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西路與羅斯福路口,繁忙的商業大樓後方,有一棟紅磚建築,像被遺忘似的隱身在大樓裡側。
二層樓磚造樓房,像極了日本時期的糧倉建築,但我不清楚他的來歷為何,持續觀察了十多年,一直呈現著廢墟狀態,且早已沒了屋頂。
廢墟旁有一條與南昌路大致平行的老巷弄,和平西路一段10巷,從前與同安街相連,為通往艋舺淡蘭古道的其中一段。
關於同安街,可參考這一篇筆記
延伸閱讀: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 紀州庵x萬新鐵路
每次路過都讓我十分好奇。但是昏暗的巷弄、斑剝的圍牆與搖搖欲墜的鐵架,讓人望之卻步。
今日趁著陽光普照,鼓足勇氣走進去瞧瞧。巷子右側的街屋正面是臨南昌路,二樓的部分可看出有洗石子欄杆,牆面似乎是後來外推加蓋的。
想不到這條巷子如此深邃,屋與屋之間鏽蝕的鐵條支架、綠色植物從參差的屋簷攀爬垂落,暗不見天的老巷弄,有幾許滄桑以及頹廢之美。頓時完全忘記害怕這件事,像著魔似的直往裡頭鑽。
巷子的轉折處,透出微微的光,十分迷人,很適合拿來當作畫畫的題材。隱身在巷內的「小吉市場」,居然是一間小有名氣的甜點店呢!
彷彿走進時光隧道,時間停滯在四五十年代。
轉到南昌路二段,接二連三的鐵皮屋,掛著褪了色的看板;早年南昌路二段的傢具舊貨街,從南昌公園跨越和平西路延伸至此,已是尾端。現在仍可見到一些舊時代的餘韻。
從南昌路二段回望方才走過的和平西路一段10巷建築之外側。機車行的樓上就是「小吉市場」。
【總督府兒玉源太郎別墅南菜園】
穿越車水馬龍的和平西路,一座市區裡常見的小公園,坐落在南昌路二段交叉處。
看似平凡無奇的公園,其實是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的別墅,於1899年6月落成,稱為「南菜園」。戰後,謝東閔曾居住於此,1970年拆除後才改為現今的「南昌公園」。
延伸閱讀:從南菜園到南昌公園:牯嶺街x百年骨科診所x方東美寓所x高等官職務宿舍
▲兒玉源太郎的別墅「南菜園」舊照(圖片來源:國家影像資料館)
【百年大路。南昌家具街】
和平西路以北,羅斯福路、南昌路、牯嶺街、重慶南路一帶,清領時期為「龍匣口庄」,早期全是農田荒地,南昌路是先民往來萬華與古亭間的重要通道,起點自龍山寺經青草巷、剝皮寮老街、南門、終點為古亭,俗稱「大路」,寬幅約兩頂轎子可通行的距離。
俗話說「挑扁擔、走大路,披星戴月,兩頓星、一頓煎」就是在描述當年挑夫走在大路上,肩挑貨物趕路的情景。
日治時期,城南被規劃為日本人的居住地,1919~1920年間,南菜園周邊更是興建許多高等官舍,並進行街町改名,南菜園東側因兒玉源太郎之淵源而改稱「兒玉町」,牯嶺街81巷與南昌路二段2巷所圍街廓為「佐久間町」,是為了紀念第五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
▲南昌公園
1945年日本戰敗後,日本人陸續遣返,無法帶回家鄉的家具、傢飾、骨董只能就地拋售換現金,於是南昌路、牯嶺街分別成了舊貨及二手書店集散地。
不過現在南昌路二段已經很難找到日本時代遺留的舊貨了。現在街道兩側聚集了五十多間家具行,有傳承三代的手工藝家具老店,也有年輕人接掌的現代時尚精品家具,應有盡有。即便近年Ikea這一類量產家具極為風行,但南昌路家具店強調「手工製作、耐久堅固」的傳統經營理念,是多家老店歷經一甲子歲月,仍屹立不搖的主因。
南昌路二段與福州街口是郵政醫院,醫院外面有許多小吃攤,開業少說三十年以上。有些攤子從白天就開始營業,有些則是傍晚才會亮燈,通稱「南昌夜市」。
由於隔壁是婦幼醫院,花生豬腳、豬肝湯、腰子湯等適合產婦的食補、藥膳特別多,其中有一家劉記四神湯相當人氣,經常可見排隊人潮。
郵政醫院正對面,是市定古蹟「孫立人將軍官邸」
【水道課長官舍。孫立人將軍官邸】
位於南昌路一段136號的「孫立人將軍官邸」,在我印象當中,長年掛著陸聯廳的招牌,相當低調隱密,若非軍方子弟,一般很少會來這裡用餐。
直到最近許多歷史文獻出爐,它的曲折身世才被揭露。
這棟官舍的前身,最早是由日本建築師森山松之助設計的原總督府土木局「水道課長官舍」(1907年起建、1909年落成);後來由學租財團借用並出資,1911年由建築師近藤十郎,增改建為「古亭庄高等官舍」,在台灣總督府官邸(台北賓館)整修期間,做為總督的臨時住所。
後來再由軍方接手,改為「台灣軍司令官官邸」(1922-1944年間)與「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官邸」(1944-1945年間);1929年時,軍方曾由淺井新一進行第二次增改建。
這棟規模僅次於原臺灣總督官邸(台北賓館)的第二大現存日治時期官舍建築,在戰後陸續成為「台灣防衛司令官邸」、「陸軍總司令官邸」,當時居住者正是孫立人將軍。
維吉尼亞軍校出身的孫立人將軍,在二戰時期,於緬甸的『仁安羌戰役』一戰成名,而有東方隆梅爾之稱,在台灣近代戰史上有一席之地。
不過,當年孫立人將軍因功高震主,飽受不白之冤長達33年,直到過世10年後才得以平反。
當時孫立人受到美軍信任,猜忌心重的蔣介石,自然是容不下他,想方設法就是要除掉他。
1950年蔣介石在台灣復職總統,重新整編國軍,仿效美軍推行將官輪調制,撤換軍頭;並在國防部內設置政戰總部,由蔣經國擔任主任,實施以黨領政,此舉引發美軍顧問團的不滿,時任陸軍總司令且親美的孫立人,與蔣經國也屢有衝突。
1954年蔣介石與美簽署「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後,更是肆無忌憚,直接叫蔣經國指揮的情報系統誣陷孫立人,其屬下郭廷亮因不堪刑求,只好自誣為匪諜,隔年孫立人就被帶走,遭到軟禁三十餘年。
發生孫立人事件之後,隔年官邸便封閉,此後由陸軍使用。歷經幾次小規模整修後,於1993年重新開放,改稱「陸軍聯誼廳」成為湘菜餐廳。
台北市文資局於2004年將此建物設為市定古蹟之前,其實還有一段角力過程。
原本臺電已申請要將此處改為高壓變電站,當時的南福里里長、里民都質疑變電站的電磁波會危害身體健康,尤其隔壁又有婦幼醫院及郵政醫院;於是里長向文化局陳情,提出古蹟的需求,以阻止變電站的設立。
經過現地會勘、公聽會與審查,一波三折,最後以紀念孫立人對台灣的功勳與貢獻之名義,才將這棟古蹟保留了下來,否則依照當時未滿百年的使用年限,以及屢經整修的建物狀態,其實並不符合古蹟列管條件。
現為「孫立人將軍官邸」的建築物,歷經多次增改建,最初設計的原始圖面至今仍未發現,不過可確定的是,原始設計即日本明治時期,最受上流社會喜愛的和、洋兩館格局。這張照片就是水道課長官舍的原始樣貌。
▲水道課長官舍原貌。資料來源:《臺灣建築會誌》13輯5號
孫立人將軍官邸,現由雅鴿文創團隊經營,將古蹟空間活化利用,規劃有孫立人將軍的歷史走廊及各式宴飲空間。
和式建築
洋式空間與和室空間有長廊銜接
餐飲部分除保留原陸軍經營時期的江浙菜與台菜,也因應其空間融合多元風格,開發出中式合菜、日式料理與茶館的複合式餐飲。
日式料理為預約制,主餐共有海鮮、牛小排、鰻魚等三種選擇,有雙人套餐與個人套餐形式。
延伸閱讀:揭開官邸神秘面紗!【雅鴿書院】和洋精緻料理x孫立人將軍官邸(前陸軍聯誼社)
不過,這棟官邸更讓人津津樂道的是曾流傳藏有2噸黃金(約新台幣23億)。
由於此地時為重要軍政據點「台灣軍司令部司令官官邸」,日本在戰敗後,因當時國民政府規定日本人,每人只能攜帶現金一千圓及30公斤以下簡單行李返回,因此大批寶物未及帶回,只能就近、就地選擇隱密地點埋藏。其中一處就在這裡。
2007年就有民眾提報說,寶藏藏在水池與花園的地底,要申請探勘挖掘,不過由於這裡是古蹟,開挖未被允許。
(別傻了,如果真有,在封鎖的三十多年間,也早就被慢慢地挖光,偷偷搬走了啦XD)
▲傳說中23億寶藏的埋藏地點
【劉真校長故居、四六事件之省思】
離開孫立人將軍官邸,來到馬路對面的福州街11號,這一棟由臺灣總督府技師尾辻國吉設計,興建於1920-1930年代的高等文官宿舍,是提供當時政經文教高級主管居住之用;戰後則成為前師範學院校長劉真的宿舍。
從圍牆向內望去,多層屋頂及入口門柱型式極為精緻,建築構造上窗戶多、庭廊大,並具多層屋頂的遮陽設計,讓房子更通風涼爽。不僅建築型式獨特,也是臺北少見的二樓日式住宅。
由於設計風格有別於當時一般制式的官方日式宿舍,加上是劉真校長故居,因此在2011年6月獲指定為市定古蹟。2014年整修後曾開放參觀並兼營咖啡館,不過目前暫時關閉中。
▲福州街11號/劉真校長故居(圖片來源:台北市文化局)
▲福州街11號/劉真校長故居舊照(圖片來源:台北市文化局)
提到劉真校長,雖然是獲頒行政院文化獎、一等教育文化獎章,被塑造成奠定臺灣教育基礎的偉大教育家;但卻也是1949年「四六事件」中侵害校園民主、言論自由的加害者。他的自勉之詞「有愛無恨」,聽起來格外諷刺。
1949年,兩名臺大與師院(今師範大學)學生,只因騎腳踏車雙載,違反交通規則,與警察發生口角,遭員警取締毆打,並帶往北市第四警察分局(今大安分局)拘押。此事引發學生們的不滿,群起至警察總局請願要求放人與道歉,最後延燒出鎮壓校園的白色恐怖「四六事件」。
當天共有一百多名臺大與師大學生遭到逮捕,其中有7名學生被送到馬場町槍決。
時任臺大校長傅斯年,在事發當時極力維護學生,他曾向擔任警備副總司令,負責捉拿學生的狗官彭孟緝放話:「如果有學生流一滴血,我就要跟你拼命!」。
反之,師院校長謝東閔不但高度配合國民黨政府,還協同軍警一同前往學生宿舍逮捕學生。師大也因此成立「整頓學風委員會」,由劉真擔任主任委員並接任校長。後來在他當校長任內,大力整頓學風、實施軍事化管理,展開校園戒嚴。
整起件事在經過71年後,開始有臺大、師大學生會共同發布聲明,要求校方正視校園轉型正義,將權威時期劉真校長對校園的監控整肅事實,列入校史,正視這一段歷史傷痛。劉真故居也應轉型成開放的場域,轉作四六事件等歷史展覽場館。
▲福州街11號/劉真校長故居、臺灣師範教育館。目前關閉中
【首位臺灣人司法院長:戴炎輝】
轉進婦幼醫院後方巷子,赫然發現一棟保存完整的日式建築,為市定古蹟「戴炎輝寓所」。
戴炎輝為臺灣近代著名法學教授,本籍福建泉州府,祖父於清光緒年間舉家渡海來臺,戴炎輝1908年出身高雄屏東,在父親栽培下,進入私塾讀了多年漢文,國學造詣深厚。
高雄中學畢業後,因成績優異保送台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當時該校多為在臺日人,除非佼佼者否則臺灣人很難考進去。畢業後赴日,考取日本帝國大學(東京大學)攻讀法律,返臺後於高雄成為執業律師。
戴炎輝為人樸實、正直,在當律師時,若有臺灣鄉親遭日本人欺負,常義不容辭幫忙辯護;不過,在日本戰敗後,有不少滯臺日人,成了台灣民眾洩憤的對象,站在公理正義之立場,維護日本人權卻又飽受批評。
由於他志在學術發展,因此決定辭掉律師工作,向臺灣大學自薦擔任法學院副教授。1977年出任司法院院長,是第一位擔任司法院院長的台灣人。
在擔任教職期間,戴炎輝主持整理了「淡新檔案」,為唯一現存的清代臺灣府縣檔案,該檔案為研究清代臺灣行政、司法、社會的第一手史料,極具學術價值。
這棟建築從外觀看上去,保存相當良好;根據文化局資料顯示,它的內部格局也很有特色,且書房內的書櫃仍為原物,由書櫃上的編碼可以證明為戴炎輝整理淡新檔案時所用,為紀念戴炎輝保存編纂淡新檔案之歷史記憶的場域。
↑圖片來源:文化部
續往南昌路巷內探索,尚有多棟頹壞的日式宿舍,不知是否會進行維修。總之,先拍照紀錄。
◎散步路線:和平西路一段10巷(小吉市場)→南昌街(南菜園>家具街)→南昌路一段(孫立人將軍官邸)→南昌路二段一巷2號(戴炎輝寓所)→羅斯福路二段(老屋)
※照片版權所有。禁止截圖或下載。
‧嚴謹樸實-開一代宗風的大師:戴炎輝
‧文化部-戴炎輝寓所
‧台大傅斯年受人景仰、師大劉真卻遭人噴漆...你該知道的四六事件
‧原「臺灣司令官官邸」滄桑史話/陳信安
‧老房子、活房子—去記憶或再記憶?陸軍聯誼廳不為人知的古蹟指定過程(陳佳君)
‧ 捐資興學 (ntnu.edu.tw)
【更多走讀.散步】
▌臺北城東
>穿越齊東街,走讀清代米路古道、東城外最美日式宿舍群x東門土地公傳奇
>漫步幸町-齊東詩舍《臺灣文學基地》日式宿舍群x台北最美文學聚落
>漫步幸町《臺北琴道館》聆聽古琴、欣賞齊東街最美日式建築x臺北書道院
>大安庄歷史散步。新生南路一段日式建築 x 建國南路清代古厝
▌臺北城西(艋舺‧西門‧大稻埕)
>台北|艋舺巷弄探險趣!清代古早巷X神秘清茶巷X華西街摸乳巷X啟天宮傳奇X華江整宅
>台北|西門町的前世今生。西門紅樓X天后宮X電影街X刺青街X電影公園X慈雲寺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文人雅士的足跡<前篇>大稻埕懷舊小旅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文人雅士的足跡<中篇>大稻埕懷舊小旅行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文人雅士的足跡<後篇>大稻埕懷舊小旅行
>大稻埕南段之旅-貴德街x陳天來故居x霞海城隍廟x太平町x法主公廟
>巷弄學人文導覽-遺跡隱味.從河溝頭到新起町-機器局遺構x西寧市場x慈雲寺x艋舺將軍廟
>從火車票房到四鐵共構--台北車站小故事
▌臺北城南
>走讀城南之美-從清領到近代的時空紀行。同安老街x 紀州庵x萬新鐵路x廈門街
>尋找清代水圳、溫州街老屋與人文速寫<上>搞懂堀川、瑠公圳、霧裡薛圳x一期一會加羅林魚木
>尋找清代水圳、溫州街老屋與人文速寫<下>紫藤廬x殷海光x臺靜農x立石鐵臣x大院子
>走讀城南之美。同安老街X紀州庵X萬興鐵路X廈門街,從清領到近代的時空散步
>浴火重生「大院子」溫州街最美的日式老屋x玻璃屋歐風餐廳
>古亭町巷弄散步x孫立人將軍官邸x臺大宿舍戴炎輝寓所
>青田街日式老屋散策。聲音光年X青田七六X遊山茶訪XLeica Store
▌木柵景美
>搭纜車上貓空!挑戰千階步道、細說百年古剎「木柵指南宮」
>
▌南港內湖
>黑鄉到黃金,南港蛻變ing!茄苳公傳奇X闕家古厝X懷舊街屋X經貿園區走讀
>內湖人文風情畫。梘頭福德祠x公民會館x水圳路x金龍禪寺
▌淡水
>走一夏淡江大學(五虎崗X海事博物館X宮燈步道X牧羊草坪X克難坡)與殼牌倉庫
>搭輕軌遊滬尾-重返清法戰爭古戰場、走讀淡水生態之美。程氏古厝x公司田溪x沙崙海岸x石滬心
>搭捷運遊淡水-漫步重建街山城聚落、體驗日式老屋之美。屎礐渡頭x米市土地公x戀愛巷x落鼻祖師x日本警官宿舍
▌新莊三重
>響徹世界的鼓聲「响仁和」製鼓達人王錫坤x臺灣神社獨木大鼓
>新莊水文人文巡禮<上>百年古圳x保元宮x地藏庵x廣福宮x文昌祠
>新莊水文人文巡禮<下>港口與廟街x慈祐宮x戲館巷x挑水巷x米市巷x潮江寺
▌中和永和
> 搞不懂中和?!走讀瓦磘溝、廟子尾溝X廟美街、枋寮老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