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jpg
天公廟到底是在拜誰?虎邊龍邊該走哪一邊?藻井的由來與蜘蛛網有關?

身為五年級後段生,對台灣民間信仰、廟宇建築,其實很陌生。雖然從小常跟家人到廟裡拜拜,但多半是順應大人要求,持香做做樣子,反正有拜有保庇,沒拜靠自己。甚至打從心底覺得宗教信仰,多半是鄉愿迷信;殊不知民俗信仰與台灣早期社會,有很大的關聯呢!


260661677_4828210667197939_803751163502875170_n.jpg
▲洪敏中老師

今天的導覽老師洪敏中,不但博學多聞,還是知名藥局「麗中藥局」負責人,經常受訪,常見於報章電視媒體。且熱心公益、廣結人緣,從里長、小兒科醫師、寺廟主委、到麵茶阿姨、肉鬆鋪妹子、鵝媽媽麵攤大姊、平價按摩師傅...無不熟悉,可說是敦親睦鄰的代表。

一開場,老師就先亮出2018年8月9日「廣慈博愛園區」破土時使用的金鏟子,上面有柯P市長和林洲民的親筆簽名,據說摸了金鏟子,會招子招孫帶來好運,信不信由你囉!

260679430_4828211713864501_8530390032398388173_n.jpg
▲廣慈博愛園區開工大典的金鏟子

老社區翻身?廣慈博愛園區與福德街

位於信義區福德街、大道路口一帶、興建中的「廣慈博愛園區」,是柯P市長上任後,為實現居住正義所規劃的公共住宅案之一。

該基地原為社福機構廣慈博愛院,前身為台北市立救濟院(原位於松山虎林街底半山腰),創立於1964年。1969年遷移至台北市福德街200號現址,1974年更名為「台北市立廣慈博愛院」。
院所早期設有老人所、兒童復健所、育幼所、婦女習藝所(婦女職業輔導所)等設施;兒童復健所後來改為重症老人安養中心,當時是全東南亞最大的安養中心。包含照顧低收入戶所建的福德平宅,總面積約6.5公頃。

洪老師回憶,廣慈博愛院比較特殊的是「婦女職業輔導所」,曾拯救過許多萬華的娼妓、輔導受虐、遭家暴的婦女。不過當時有些被安置的女性,會再被人強抓回去,因此街頭擄人、打架事件層出不窮,成了治安死角,得加派員警巡邏。

由於案件過於頻繁,最後乾脆在旁邊蓋了派出所。這也是福德街派出所的由來。

由於廣慈博愛院的設施已老舊,經臺北市政府整合規畫後,成為全新的「廣慈博愛園區」,未來將提供1527戶的公共住宅、中繼住宅(青年宅、都更戶臨時宅),並有社會福利設施、派出所、圖書館等,同時也將遷入信義區行政中心,為信義區帶來新一波的發展。

園區預計2022年3月陸續完工,屆時淡水信義線也會從「象山站」向東延伸增設1站「廣慈/奉天宮站」。洪老師直言,此區完工後,福德街上的房價肯定翻漲,想投資房地產的朋友可以趁現在喔!

R (1).jfif
▲廣慈博愛園區完成預想圖(圖片來源:圓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R.jfif
▲廣慈博愛園區完成預想圖(圖片來源:圓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福德街雖緊鄰繁華的信義商圈,但仍屬於臺北市的邊陲。早年福德街中坡一帶,放眼望去都是農田,福德街原是瑠公圳五分埔支線,與人工埤塘「中坡」為農田主要灌溉水源,至50年代,周邊仍然只有松山家商、幾戶三合院大厝與農舍。

1968年起,政府擴建廣慈博愛院及平價住宅,並闢建道路福德街後,人口才逐漸移入,並於1990年將信義區從松山區劃出。

洪老師說,很多人常問福德街在哪?其實它與信義路是連在一起的,信義路六段過了松山路,就變福德街了。「居民希望可以改成信義路七段,會更清楚」。

不過,老台北人對福德街應不陌生,街底的南港公園(後山埤公園),前身是南港第三公墓,滿山遍野的墳墓,從清代、日治到現代,數量高達4668座,相當可觀。而福德街,就是「出山」的主要道路。一直到2006年,公墓開始拆遷改建公園後,才逐漸改變印象。

IMAG1081 (2).jpg
▲通往松山奉天宮的福德街221巷

▊虎山腳下松山奉天宮

沿著福德街往東走,遇到岔路中坡南路,昔日的瑠公圳五分埔支線,也從這裡轉彎。

大夥續行福德街,通過洪老師的「麗中藥局」後,右轉福德街221巷,緩長坡路的兩側,是充滿懷舊感的老攤商;麵茶攤、壽桃糕餅舖,柑仔店、素肉包店、手工胸罩店、挽面理容院...邊走邊逛大約200尺處,右側就是「松山奉天宮」宏偉的山門牌樓,與對街的瑠公國中正門相望。

2021.11.25松山奉天宮.jpg
261126729_4828209580531381_614954471615789554_n (1).jpg
▲福德街221巷陡坡,常因車速過快而發生車禍。後來在洪老師熱心協調下,劃設緩坡線,並在路口加裝監視器

「松山奉天宮」俗稱「天公廟」供奉主神為玉皇大帝,座落於虎豹獅象「四獸山」之虎山山麓,背倚綿延青山、俯瞰台北市景,環境清幽宜人,全年香火鼎盛。

從福德街221巷及廟後龍山洞邊,可進入虎山稜線步道(原奉天宮步道),因此也成了登山客必經參拜的廟宇。

IMAG1085.jpg

松山奉天宮溯源自清代,一位渡海來台的唐山人,在虎山腳下挖了一個山洞,將寫了「玉皇上帝暨列位尊神」的紅綾懸於洞上,並在洞內鑿了一個石香爐,焚香膜拜、祈求平安。附近村民看到後,紛紛前來膜拜許願,成了當地的信仰中心。

日治時期,鄉人打算立廟奉祀,卻被日本政府禁止,因為日本推行皇民化政策,禁止民眾供奉神明,所以山洞就被日軍接收,闢建成大型防空洞。

直到戰後西元1953年,由當地耆老居民籌錢,合力修建竹屋小廟(現位於地下樓),奉祀玉皇大帝,後來定名「松山奉天宮」。並於西元1959年與主祀五年千歲的開安宮合併,擴建為北部最大的天公廟。

259619862_4828213203864352_8689683000728712487_n (1).jpg
259652746_4828213007197705_8505117594319533561_n.jpg
大門牌樓內側所題之【天下第一】,是由國際書道統帥胡昌熾於癸末年,高齡一百零三歲時親筆所提

260366863_4828209473864725_3688640033553364165_n.jpg
松山奉天宮的虎門入口處,有一尊龍首龜身的神獸,稱為「贔屭」(讀音為:必細),由於祂壯猛有力,可負重,因此寺廟裡偶爾會見到贔屭馱碑。

贔屭也可寫做「贔屓」,「贔」是三個貝(錢財),指有許多錢財。屓(屭)是指使力抱著又重又多的錢財。兩字合在一起,成了盆滿缽盈,財源廣進的好兆頭。

260310266_4828212437197762_7466527803012469450_n.jpg
入山階梯上,每一階都有刻著勵志、勸善的法語。

259779180_4828207840531555_4682780412559878560_n.jpg
接近虎門牌樓時,101大樓赫然聳立於眼前,想必這裡是觀賞101跨年煙火的好地方。

260637723_4828208890531450_7898902451949931888_n.jpg
松山奉天宮為中國傳統南方式廟宇建築,通明大殿(凌宵寶殿)樓高七十二尺,燕尾翹脊的屋頂,鋪設鈦金琉瓦片,殿脊中央雙龍左右盤踞,屋簷可見色彩艷麗的交趾陶與剪黏藝術。

洪老師說:「廟裡有剪黏或交趾陶並不希奇,但是兩者合一的剪黏交趾陶,這就稀奇了!」不妨仔細欣賞。

因奉天宮座落於四獸山前,所以屋簷上有虎、豹、獅、象四獸之剪黏是一大特色。

259507478_4828207543864918_8296193869792558847_n.jpg
260825998_4828204710531868_2650874023303745529_n.jpg
上下層屋簷分別有虎、豹、獅、象四獸之剪黏
261117858_4828204333865239_6907634833326141800_n.jpg
▲虎邊屋簷(上)鮑、(下)象

261169691_4828205283865144_1862000057192548341_n.jpg
▲龍邊屋簷(上)虎(下)獅

福建產青斗石石雕及銅雕的九龍壁,精湛手藝讓人折服,為台灣首見。
261002578_4828211930531146_6935698882600383100_n.jpg
周圍壁堵呈現出歷史人物之忠孝節義的故事,仿如一本立體的歷史故事書。
IMAG1109.jpg
260358189_4828207077198298_7488238325206108176_n.jpg
而最讓人歎為觀止的是挑高的木構造大殿,從藻井、壁雕、柱子皆為檜木或樟木的精緻雕刻,且無一處圖案相同。

尤其是藻井,完全沒有使用一根釘子,直接榫接的斗栱組合,構造複雜、雕琢華麗,還貼了滿滿的金箔,金碧輝煌、華而不俗,氣勢恢弘之程度,實在是筆墨難以形容,匠師們的精湛手藝,真是讓人敬佩。

260172650_4828210637197942_9023015509862309010_n.jpg
▲松山奉天宮正殿的四根大柱為檜木,上面有繁複細緻的雕刻

259580850_4828203540531985_929523920624211359_n.jpg
因外型深邃如井,而被稱做「藻井」的屋頂結構,其網狀結構也像一面蜘蛛網,所以也俗稱「結網」。

關於藻井的由來,相傳明朝朱元璋,有一次帶隊出征時,為了躲避陳友諒的追兵,在逃難過程中,慌忙躲進一座山洞裡。他雖知性命難保,但仍誠心向玉皇上帝祈求,希望神明保佑軍隊能逃過劫難。

果然,心誠則靈,山神出現了,幫軍隊躲藏的山洞外佈上一張又大又密的蜘蛛網。

不久,追兵前來了,發現此山洞應可躲人,但蜘蛛網卻很完整,沒有人闖入的痕跡,因而判斷朱元璋一行人不可能在這裡,於是未加搜索,便迅速離去。朱元璋與軍隊也因此逃過一劫。

為了感念神明於生死交關之際救了他一命,朱元璋在登基成為元朝皇帝後,就命令工匠,依此故事概念為雛形,在宮殿室內建造類似蜘蛛結網般的造型天花板,就成了所謂的「藻井」。

259786559_4828202720532067_4970201043352342630_n.jpg
正殿上方有一面直徑二尺九寸,重達四百餘兩,以純金打造的太極八卦,稱「金八卦」,高崁在大殿正中央的藻井上,金光閃爍。據說這些金箔金片,全是來自信眾還願奉獻的金條、金塊所熔成的。
259433646_4828203033865369_4238610682579422285_n.jpg
金八卦
260889940_4828207453864927_9174657383319466725_n.jpg
松山奉天宮主祀玉皇大帝,配祀五年千歲、三官大帝、保生大帝、天上聖母、註生娘娘、彌勒佛、王母娘娘、文昌帝君、五路財神、觀音菩薩、東華帝君、關聖帝君、斗姥元君、華陀仙師、福德正神、馬爺、虎爺等眾神。這裡就不逐一介紹,有興趣的朋友可參照奉天公的官方網站【松山奉天宮】

農曆正月初九是天公生;一般人口中俗稱的「天公伯」,就是玉皇上帝(或稱玉皇大帝),供奉在正殿二樓正中央。右邊是太陽星君、左邊是太陰星君

259786331_4828205180531821_2868765530973783328_n.jpg
▲玉皇上帝(中)、太陽星君(右)、太陰星君(左)

一樓奉祀五年千歲,共有十二尊位。盧千歲(中):赭面黑鬚。是信者求醫病、保身體健康。侯千歲(右):花面紅鬍鬚。制車關五鬼,求行車平安,薛千歲(左):粉面無鬚。求功名利祿、學業高進。

解說員特別說明,眾神尊皆為木頭雕刻,但因廟宇煙薰之故,所以木頭顏色都變了,像盧千歲原為粉面,變成了健康的褐色。

260358128_4828207190531620_4395915200996138011_n.jpg

大殿五川門上方有一整面的「百鶴浮雕」,百隻仙鶴形態各具,呈現祥瑞之兆。浮雕當中藏了幾隻三足蟾蜍,如果能找到牠們,今年會發喔!

提到蟾蜍,生意人都知道店裡要擺一尊咬錢的金蟾蜍,卻不一定知道由來。

據說從前有一名姓劉的貪官,施政無方,就會貪汙,專事搜刮民脂民膏。所幸,他老兄除了貪財,亦無大惡,死後並未被貶入地獄,只被打斷一條腿,化作三足金蟾,投入東海之中。

不過歹竹出好筍,這位貪官有一個兒子叫劉海蟾,天資聰慧,十六歲就高中明經甲科,後來還當了宰相,治民寬厚,受人敬重。他性好黃老之術,先受到八仙之一的鍾離權點化、後來又拜呂洞賓為師,最後捨官修道,遁跡終南山。

孝子得道成仙後,為了拯救變成金蟾的父親,化作一縷清風,前往東海,以一串金錢為釣餌。果然,三足金蟾見錢眼開,張口大咬,這金蟾就被釣出海了。

劉海蟾將三足金蟾背負在肩上,金蟾每走一步、就吐一枚銅幣,於是劉海蟾走到哪,就把錢撒到哪,周濟窮人。而有「劉海戲金蟾」的傳說。

對了,劉海蟾喜歡將頭髮梳至額前,長度齊眉,而成了「劉海」髮型的由來!後來為了區別,才改稱「瀏海」。

arch_img_14.png
▲百鶴浮雕
261278819_4828207860531553_5206376143705004779_n.jpg
▲快來找三足蟾蜍!據說共有3隻大蟾蜍和2隻小的(隱藏版)

松山奉天宮除了宮殿外,另有香客大樓、圖書館和天公藝廊。每逢假日、節日時,松山奉天宮還會提供簡單、美味的平安麵,給信眾們品嚐,經常可見大排長龍呢!

雖然是傳統廟宇,奉天宮與時俱進提倡環保,減少香燭使用、設置電子金爐、提供線上點燈等先進設施。廟方的導覽員巫小姐,在大殿內講解電子點燈機時,巧遇前主委的遺孀,分享了建廟的緣由與傳說。想瞭解更多奉天公的故事,請教這位白髮老太太就對了。
260944386_4828206260531713_4779926778363147581_n.jpg
奉天宮二樓太歲殿內,有座十二生肖乾坤盾,別名為【石來運轉】,石陣上的乾坤圖示,代表扭轉乾坤之意。周圍有十二生肖圖形,大家可依各自生肖順時鐘轉動圓盾,然後再摸摸自己的生肖,象徵改變運勢趨吉避凶。

259746483_4828207290531610_7501461070778967754_n.jpg
▲先摸中間八卦圓盾,逆時鐘走一圈到達自己的生肖後,摸一下生肖石,即完成石來運轉的祈求步驟

大殿二樓外的欄杆,以白玉石雕刻打造,相當罕見。

260053079_4828205567198449_8027494335369375813_n.jpg
站在奉天宮的正殿走廊,可遠眺台北市景,左前方的大樓群,就是興建中的廣慈博愛園區
260338837_4828202703865402_9094615554159742336_n.jpg
「台北市安全漫遊協會」夥伴於奉天宮合影留念
a574ec51-74c7-467d-8527-bb6571ea7efb.jpg
由於時間的關係,這次沒有參訪位在地下的防空洞。

從龍邊離開奉天宮,階梯兩側扶手有龍的造型石雕,仔細看每一尊的造型都不一樣呢!

260231328_4828207623864910_1028338296876779867_n.jpg

260867485_4828202637198742_6437535399385236891_n.jpg
龍邊出口在福德街177巷,沿著巷子走回福德街,接著前往永春陂濕地公園。
259476857_4828202460532093_7109221713662134758_n.jpg
福德街從前也是鳥店聚集的地方,是因附近老人家喜歡散步遛鳥。不過隨著養鳥人口的減少,加上疫情影響,鳥店已經關到一家都不剩了。福德鳥園就是最後一間關門大吉的鳥店。

261659243_4828203733865299_9090385777053076285_n.jpg
福德街上興建中的信義行政中心,看起來量體相當龐大,不知完工後會不會好些。前方則是施工中的捷運線,未來這裡會設置捷運出口站。

261109129_4828206437198362_8037311681700371471_n.jpg

260467287_4828211603864512_3845573441768085458_n.jpg
福德街、林口街交岔路口的「易家涼麵」,是當地知名的古早味小吃攤,生意非常好,招牌是鯊魚麵、涼麵。

260235039_4828204947198511_373033957121179782_n.jpg
轉進松山路,右邊山坡有個「松友社區」,是早期的眷村,住戶看起來還不少,進到山上得走好長好陡的階梯。Uber如果要送餐到最上面那一層,應該會抓狂吧

260717522_4828206757198330_2916510469093580828_n.jpg

▊永春陂濕地公園

順著林口街前行,至松山路單雙號交叉口,左側松山家商方向為單號、右側往永春高中方向是雙號。「永春陂濕地公園」是在左側單號。

從這裡可以觀察到地勢有高低落差,左側較低,此處就是早期「永春陂」的前緣。

根據文獻記載,永春陂又稱「頂陂」,康熙年代時約為五十公頃左右(約兩個中正紀念堂面積)的陂塘。

乾隆年間,有一批福建永春人(即發展五分埔的五大姓家族)來此開墾,因而把陂塘稱為「永春陂」。他們將較淺處闢為稻田耕種,陂塘面積也隨之逐漸縮小。

傳說劉銘傳擔任臺灣巡撫期間,工作閒暇時常來到永春陂踏青泛舟,當作避暑勝地,對此處風景讚譽不已,可知永春陂當時應具有一定程度的蓄水量。


Q-08.jpg
▲永春陂舊貌(圖片來源:臺北文獻館)

日治時期,因瑠公圳五分埔支線延伸至永春陂一帶,周邊區域納入水圳的灌溉範圍,陂塘的灌溉功能逐漸被取代。加上松山開挖煤礦的煤渣、廢水等都流入陂塘之中,造成陂塘面積日益縮小,後來只剩下約六公頃大小,到日本時代晚期就全部填滿消失了。

國民政府來臺後,一部分作為松山家商前身「松山商職」的校地,一部分則作為陸軍永春坡營區。

260467305_4828206083865064_3905545803518258685_n.jpg
▲松山路單號、雙號的分岔路口

臺北市立松山高級商業家事職業學校,簡稱松山家商、創校於西元1946年,前身為「臺北市立松山初級中學」,專收夜間班,借松山國小教室上課。1948年改制為松山初級商業學校,試辦商業職業教育,也就是以前習稱的「松山商職」。
260755672_4828198197199186_7051784740838142467_n.jpg
原為軍方使用的永春陂營區,在西元2000年部隊移防至新店後,營地就此閒置,之後移交北市府管理。原定要興建公共住宅,後來在2015年拍板定案,規劃設計成現在的「永春陂生態濕地公園」,讓營區恢復陂塘樣貌、成為生態棲地,把大自然帶回都市中。

永春陂濕地公園的LOGO,是以保育類貓頭鷹「領角鴞」做為圖案設計 。領角鴞是臺灣海拔分布最低,且生活環境最接近人類的鴟鴞科鳥類,是典型的鄉土鳥種,白天在樹上棲息,晚上才出來活動。但因環境的改變,領角鴞幾乎已從都會裡絕跡,不過在積極保育之下,最近在永春陂已出現牠的蹤跡。
260053068_4828203140532025_6528236364011601002_n.jpg
259377476_4828200037199002_5095225975297226922_n.jpg
2019/11/7於虎山上拍攝整建中的永春陂濕地公園
IMAG1228.jpg
甫落成啟用的永春陂濕地公園
260480542_4828204460531893_8238067506329128222_n.jpg
浮於水面宛如蝸牛殼般的螺旋小山丘。據說曾有劇團以此地為舞台來表演,舞者隨著小丘盤桓而上,翩然起舞,光想像就很夢幻。
261278813_4828204727198533_5812545459833180422_n.jpg
前方白色建築物就是原本的軍營,現做為遊客服務中心。背後如刀壁般的山丘,是四獸山之一的「象山」。
259976307_4828200623865610_7185296768600712695_n.jpg

261316021_4828204553865217_2808360269111715571_n.jpg
完全不怕人的白腹秧雞、在水中優游的紅冠水雞、披著白紗的白鷺鷥....各種水鳥都來了。

261204365_4828198267199179_6494794853898406120_n.jpg260227714_4828200953865577_847007081070165024_n.jpg

260413640_4828206020531737_3268684306395658690_n.jpg
水塘裡可見台灣萍蓬草、大安水蓑衣、等台灣原生種植物
260441472_4828205950531744_3993691667501563724_n.jpg
這一座兼具生態保育、人文歷史、防洪治水及永續發展的都會型濕地公園,串連四獸山—虎山、象山、獅山及豹山的步道,讓市民多了一個休閒假日的好去處。

不過,可能今天
是平日的關係,來遊玩的民眾並不多,加上靠近山邊,女性隻身前往仍要注意安全。待明年廣慈博愛園區落成、捷運通車後,我想這裡就會熱鬧起來了。

260648637_4828205310531808_7808019499758704347_n.jpg
▲永春高中與101大樓
返程中,於松山路巧遇「霍爾的移動城堡」

260982029_4828202853865387_2435955911469663222_n.jpg
霍爾的移動城堡不遠處,有一石頭碑刻著「吉福宮」,步道往上不遠處的吉福宮,主祀汾陽王郭子儀大元帥。台灣郭子儀廟並不多見,較知名者是擁有百年歷史的「郭子儀紀念堂」,就位於捷運內湖線文德站旁的小丘上,很值得前往參訪。

IMAG1264.jpg
走讀活動結束後,順路到洪老師的「麗中藥局」買了一條藥膏,店內有一尊木雕蟾蜍,據說很靈驗,洪老師說,有人摸了它之後,股票立刻上漲大賺一筆。
聽到這兒我眼睛都亮了,管它迷信不迷信,先摸一把再說!

259840216_4828210067197999_6065347257132627944_n.jpg
 

◎感謝台北市安全漫遊協會/洪敏中老師公益導覽
◎導覽老師:洪敏中 ( 麗中藥局負責人,保育士指導教師,社區大學講師)


※本文無關任何商業行為,純粹為個人研究整理筆記。部分引用文字倘若有著作權之疑慮、或有訛誤時,懇請告知。
※未特別註明出處之照片為本人拍攝。如欲轉載、分享本文請先EMAIL或留言給我。
 

◎參考資料
【田調小組】信義區地名考─福德街 - 信義學地方知識 (xycc.tw)
廣慈博愛院惜別會
松山芬芳
松山奉天宮
臺北文獻館信義區文史地圖-永春陂與松山家商

 


【更多走讀.散步】
▌臺北城西(大稻埕‧艋舺‧西門町)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前篇>千秋街x李春生紀念教堂x永樂市場x六館街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中篇>中和紡織x甘谷街x黑美人x大安醫院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後篇>波麗路x圓環x寧夏夜市
大稻埕南段之旅-千秋街x陳天來故居x霞海城隍廟x太平町

艋舺巷弄探險趣!清代古早巷x神秘清茶巷x華西街摸乳巷x啟天宮x華江整宅
從河溝頭到新起町-機器局遺構
西寧市場x慈雲寺x艋舺將軍廟
西門町的前世今生-西門紅樓x天后宮x刺青街x電影公園x慈雲寺

從火車票房到四鐵共構-北車進化史

▌臺北城東
跟著水瓶子老師,走讀東門-臺北刑務所x華光社區x四六事件x金華官邸x青田七六
穿越齊東街,走讀清代米路古道-日式宿舍群x東門土地公傳奇
漫步幸町-「臺灣文學基地」齊東街日式宿舍群
漫步幸町-臺北琴道館x臺北書道院


大安庄歷史散步。新生南路一段日式建築 x 建國南路清代古厝
東城門外的天空:李鎮源故居x紹興南村x中正紀念堂今昔
東區大河傳說-忠孝東路有條河(上篇)
東區大河傳說-忠孝東路有條河(下篇)



▌昭和町(青田街‧溫州街)
漫步昭和町-青田街日式家屋(一)16棟紀錄:青田書院x青田七六x遊山茶訪
漫步昭和町-青田街日式家屋(二)6棟紀錄:聲音光年x青田茶館x和合青田x台北徠卡之家

走進臺北最美一條街!水瓶子老師講解老房子「青田七六」
百年相機品牌Leica進駐青田街,日式老屋打造「台北徠卡之家」
尋找清代水圳、溫州街老屋與人文速寫<上>
尋找清代水圳、溫州街老屋與人文速寫<下>

浴火重生「大院子」溫州街最美的日式老屋

▌城南(中正‧古亭)
走讀城南之美-從清領到近代的時空紀行。同安老街x 紀州庵x萬新鐵路x廈門街
漫步錦町(一):從金華街穿越舊時空!錦町日式宿舍群x錦安古物市場
漫步錦町(二):百年油杉與山林課日式宿舍x臺灣電力株式會社

走巷弄巡水路(一)霧裡薛圳第三支線:溫州街52巷x龍泉市場x奇幻怪怪屋x浦城街
古亭町巷弄散步(一)南昌路家具街x孫立人將軍官邸x臺大日式宿舍-戴炎輝寓所
古亭町巷弄散步(二)寧波西街x牯嶺街x百年骨科診所x哲學大師方東美寓所x南菜園日式宿舍群

此巷不通-和平東路二段秘巷。沾美藝術庭苑x電影《飲食男女》拍攝地x昭和老屋

▌城南(公館)
小山逛逛-蟾蜍山聚落探險趣x發現古圳道
消失的眷村記憶-漫步永春街嘉禾新村
水路交織的脈絡-走訪瑠公圳x大灣草圳計畫x台大醉月湖

走走汀洲路,尋找消失的萬新鐵路:公館、水源地、仙公廟x清代霧裡薛圳
藝居共生-寶藏巖歷史聚落散步

▌南港/內湖   
黑鄉到黃金,南港蛻變ing!茄苳公傳奇X闕家古厝X懷舊街屋X經貿園區走讀
內湖人文風情畫。梘頭福德祠x公民會館x水圳路x金龍禪寺

松山/信義
虎豹老霸王(一)松山奉天宮、永春陂濕地公園

▌士林/圓山
官邸、水圳與士林新街之旅(上篇)士林官邸X福德洋圳
官邸、水圳與士林新街之旅(下篇)郭家古厝X慈諴宮與潘宅X士林市場

▌北投/淡水
走一夏淡江大學(五虎崗x海事博物館x宮燈步道x克難坡)殼牌倉庫
重返清法戰爭古戰場、走讀淡水生態:程氏古厝x公司田溪x沙崙海岸x石滬心
漫步重建街山城聚落、體驗日式老屋:屎礐渡頭x米市土地公x戀愛巷x日本警官宿舍

「胡」說淡水四大廟宇與老老街(上篇)施坤山與黃東茂X敗滬尾X鄞山寺

「胡」說淡水四大廟宇與老老街(下篇)清水街龍山寺X清水祖師巖X重建街

▌新莊/板橋
響徹世界的鼓聲「响仁和」製鼓達人王錫坤x臺灣神社獨木大鼓
新莊水文人文巡禮<上>百年古圳x保元宮x地藏庵x廣福宮x文昌祠
新莊水文人文巡禮<下>港口與廟街x慈祐宮x戲館巷x挑水巷x米市巷x潮江寺


▌木柵/景美   
搭纜車上貓空!挑戰千階步道、細說百年古剎「木柵指南宮」

▌三重/蘆洲

蘆荻泛月(一)記憶河上洲_蘆洲李宅x湧蓮寺x保和宮x馬偕行腳x古早味切仔麵
蘆荻泛月(二)鷺洲隨筆_尋訪和尚港與洋樓古厝x鄧麗君之路x大廟口切仔麵


▌中和/永和
 搞不懂中和?!走讀瓦磘溝、廟子尾溝X廟美街、枋寮老街

▌其他
東北角卯澳漁村,百年石頭屋-吳家樓仔厝x提籃觀音x小卷米粉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e's mom(橋媽) 的頭像
    Joe's mom(橋媽)

    橋媽。旅行二三事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