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板橋,首先會想到新北耶誕城、林家花園或者湳雅夜市,很少人會想到「浮洲」這個落後郊區吧?
板橋浮洲,是大漢溪及湳仔溪所沖刷形成的沖積地,是一座會浮動的沙洲,所以稱「浮洲」。
但是為何沙洲會浮動呢?這就牽扯到河川學了。
搭乘久違的火車來到臺鐵「浮洲」站,參加台北市安全漫遊協會主辦的走讀活動,今天的導覽老師是水利工程專家甘鄲老師,甘老師擅長以簡單、生活化的故事,取代艱深的理論。
甘老師說:「河川是會動的。」
因此,這兩河之間匯集的沙洲,會因河川的流動與改變,使沙洲宛如漂浮在河上,而有「浮洲」之名。
▲臺鐵浮洲站 (圖片來源:台北市安全漫遊協會)
其實這裡最早也不叫浮洲。
在1895年《淡水廳全圖》上,浮洲僅標示個「埔」字。原本是一片荒煙蔓草的埔地。由於部分地區地勢低窪,只要遇到颱風大雨,很容易就被淹沒。
清乾隆41年(西元1776),福建省泉州人吳紹恭,攜家帶眷渡過黑水溝來到台灣,起初在新莊一帶開墾,後來遇到械鬥,於是越過大漢溪,來到浮洲這片尚未開發的荒地,建立家園,成為最早來浮洲開墾的家族。
吳家以種植甘蔗和各種蔬菜維生,因這裡有三叢(台語唸三抱)大竹子,於是就有了「三抱竹」地名。
日治時期,日人在三抱竹一帶規劃甘蔗種植用地,附近聚落,就叫三抱竹庄,是浮洲最早的聚落。
不過該聚落因位於大漢溪旁防汛區,在八十年代興建堤防時被拆除。大觀路二段162號有一座「三抱竹庄聚安宮」,還留著最早的福德正神石牌及石雕香爐可證。現由吳家後代管理。
▲1895年的《臺灣堡圖》上可見到「三抱竹庄」。約為大觀路二段與二段166巷「聚安宮」一帶
浮洲原本又叫「番仔園」,顧名思義,與番仔(原住民)有關。
凡地圖上標示「XX社」,表示原本是番社,也就是原住民的地盤。
早期枋橋街的原住民,是住在北邊聚落「社后」一帶,但是他們會越區生活。就有原住民跨越湳仔港(湳仔溝),來到人煙稀少的浮洲地區種菜,後來人們就稱這裡是番仔在種菜的菜園,故名「番仔園」。因番仔一詞不雅,後來才改稱「歡仔園」。
至於為何番仔園會「繁華落盡」呢?
清朝末年,在臺灣茶葉貿易全盛時期,從產銷茶業的大稻埕、到深坑、坪林等茶園,都因福爾摩沙茶暢銷世界而身價不凡。但是卻少有人知道,浮洲也曾搭上這波茶葉熱潮。
因歐洲人偏好花茶,將茉莉花和茶葉一同加工製成的「香片」,受到外銷市場的歡迎。浮洲就是茉莉花的主要產區,種植面積曾達數百公頃。
當年的茉莉飄香,飄出了浮洲歡仔園地區的繁華,甚至造就了板橋劉家的傳奇故事。劉家不但因種植茉莉花致富,子孫還陸續發展至商界、營建業,劉順天更成為首任板橋市長,其長子劉炳偉曾任省議長、四子劉炳中當過中興醫院院長等,家族縱橫政商,頃權一時。
早期浮洲所栽種的茉莉花,收成後順著湳仔溪運送到大稻埕加工製茶;不過到了1970年代因空氣品質下降,茉莉花產業逐漸式微。1980年代浮洲幾乎已經找不到茉莉花園了。而早年舟楫往來的河川,也因河道淤淺而喪失運輸功能。
如今只剩下歡仔園所保留的茉莉花巷,可依稀感受到當年的盛景。
▲浮洲歡仔園地區的茉莉花栽培
從三度拆除又改建的臺鐵浮州站起走,沿著鐵路旁步道,來到大觀路二段174巷,號誌燈前方左轉後,旋即步入狹小的214弄。藏身在巷底的「歡圓宮」,是歡仔園地區的第一間土地公廟。
▲水利與環境工程專家甘鄲老師
▲浮洲站鐵軌下的彩繪牆
大觀路二段174巷
【歡圓宮】
歡圓宮起建於1821年~1850年間,是番仔園地區最古老的土地公廟,也是浮洲地區的信仰中心。
不過,歡圓宮原本並不在這裡,而是坐落在後方的臺鐵線路上。
西元1999年臺鐵因興建高速鐵路,路線會經過歡圓宮舊址,於是歡圓宮只得往前移動7公尺,到大觀路二段174巷214弄現址重建。這座超過兩百年歷史的歡圓宮,也因此失去了古蹟保存的價值。
▲歡圓宮
▲歡圓宮舊址在後方的鐵路上
▲歡圓宮
▲歡圓宮(香爐並非古物)
▲歡圓宮刻有道光字樣的香爐古物(資料翻拍)
【漢隆鞋業】
離開歡圓宮,回到大觀路一段38巷,高架鐵路對面有一家製鞋工廠「漢隆鞋業」,外觀看似不起眼,卻是阿瘦、LaNew等知名品牌的代工廠。
步入稍顯昏暗的廠房,各種皮料與鞋模,疊滿了鐵層架。
裡邊一位師傅正在裁切皮料,另一位頭髮花白的老師傅,則專心地在黏合氣墊鞋的鞋底。
師傅正用模具在裁切皮革
再往工廠裡頭走,老闆娘正熱心地幫大家介紹鞋子。
層架與地面上,高高低低堆滿了鞋盒,一掀開盒蓋兒,休閒鞋、慢跑鞋、氣墊鞋、淑女鞋...男女鞋款應有盡有。原來這裡不但是製鞋工廠,還可以直接買鞋。(而且是甜甜價!)
甘老師說,這裡的鞋子全部是老師傅手工製作,非常堅固耐用,一雙鞋穿個五、六年都沒問題。尤其鞋底止滑效果非常好,常在戶外走動的朋友,真的可以來這裡挑雙鞋。只要說明大概想找甚麼功能、款式的鞋,老闆娘就會幫你找喔!
是說女人只要進到鞋店,就很難走出來啊!老師不斷地催促,大夥才依依不捨地離開。(笑)
【茉莉花巷】
大觀路一段38巷156弄,是浮洲地區的主要道路,也就是俗稱的「保甲路」。從前這一帶全是茉莉花栽培場,因而有「茉莉花巷」之美稱。
靜謐的巷弄飄散著古樸的氣息,矮公寓的牆面上,一扇扇充滿懷舊感的鐵花窗,十分吸引目光。
茉莉花巷裡的公寓,留有漂亮的木框窗與鐵花窗
公寓矮牆上,有七十年代流行的小口馬賽克磁磚裝飾。
巷弄裡,斑駁牆面與鐵花窗形成一道美麗的圖畫!
路旁有一面告示牌,說明浮洲地區從前茉莉花種植區域,大部份分布於現在的大觀路一段38巷156弄兩旁。
五彩茉莉(番茉莉)
【板橋浮洲劉氏古厝】
前面提到因種植茉莉花致富的劉家,就住這一條巷子裡。
劉家祖先從廣東潮州渡海來臺,原本在新莊開墾,後落腳於番仔園,家族最初住的是甘蔗皮搭成的茅草屋。大約在1920年才興建了紅磚屋,也就是現在的劉家祖厝。它也是浮洲第一棟紅磚屋,至今已有102年的歷史。
劉氏祖厝為傳統的三合院建築,以當地的卵石為基座,牆面以臺灣生產的紅磚砌成,石灰、水泥則是從大陸運來的。後院還有一口水井和果園,完整保存了當時的生活形貌,是現今板橋地區少見的古老農家建築,且兼具客家傳統民宅特色。
▲劉氏古厝入口處盛開的櫻花
劉氏古厝 (圖片來源:文化資產局)
劉氏古厝 (圖片來源:文化資產局)
古厝裡,還保留了傳統家具、農具及爐灶等,非常具有文化價值。
劉氏古厝不但是劉家的起家厝,更是浮洲早期農業歷史的見證。2015年新北市文化局將「劉氏古厝」列為市定古蹟,重新整理後對外開放。
不過目前暫時關閉中,無法參觀。所以老師帶我們參觀對面格局相仿的李家古厝。
▲劉氏古厝 (圖片來源:文化資產局)
【李氏古厝-隴西堂】
踏進對面的古厝,看到門額刻著「隴西堂」,就知道這家人姓李。
因為隴西是李氏的堂號。不久前參訪過知名的「蘆洲李宅」,也是掛著隴西堂。
延伸閱讀:蘆荻泛月(一)記憶河上洲_蘆洲李宅x湧蓮寺x保和宮x馬偕行腳x古早味切仔麵
李氏古厝的主廳堂為三開間一條龍,正邊加建單邊護龍的格局,稱為「單身手」;不過可能是人口增多,不夠住的緣故,後代在右側加蓋了短護龍,成了不對稱的情況。
房子為了防雨、放晒,屋頂通常會超出檐柱或屋身外。將牆頭之磚片逐層向外出挑以支撐屋簷的方式,叫「火庫起」(閩南語發音,起=「築」的意思)是穩固屋頂最常見的方法;此外也有「出屐起」、「出廓起」等方式。
門額和春聯以石雕泥塑手法處理,是這棟建築特別之處。
從門聯對句"畝禾"、"翰墨" 可看出屋主是勤於農耕、也重視讀書的耕讀世家。
不過這棟三合院比較可惜的地方,是大門因年久損壞,而改裝了不銹鋼門,少了傳統木門的味道。
屋頂的部分,因老舊損毀加上修繕不易,現以鐵皮包覆著。
臺灣清領時期的運輸主要依賴河運,板橋周邊臨河處,有大大小小的渡口往返新莊、台北。
湳仔溝因可銜接淡水河系,上達艋舺下至大溪、龍潭三坑,還可連結旁邊較早發展的新莊,成爲板橋最重要的母親之河。
浮洲在湳仔溝上早期有兩個主要渡口,一個在瓊林西盛方向可往新莊,另一個是往樹林方向。
浮洲雖然是板橋的屬地,但卻與新莊的往來更為頻繁。那是因為浮洲與新莊一樣,都是泉州人,但板橋是漳州人聚集的地區,因此與板橋的往來就不如新莊來的密切了。
以前農業社會,街坊鄰居互相熟識,孩子們也自小一起長大,關係十分親密;據說,李家有個女兒就嫁給了對門的劉家,也因此,劉、李兩家其實是親家關係呢!
【歡子園福德宮】
浮洲位於湳仔溝和大漢溪兩河流域,土壤肥沃,早期居民以種植蔬菜、竹筍等維生,逢年過節村民祭天酬神,都是到「歡圓宮」去祭拜。後來因火車鐵軌橫跨大觀路,民眾到歡園宮祭拜得翻越鐵路,導致意外頻傳,為方便鐵路另一端居民祭祀,地方士紳在1958年間籌款,於大觀路一段38巷156弄處另建新廟,並從王厝「歡圓宮」迎福德正神香火及分尊到此地安座。1994年正式登記為「歡仔園福德宮」。
不過,新北市政府在2014年時,將此地劃為都市更新計畫的商業用地,福德宮將遭到徵收拆除。
歡仔園福德宮建廟雖然只有5-60年,不過卻承襲了歡圓宮百年香火,是地方重要的信仰中心;2009年,主委向政府提出古蹟保存申請,可惜因缺乏歷史證物,文史專家也認為宮廟建築較無特色,沒有保存價值,申請未通過。
▲歡仔圓福德宮。大觀路一段38巷156弄39號
說到福德宮的歷史證物,其實是有這一個物件--輪番牌。
輪番牌是甚麼呢?古時候皇帝就寢要翻牌子,決定伺寢的妃子;而宮廟的輪番牌,是村莊裡,各家輪值擔任爐主的交接牌。這面木牌迄今有一百多年歴史,目前立放在神像身後(看到了嗎?)
1996年福德宮增建了左右廂殿,左殿供奉「天上聖母」、右殿供奉「西秦王爺、保儀大夫、保儀尊王」。
西秦王爺是掌管戲曲、音樂之神。有西秦王爺代表這裡有北管樂團。
西秦王爺右邊的保儀大夫,也就是地方信仰「尪公」。這裡流傳一段神奇的故事。
從前浮洲的菜園常遭一種紅蟲侵害,導致作物收成欠佳,以前又沒有像現在有農藥、除蟲劑,可以撲滅蟲害,農民十分苦惱。
某日,有一村民在午睡時被託夢,要他去水返腳(汐止)那邊一間忠順廟,找一位黑面的神明,可解決問題。
村民醒來之後,就趕忙去跟村長講,雖然不知是否為真,但眾人對紅蟲束手無策,心想不妨一試,於是一行人浩浩蕩蕩,沿著淡蘭古道一直走,終於找到了忠順廟,請求保儀大夫幫忙。
保儀大夫請回來後,這位村民當晚又被託夢。
夢裡受託,要大家在田旁邊挖一些深溝,村民不明原因,但也照著指示,大家著手挖溝。
溝挖好之後,便由兩人扛抬尪公,開始在田中遶境巡視。
遶境結束後,這天就開始下起了大雨,把紅蟲全部從菜園裡沖下,並且流到溝裡,再排到大嵙崁溪,整條大嵙崁溪都被染成紅色!
沒多久,飛來一群白鷺鷥,把河裡的紅蟲吃得一乾二淨,不但蟲害處理掉了,河水也乾乾淨淨,從此之後,尪公就成了當地的重要信仰。
據載,那天是農曆十月十七日,之後成為浮洲地區的重要祭祀日,每年大拜拜,出巡繞境遍及三抱竹、歡子園、渡船頭等三個村庄。
通過福德宮,老師接著介紹的這一棟三合院古厝,屋頂雖然以鐵皮覆蓋,但建築結構完整,就連大門都維持著傳統木門樣式,相當難得。
外觀樸實無華的三合院古厝「善德居」
步口廊簷下設有「壽樑」
漫步茉莉花巷,頹圮的三合院古厝,夾雜著鐵皮屋工廠,很難想像新北板橋如此繁榮的城市,還存在這般古樸的街景。
原因是浮洲地區過去屬於淡水河洪水管制平原,長年以來受制於限建規定,所以維持著1950年代都市邊緣的樣貌,也成了戰後新移民的落腳地。
直到堤防建設完成,淹水現象逐漸減少,新北市政府積極規劃轉型。
2011年政府推動興建「合宜住宅」,板橋浮洲屏雀中選。近年,新北市政府更通過「都市變更計畫」,預計在五至十年內,將茉莉花巷一帶的老屋全數拆除,重新將浮洲打造成閃亮的經貿園區。
甘鄲老師說:聽到這一個消息,就想趕快帶大家來看看。或許再過一兩年,這些老屋與在地文化,通通會消失!
地方要轉型、要繁榮,密密麻麻的商辦大樓,真的是現代化進步的象徵嗎?
強調低密度開發,與自然共存的浮州合宜住宅,卻一口氣蓋了4600戶,對土地的衝擊、交通的影響、上萬住戶排放的汙水,眼前的大漢溪,還能保有現在的清澈嗎?
更別說政府去脈絡式粗暴的土地開發政策,榮工棒球場就這樣走入歷史。茉莉花巷的未來,恐怕只剩下一面看板,以寥寥數行文字帶過了。
▲浮洲合宜宅(圖片來源:日盛幸福站官網)
越過人行陸橋,來到大漢溪畔,帶狀的公園綠地,除了有自行車道,還規劃了藝術公園、寵物公園、籃球場等老少咸宜的休閒設施,此外,更有一大片人工濕地,是新北市環保局為了淨化大漢溪,所規劃的八座人工濕地之一。浮洲濕地是面積最大,淨化效能最高的濕地。
在講解濕地之前,甘老師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請問大家每天起床後,第一件事情是做甚麼?」
「上廁所!」
「尿尿!」
「喝水!」
「刷牙!」
大家的答案,大同小異。不過,甘老師說,他起床第一件事是「開張眼睛」
玩笑歸玩笑,起床第一件事的確要張開眼睛,然後排放汙水。
汙水流到下水道,透過汙水處理廠沉澱過濾、分解淨化後,再排放到河裡。
但是隨著都市人口的密集增加,汙水越排越多,河流的負擔也越來越重,此時,濕地就像是一座過濾器,默默的為我們處理生活污水,過濾水中化學及污染物質,淨化水質,可說是河川的腎臟。
新北市政府在大漢溪一共配置了八處人工濕地,2009年完工的浮洲人工濕地,是台灣處理水量最大的濕地,藉由大漢溪高灘地上礫石、植栽、草澤的生態和空間規畫,沉澱過濾板橋地區的部分民生污水。
而這八座人工濕地,正是甘老師在環保局任內所規劃設計的重要工程。
濕地同時孕育眾多植物,提供動植物、鳥類的棲地,也作為儲存洪水、調節水位的屏障,在生態網路中扮演重要角色,更讓居民有親水綠意的休閒場所。
甘老師真的很有遠見,規劃了這麼棒的生態濕地,比一些只追求能見度,亂七八糟的"亮點"來得有意義多了!
快快跟著甘老師,踏入浮洲人工濕地,認識植物與水鳥,欣賞這令人驚豔不已的自然生態美景吧!
蓖麻
洋紫荊(豆科羊蹄甲屬植物)
桑樹。蠶寶寶最愛吃的葉子,果實變成紫紅色摘食,非常甜而多汁
姑婆芋:姑婆芋是靠果蠅授粉,這株姑婆芋正好可見到它的各種型態。
踏入綠林小徑
從茂密的樹林,步入水澤邊。如果沒人帶路應該很難走進來吧!
甘老師講解濕地裡的生態,小白鷺、中白鷺、大白鷺、黑冠麻鷺、白腹秧雞... 這話匣子一開,就停不下來。
本文就不贅述,留待朋友們親自來體驗。
穿梭在綠意盎然的濕地叢林,聆聽蟲鳴鳥叫,彷彿心靈也跟著被淨化了。
雪桐
姿態萬千的水柳
構樹,又稱鈔票樹、鹿仔樹,為臺灣本土的先驅植物
苦楝樹,到春天會開粉紫色的小碎花,從前農夫看到苦楝開花就知道春天來了,可以準備插秧,所以又名「插秧花」。
最後大夥在浮洲人工濕地前拍攝大合照。期待有更多人一起來認識、愛護家鄉土地。改善環境從自己做起,讓家園更美麗!
走讀路線:臺鐵浮洲車站出口(集合) → 歡仔園古厝群落(茉莉花巷) → 浮洲人工濕地 → 臺鐵浮洲車站
◎感謝主辦單位及導覽老師:
台北市安全漫遊協會(2022/3/30)
導覽老師:甘鄲老師(新北市政府環保局導覽解說志工隊長,自然步道協會常務理事及志工,社大講師)
※未特別註明出處之照片為本人拍攝。如欲轉載本文請EMAIL或留言給我。謝謝
參考資料:
1.文化資產局:板橋劉氏祖厝
2.發現板橋之美
3.板橋老照片
4.浮洲啟動/公視
5.檢索湳仔溝的生命圖象
6.漫遊番仔園第一座紅磚房
7.都市計畫易淹水地區減洪環境改造策略研究
8.保儀大夫的信仰
9.日盛幸福站:浮洲合宜宅
10.臺灣建築物介紹/曾丰玲
【更多走讀.散步】
▌走巷弄尋水路
> 水路交織的脈絡-走訪瑠公圳x大灣草圳計畫x台大醉月湖
> 探訪城市裡的古水路:瑠公圳大安支線(校園篇)
> 探訪城市裡的古水路:瑠公圳大安支線(社區篇)龍安坡x聖母宮x濂讓居
> 東區大河傳說-忠孝東路有條河(上篇)
> 東區大河傳說-忠孝東路有條河(下篇)
> 霧裡薛圳第三支線:溫州街52巷x龍泉市場x奇幻怪怪屋x浦城街
> 霧裡薛圳第二支線(一)愚公河x圳溝上的鐵皮屋x消失的龍池
> 霧裡薛圳第二支線(二)和平東路周學普故居、金華街、麗水街、永康街
▌城東
> 穿越齊東街,走讀清代米路古道、東城外最美日式宿舍群x東門土地公傳奇
> 漫步幸町-齊東詩舍《臺灣文學基地》日式宿舍群x台北最美文學聚落
> 漫步幸町《臺北琴道館》聆聽古琴、欣賞齊東街最美日式建築x臺北書道院
> 大安庄歷史散步。新生南路一段日式建築 x 建國南路清代古厝
>東城門外的天空:李鎮源故居x紹興南村x中正紀念堂今昔
>跟著水瓶子老師,走讀東門。臺北刑務所x華光社區x四六事件x金華官邸x青田七六
▌城西(萬華.西門町.大稻埕)
>新起町至入船町的京都奇遇(一)西門紅樓x西本願寺x法華寺x心起町
>新起町至入船町的京都奇遇(二)三十三間堂x三秀打鐵店x艋舺謝宅x青草巷
> 艋舺巷弄探險趣!清代古早巷x神秘清茶巷x華西街摸乳巷x啟天宮傳奇x華江整宅
> 西門町的前世今生。紅樓x天后宮x電影街x慈雲寺
>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前篇>千秋街x李春生紀念教堂x永樂市場x六館街
>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中篇>中和紡織x甘谷街x藝旦酒樓x蔣渭水大安醫院
>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後篇>波麗路x圓環今昔x寧夏夜市
> 大稻埕南段之旅-貴德街x陳天來故居x霞海城隍廟x太平町x法主公廟
> 巷弄學人文導覽-遺跡隱味.從河溝頭到新起町-機器局遺構x西寧市場x慈雲寺x艋舺將軍廟
▌城內
> 百年榮町建築與商業傳奇(一)西門x日日新報社x電話交換所x臺北信用組合
> 百年榮町建築與商業傳奇(二)菊元百貨x和泉時計x西村商社x大倉本店x辻利茶鋪
> 百年榮町建築與商業傳奇(三)西尾商行x新高堂書店x一六軒x古倫美亞唱片
> 臺北府城門的前世今生
> 從火車票房到四鐵共構--台北車站小故事
▌城南(古亭)
> 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萬新鐵路x廈門街
>古亭巷弄遊蹤(一)金門街、同安街、廈門街、萬新鐵路古亭町x川端橋
>古亭巷弄遊蹤(二)詔安街x善化堂x漳州警察新村
>漫步錦町(一):從金華街穿越舊時空!錦町日式宿舍群x錦安古物市場
>漫步錦町(二):百年油杉與山林課日式宿舍x臺灣電力株式會社
>小山逛逛-蟾蜍山聚落探險趣x發現古圳道
>藝居共生-寶藏巖歷史聚落散步
>消失的眷村記憶-漫步永春街嘉禾新村
>走走汀州路,尋找消失的萬新鐵路:公館x水源地x仙公廟x霧裡薛圳
>從古亭到龍匣口:南昌路x孫立人將軍官邸x劉真校長故居x戴炎輝寓所
>從南菜園到南昌公園:牯嶺街x百年骨科診所x方東美寓所x高等官職務宿舍
▌漫步昭和町(青田街/溫州街)
> 漫步昭和町。尋找清代水圳、日式建築與人文<北溫州>大院子x臺靜農故居x殷海光故居
> 漫步昭和町。尋找清代水圳、日式建築與人文<南溫州>加羅林魚木
> 浴火重生「大院子」溫州街最美的日式老屋x玻璃屋歐風餐廳
>漫步昭和町-青田街日式家屋(一)16棟紀錄x青田書院x青田七六x遊山茶訪
>漫步昭和町-青田街日式家屋(二)6棟紀錄x聲音光年x青田茶館x和合青田
>走進臺北最美一條街!水瓶子老師講解老房子「青田七六」
>百年相機品牌Leica進駐青田街,日式老屋打造「台北徠卡之家」
>此巷不通-和平東路二段秘巷。沾美藝術庭苑x電影《飲食男女》拍攝地
▌南港.內湖.松山
> 黑鄉到黃金,南港蛻變ing!茄苳公傳奇x闕家古厝x懷舊街屋x經貿園區
> 內湖人文風情畫。梘頭福德祠x公民會館x水圳路x金龍禪寺
> 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居
> 虎豹老霸王:松山奉天宮、永春陂濕地公園
▌士林.北投
> 留住老北投!漢埔融合四百年(一)北投教堂x幸福牌自行車x貨物轉運站x北投市場
> 留住老北投!漢埔融合四百年(二)新北投車站x磺田福佑宮x番仔厝x周氏節孝坊
> 官邸、水圳與士林新街之旅(上篇)士林官邸X福德洋圳
> 官邸、水圳與士林新街之旅(下篇)郭家古厝X慈諴宮與潘宅X士林市場
▌淡水
> 走一夏淡江大學(五虎崗X海事博物館X宮燈步道X牧羊草坪X克難坡)與殼牌倉庫
> 搭輕軌遊滬尾-重返清法戰爭古戰場、走讀淡水生態之美。程氏古厝x公司田溪x沙崙海岸x石滬心
> 搭捷運遊淡水-漫步重建街山城聚落、體驗日式老屋之美。屎礐渡頭x米市土地公x戀愛巷x落鼻祖師x日本警官宿舍
>「胡」說淡水四大廟宇與老老街(上篇)施坤山與黃東茂X敗滬尾X鄞山寺
>「胡」說淡水四大廟宇與老老街(下篇)清水街龍山寺X清水祖師巖X重建街
▌新店木柵
> 搭纜車上貓空!挑戰千階步道、細說百年古剎「木柵指南宮」
> 輕舟擺渡尋訪遺世獨立的桃花源-灣潭x和美礦坑x董振良導演
▌新莊蘆洲
> 響徹世界的鼓聲「响仁和」製鼓達人王錫坤x臺灣神社獨木大鼓
> 新莊水文人文巡禮<上>百年古圳x保元宮x地藏庵x廣福宮x文昌祠
> 新莊水文人文巡禮<下>港口與廟街x慈祐宮x戲館巷x挑水巷x米市巷x潮江寺
>蘆荻泛月(一)記憶河上洲_蘆洲李宅x湧蓮寺x保和宮x馬偕行腳x古早味切仔麵
>蘆荻泛月(二)鷺洲隨筆_尋訪和尚港與洋樓古厝x鄧麗君之路x大廟口切仔麵
>繁華落盡番仔園:浮洲茉莉花巷古厝群x濕地生態走讀
▌中和永和
>搞不懂中和?!走讀瓦磘溝、廟子尾溝x廟美街x枋寮老街
▌更多..
>東北角卯澳漁村,百年石頭屋-吳家樓仔厝x提籃觀音x小卷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