道(屈尺道碣)→小九份工寮→灣潭路(綠竹林小徑)→下埔福德宮→崇德宮→灣潭聚落、柑仔店→董振良導演工作室→搭擺渡返回碧潭風景區。

主辦單位:台北市安全漫遊協會(2022/4/14)
導覽老師:Sindy老師
特別感謝:董振良導演


※未特別註明出處之照片為本人拍攝。如欲轉載本文請EMAIL或留言給我。謝謝

1.新北市政府民政局
2.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3.當灣潭重劃遇上洪水難題
4.灣潭與屈尺道碣/夏聖禮教授
5.在地人也常忽略!太子行啟紀念碑

6.新店文史館


【更多走讀.散步】

▌臺北城西(大稻埕‧艋舺‧西門町)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前篇>千秋街x李春生紀念教堂x永樂市場x六館街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中篇>中和紡織x甘谷街x黑美人x大安醫院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後篇>波麗路x圓環x寧夏夜市
大稻埕南段之旅-千秋街x陳天來故居x霞海城隍廟x太平町

艋舺巷弄探險趣!清代古早巷x神秘清茶巷x華西街摸乳巷x啟天宮x華江整宅
從河溝頭到新起町-機器局遺構
西寧市場x慈雲寺x艋舺將軍廟
西門町的前世今生-西門紅樓x天后宮x刺青街x電影公園x慈雲寺

從火車票房到四鐵共構-北車進化史

▌臺北城中
百年榮町建築與商業傳奇(三)西尾商行x新高堂書店x一六軒x古倫美亞唱片
百年榮町建築與商業傳奇(二)菊元百貨x和泉時計x西村商社x大倉本店x辻利茶鋪
百年榮町建築與商業傳奇(一)西門x日日新報社x電話交換所x臺北信用組合

臺北府城除了北門,你看過其他幾座門嗎?

▌臺北城東
跟著水瓶子老師,走讀東門-臺北刑務所x華光社區x四六事件x金華官邸x青田七六
穿越齊東街,走讀清代米路古道-日式宿舍群x東門土地公傳奇
漫步幸町-「臺灣文學基地」齊東街日式宿舍群
漫步幸町-臺北琴道館x臺北書道院


大安庄歷史散步。新生南路一段日式建築 x 建國南路清代古厝
東城門外的天空:李鎮源故居x紹興南村x中正紀念堂今昔
東區大河傳說-忠孝東路有條河(上篇)
東區大河傳說-忠孝東路有條河(下篇)



▌昭和町(青田街‧溫州街)
漫步昭和町-青田街日式家屋(一)16棟紀錄:青田書院x青田七六x遊山茶訪
漫步昭和町-青田街日式家屋(二)6棟紀錄:聲音光年x青田茶館x和合青田x台北徠卡之家

走進臺北最美一條街!水瓶子老師講解老房子「青田七六」
百年相機品牌Leica進駐青田街,日式老屋打造「台北徠卡之家」
漫步昭和町。尋找清代水圳、溫州街日式建築與人文<南溫州>
漫步昭和町。尋找清代水圳、溫州街日式建築與人文<北溫州>

浴火重生「大院子」溫州街最美的日式老屋

▌城南(中正‧古亭)
走讀城南之美-從清領到近代的時空紀行。同安老街x 紀州庵x萬新鐵路x廈門街
漫步錦町(一):從金華街穿越舊時空!錦町日式宿舍群x錦安古物市場
漫步錦町(二):百年油杉與山林課日式宿舍x臺灣電力株式會社

走巷弄巡水路(一)霧裡薛圳第三支線:溫州街52巷x龍泉市場x奇幻怪怪屋x浦城街
古亭町巷弄散步(一)南昌路家具街x孫立人將軍官邸x臺大日式宿舍-戴炎輝寓所
古亭町巷弄散步(二)寧波西街x牯嶺街x百年骨科診所x哲學大師方東美寓所x南菜園日式宿舍群

此巷不通-和平東路二段秘巷。沾美藝術庭苑x電影《飲食男女》拍攝地x昭和老屋

▌城南(臺大/公館)

探訪城市裡的古水路:瑠公圳大安支線(校園篇)
探訪城市裡的古水路:瑠公圳大安支線(社區篇)

小山逛逛-蟾蜍山聚落探險趣x發現古圳道
消失的眷村記憶-漫步永春街嘉禾新村
水路交織的脈絡-走訪瑠公圳x大灣草圳計畫x台大醉月湖

走走汀洲路,尋找消失的萬新鐵路:公館、水源地、仙公廟x清代霧裡薛圳
藝居共生-寶藏巖歷史聚落散步

▌南港/內湖   
黑鄉到黃金,南港蛻變ing!茄苳公傳奇X闕家古厝X懷舊街屋X經貿園區走讀
內湖人文風情畫。梘頭福德祠x公民會館x水圳路x金龍禪寺

松山/信義
虎豹老霸王(一)松山奉天宮、永春陂濕地公園

▌士林/北投
官邸、水圳與士林新街之旅(上篇)士林官邸X福德洋圳
官邸、水圳與士林新街之旅(下篇)郭家古厝X慈諴宮與潘宅X士林市場
 留住老北投!漢埔融合四百年(二)新北投車站x磺田福佑宮x番仔厝x周氏節孝坊
留住老北投!漢埔融合四百年(一)北投教堂x幸福牌自行車x貨物轉運站x北投市場

▌淡水
走一夏淡江大學(五虎崗x海事博物館x宮燈步道x克難坡)殼牌倉庫
重返清法戰爭古戰場、走讀淡水生態:程氏古厝x公司田溪x沙崙海岸x石滬心
漫步重建街山城聚落、體驗日式老屋:屎礐渡頭x米市土地公x戀愛巷x日本警官宿舍

「胡」說淡水四大廟宇與老老街(上篇)施坤山與黃東茂X敗滬尾X鄞山寺

「胡」說淡水四大廟宇與老老街(下篇)清水街龍山寺X清水祖師巖X重建街

▌新莊/板橋
響徹世界的鼓聲「响仁和」製鼓達人王錫坤x臺灣神社獨木大鼓
新莊水文人文巡禮<上>百年古圳x保元宮x地藏庵x廣福宮x文昌祠
新莊水文人文巡禮<下>港口與廟街x慈祐宮x戲館巷x挑水巷x米市巷x潮江寺



▌木柵/景美   
搭纜車上貓空!挑戰千階步道、細說百年古剎「木柵指南宮」

▌三重/蘆洲

蘆荻泛月(一)記憶河上洲_蘆洲李宅x湧蓮寺x保和宮x馬偕行腳x古早味切仔麵
蘆荻泛月(二)鷺洲隨筆_尋訪和尚港與洋樓古厝x鄧麗君之路x大廟口切仔麵


▌中和/永和
 搞不懂中和?!走讀瓦磘溝、廟子尾溝X廟美街、枋寮老街

▌其他
東北角卯澳漁村,百年石頭屋-吳家樓仔厝x提籃觀音x小卷米粉

arrow
arrow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