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cover北車小故事.jpg

運北門站3號出口,要往迪化街的路上,你可曾注意過,在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大樓牆面上,有一幅馬賽克磁磚鑲嵌壁畫呢?
描繪著洋樓、歐洲棚式車站、人力車、淡水河碼頭等等清代大稻埕港口商埠的繁榮景象。

百年前,這一帶叫做河溝頭,舟車輻轅、商賈往來,熱鬧非凡,領事館、洋樓林立、許多豪門富賈的起家厝也蓋在附近。


這裡還有一個重要意義:第一代台北車站台北火車票房/大稻埕停車場」,就是設在這裡喲!

黃色框框即第一代台北火車票房(大稻埕停車場)位置
藍色框框為總督府鐵道部廠房位置


map.jpg



第1代台北車站:台北火車票房
▌台北市大同區鄭州路143號

『嗚~嗚~~』火車汽笛拉響,車頭噴出漆黑的煤煙,車輪緩緩滾動推進,地面被震得塵土飛揚;圍觀的台北城居民驚恐呼叫:
「黑色妖馬跑起來了!」
中國
第一條客運鐵路在台北誕生!

-
臺灣的鐵路興建於清治末期。

1885年台灣建省,首
任巡撫劉銘傳一手擘劃、建設台北,企圖將台北打造成媲美世界先進國家,欲以「一隅之設施,為全國之範」,他大刀闊斧,首要做的基礎建設就是興建鐵路。初期規劃台北到基隆與新竹兩線。


1891年台北基隆線通車,並完成第一代的台北車站,名為「台北火車票房」,是一座歐洲式棚式車站

車站靠近商務繁忙的大稻埕,約位在塔城街、西寧北路、鄭州路、長安西路所框圍之地,也就是馬賽克瓷磚壁畫所在的「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內。

日本統治台灣後,台北火車票房持續營運到1901年8月,站內另搭了一座「淡水河岸貨運取扱所」,原本棚式車站站房則租給「汽車會社」(今 川崎重工業)作為工廠使用,直到1908年停用拆除。

 

隨著基隆至桃園的淡水線開通,1902年淡水河岸貨運取扱所更名為「大稻埕乘降場」(後又改為「大稻埕停車場」),開始載客服務,1903年成為淡水線的起點站

1915年因成立北門站,大稻埕停車場便改做貨物站使用至1937年,縱貫線「樺山貨物驛」(戰後改「華山車站」)落成後,大稻埕停車場才完全廢止。



最早的棚式車站站房雖於1908年拆除,但是屋頂鋼鐵棚架則保留了下來移到鐵道部油漆工廠和車輛修理工場繼續使用。後來油漆工場拆除,而位於塔城街、市民大道口的車輛修理工廠,在戰後成為臺鐵的「禮堂」。現為市定古蹟,目前還在整修當中,期望很快能重見天日。


↓第1代台北車站為歐洲式棚式車站(1891-1901/~1908)

TP4.jpg

Dadaocheng_Station_01.jpg

修復中的台北工場,屋頂鋼架是取自清朝第一代的台北火車票房
03-2-1.jpg

清代的火車票,長得就像郵票。是一張張可撕開來的。老一輩的會說"去票房撕車票",而不講"去車站買車票",原因就在這裡。「票房」一詞,原意就是「售票處」

清代車票.jpg

【鐵路改道的小故事】

原本劉銘傳規畫的鐵路,從基隆南下到大稻埕之後接到艋舺,在艋舺料館口附近架設鐵橋,通往新莊

但因為鐵路會通過艋舺仕紳黃川流住宅前的竹籬,黃川流認為破壞風水,因此反對,就寫了一封「陳情書」,並且偷蓋龍山寺大印,聲稱是艋舺人士反對原本的造橋計畫。劉銘傳為了尊重民意,就將計畫變更,把鐵橋蓋在大橋頭,也就是現在
「台北橋」的位置。

被這樣一搞,整個線路變得怪怪的,火車從基隆來到大稻埕,需折返大橋頭,然後通過台北橋去新莊,連我這路痴都覺得不合理了,何況是做事計畫縝密周延的日本人,肯定看不下去。

果然,
日本統治台灣後,鐵道部興建台北至桃園的新改良線時,認為原本的路線過於迂迴,而且不夠安全,於是重新選線興建,依然挑了艋舺,1901年設「艋舺站」(今 中華路、桂林路口),1918年再向西移到現在萬華站的位置。

新路線終於不必再繞行台北橋了,可以直接從台北(大稻埕)開往西南方向的萬華、板橋、樹林、山佳、鶯歌,最後接往桃園


↓簡單易懂的的火車路線、台北車站遷移簡圖(宋良俊老師繪製)


03.jpg

↓淡水河岸的領事館與鐵道
05.jpg

↓「台北橋」曾經是一座火車通行的鐵橋

台北橋.jpg

↓1908年的萬華站。冒著黑煙的煤炭火車,在當年被視為「黑色妖馬」

萬華1918.jpg

第2代台北車站:台北停車場
▌館前路、忠孝西路口

在建設艋舺站的同時,總督府認為位在大稻埕的台北火車票房腹地過小,擴建不易,於是規劃了第2代的台北車站「台北停車場」。位置在現今館前路和忠孝西路口。

落成於1901年(明治34年)的第2代台北車站 ,由野村一郎設計,是一座磚造兩層樓房建築,外觀為紅磚貼面飾帶的辰野風式樣,高聳的屋頂上還有避雷針初期站前還有一座圓環噴水池,周圍種植樹木以供納涼。中央還豎了台灣鐵道之父長谷川謹介的銅像,後來整座遷到高雄去了。

日本建造第2代台北車站的原因,主要是配合前述的鐵路改線及市區改正計畫,所以將車站的新址向東移到臺北府城北側城牆邊,緊接著拆掉城牆,鋪設「北三線路」,也就是現在的忠孝西路

第二代台北車站的正門開在「表町通」(今 館前路),與臺灣總督府博物館(今 國立臺灣博物館)遙遙相立;在日本總督府建設下的台北城,美輪美奐,完全不輸歐洲先進國家。


隨後,還在車站斜對面興建了當時以設備奢華著稱的「台北鐵道飯店」,可惜1945年毀於美國與中華民國聯軍空襲。現址為新光摩天大樓。

↓第2代台北車站(1901-1940)
圓環水池中央的銅像是長谷川謹介,1899年應台灣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邀請來台,擔任台灣縱貫鐵路的總工程師,滯台九年之間對台灣經濟發展與城鄉關係影響甚遠。被譽為「台灣鐵道之父」


台北車站二代.png

台北驛站_fb.jpg

9181.jpg

9155.jpg

↓落成於1908年的台北鐵道飯店,1945年遭盟軍炸毀

鐵道飯店.png

↓日本人拆除城牆,鋪設北三線路,也就是現在的忠孝西路(縱向)。橫向的是館前路,左方三角屋頂就是未被移動之前的三井倉庫。

※所謂三線路,是日本模仿歐洲的道路建設。三條車道中間設有兩道分隔島,島上種滿綠色植栽的馬路,稱之為「三線路」
日本人拆除台北城四周的城牆,所拆後的空地,全部改鋪成三線路。北邊這一條就叫「北三線路」


三線路.png


裏台北驛(台北後站)
▌鄭州路、太原路口

為了讓大稻埕地區民眾方便進出車站,1923年日本人在台北車站內軌道的北側,蓋了一間辦公室兼做後車站,位置在今鄭州路、太原路口。1937年正式命名為「裏台北驛」。也就是五年級以上都熟悉的「後車頭」

1939年木造站房完工,取代北門驛成為淡水線的發車站。

戰後,裏台北驛更名為「台北後站」;當時台北車站為了連結前後站,還增設了岸式月台,並延長原本的跨站天橋;車站增建到第六月台時,台北後站也成了淡水線主要的出入門戶,一直延續使用到1988年淡水線廢除為止。


退役後的台北後站木造站房,原本是有計畫要保存的,但是沒想到在1989年9月23日凌晨,台北後站竟然被一場大火燒毀,讓人非常遺憾。為重拾這一段記憶,台北後站舊址規畫成「懷舊廣場」,展示舊式火車車廂,鐵道歷史、老照片等等。

侯孝賢導演的電影《戀戀風塵》其中一幕,便是在台北後站第六月台拍攝,快來回味一下吧!

>>《戀戀風塵》的第六月台的影像 << (外部連結,可能會移除)

 

↓台北後站(1939-1988)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TP5.png


第3代台北車站:台北驛
▌館前路、忠孝西路口

由於乘客不斷增加,原本的車站空間已不敷使用,1939年日本又在原地改建第3代台北車站

建的第3代台北車站,以鋼筋水泥建造,造型簡潔方正具現代感、但細部仍保有古典裝飾之美,屬於「折衷式主義」建築。由鐵道部改良課宇敷赳夫設計,池田組負責施工
1941年落成,並改稱「臺北驛」。同時也是市營公車站的起點站之一。

戰後,台北車站更是成為大台北地區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及地標。但隨著鐵路地下化,車站也面臨拆除命運
,1986年3月正式走入歷史

除了後站之外,第三代台北車站我也還有印象呢!小時候,因為母親在糧食局工作,每月底要到各地農會查帳,我便經常隨母親搭乘火車到北台灣各地出差。12-13歲懵懂時期起,就喜歡侯孝賢導演電影,經常和兄姊或友人追火車到淡水、九份等地遊玩,來趟電影場景巡禮..... 可惜當時台灣因政治環境,及欠缺文化資產保存觀念,第三代車站沒能留下來,令人惋惜(哭哭)

↓第3代台北車站(1941-1986)
TP3.png

第4代台北車站
▌台北市北平西路3號

第4代的車站於1989年9月2日隨著鐵路地下化工程完工通車啟用,也就是現在的台北車站。由建築師沈祖海、陳其寬、郭茂林共同設計,建築主體係仿中式傳統建築設計,屋頂採單檐廡殿式頂,建物中央有採光天井。此時的台北車站位置已向東移動,沒有再面對館前路。

近年隨著捷運、高鐵、機場捷運完工,四鐵共構綿密的交通網絡,讓台北車站
成為最重要的交通轉運站。承載台灣及外籍朋友們共同的生活回憶。

而再過一百年,這裡又會是何種景象呢?

↓第4代台北車站(圖片來源:張哲生臉書)
TP6.png
 

※本文無關任何商業行為,純為個人走讀、研究筆記。部分文字、老照片取自網路,若有版權問題或錯誤之虞,懇請告知。
※如欲轉載或分享本文請先EMAIL或留言給我,謝謝
 



【更多雙北走讀。漫遊】

台北|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文人雅士的足跡-大稻埕懷舊小旅行[前篇]

台北|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文人雅士的足跡-大稻埕懷舊小旅行[後篇]

台北|尋找清代水圳 x溫州街老屋與人文側寫(上) 

台北|尋找清代水圳 x溫州街老屋與人文側寫(下)

台北|黑鄉到黃金,南港蛻變ing!茄苳公傳奇X闕家古厝X懷舊街屋X經貿園區走讀

台北|走讀城南之美。同安老街X古蹟 紀州庵X萬興鐵路X廈門街,從清領到近代的時空散步

台北|艋舺巷弄探險趣!清代古早巷X神秘清茶巷X華西街摸乳巷X啟天宮傳奇X華江整宅

台北|西門町的前世今生。西門紅樓X天后宮X電影街X刺青街X電影公園X慈雲寺

台北|台北巷弄學人文導覽【遺跡隱味~從河溝頭到新起町】

新北|搞不懂中和?!走讀瓦磘溝、廟子尾溝X廟美街、枋寮老街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台北車站 大稻埕
    全站熱搜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