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jpg
【仁愛香榭大道與圓環】
在臺北生活的人,對臺北市仁愛路、敦化南路兩條林蔭大道肯定不陌生,尤其是兩路交會的大圓環,更是臺北市繁榮的象徵。不過,你曾想像過半世紀前的仁愛路、敦化南路與圓環是甚麼樣子嗎?

仁愛路闢於日治時期,在1932年的都市計畫中就規畫為林間道路,
稱東門大通(或稱東門通、東門町通),是進出東城門的主要道路。從前出了城門就是一片阡陌田野的悠悠風貌;圓環以東的區域,舊時有座名為大灣的天然埤塘,在日治時代晚期,陂塘一帶的土地成了爛泥田,曾種植菱角。

戰後,仁愛路的終點由新生南路多次向東延伸並與拓寬,而昔日的田園景色,亦隨著時代的進步及變遷,逐漸發展為繁華的都市景觀。

1958年高玉樹在擔任台北市長時,為了政府接待外賓所需,聘請本土藝術家顏水龍規劃設計,闢建敦化南路林蔭大道、建設圓環、將敦化南路與仁愛路相扣在一起。當外賓從松山機場走敦化北路,接敦化南路,然後在仁愛路圓環右轉後,就可直通總統府,成為一條代表國家門面的迎賓大道。由於顏水龍曾留學法國,據說就是以凱旋門與法國香榭大道為構想。

我小學就讀仁愛國小,當時仁愛路上高樓並不多,圓環也和現在不太一樣。圓環原本視野開闊,中央立著一座于右任銅像,於1966年揭幕。日久,隨著圓環的行道樹生長,銅像被樹叢擋住,失去了象徵性。1997年,圓環做為當年台北燈節的主燈場地時,銅像還被鐵籠罩住當做主燈座。後來市長陳水扁以去威權化為由,隔年將銅像遷移至國父紀念館碑林區保存。

如今圓環已成了都市裡的綠寶盒,圍繞種植鳳凰木及杜鵑花等灌木叢,隨季節變化呈現不同的繽紛色彩。近年圓環中心還種了4棵加羅林魚木,據說是台北知名「台電加羅林魚木」的後代。

cca100069-hp-0100460094-0001-w.jpg
▲早期仁愛圓環。圓環當中的銅像是首任監察院長于右任。(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

1024x768_articles-image-inu5gr8bbkyxhuwvw9q8dq.jpg
▲1980年代的仁愛圓環
1024x768.jfif
▲從高空來觀看仁愛圓環,就像一顆色彩鮮豔的琉璃珠(圖片來源: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 )

仁愛路二段上,有一座造型狹長的教堂,夾在兩棟高樓之間,這是「東門基督教長老教會」,為近代著名建築師王大閎唯一的宗教建築作品。

東門教會創辦於1946年,早期為木造建築物,位在臨沂街57巷;1957年擴建獻堂增建二樓,1964年拆除木造屋,改建西式尖頂樣式,由建築師王大閎設計第二代教堂。

1974年,教會因購得面向仁愛路二段72號的土地及房舍,於是再度委託王大閎規畫擴建教堂。由於基地面寬不寬,且位在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仁愛路上,如何凸顯教堂的存在,且能讓禮拜儀式保持寧靜,是一大挑戰。

王大閎的處理方式是在臨仁愛路的基地線上拉起一座高聳的巨大棚架,然後在上面鑿出一個鏤空的十字架。並抬高殿堂高度,正面的階梯,儼然象徵耶穌基督「饒恕的階梯」精神。是他七零年代少數幾棟有趣的作品。


353794831_6597344190284569_1440078815410579194_n.jpg
▲仁愛路二段72號東門教會。王大閎1974年作品

275422769_5190864744265861_4270797975856422562_n.jpg
▲仁愛路二段72號東門教會。王大閎1974年作品

東門教會的基地,從早期的臨沂街57巷貫通到仁愛路二段;只要走進臨沂街57巷,就能見到一座約5層樓高的尖頂教堂,這就是1964年王大閎設計的第二代教堂。

274631604_5190867260932276_1580042665206270063_n.jpg

353798092_6597346110284377_532021645640581674_n.jpg

354056651_6597341936951461_8651161874617469965_n.jpg

全螢幕擷取 202272 下午 092558.jpg
▲1965年擴建完成的東門基督教堂(圖片來源:台北東門教會)

臨沂街57巷東門教會最早的木造建築物,已拆除

全螢幕擷取 202272 下午 092745.jpg
▲1947年的東門基督教堂(圖片來源:台北東門教會)

東門教會於1953年修建獻堂,增建二樓

全螢幕擷取 202272 下午 092837.jpg
▲1953年的東門基督教堂(圖片來源:台北東門教會)


接續【上一篇】霧裡薛圳第二支線跨過仁愛路林蔭大道,流入對向的濟南路二段62巷

這一望到底、看似無尾巷的短巷,巷底的公寓背面有一座車庫,水圳從車庫的鐵門旁通過。

有趣的是,這條巷子其實並不短。62巷從車庫旁往右轉了向,再沒幾步路又往北轉向,隨後筆直通往濟南路二段。

285696432_5444246172261049_2819143518979419479_n.jpg
霧裡薛圳第二支線流進濟南路二段62巷
285820077_5459065667445766_2528340704930446486_n.jpg
水圳流向62巷轉角的車庫旁,筆直穿越公寓,通往新生南路一段120巷
285521553_5459064094112590_3949727660323799658_n.jpg
水圳穿越公寓,我則右轉濟南路二段62巷,隨即左轉繼續往北,追逐水的蹤跡

285570075_5459062610779405_2220859871311428233_n.jpg

拐了兩個彎之後,濟南路二段62巷就一路通往濟南路二段;我取左,走新生南路一段120巷交叉口。

285823577_5459061974112802_3224212730228041266_n.jpg

從遠處就可看到新生南路一段120巷的路面,留下一處近乎坡道的明顯隆起。位置約略在新生南路一段120巷3號「御古齋」與對門之間。地面還有一個圓圓的下水道孔蓋。
286116079_5459064744112525_5036006532087549684_n.jpg
新生南路一段120巷非常明顯的坡道,是霧裡薛圳第二支線流過之處

285708596_5459062554112744_5446927883923607574_n.jpg

河道繼續往北,接著微向西北角轉向。通過仁愛路二段91巷與濟南路二段62巷之間的停車場後,從臨沂街33巷38號旁的小徑穿出。

285706584_5459069720778694_8275695897595335448_n.jpg
354012402_6597344873617834_802421922018867873_n.jpg

另外補一張2009年的google地圖,較能看出河的樣子。當年水圳就是從遠方的大樹前,流向臨沂街33巷。
全螢幕擷取 2022711 下午 045520.jpg

285709541_5459068007445532_7118639327858621440_n.jpg
▲從臨沂街33巷以北的圳路,回望水圳流出口(工程車處)

臨沂街早在1930年代就蓋滿了日式宿舍,從1973年的空照圖上,還能見到屋舍之間細小的河流通過。可惜近二、三十年來不斷地開發改建,老樹也遭到剷除,原本綠意盎然的優閒氣氛,逐漸被冰冷的豪宅大廈取代。

水圳繼續往北,沿著臨沂街33巷以北的單行道,緩緩流動。

286221429_5459068570778809_235856245785849569_n.jpg

285635719_5459068770778789_2894862178988903667_n.jpg
通過無紅綠燈的濟南路後二段,沿著小公園側邊,進入忠孝東路二段134巷,前方道路變得寬闊。

285807959_5459068727445460_2832160883564489842_n.jpg
286007783_5459066184112381_4519383248162137559_n.jpg
在忠孝東路二段134巷的寬闊河道上,幾乎找不到老建物、甚至容不下一棵老樹;唯一的水文證據是"墊高的路基"。拜臺灣路面工程水準之賜,水圳溝渠只要填平後,陸地一定會隆起,所以兩側巷弄,都有往下沉的傾斜坡度。
354038458_6597346073617714_1033281503923233661_n.jpg
霧裡薛圳第二支線通過捷運忠孝新生站2號出口,越過忠孝東路,往北延伸到忠孝東路二段121巷。來到有「台北秋葉原」之稱的光華電子商圈。
354007393_6597343306951324_6591829446430008745_n.jpg
358637348_6702020863150234_3122084023044868511_n.jpg

 

 



忠孝東路二段134巷以西,包括臨沂街、齊東街至杭州南路等區域,日治時期稱「幸町」,為幸町職務官宿舍區。1930年代日式宿舍遍佈,戰後由台銀接管,仍作為政府官員宿舍使用。不過由於宿舍年久失修,大部份已遭轉賣改建,唯有齊東街在居民奮力的爭取下,留住了大片充滿歷史意義的日式宿舍群。

延伸閱讀:
漫步幸町-齊東詩舍《臺灣文學基地》日式宿舍群x台北最美文學聚落

【文房‧文化閱讀空間】


而臨沂街周邊,除零星幾棟老屋獲指定為歷史建築外,其餘多數難逃改建命運。其中,臨沂街27巷1號的「文房‧文化閱讀空間」是碩果僅存的日式建築。
351184745_6597351133617208_2181723624608637588_n.jpg

「文房・文化閱讀空間」前身原為日治時期1930年代末期的職務官宿舍「幸町職務官舍」,而後在國民政府來台後,做為時任行政院主計處副處長稽昌先先生之員工眷舍使用。
2013年臺北市政府推動「老房子文化運動」,透過與民間合作,將2007年受指定為臺北市定歷史建築物的老屋悉心修復,搖身一變成為免費開放讓大眾享用的藏書閣。
文房的格局特殊,東面應接室、露臺為洋式、西邊為和式,為和洋折衷式樣建築。牆體為編竹夾泥牆外貼雨淋板、屋架為木衍架、屋面鋪日式黑瓦。入口露臺、門廳仿萊特風格,在目前保留下來的日式建築中並不多見。

311720348_5568631316559543_8891458994851908416_n.jpg
↑「文房・文化閱讀空間」正面與庭園(圖片來源:文房官方FB)

文房由許伯元建築師事務所承攬修復工程
285784396_5459063507445982_5310272028448827973_n.jpg
285821450_5459067500778916_2819892779029079117_n.jpg

351331372_6597348306950824_7494994422983369750_n.jpg
 

314688526_5644309935658347_3203637525981941591_n.jpg
↑「文房・文化閱讀空間」室內一景(圖片來源:文房官方FB)
360088099_6702021666483487_3905041535074916605_n.jpg

幾年前,因我家巷弄裡的成排老公寓,面臨老舊改建問題,但因劃定區域內,有台灣大學所屬管理的日式宿舍,讓改建問題更是複雜。經建築師指點後,提供「文房」的案例供我們參考。

仔細追查之下,我才知道「文房」並不是想像的那麼簡單。

台北市文化局於2007年5月指定文房為歷史建築,在後公開招標營運管理單位,2013年由頂禾開發有限公司得標。

看到「頂」字,很快就觸動我敏感的神經;文房隔壁(臨沂街25號)有一棟20層樓高,一層一戶的豪宅,叫「頂禾園」,嘿對,正是以賣黑心油出名的魏應充負責的頂新集團旗下所屬建案。


以頂禾園現有建物來看,它其實是夾在臨沂街27巷與25巷內,依容積法規定,是不可能蓋如此碩大的建物。但就在文化局指定文房為歷史建物後,頂禾建設便買下緊鄰在後的國有土地,與歷史建築的容積合併後,便可將出入口規劃在較寬敞的臨沂街主道上,為基地容積問題解套,興建20層樓高的豪宅「頂禾園」。既拿到容基、又得到公益美名,2千多萬的修繕費用,怎麼算都很划算。

當初市府以低廉的公告地價標售老屋,如今卻淪為黑心財團的豪宅前院花園,實在諷刺。

285827722_5459069097445423_3311107863661873212_n.jpg
從臨沂街往東孝東路方向走去,臨沂街8巷口,有兩棟近現代建築,頗有特色。

西北角土黃色公寓,幾何造型的堆疊組合,宛如樂高城堡,饒富趣味;而西南角這一棟華廈,如浮雲般的弧形陽台雨庇,頗有修澤蘭建築的味道。

354060827_6597350633617258_3681423832625936293_n.jpg

351171950_6597349586950696_6049017469166002782_n.jpg

285886622_5459067650778901_7335217175998102_n.jpg
354056650_6597352833617038_7312948810326361806_n.jpg
【馥園】

續往忠孝東路方向走,右手邊一座古色古香、仿蘇州閣樓的八角樓建築,曾是台灣最頂級的豪華宴飲餐廳「馥園」。

馥園由楊馥華(原名楊淑貞、人稱楊大姐)開設,楊大姐雖然只有小學畢業,但從川菜館總機做起,到熟悉川菜菜譜與如何接待客人,花下了許多功夫;1980年於復興北路住家與家人合開馥園餐廳,憑著交際手腕,讓餐館客人源源不絕。

之後,楊大姐又到香港麗華酒店學習如何熬鮑魚、魚翅高湯;練就一身江浙菜的好功夫。

1987年,楊大姐買下土銀標售的一筆120坪臨沂街土地,委聘夏鑄九教授設計,歷時四年、耗資三億以全檜木打造古色古香裝潢為噱頭的餐廳;並以宮廷菜「燕鮑翅參」為招牌,與頂上、新同樂合稱為台灣三大頂級魚翅餐廳,是昔日政商名流喬事宴客的重要場所。

不過,馥園餐廳於103年8月無預警歇業,楊家轉往中國大陸發展,並以7億開價求售馥園。

這座曾號稱台灣最高級餐廳,至今仍無人接手。在尚未頹壞之際,趕緊拍照留念。

353784828_6597348790284109_7838623524758666854_n.jpg
353817939_6597344406951214_1486957322122136714_n.jpg
351302395_6597348936950761_1036098395047352713_n.jpg
354064992_6597348240284164_128487100381536576_n.jpg

285677235_5459067504112249_3287349109024951724_n.jpg285754036_5459067537445579_3809897816896814539_n.jpg
358661300_6702021583150162_4964046885444135128_n.jpg

 

下一篇:霧裡薛圳第二支線(五)忠孝市民:光華電子商圈、市民大道、三板橋(待續)

尋訪路線:
(1)台北東門教會-王大閎作品
(2)水圳流入濟南路二段62巷
(3)水圳通過新生南路一段120巷3號附近地面隆起
(4)水圳通過停車場,從臨沂街33巷岔路流出、穿越濟南路二段
(5)水圳沿忠孝東路二段134巷、流往忠孝公園、捷運忠孝新生站旁
(6)幸町文房
(7)馥園-夏鑄九作品


※紅色曲線為霧裡薛圳第二支線路徑。
全螢幕擷取 2023614 下午 083451.jpg

◎參考資料:
山海樓官方網站
走讀王大閎建築師的建築實踐「公共與商業建築」
台北東門教會官網

「天龍之路」的誕生:藏在敦南誠品旁的臺北發展史
往事知多少? 仁愛路變身趣史 | 臺北旅遊網 (travel.taipei)
※本文無任何商業行為,純為個人研究整理筆記。部分引用文字倘若有著作權之疑慮或有訛誤時,懇請告知。
※未特別註明出處之照片為本人拍攝。如欲轉載請EMAIL或留言給我


【更多走讀.散步】

走巷弄尋水路
水路交織的脈絡-走訪瑠公圳x大灣草圳計畫x台大醉月湖
探訪城市裡的古水路:瑠公圳大安支線(校園篇)
探訪城市裡的古水路:瑠公圳大安支線(社區篇)龍安坡x聖母宮x濂讓居
東區大河傳說-忠孝東路有條河(上篇)
東區大河傳說-忠孝東路有條河(下篇)
霧裡薛圳第三支線:溫州街52巷x龍泉市場x奇幻怪怪屋x浦城街
霧裡薛圳第二支線(一)愚公河x圳溝上的鐵皮屋x消失的龍池
霧裡薛圳第二支線(二)和平東路周學普故居、金華街、麗水街、永康街
霧裡薛圳第二支線(三)東門菜市場、臨沂街迷宮巷、臺鐵舊宿舍


城東
穿越齊東街,走讀清代米路古道、東城外最美日式宿舍群x東門土地公傳奇
漫步幸町-齊東詩舍《臺灣文學基地》日式宿舍群x台北最美文學聚落
漫步幸町《臺北琴道館》聆聽古琴、欣賞齊東街最美日式建築x臺北書道院
大安庄歷史散步。新生南路一段日式建築 x 建國南路清代古厝
東城門外的天空:李鎮源故居x紹興南村x中正紀念堂今昔
跟著水瓶子老師,走讀東門。臺北刑務所x華光社區x四六事件x金華官邸x青田七六


城西(萬華.西門町.大稻埕)
新起町至入船町的京都奇遇(一)西門紅樓x西本願寺x法華寺x心起町
新起町至入船町的京都奇遇(二)三十三間堂x三秀打鐵店x艋舺謝宅x青草巷
艋舺巷弄探險趣!清代古早巷x神秘清茶巷x華西街摸乳巷x啟天宮傳奇x華江整宅
西門町的前世今生。紅樓x天后宮x電影街x慈雲寺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前篇>千秋街x李春生紀念教堂x永樂市場x六館街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中篇>中和紡織x甘谷街x藝旦酒樓x蔣渭水大安醫院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後篇>波麗路x圓環今昔x寧夏夜市
大稻埕南段之旅-貴德街x陳天來故居x霞海城隍廟x太平町x法主公廟
巷弄學人文導覽-遺跡隱味.從河溝頭到新起町-機器局遺構x西寧市場x慈雲寺x艋舺將軍廟


城內
百年榮町建築與商業傳奇(一)西門x日日新報社x電話交換所x臺北信用組合
百年榮町建築與商業傳奇(二)菊元百貨x和泉時計x西村商社x大倉本店x辻利茶鋪
百年榮町建築與商業傳奇(三)西尾商行x新高堂書店x一六軒x古倫美亞唱片
臺北府城門的前世今生
從火車票房到四鐵共構--台北車站小故事


城南(古亭)
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萬新鐵路x廈門街
古亭巷弄遊蹤(一)金門街、同安街、廈門街、萬新鐵路古亭町x川端橋
古亭巷弄遊蹤(二)詔安街x善化堂x漳州警察新村
漫步錦町(一):從金華街穿越舊時空!錦町日式宿舍群x錦安古物市場
漫步錦町(二):百年油杉與山林課日式宿舍x臺灣電力株式會社
小山逛逛-蟾蜍山聚落探險趣x發現古圳道
藝居共生-寶藏巖歷史聚落散步
消失的眷村記憶-漫步永春街嘉禾新村
走走汀州路,尋找消失的萬新鐵路:公館x水源地x仙公廟x霧裡薛圳
從古亭到龍匣口:南昌路x孫立人將軍官邸x劉真校長故居x戴炎輝寓所
從南菜園到南昌公園:牯嶺街x百年骨科診所x方東美寓所x高等官職務宿舍

漫步昭和町(青田街/溫州街)
漫步昭和町。尋找清代水圳、日式建築與人文<北溫州>大院子x臺靜農故居x殷海光故居
漫步昭和町。尋找清代水圳、日式建築與人文<南溫州>加羅林魚木
浴火重生「大院子」溫州街最美的日式老屋x玻璃屋歐風餐廳
漫步昭和町-青田街日式家屋(一)16棟紀錄x青田書院x青田七六x遊山茶訪
漫步昭和町-青田街日式家屋(二)6棟紀錄x聲音光年x青田茶館x和合青田
走進臺北最美一條街!水瓶子老師講解老房子「青田七六」
百年相機品牌Leica進駐青田街,日式老屋打造「台北徠卡之家」
此巷不通-和平東路二段秘巷。沾美藝術庭苑x電影《飲食男女》拍攝地

南港.內湖.松山
黑鄉到黃金,南港蛻變ing!茄苳公傳奇x闕家古厝x懷舊街屋x經貿園區
內湖人文風情畫。梘頭福德祠x公民會館x水圳路x金龍禪寺
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居
虎豹老霸王:松山奉天宮、永春陂濕地公園

士林.北投
留住老北投!漢埔融合四百年(一)北投教堂x幸福牌自行車x貨物轉運站x北投市場
留住老北投!漢埔融合四百年(二)新北投車站x磺田福佑宮x番仔厝x周氏節孝坊
官邸、水圳與士林新街之旅(上篇)士林官邸X福德洋圳
官邸、水圳與士林新街之旅(下篇)郭家古厝X慈諴宮與潘宅X士林市場

淡水
走一夏淡江大學(五虎崗X海事博物館X宮燈步道X牧羊草坪X克難坡)與殼牌倉庫
搭輕軌遊滬尾-重返清法戰爭古戰場、走讀淡水生態之美。程氏古厝x公司田溪x沙崙海岸x石滬心
搭捷運遊淡水-漫步重建街山城聚落、體驗日式老屋之美。屎礐渡頭x米市土地公x戀愛巷x落鼻祖師x日本警官宿舍
胡說淡水四大廟宇與老老街(上篇)施坤山與黃東茂X敗滬尾X鄞山寺
胡說淡水四大廟宇與老老街(下篇)清水街龍山寺X清水祖師巖X重建街

新店木柵
搭纜車上貓空!挑戰千階步道、細說百年古剎「木柵指南宮」
輕舟擺渡尋訪遺世獨立的桃花源-灣潭x和美礦坑x董振良導演

新莊蘆洲
響徹世界的鼓聲「响仁和」製鼓達人王錫坤x臺灣神社獨木大鼓
新莊水文人文巡禮<上>百年古圳x保元宮x地藏庵x廣福宮x文昌祠
新莊水文人文巡禮<下>港口與廟街x慈祐宮x戲館巷x挑水巷x米市巷x潮江寺
蘆荻泛月(一)記憶河上洲_蘆洲李宅x湧蓮寺x保和宮x馬偕行腳x古早味切仔麵
蘆荻泛月(二)鷺洲隨筆_尋訪和尚港與洋樓古厝x鄧麗君之路x大廟口切仔麵
繁華落盡番仔園:浮洲茉莉花巷古厝群x濕地生態走讀

中和永和
搞不懂中和?!走讀瓦磘溝、廟子尾溝x廟美街x枋寮老街

更多..
東北角卯澳漁村,百年石頭屋-吳家樓仔厝x提籃觀音x小卷米粉

arrow
arrow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