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jpg
清代艋舺是北台最繁榮,倖存的古早巷特耐人尋味。由在地達人曾銘宏老師帶領,從三棟日治時期建築回顧艋舺風華。

穿越近月鼓樓巷,轉進艋舺隘門遺址巷,聽百年龍山佛具店傳奇故事,探索清茶巷博多。

經過似迷宮小巷與暗無天日的摸乳巷至古山園,走過深深古廟巷到金安宮。在宗祠古牆旁聽料館媽祖奇蹟,續遙望台北僅存的清代書院,走過超大的環形陸橋,穿過似土樓的華江整宅。

走出迷宮般整宅經曉劇場,聽台灣史懷哲的愛愛院歷史,從糖廍文化園區看消失的製糖廠。穿過將都更的陳氏古厝,艋舺古早巷待您漫遊尋奇。


224145d5c793905781f20946r.png
(黑白圖+文摘自活動報名網頁)


今天跟著「台北安全漫遊協會」及導覽老師走讀艋舺。有些地方自己曾經亂亂走走過,但有更多是需要在地達人帶路,才知道的秘巷和故事。

第一次參加這樣的導覽活動,感覺非常有意思,決定認真紀錄,好好地跟大家分享這有趣的台北城 😊

上午8:40在龍山寺旅客服務中心前集合。外面雨滴滴答答下個不停,看到雨天心都涼了半截,但是既然都報名了,還是要準時前往。
由於平日的關係,來參加活動的多半是退休男女或文史愛好者、其中最高齡的是82歲的先生。看到大家都背著後背包、精神奕奕像小朋友要去校外教學一樣,嬉笑寒暄感覺好開心。


報到、領取導覽機、拍大合照。導覽老師介紹今日行程。
IMAG4934.jpg
一出捷運龍山寺站,就是三棟日治時期建築。華麗的柯林式柱、牆面的雕花都非常細緻,保存相當完整。
這幾棟建物座西向東風水極佳,以當年來講是帝寶級的豪宅。

IMAG4940.jpg
【命理街、佛具街】
龍山寺捷運站地下商店街,有一條台北市最大的「命理街」。不管是面相、八字、紫薇、占星、米卦應有盡有,而且命理師都精通中英日文,很受觀光客歡迎。
龍山寺旁的西園路一段,是台灣最有名的佛具街。整條路兩旁都是佛具店或繡莊。

▼命理街
IMAG4941.jpg
▼佛具街
SelfieCity_20190307161416_org.jpg

IMAG4946.jpg

【龍山寺鐘鼓樓】
從佛具街可眺望龍山寺內的鐘鼓樓。
鐘鼓樓位於左右護龍頂端,六角形的樓閣外觀有3層屋簷,底層環繞迴廊與廊柱,其功能除了「晨鐘暮鼓」報時之用,也是舉行儀式時的禮器。鐘樓內部懸掛的鐘,為清同治四年所造,見證了龍山寺的悠久歷史。 (本文摘錄自龍山寺官網)
龍山寺鐘鼓樓平常是沒有開放的,每年只會打開一次,就是農曆除夕12時,鳴鐘擊鼓為民眾祈福。除了鐘的歷史悠久之外,鼓樓裡收藏的獨木大鼓,更是有一段曲折歷史。

此獨木大鼓大約是在1940年為紀念日本皇紀2600年,由當時的臺灣技術協會發起製作,敬獻給臺灣神社(現址為圓山飯店)。
獨木大鼓之製作,選用單獨直徑較大的單一樹材,挖空木心雕製作為鼓身,屬於較為罕見的工法。而
這座獨木大鼓採用的是櫸木原木,高五尺二寸、寬四尺四寸。台灣神社在戰後1949年改制為「台北市民眾教育館」時,移贈給台灣省立博物館(現台博館),成為館藏文物。但因歷史久遠、人事更迭,大鼓成了台博館列冊「有號無物」的待查文物。眼看就要變成歷史懸案時,大鼓居然出現在龍山寺!

原來,早在民國49年獨木大鼓出借給龍山寺,並留有借據,台博館欲向龍山寺討回大鼓,但當時的負責人已過世,且已逾法律追訴效期,民國98年判定長置於龍山寺鼓樓,為龍山寺之精神象徵。

※鐘樓圖取自龍山寺官網
▼龍山寺鐘鼓樓
img03_1_7.jpg
 從西園路佛具街鑽巷子到廣州街,路過蘇家製冰店,這是一家老字號的傳統製冰店,現在是第四代接手。
▼蘇家製冰店
SelfieCity_20190307161645_org.jpg
SelfieCity_20190307161738_org.jpg
轉入廣州街,是一間小小的傳統手工甜不辣製造批發商,據導覽老師說,這是艋舺一帶最好吃的甜不辣,只有在地人才知道。
店內甜不辣剛出爐,老闆用電風扇吹風散熱,飄出陣陣的香氣,可惡,好想吃啊.........。


甜不辣商(廣州街223巷13號)
SelfieCity_20190307161825_org.jpg

【艋舺隘門遺址】
「艋舺隘門」建於清朝嘉慶年間,狹小的隘門是由磚、石砌成,有門可以關閉起來。早期艋舺因漳泉械鬥,建造了兩個隘門,來做為防止盜賊,聚落防禦之用。一個在貴陽街和西昌街的交會處的北隘門,早已拆除。另外一座南隘門,在廣州街223巷,它曾出現在電影《艋舺》當中。
也就是趙又廷從上一躍而下的一幕。讓人印象深刻啊!
 
▼電影《艋舺》花絮
 
隘門上有一個小小的樓梯,上面有供奉一尊土地公,據說土地公已座鎮了300年。
可惜的是,隘門的通道狹窄影響救災,為了拓寬道路,這座隘門已於2011年拆除。
只留下這一幅嵌磁壁畫,作為歷史的見證。
聽到這裡,覺得非常非常非常可惜。300年的歷史居然就這樣付之一炬....
台北很多地貌、歷史痕跡一直在消失改變當中,想親眼目睹要趁早啊!
題外話,原本供奉在隘門上的土地公,到哪去了呢?輾轉
追查土地公的下落,現在安置在里長家啦。(還是期望有一天能重建隘門啊)

艋舺隘門遺址
SelfieCity_20190307162019_org.jpg
隘門遺址前的街道上,還殘留幾棟待拆的老屋,例如像這一面露出的磚牆,也有130年歷史。(驚!)
SelfieCity_20190307162040_org.jpg
【佛像雕刻界老師傅。龍山佛具店】
接著來到廣州街上歷史悠久的佛具店「龍山佛具店」
這家佛具店的老闆,精通地理風水,所刻的佛像有上萬座,學徒滿天下,據說刻一尊佛像只需要2天工夫。即使不知道佛像尊顏,也能透過冥想或者在睡夢中都能夢到佛像,醒來就知道要怎麼刻了,可真是傳奇人物,一直到近年才退休。

龍山佛具店

SelfieCity_20190307162213_org.jpg
【排解寂寞話家常。清茶巷】
華西街後巷內,有一些酒店老街,裡面有茶室和清茶館,導覽老師把它稱做「清茶博多巷」。為避免糾紛,這一區裡面禁止拍照。 

SelfieCity_20190307162428_org.jpg
走過彎彎曲曲的茶館巷弄,出來居然是通到華西街觀光夜市大街,也太有趣了!
我走訪華西街的次數,大概是用手指頭都數得出來,更別說這些四通八達迷宮似的小巷弄,簡直太讓人驚奇了。

▼華西街觀光夜市

SelfieCity_20190307162442_org.jpg
IMAG5001.jpg
【無天摸乳巷。】
斜對面這一條,老師稱它做「無天摸乳巷」

SelfieCity_20190307162514_org.jpg
SelfieCity_20190307162606_org.jpg
為何要這樣稱呼呢?因為這巷弄不但狹窄,兩旁的房舍屋頂都搭設了雨棚浪板,把天都給遮了。所以在昏天暗地的摸乳巷當中,萬一與他人擦身而過,是君子,是小人?立即見真章囉。(PS君子的話,會背對而行啦)
▼無天摸乳巷(華西街40巷)
SelfieCity_20190307162704_org.jpg
【經歷煙華。古山園旅社】
華西街40巷底,是「古山園旅社」。
古山園旅社1964年落成,是艋舺地區少數還保有古早味的旅社。外觀有台灣50年代復古建物的美感, 內部的裝潢更維持早期旅社濃濃的古味,白色的木窗框、雕花鐵欄杆、大理石拼花地磚、洗石子的樓梯、小橢圓形貼的浴缸等等。旅社內還有一位國寶級的何仙姑,據說會摺42招棉被花呢!

在燈紅酒綠的年代,古山園曾是以"QK"為主的旅社,出入份子也比較複雜。2004年古山園換了經營者,才逐漸轉型成國際型旅社。
近年也因為《霓虹心》和《艋舺》等電影接連在萬華取景,古山園更是阮經天、趙又廷等演員拍攝時的臨時休息處。
古山園的名氣不脛而走,現在是來艋舺觀光的國內外旅客,超人氣住宿地點呢!

想看棉被花,體驗復古感覺的人,可以來開個房間看看喔~~(笑) 
 

古山園旅社(華西街40巷16號)

SelfieCity_20190307162754_org.jpg
SelfieCity_20190307162854_org.jpg

古山園旅社對面,往北有一條彎曲狹窄的巷弄(華西街30巷10弄),巷弄兩旁的古老磚牆漂亮極了!!
雖然是陰天,仍無損磚牆的美感。石灰岩的大塊底座,一看就很有年代感

深深古廟巷

SelfieCity_20190307162926_org.jpg
這很可能又是一處不知道何時會拆掉的老宅,想看要趁早了...
深深古廟巷
SelfieCity_20190307163032_org.jpg
SelfieCity_20190307162943_org.jpg
【看盡歲月繁華。金安宮】
走出古廟巷,左轉到底有一座「金安宮」,上方是紅磚、下面是石塊修建,保留560年代台灣早期寺廟的樣式。鏤空的雕花木門也相當有看頭。

金安宮

IMAG5000.jpg

SelfieCity_20190307163149_org.jpg
【救世濟民百年醫院。仁濟院】
接著來到有將近150年歷史的「仁濟醫院」。當年因SARS淪陷而聲名大噪;仁濟醫院最早建於1870年,民國42年曾改建,原本叫「仁濟院」。在清朝同治年間叫做「育嬰堂」,專門收棄嬰孤兒。
在仁濟醫院門口,有一塊刻著"淡北育嬰堂"的石碑,上面就有刻載了艋舺興建育嬰堂的記事。現被列為三級古蹟。此外,門口的一對石獅,跟石碑一樣都擁有超過百年歷史喔!必見!

▼仁濟醫院

SelfieCity_20190307163443_org.jpg

IMAG5005.jpg
仁濟醫院大門左右的石獅

SelfieCity_20190307163359_org.jpg   SelfieCity_20190307163405_org.jpg

仁濟醫院前的廣州街,可稱做銅板美食街,過午之後,店家、攤販紛紛開市,越夜越熱鬧。而轉角的三間萬華古早味仙草冰、冬瓜茶、愛玉冰,是導覽老師推薦的在地好味道。完全循古法製造,且數十年來都沒漲過價。
▼古早味冰店
SelfieCity_20190307163500_org.jpg

雖然天公不作美,雨下個不停,但是今天行程實在精彩,橋媽打傘拍照做筆記,相當忙碌。
這一條巷子叫做「梧桐街」。說真的,台北住了半輩子,還是第一次聽到這街名。

IMAG5023.jpg
IMAG5038.jpg

【艋舺料館媽祖傳奇。啟天宮】
走到街底,是一座帶有傳奇色彩的寺廟「啟天宮」
相傳清朝有一福州商人,用紅船 (帆船頭漆紅色之意) 載木材經第一水門登岸,到「料館口街」鋸木工廠,並在船中奉祀媽祖以求平安。
有一次,由內地紅船運送木材到埠,原本是晴空萬里,風平浪靜,豈料,船至江心卻原地打轉,焚香禱告卜卦才知道原來是媽祖想留在此地。因此便將媽暫奉祀於黃祿家的正廳。

黃祿家自祀奉天上媽祖後,事業突飛猛進,不久成為艋舺地方鉅富。發跡後啟建大厝,並打算將奉在舊宅的聖母迎到大厝。但在
神前擲筊,聖母都表示想留在原地,因聖母受到居民信仰,庇護眾生,黃家便將舊宅整修,並捐為媽祖行館,取名為「啟天宮」亦稱為「料館媽祖」從此香火鼎盛。(文字節錄啟天宮官網)


民國6年,啟天宮重新修建,恭迎台北天后宮(現址已拆除改為228公園)原供奉的軟身媽祖神像,來到啟天宮。
當時天后宮的媽祖是各廟派爭取供奉的對象,但從這件事,就不難想像當年黃氏家族在地方的勢力了
 
※軟身媽祖的意思,就是手腳像芭比娃娃一樣會動的媽祖。(比喻做芭比娃娃很抱歉,但外行的理解就是這樣啦XD)


IMAG5024.jpg
IMAG5028.jpg

IMAG2101.jpg

SelfieCity_20190307163748_org.jpg

這一位老先生是黃氏後代,專程出來講述啟天宮的傳奇。旁邊紅紙是黃老先生的墨寶。

說到黃家,不能不提的是黃阿祿嫂。她是是艋舺富商黃阿祿(黃祿)的妻子。黃祿開設萬順料館(料館即木材行),專門承攬木材、樟腦買賣。為求福建、臺灣兩地木材運輸順暢,黃祿供奉海神媽祖,並開放鄉民祭祀,十分靈驗,人稱「料館媽祖」。

然而,黃祿卻於1866年因病早逝,阿祿嫂毅然挑下了這個企業的重擔。單身撫養七名子女的她,是一名傑出且勤奮的主婦兼企業家,不僅成功地維持料館的生意,更運用優秀的商業手腕,創造出比夫婿生前更加出色的表現。她對萬順料館加強管理,並拔擢優秀人才來管理生產;另外,她經常親臨伐木現場指導,因而深得員工的信任。隨著生意興榮,她亦親自上山揀選精緻木材,將之製成上等樟腦,運往唐山與南洋進行貿易。

黃家事業因擁有艋舺三大碼頭的其中一座,所以逐漸成為艋舺地方數一數二的巨商,當地從此流傳出一句「第一好張德寶;第二好黃阿祿嫂;第三好馬悄哥」的諺語。

為維護生意上的地盤,阿祿嫂聘請了十八位武藝高強的武術家作為保鑣,人稱「十八王爺」。不過,這僅限於保護事業,阿祿嫂從未仗勢欺人,而是樂善好施、慷慨解囊。
然而,淡水河於光緒年間逐漸淤積,而影響艋舺的商業;再加上進入日治時期後,台灣樟腦改行國營公辦,黃氏家族才逐漸沒落。
(文字節錄自啟天宮官網)

SelfieCity_20190307163812_org.jpg
聽了黃阿祿嫂的故事,想到前陣子一齣火紅的大陸劇《那年花開月正圓》(孫儷、陳曉、何潤東主演),講述的是清末出身民間的陝西女首富吳周氏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黃阿祿嫂的故事,跟吳周氏似乎有些類似,都是喪偶、獨自打拼事業的傑出女商人,相當勵志。
在台灣史教科書中,黃阿祿嫂只有短短幾行字介紹。如果能夠拍成電視劇不知該有多好!肯定會很好看,也能讓更多人認識她。

黃氏一族相當的團結,在萬華勢力雄厚,啟天宮的勢力更勝青山宮/祖師廟/龍山寺三大廟。啟天宮對面這一片圍牆圍起的黃氏宗祠,導覽老師說裡面金碧輝煌,一年會開放兩次,想窺探其究竟,可以報名餐敘活動喔!

▼黃氏宗祠

SelfieCity_20190307163949_org.jpg
聽完啟天宮的傳奇,從廣州街265巷走出來,對面是歷史悠久的龍山國小。最早成立於1919年,艋舺第二公校設校於萬華祖師廟,1923年遷到現址,1941龍山國民學校,1968年改為龍山國民小學。

龍山國小
SelfieCity_20190307164003_org.jpg
沿著龍山國小圍牆,往環河南路二段走,有一座裝飾華麗的宗祠。
SelfieCity_20190307164022_org.jpg
【台北僅存書院建築。學海書院】
清代台北共有五座書院,學海書院是現今僅存的一間書院建築。建於清道光93年,由淡水廳同知婁雲發啟興建。原名「文甲」為艋舺之雅稱。閩浙總督劉韻珂改為今名。日治時期政府標售此地,高姓族人購此地作為宗祠。
空間布置以講堂為中心向外伸展,左右對稱。配置講堂、朱子祠、學舍。前廳
屋脊是彎彎的燕尾形,屋脊上面的裝飾是從彩色的碗剪下的碗上彩玫花樣,再一片一片拼成的各式人物形狀,非常漂亮。
民國74年(1985年)8月19日指定為國定書院類第三級古蹟。

▼學海書院(環河南路二段93號)

SelfieCity_20190307164252_org.jpg
由於是私人土地,無法參觀,只能從圍牆外窺看。導覽老師特別介紹的是宗祠外埕有兩把清代的「舉人旗」。

(右)大正11年、(左)光緒任寅年
▼學海書院(環河南路二段93號)

SelfieCity_20190307164126_org.jpg
離開學海書院,來到環河南路二段、和平西路的環狀路口,大家緩步上天橋。

SelfieCity_20190307164326_org.jpg

SelfieCity_20190307164427_org.jpg
【環形空中廊帶。華江整宅】

這裡是「華江整建住宅」。華將整宅的建築結構很特別,是由環狀天橋串聯起來的四棟建築。每跨越一座天橋,就來到不同的里,四座天橋分別橫跨華江、柳鄉、青山和糖廍里四個不同區域。
由天橋串起的社區總共16棟,超過4千戶,在1970年代高玉樹市長任內,由沈祖海、陳其寬、黃寶瑜、高而潘、虞曰鎮、郭炳才,六大知名建築師操刀,
 社區在當初就把公園、污水處理場、衛生下水道、派出所、托兒所等設施設計進整宅內,社區內有一個飛碟狀的超高水塔,到現在都還能使用。這在當時算是相當前衛的設計,施工品質也相當優異。由於樣式特殊,許多廣告和電影都喜歡來這裡取景。
不過,導覽老師說,有些里民認為我們的參觀行為帶有歧視意味,所以會驅逐外來者,因此遇到這種情況就盡量避開那一區囉。 

▼華江整宅
SelfieCity_20190307164341_org.jpg
▼華江整宅。由天橋、騎樓構成的環型空中廊帶
SelfieCity_20190307164524_org.jpg
華江整宅的走廊,是住家的延伸,具有三大功能:晾衣、煮飯和慢跑XD
SelfieCity_20190307164654_org.jpg
SelfieCity_20190307164718_org.jpg
整宅一樓有戶住宅養了一些色彩鮮豔的雞,大家都叫牠「川普雞」。像不像?(笑)

SelfieCity_20190307164753_org.jpg  cf7253fce44e620ebd717797869f9e19.jpg
▼華江整宅。走著走著,真讓人憶起從前的中華路。
SelfieCity_20190307164812_org.jpg
曉劇場。位在華江整宅區內,致力於推廣在地藝術的表演團體

SelfieCity_20190307164838_org.jpg

SelfieCity_20190307164850_org.jpg

【台灣史懷哲、乞丐之母。愛愛院】
轉到大理街175巷,看到一個有著特殊彩瓷壁磚的天主堂,旁邊有一塊被樹木遮了大半邊的招牌「愛愛院」。

施乾先生,1899年生,原本在總督府工作,受命調查艋
舺地區乞丐生活狀況,他非常有愛心,看到乞丐的生活情況起了憐憫之心,拿出自己的積蓄及募款,創辦了「愛愛寮」收容照顧乞丐。
來自日本京都的富家女清水照子,因結識一位台灣留學生施秀鳳,常聽她提起堂兄施乾的善行,透過施秀鳳的介紹,和施乾通信往來了一段時日。一年後,收到施乾的求婚信,清水照子不顧父母反對,遠渡重洋嫁給了施乾,一起打理愛愛寮。不但親自幫起乞丐淨身敷藥,更教導他們種植蔬果、養豬、編造竹器、裁縫等技藝,並提供在院內出生的孩童學用品,鼓勵他們進入學校就讀。

1944年,施乾因腦溢血驟然離世,
愛愛寮的重擔全落在照子身上,緊接著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臺灣已非日本僑民久居之地。當時疲憊又徬徨的照子,也曾想過去留問題,但是不忍心看到一百多位院民再度流落街頭、淪為乞丐,照子選擇歸化中華民國國籍,改名「施照子」,以延續丈夫遺志,關懷貧苦民眾,直到2001年91歲高齡過世。施乾夫妻的善行,著實令人感念與敬佩。


愛愛院巷口的天主堂
SelfieCity_20190307164930_org.jpg
▼施乾與清水照子結婚照
720883_2fjxt8u_l.png
【北台灣製糖歷史。糖廍文化園區
清代楊埤在此設置糖廍,是台灣早期北部第一家製糖廠,過去是以牛隻拖動石造磨礅壓榨甘蔗,煮汁為糖。
1945年由台糖公司經營,其後改以貯糖為主,不再生產製糖。
2011年改為糖廍文化園區,保存早期製糖相關的珍貴文物古蹟,也提供民眾休憩場所。

糖廍文化園區

SelfieCity_20190307165005_org.jpg
糖廠前有種植一片甘蔗,有實驗與教育目的

SelfieCity_20190307165013_org.jpg
糖廍文化園區
SelfieCity_20190307165021_org.jpg
IMAG5132.jpg

IMAG5136.jpg   
【萬華最後的清代巷弄?!】
從糖廍文化園區往艋舺大道方向走,過馬路到對街336巷,再轉入西園路二段50巷。這裡有一群老屋,巷弄狹窄,屋舍殘破不堪,多數居民都已搬走。
導覽老師說,從底層砌磚即可推算出至少有百年歷史,可以說是萬華最後一條清代巷弄。可惜兩側房舍已談妥都市更新,隨時都可能動工拆除。
是清代巷弄耶....天哪!趁著還未拆除,趕緊來走走吧!
 

SelfieCity_20190307165057_org.jpg

SelfieCity_20190307165048_org.jpg

SelfieCity_20190307165205_org.jpg

SelfieCity_20190307165223_org.jpg
SelfieCity_20190307165108_org.jpg

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這條巷弄雖然只有短短100公尺,但兩旁滿是歷史的瑰寶。
不可置信的是,這樣的百年建物居然要拆掉QQ
雖說拆建新屋可以改善居民生活品質,且這些是私人財產,土地持有者大概也不希望他變成古蹟。因為一旦變古蹟,勢必會與個人利益相衝突。

但是,私心又很希望這些百年建物都能好好保存,永久供後代認識與欣賞啊。
到底我們該用甚麼樣的標準或角度,來斷定它的去留呢?文資法能保護的可能是高規格的歷史建物,像這樣不知名的巷弄,除非地方人士大力疾呼,或者居民意識集結,否則,大概只能讓他消失在記憶裡了吧。


跟著影片來感受一下現場吧!(因為是雨天,畫質效果不佳請見諒...)

SelfieCity_20190307165131_org.jpg

【仁濟院舊址。清草園】
艋舺大道與西園路口有一片綠草如茵的百坪大公園,叫「和平青草園」,以前是仁濟療養院。
仁濟療養院因在台灣精神醫療史上具重要地位,指定為歷史建築,在公園中保存了紅磚黑瓦的美麗建築,經常會舉辦課程講座;市定保護老樹大榕樹旁,有鎮煞避邪的”石敢當",前面還擺了一張八角桌,據說從日治時期就存在,如今仍是長輩泡茶抬槓的交誼基地,是地方生活重要一景。
  
SelfieCity_20190307165147_org.jpg

【星聚穎川。陳氏古厝】
接著老師又帶我們繞到50巷4弄,來看這一棟端正典雅古意盎然的陳氏古厝。這座古厝建於清朝,門楣上掛著「星聚穎川」四字。門面很寬,入口採凹壽設計,與一般三合院的建築不同。左右皆為斗砌紅磚牆,正脊上鏤空花磚,門側石窗上方,則有泥塑書畫造型的裝飾。可惜是私人土地,目前也上有人居住,無法靠近觀看。 但據說這一棟也已經談妥都更,過不久大概也會消失吧 

▼陳氏古厝(西園路二段50巷4弄3號)
SelfieCity_20190307165244_org.jpg
離開陳氏古厝,接著來到西園路二段的ANKO西園美學會所。藝術家出身的女主人,分享了家族的故事,以及退休之後如何整理老屋讓他活化的過程。
ANKO西園美學會主要提供藝術創作者分享及發表空間,也有不定期舉辦講座或課程。需預約參觀。

 ​​​​​​ANKO西園美學會所
SelfieCity_20190307165645_org.jpg

SelfieCity_20190307165256_org.jpg
【比利時神父。天主教聖女小德蘭朝聖地】
最後一站,大家跟著導覽老師往艋舺車站的方向前進。「天主教聖女小德蘭朝聖地」就藏身在興寧街上。
這間是
過去比利時籍的巴昌明神父受迫害後,為感恩聖母而興建的天主教堂。在萬華地區長期關懷當地的弱勢與老人。

 ​​​​​​天主教聖女小德蘭朝聖地

SelfieCity_20190307165821_org.jpg

SelfieCity_20190307165810_org.jpg

今天一路走來,除了見識到古早巷弄與老建築之美,更難得的是聽到許多感動人心的故事。
台北的特色是甚麼?城市的魅力在哪裡?我們能為土地做什麼?
走在台北城,不斷思索著


◎漫遊路線:近月鼓樓巷艋舺隘門遺址→清茶博多巷→古山園旅社→金安宮→啟天宮→學海書院→華江整宅→糖廍文化園區→青草園石敢當→陳氏古厝→ANKO美學空間
感謝台北市安全漫遊協會/曾銘宏老師

 


【更多走讀.散步】

走巷弄尋水路
水路交織的脈絡-走訪瑠公圳x大灣草圳計畫x台大醉月湖
探訪城市裡的古水路:瑠公圳大安支線(校園篇)
探訪城市裡的古水路:瑠公圳大安支線(社區篇)龍安坡x聖母宮x濂讓居
東區大河傳說-忠孝東路有條河(上篇)
東區大河傳說-忠孝東路有條河(下篇)
霧裡薛圳第三支線:溫州街52巷x龍泉市場x奇幻怪怪屋x浦城街
霧裡薛圳第二支線(一)愚公河x圳溝上的鐵皮屋x消失的龍池
霧裡薛圳第二支線(二)和平東路周學普故居、金華街、麗水街、永康街



城東
穿越齊東街,走讀清代米路古道、東城外最美日式宿舍群x東門土地公傳奇
漫步幸町-齊東詩舍《臺灣文學基地》日式宿舍群x台北最美文學聚落
漫步幸町《臺北琴道館》聆聽古琴、欣賞齊東街最美日式建築x臺北書道院
大安庄歷史散步。新生南路一段日式建築 x 建國南路清代古厝
東城門外的天空:李鎮源故居x紹興南村x中正紀念堂今昔
跟著水瓶子老師,走讀東門。臺北刑務所x華光社區x四六事件x金華官邸x青田七六


城西(萬華.西門町.大稻埕)
新起町至入船町的京都奇遇(一)西門紅樓x西本願寺x法華寺x心起町
新起町至入船町的京都奇遇(二)三十三間堂x三秀打鐵店x艋舺謝宅x青草巷
艋舺巷弄探險趣!清代古早巷x神秘清茶巷x華西街摸乳巷x啟天宮傳奇x華江整宅
西門町的前世今生。紅樓x天后宮x電影街x慈雲寺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前篇>千秋街x李春生紀念教堂x永樂市場x六館街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中篇>中和紡織x甘谷街x藝旦酒樓x蔣渭水大安醫院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後篇>波麗路x圓環今昔x寧夏夜市
大稻埕南段之旅-貴德街x陳天來故居x霞海城隍廟x太平町x法主公廟
巷弄學人文導覽-遺跡隱味.從河溝頭到新起町-機器局遺構x西寧市場x慈雲寺x艋舺將軍廟


城內
百年榮町建築與商業傳奇(一)西門x日日新報社x電話交換所x臺北信用組合
百年榮町建築與商業傳奇(二)菊元百貨x和泉時計x西村商社x大倉本店x辻利茶鋪
百年榮町建築與商業傳奇(三)西尾商行x新高堂書店x一六軒x古倫美亞唱片
臺北府城門的前世今生
從火車票房到四鐵共構--台北車站小故事


城南(古亭)
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萬新鐵路x廈門街
古亭巷弄遊蹤(一)金門街、同安街、廈門街、萬新鐵路古亭町x川端橋
古亭巷弄遊蹤(二)詔安街x善化堂x漳州警察新村
漫步錦町(一):從金華街穿越舊時空!錦町日式宿舍群x錦安古物市場
漫步錦町(二):百年油杉與山林課日式宿舍x臺灣電力株式會社
小山逛逛-蟾蜍山聚落探險趣x發現古圳道
藝居共生-寶藏巖歷史聚落散步
消失的眷村記憶-漫步永春街嘉禾新村
走走汀州路,尋找消失的萬新鐵路:公館x水源地x仙公廟x霧裡薛圳
從古亭到龍匣口:南昌路x孫立人將軍官邸x劉真校長故居x戴炎輝寓所
從南菜園到南昌公園:牯嶺街x百年骨科診所x方東美寓所x高等官職務宿舍

漫步昭和町(青田街/溫州街)
漫步昭和町。尋找清代水圳、日式建築與人文<北溫州>大院子x臺靜農故居x殷海光故居
漫步昭和町。尋找清代水圳、日式建築與人文<南溫州>加羅林魚木
浴火重生「大院子」溫州街最美的日式老屋x玻璃屋歐風餐廳
漫步昭和町-青田街日式家屋(一)16棟紀錄x青田書院x青田七六x遊山茶訪
漫步昭和町-青田街日式家屋(二)6棟紀錄x聲音光年x青田茶館x和合青田
走進臺北最美一條街!水瓶子老師講解老房子「青田七六」
百年相機品牌Leica進駐青田街,日式老屋打造「台北徠卡之家」
此巷不通-和平東路二段秘巷。沾美藝術庭苑x電影《飲食男女》拍攝地

南港.內湖.松山
黑鄉到黃金,南港蛻變ing!茄苳公傳奇x闕家古厝x懷舊街屋x經貿園區
內湖人文風情畫。梘頭福德祠x公民會館x水圳路x金龍禪寺
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居
虎豹老霸王:松山奉天宮、永春陂濕地公園

士林.北投
留住老北投!漢埔融合四百年(一)北投教堂x幸福牌自行車x貨物轉運站x北投市場
留住老北投!漢埔融合四百年(二)新北投車站x磺田福佑宮x番仔厝x周氏節孝坊
官邸、水圳與士林新街之旅(上篇)士林官邸X福德洋圳
官邸、水圳與士林新街之旅(下篇)郭家古厝X慈諴宮與潘宅X士林市場

淡水
走一夏淡江大學(五虎崗X海事博物館X宮燈步道X牧羊草坪X克難坡)與殼牌倉庫
搭輕軌遊滬尾-重返清法戰爭古戰場、走讀淡水生態之美。程氏古厝x公司田溪x沙崙海岸x石滬心
搭捷運遊淡水-漫步重建街山城聚落、體驗日式老屋之美。屎礐渡頭x米市土地公x戀愛巷x落鼻祖師x日本警官宿舍
「胡」說淡水四大廟宇與老老街(上篇)施坤山與黃東茂X敗滬尾X鄞山寺
「胡」說淡水四大廟宇與老老街(下篇)清水街龍山寺X清水祖師巖X重建街

新店木柵
搭纜車上貓空!挑戰千階步道、細說百年古剎「木柵指南宮」
輕舟擺渡尋訪遺世獨立的桃花源-灣潭x和美礦坑x董振良導演

新莊蘆洲
響徹世界的鼓聲「响仁和」製鼓達人王錫坤x臺灣神社獨木大鼓
新莊水文人文巡禮<上>百年古圳x保元宮x地藏庵x廣福宮x文昌祠
新莊水文人文巡禮<下>港口與廟街x慈祐宮x戲館巷x挑水巷x米市巷x潮江寺
蘆荻泛月(一)記憶河上洲_蘆洲李宅x湧蓮寺x保和宮x馬偕行腳x古早味切仔麵
蘆荻泛月(二)鷺洲隨筆_尋訪和尚港與洋樓古厝x鄧麗君之路x大廟口切仔麵
繁華落盡番仔園:浮洲茉莉花巷古厝群x濕地生態走讀

中和永和
搞不懂中和?!走讀瓦磘溝、廟子尾溝x廟美街x枋寮老街

更多..
東北角卯澳漁村,百年石頭屋-吳家樓仔厝x提籃觀音x小卷米粉

arrow
arrow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