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從錫口到松山

​​​​松山舊稱「貓里錫口」,地名源自凱達格蘭族(巴賽族)貓里錫口社,貓里(Maly)是巴賽語荒野之意,錫口(syakkaw)是河流彎曲處,其中河流是指基隆河。

從基隆河到四獸山腳下,曾經是一片野鹿奔馳的荒原,貓里錫口社、里族社、塔塔悠社等原住民就棲於河岸以狩獵、捕魚維生。

康熙年間,漢人紛紛來到此地開墾,貓里錫口成了漢族的移民新天地。1815年改名「錫口」,與周邊地區合稱「錫口十三庄」,幅員遼闊,涵蓋現在松山區、信義區及部分大安區及內湖區。

日本統治臺灣後,認為這裡的景色與故鄉日本松山相似,所以將錫口改名為現在大家熟悉的「松山」。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松山火車站及站前廣場


▌松山舊地二三事

松山有許多舊地名沿用至今,如五分埔、三張犂、興雅、中崙等等,每一處都能說上好些故事。而「塔悠路」更可溯及三百年前,塔塔悠社族人的美麗傳說。

現為成衣批發市場的五分埔,最早是五個漢人家族,向平埔族人買地開墾,所以稱「五分埔」。不過,五分埔土壤貧脊,都是黏土,不適合耕種,只好開設豬寮,日治時期還建了精神病院,地方有句俗語「五分埔要吃瀦,肖病院兼豬哥寮」五分埔女人只能自嘆倒楣,嫁錯郎,因此又有一句話說「五分埔土黏,查某碎碎念」,哎呀呀,嫁到這種鬼地方,歹命啦!

而三張犁地名,則與清領時期,清廷發放的墾照有關。以前開墾是使用「犁」作為面積單位,一犁耕地面積約有五甲地,因該地區開墾面積為三犁十五甲,故稱為「三張犁」

緊鄰三張犁稻作區的「興雅」,是松山地區的米倉,以開鑿「瑠公圳」出名的郭錫瑠家族,從彰化遷居北部時,就是落腳在興雅庄,早期的「看天田」是靠埤塘的水來灌溉,但是看天吃飯終非長久之計,所以郭先生才會千里迢迢,跑到新店碧潭去找水源開水圳。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延伸閱讀:探訪城市裡的古水路:瑠公圳大安支線

從1932年七星郡管內圖,可見到松山庄有上塔悠與下塔悠,是早期番社「塔塔悠社」的聚落,現在沿基隆河有一條「塔悠路」,不知是否還有族人在居住。

塔塔悠是巴賽語「Tatayu」,原意是女子髮飾。塔塔悠社的女孩會用白獅犬毛及貝殼、琉璃珠等編織成美麗的髮飾,戴在頭上,用來吸引男性。成親時也會戴上正式的塔塔悠髮飾。

莿桐花盛開時,族人會摘取嫣紅的花朵,編成花圈戴在頭上,大家圍著刺
桐樹唱歌跳舞,祭祀祖靈、迎接豐年。因平埔族沒有文字與曆法,所以便把刺桐花開做為新年。


    〈刺桐花平埔族小詩〉
平埔歲月無曆年,刺桐花開正春天
一年之始從今算,牛車遊社慶新年
刺桐花開三月天,花冠似火滿樹顛
平埔女子把粧扮,人比花嬌引少年


自漢人進入錫口,娶了塔塔悠社的女子,原住民逐漸被漢化,族人也四散各地。松山社大吳智慶老師曾在2002年,拜訪世居蕃社的頂塔悠潘氏耆老-潘天賜,敘述早年的生活情景與潘家大厝;今年更找到其女潘淑美女士,一起回到頂塔悠舊址尋根。可見得塔塔悠社族人並未消失,只是歷史已被淡忘。

松山國小西側圍牆邊,有一棵被孩子們暱稱「刺桐奶奶」的百年刺桐,幸運地保留下來,讓塔塔悠社的故事繼續流傳;濱江街靠近基隆河一帶,原本為堤防外的泥土路,在基隆河截彎取直後拓寬,部分路段命名「塔悠路」保留了原住民的記憶。


隸屬臺北州七星郡松山庄的興雅大字,該區標示為「米產地」(1932年七星郡管內圖)Matsuyama_Village_1932.jpg
▲1932年七星郡管內圖(圖片來源:維基百科,翻拍高傳棋老師資料)

今天的導覽老師是臺北文獻館的崔靜萍老師,與大家在捷運松山站5號出口前合照。

與捷運松山站共構的
松山國小,歷史悠久,初創於1898年7月,原隸屬「國語傳習所錫口分教場」,後來改為「錫口公學校」提供臺灣人子弟就讀,是松山區最早成立的公學校。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捷運松山站5號出口與松山國小共構(圖片來源:台北市安全漫遊協會)

學校有三棵著名的老樹,除了刺桐奶奶之外,另外兩棵榕樹-不老仙及萬壽翁也都超過百歲,不過因為後來蓋捷運的關係,老樹被劃出校園,昂揚在捷運松山站5號出口前方。
LINE_ALBUM_2022.04.21 走讀松山前世今生_220421.jpg
▲與百年老榕樹合影留念(圖片來源:台北市安全漫遊協會)


慈祐宮與錫口小蘇州

西元1753年,慈祐宮興建,供奉媽祖,成為松山居民的信仰中心。傳說媽祖得道成仙之後,就時常在海上救助遇難的船隻,保佑出海平安,因此媽祖廟大多是面海或面河,但松山慈祐宮卻是背水朝山。

崔靜萍老師說:「其實在初建時,慈祐宮的確是面向河港。」但是後來因錫口街興起,而作一百八十度轉向。

基隆河是清代重要的水陸交通,煤礦、樟腦、磚瓦和漁獲等,都靠這條河來運送,錫口東接基隆、宜蘭,西向艋舺、大稻埕,成為中間轉運站,商船大多會在錫口停留一宿,河畔茶樓、酒肆林立,徹夜燈火通明,因而有「小蘇州」之稱。

有句話說「去基隆擔塗炭,轉來錫口當被單 」,就是描寫工人將挑煤炭辛苦賺的錢,全都花在錫口的風花雪月。可以想像當時的聲色繁華。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基隆河深可行船,船隻往來頻繁。錫口因航運盛極一時,甚至有小蘇州之稱(圖片來源:水利署-戀戀水綠台北水利網站)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基隆河、松山慈祐宮1957~1958(Tom Jones)/圖片來源:台北老照片陳錦郎

慈祐宮於1753年落成後,周邊街道自寺廟南側開始延伸,形成錫口街,是艋舺通往葛瑪蘭廳(宜蘭)的官道,繁華程度自是不下艋舺。由於街市的興起,慈祐宮也在1757年將正門轉向人潮熙攘的錫口街,也就是現在的饒河街。

然而繁華的錫口河港在清末開始消退,1891年劉銘傳鐵路通車,陸運逐漸取代水運,加上基隆河連年水患,導致泥沙淤積,不利行船,小蘇州也逐漸黯淡。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松山慈祐宮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饒河街是從前的錫口街,夜市入口即松山慈祐宮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饒河街是從前的錫口街


▌回傳福建的松山媽祖廟

松山慈祐宮原名錫口媽祖宮,又稱松山媽祖廟,主祀天上聖母(媽祖)是從福建湄洲島分靈過來的。

關於松山慈祐宮的歷史與建築特色暫且不談,老師只講一件媽祖"反攻大陸"奇聞。

兩百多年前,福建仙遊縣有位張姓商人,時常往返台灣和福建經商,他看到松山媽祖廟香火鼎盛,為祈求航海平安,因此向松山媽請求聖意牌,隨船同行。

後來仙游居民雕刻媽祖金身,供奉聖意牌,松山媽首度分靈回傳福建,與地方合資興建「仙霞媽祖廟」。文化大革命時,仙霞媽祖廟被拆,兩岸也斷了聯繫。當時有信士暗藏媽祖神像及宮廟聖意牌,直到1991年才出土,並且重建廟宇。

2012年,仙霞媽祖廟受大甲鎮瀾宮之邀,來臺參訪。

仙霞媽祖廟這些年來,一直在找尋它們的源頭;當一行人來到松山媽祖廟,意外看到廟前「錫口」二字,就覺得奇怪,為何跟他們的聖意牌用字一樣呢?追問之下,才知道原來錫口是松山的舊稱,松山媽祖廟竟是福建仙霞媽祖廟的母廟!

松山媽祖廟裡也有一塊寫著「錫口天上聖母」的聖意牌,足以做證。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天上聖母聖意碑(圖片來源:松山慈祐宮)

媽祖回傳大陸,松山慈佑宮真是開了先例。

根據媒體採訪報導,慈祐宮董事長陳玉峰說,
有一次到福建拜訪仙霞媽祖廟,發現有副對聯和慈祐宮內的幾乎一樣,但是下聯第二字的「世」字寫成了「安」,讓他對兩邊媽祖的「親戚關係」半信半疑,直到回台灣查證後,才發現是慈祐宮翻修時,錯把對聯的「安」字寫成「世」字。

不過繞到後門,也就是建廟初期的正門,可看到對聯文字是一字不差,由此印證兩地媽祖廟的關聯,以及慈祐宮正門原本的確是面向基隆河。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松山慈佑宮正門對聯,「世」為筆誤,正確應該是「安」(圖片來源:網路)


▌註生娘娘與十三婆姐

慈祐宮東廂二樓,供有註生娘娘,一般的註生娘娘都會配祀十二婆姐,可是慈祐宮中,卻配祀了十三位

多出的一位是杜玉娘。她是一位產婆(助產士),幫人接生時,從來不收取費用,十分佛心,錫口居民感念她的義行,就為她塑像,和十二婆姐一起接受香火祭祀而成了慈祐宮的特色。

講到婦女生產,古時候都是找產婆接生,產婆雖然經驗豐富,卻未受正規醫護訓練,根據1897年日本治台初期的統計,全臺灣合格開業的產婆只有台北縣8人、台南縣1人,女人生產簡直是在搏性命。

1920年在台北開業的第一位婦產科醫師高敬遠,培育了幾百位產婆學生,分散在台灣各地執業,大大降低產婦及胎兒的死亡率。來自松山的王林參跟林張月裡兩位女士,受訓期滿,拿到助產士證書後,於1951年在松山後火車站合夥開了「松山產房」。

當時正值戰後嬰兒潮,加上大量外移人口湧進,松山產房民國44~45年間有過單月產下96位嬰兒的記錄。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松山慈祐宮媽祖遶境,信眾鑽轎底求平安(拍攝日期:2021/4)



松山道後溫泉祈福鐘

在慈祐宮前方、松山國小旁,有座以知名的道後溫泉「少爺鐘」為雛型打造的機械鐘,每個整點,瑪丹娜、讀書少爺、媽祖、順風耳將軍等人物,會隨著音樂搖擺現身。

日本愛媛縣松山市與台北市松山區,因為同名緣故,兩市交流頻繁。日本松山市為了感謝松山慈祐宮在東日本大地震時,提供賑災協助,特地打造一座專屬台灣的「松山道後溫泉祈福鐘」送給台北市,象徵兩地的友好,於2013年完成裝置後亮相。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參觀完祈福鐘,右轉沿著八德路四段走約3-4分鐘,見著松山國小側門,其實這裡才是原本的正門。松山國小前身「國語傳習所松山分校」時代,學生就是從這裡進出。

從欄杆縫隙內,可見到校門兩旁留了一些石雕藝術與庭園造景,頗有年代感。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八德路四段續往前走,來到中坡北路交岔口。

中坡北路原本是一條灌溉水圳,水是來自虎山山腳下的中坡,中坡早年是一座為灌溉農田而挖掘的人工大池,後來填平改建為瑠公國中。原本的水圳也加蓋變成道路,只有在出河口岸留了一小截明渠。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中坡北路是昔日的溪流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中坡北路是昔日的溪流,出河口留有一段明渠

▌草店尾慈福宮

相傳位於基隆河航運中心的錫口,是一個鯉魚吉穴,清朝時有人將一塊石頭雕成三尊土地公,依風水供奉在鯉魚穴的三個部位,分別是魚嘴、魚腹和魚尾巴。

有二百六十多年歷史的慈福宮,原廟名為「上福德爺廟」,最早是位在錫口街草店尾的鯉魚穴頂(魚嘴),比松山慈祐宮早三年建廟,是錫口最古老的土地公廟。後來因配合堤防修建,1990年移至中坡北路現址。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有別於一般土地公是頭戴員外帽,慈福宮的土地公戴著高高的官帽,據說是土地公保祐的信徒,考中科舉當了官,因此連土地公也跟著沾光,由員外帽升等為官帽呢!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通過慈福宮,前方就是基隆河的堤外道路松河街。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松河街約略與饒河街平行,街邊的住家不但擁有河岸第一排美景,繞進巷裡就是美食天堂饒河街夜市,可說是鬧中取靜的好地方。

近年受到建商青睞,許多老屋紛紛拆除改建大樓,左轉遠遠地可見到樓高四五層,飛簷翹脊的松山慈祐宮,就被包夾在兩棟高樓之間。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高樓後方,尚有高低參差的平房老公寓,藏身巷弄間,看上去都有四、五十年以上的歷史;路旁一座土地公廟,廟基下沉到比路面還要低。老師說,那是因為松河街被墊高的關係。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來到慈祐宮的正後方。如前面所說,這裡才是原本大門的位置。雖然大門已被封住,但門框兩側仍清晰可見從前的石刻對聯。也就是與仙霞媽祖廟相同的對聯。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這些精雕細琢的石雕古物,讓人看得目不轉睛,不過對廟裡的人來說,或許早已司空見慣,蔬菜洗好後,大咧咧往鏤刻壁堵上一擺,未免太有生活感了。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超過兩百五十年歷史的松山慈祐宮,原本已被劃為市定古蹟,可惜在1981年發生火災後,廟宇重建,於1984年被取消古蹟資格。

據說慈祐宮至今已改建過七次,廟內部份石碑壁畫等古物,在歷經多次擴建翻修後,變成無處可放,有的裝飾在堤防牆面上,有的就擺在人行道上,成了宗廟藝術走廊。


不過松河街上的石雕刻工相對就沒有那麼細緻。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松山慈佑宮_正面__蓋雙塔中_1949_LIFE_Mag_Jack_Birns.jpg
▲松山慈祐宮舊照(圖片取自網路,LIFE雜誌1949年)



▌基隆河與水返腳

很多人會以為基隆河的源頭是基隆,其實不是的。基隆河源自平溪,蜿蜒而下流經瑞芳、八堵、汐止、松山、最後於關渡匯入淡水河。

這條宛如巨龍般的長河,並非一股腦兒只往淡水方向流,而是會隨著潮汐漲退改變流向的。

退潮時是往淡水河方向流去,但漲潮時,河水就會倒灌進來,逆流而上。 不過到了汐止,水就會止住,不再繼續逆流。古人取地名,是有道理的,汐止古地名叫「水返腳」臺語讀作「水轉腳」。

《淡水廳志》記載:「水返腳,謂潮漲至此地。」表示水到這裡就會回頭,這是老祖宗的真知卓見。

日治時期,日本人將水返腳改名「汐止」顧名思義就是潮汐停止的地方,意思也非常接近。

基隆河流域略圖.jpg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基隆河往淡水方向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基隆河往基隆方向

洗煤、曬米粉、抓紅蟲

步上彩虹橋,眺望水流悠緩的基隆河,下方就是昔日的碼頭。從前河面上無橋,對岸內湖居民得渡船往返松山採買,擺渡甚為繁忙,沿河就有8-9個渡船頭。儘管船運消退,仍舊是市井小民討生活的河流。

老師說,以前松山人會在基隆河上「洗煤」。什麼是洗煤?因松山以前有運送煤炭的鐵路,許多人會去撿拾掉落在鐵軌附近的煤炭,拿到河邊去沖洗,洗出來的煤渣,可以拿回家添柴火。

從前健康路、基隆河一帶,聚集了十多家米粉工廠,被稱做「米粉寮」;當時的基隆河水質清澈、製成米粉口感極佳,天氣晴朗時,店家紛紛撐起竹竿,在河岸邊一字排開曬米粉。

不過隨著山區的開發、水土保持的破壞,原本清澈的基隆河,變得越來越混濁。但濁水仍是有利用價值的,就有人發現水裡有許多「紅蟲」,撈紅蟲可秤斤賣給養鴨人家,賺點外快。

曾經逢水必淹的基隆河,在歷經截彎取直、汙水處理後,現在已經不再是臭河溝;北岸生態棲地消失後,取而代之的是內湖科學園區,南岸高築的堤防,是現代人重新賦予的水岸文化,整齊的河濱公園,提供市民騎車、散步休憩場所。
四號水門外,以「愛情」為主題包裝的彩繪堤防、裝置藝術與愛情鎖牆,看似吸引遊客打卡,實則與松山厚實文化全然無關,甚是可惜。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千篇一律的「LOVE」裝置藝術,膚淺的官場文化。
 


▌心曠神怡樓-陳復禮宅

松河街上有一座典雅的洋樓,人稱心曠神怡樓,是松山仕紳陳復禮的宅邸。父親陳能是四獸山煤礦大亨、其子陳拱北是「台灣公衛之父」;這座洋樓見證陳家三代的貢獻與松山的發展,可惜卻在去年五月慘遭拆除,僅留碎片殘骸。

陳復禮是日治時期松山庄庄長,熱善好施,曾捐建松山圖書館,贊助松山教堂改建。父親陳能以礦業發跡,富甲一方,早年追隨馬偕博士,受派在錫口傳教,是松山教會長老,也是錫口地方頭人。

陳復禮的次子陳拱北,因系出名門望族,受到日本人的器重,在念馬偕創辦的淡江中學二年後,就東渡日本就讀明治中學,畢業後,考進慶應大學醫學部,因成績特優在附屬醫院擔任醫師。
陳拱北回臺後,投身公共衛生領域,造福人群,致力傳染病學研究、改善防治早期如頭蝨、烏腳病、甲狀腺腫等,發起全民健保概念,被譽為「臺灣公衛之父」。任教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作育人才,陳建仁、葉金川、楊志良等都是他的學生。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這棟被拆到半毀的洋樓,是陳復禮擔任庄長期間所建,原入口在饒河街上,松河路方向是二進的部分,凹壽狀的二層樓建築物,有做工細緻的欄杆及線腳裝修,陽台門口上方有塊1932年題字的「心曠神怡」匾額,故此洋樓又稱「松山怡樓」,是當時河岸邊的地標建築。

松山怡樓也是當時文人雅士的聚會場所,陳復禮在卸任庄長後,邀集地方士紳成立「松社詩社」,寬闊的陽台面向基隆河,文人在此欣賞河景、吟詩作對,發揚漢學。

這座深具人文歷史意義的洋樓,其實早在台北市文化局「列冊追蹤」名單中,但卻遲遲未進行文資審查。

去年五月,陳家後代因房屋老舊,和建商談妥改建,掛了紅布條,老屋拆除在即。

關心文資的民眾見狀,趕緊向文化局提報,可是文化局官員卻慢半拍,未能擋下怪手,不到一個時辰,洋樓門面已毀。此時文化局才發出「暫定古蹟」公告,並迅速審理此案,2021年11月通過陳復禮故居為市定古蹟。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台北市文化局於2021年11月27日通過指定陳復禮洋樓為市定古蹟,然而建物卻在2022年5月突然遭到後代子孫拆除。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位於台北市松山區松河街上的陳復禮洋樓建於日治時期,2021年11月27日獲指定為市定古蹟。(圖片來源:台北市文化局)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陳復禮故居舊照(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從松河街穿過小巷弄,來到饒河街。

清乾隆初年,錫口已經形成漢人聚落,後又逐漸轉變成為市街,稱「錫口街」,在清嘉慶年間即是有名的淡蘭官道,日治時期更名為松山街,現在則是饒河街觀光夜市。

白天的饒河街,才是這條老街的真實面貌,兩側可見六七十年代興建的步登公寓,白天車輛可通行,到了傍晚4點半,攤車就會陸續開進固定攤位,起灶火擺板凳,成為萬火通明的夜市。這條街上有幾間頗富盛名的老店:小磨麻油店、東發號、六安蔘藥房等等。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松山礦業大王:許金定

饒河街91號的許寓,是松山煤礦大王許金定的家。

根據《松山區志》記載,松山炭礦最早於西元1909年,由陳五豹等六人在內湖庄後山坡開一坑,由陳德慶所經營。西元1920年4月臺灣炭業株式會社成立,被日人強制收購,後因經營不善,1921年4月起再交給舊礦主陳德慶。三年之後,礦坑再轉手給原為旗下包商的許金定家族經營


松山煤礦位在四獸山附近,共有三坑,開採至1982年收坑。

許金定除了礦業上的成就外,曾任松山庄協議會員、信用組合監事等。進入昭和年代以後,松山地區小工廠興起,附近設立大量灰窯及磚廠,煤礦需求逐年增加,尤其松山火力電廠成立後,更是用煤量的大宗,一直到二次世界大戰前,激增的需求使得松山地區士紳紛紛投入煤礦事業。

在許家堂兄弟二人合作無間下,遂開創出松山煤業王國,引領松山地區的商機與繁榮時間長達60年。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焚而不毀-松山教會

松山教會舊名錫口教會,為加拿大來台宣教的馬偕博士於1875年創設。

據馬偕博士日記記錄,他首次來到錫口是1872年9月26日,由學生陪同從艋舺徒步至錫口,向當地住民與商旅行人分發宣教傳單時,遭到民眾非常不友善的抵制。但是馬偕並不氣餒,於隔年再訪錫口街宣教,並提供醫療服務,藉此拉近與民眾的距離,才逐漸獲得信賴與支持。後來開始在錫口街租民房做禮拜堂,設立錫口教會。

1884年中法戰爭時,居民因仇洋情節高漲,禮拜堂被暴徒拆毀,還被拿石頭丟擲。戰爭結束後,馬偕向滿清政府求償,獲賠一萬兩銀,重建了錫口、艋舺、大龍峒、新店等四座教堂。這四間教堂由馬偕親自設計,都有類似的尖塔造型,故被稱為 「 尖塔教堂 」。

尖塔正面雕有燃燒中荊棘的圖案,並題有改革派教會「 焚而不燬 」之標語,代表著台灣教會是從迫害、艱難的處境中洗鍊出來的教會。這是台灣教會首次在教堂刻畫上「焚而不燬」,更成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標記。

錫口教會的尖塔建築,長久以來都被居民視為錫口街的地標,至1930年教會改建時,仍保留此一尖塔,直到1975年因政府拓寬饒河街,才不得不拆除而重建成現在的建築。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松山教會改建之前的尖塔教堂與錫口街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基督教長老教會焚而不燬的標誌

饒河街92號的「錫口下街福德爺廟」,又稱松山福德宮,是錫口鯉魚穴的三座土地公廟之一,這座土地公廟位在鯉魚身,大約是饒河街中間的位置上。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百年老店:東發號、小蘑麻油、六安堂蔘藥行

松山福德宮旁原本有一間米其林榜上有名的「東發號蚵仔麵線」,1937年創業至今,只靠鎮店三寶「油飯、麵線、肉羹」擄獲人心,其中蚵仔麵線是必吃,它與一般不同的是完全不勾芡,味道特別鮮美爽口。原本店面所在公寓因拆除改建,搬遷至饒河街143號,用餐環境更加寬敞明亮。

位在饒河街84號的百年老店「山東小蘑麻油」,店面並不起眼,但店內出產的麻油相當有名。許多人都專程來提蔴油給女兒媳婦煮月子餐。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開業超過一甲子的「六安堂蔘藥行」,最饒河街上頗富盛名的中藥鋪。最早於1913年創於福建惠安,1949年進來臺灣,先後在饒河街、延平北路、寧波西街與八德路開業,是品質優良真材實料的老店。

逛饒河街夜市經常會聞到藥膳的香氣,會忍不住想嘗一碗吧?其實六安堂就有買藥燉排骨包,可以買來自己燉喔!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松山市場

饒河街與八德路四段之間,有一座老市場「松山市場」,興建於日治時期1909年,原稱「松山家畜市場」,起初是豬隻集中屠宰場,後來逐漸發展成攤商市場。

市場內的屋頂全用檜木桁架搭建,另有大岩石堆積的洗石子外牆等特色,已被指定為臺北市古蹟暨歷史建築。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市定古蹟暨歷史建築「松山市場」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市定古蹟暨歷史建築「松山市場」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市定古蹟暨歷史建築「松山市場」內部可見木造桁架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市定古蹟暨歷史建築「松山市場」內部可見木造桁架,已有百年歷史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臺北府城隍廟

通過虎林街,來到日治時期稱為「昭明廟」的臺北府城隍廟。

西元1875年臺北建府,1881年臺北府知府陳星聚在城內興建官祀的臺北府縣城隍廟,供俸台北府及淡水縣兩城隍,每逢初一十五,地方官吏都要前往參拜。為臺北四大官廟之一。

日本治臺後,為推行殖民政策,拆除臺灣許多寺廟,包含城隍廟。原本城隍爺金身,就暫奉在大稻埕的霞海城隍廟、艋舺地藏庵內。

1924年信眾在松山後車站興建一座西式巴洛克二層樓殿堂,並迎回城隍爺;不過因為日本人雖然禮佛,但排斥道教,加上「臺北府」這個名稱易與「總督府」混淆,所以取名「昭明廟」。直到戰後2002年才恢復原本名稱臺北府城隍廟。


城隍爺獎善罰惡、有求必應且非常靈驗,與當地知縣分管陰、陽兩界。廟門高懸「爾來了」匾額及「大算盤」,代表城隍爺可精細算出你一生功過與善惡。不過老師直言,他很少靠近城隍廟,因為感覺陰氣較重,身體比較虛弱的人,請自行斟酌。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城隍廟隔壁高樓,是二十多年前921大地震時倒塌的東星大樓。

1999年9月21日凌晨1時47分,台灣南投山區發生芮氏規模7.3的集集大地震,約兩百公里遠的臺北市仍傳出災情,其中以「東星大樓」發生的崩塌事件最為嚴重。災後歷經國賠爭訟及原住戶與市政府重建爭議,新建的同名大樓於2009年8月原址重建完工。

老師在解說東星大樓當年倒塌波及城隍廟時,城隍廟的副主委突然現身,信誓旦旦說明東星大樓倒塌並沒有碰到城隍廟,大約還留有一個手掌的距離,彷彿神功附體簡直不可思議,也為城隍廟添了神蹟。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921大地震時倒塌的東星大樓,旁邊城隍廟據說毫髮無傷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台北市安全漫遊協會陳理事長(左)與城隍廟副主委(右)手持城隍廟發行的農民曆,有介紹城隍廟初建時的歐式建築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

最後分享這首鄭萬欉老師的《錫口之歌》,松山的特色大概都在歌詞裡頭,留待下回繼續探訪!

松山古早是叫錫口
草店尾一個鯉魚頭
下街尾有豬灶
尚介老烈是媽祖宮口
五分埔一條港仔溝
中埤有虎豹獅象的山頭
三張犁打槍埔乒乓哮
中崙的飛龍機場口
洲仔尾有渡船頭
基隆河摸蛤仔
扒船頭真熱鬧
美麗松山錫口 
松山是叫錫口


【松山】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走讀路線:捷運松山站→日本祈福機械鐘→松山慈祐宮→饒河老街→渡船頭→彩虹橋→松山市場→古老行業(小磨麻油店)→松山教會→臺北府城隍廟。



主辦單位:台北市安全漫遊協會(2022/4/21)
導覽老師:台北文獻館崔靜萍老師


※未特別註明出處之照片為本人拍攝。如欲轉載本文請EMAIL或留言給我。謝謝

◎參考資料:
 >古松山方志/王志寧
 >松山區志

>松山芬芳/松山國小網站
>松山米粉寮與汽車修理街/市立圖書館
>塔塔悠
>仙遊與臺灣媽祖文化進行再交流
>塔悠路:見證古蹟歷史
>北台灣小蘇州錫口,台灣首張郵票發生地
>產婆與看護婦
>臺灣產婆、助產婦制度之建立/國史館
>點亮水岸公園、再造錫口意象
>媽祖同修會
>潛力文資陳復禮宅被強拆是誰之錯?檢討文化資產政策所遭遇的問題
>松山陳宅/文化局
>清代錫口的發展與變遷/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陳令杰
>信義-松山煤礦(松山一坑、松山二坑、松山三坑)
>探訪松山煤礦三坑遺址/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松山教會簡史

>文獻館 城市走讀|松山舊名貓里錫口 蜿蜒曲折的基隆河 - YouTube


【更多走讀.散步】

走巷弄尋水路
水路交織的脈絡-走訪瑠公圳x大灣草圳計畫x台大醉月湖
探訪城市裡的古水路:瑠公圳大安支線(校園篇)
探訪城市裡的古水路:瑠公圳大安支線(社區篇)龍安坡x聖母宮x濂讓居
東區大河傳說-忠孝東路有條河(上篇)
東區大河傳說-忠孝東路有條河(下篇)
霧裡薛圳第三支線:溫州街52巷x龍泉市場x奇幻怪怪屋x浦城街
霧裡薛圳第二支線(一)愚公河x圳溝上的鐵皮屋x消失的龍池
霧裡薛圳第二支線(二)和平東路周學普故居、金華街、麗水街、永康街



城東
穿越齊東街,走讀清代米路古道、東城外最美日式宿舍群x東門土地公傳奇
漫步幸町-齊東詩舍《臺灣文學基地》日式宿舍群x台北最美文學聚落
漫步幸町《臺北琴道館》聆聽古琴、欣賞齊東街最美日式建築x臺北書道院
大安庄歷史散步。新生南路一段日式建築 x 建國南路清代古厝
東城門外的天空:李鎮源故居x紹興南村x中正紀念堂今昔
跟著水瓶子老師,走讀東門。臺北刑務所x華光社區x四六事件x金華官邸x青田七六


城西(萬華.西門町.大稻埕)
新起町至入船町的京都奇遇(一)西門紅樓x西本願寺x法華寺x心起町
新起町至入船町的京都奇遇(二)三十三間堂x三秀打鐵店x艋舺謝宅x青草巷
艋舺巷弄探險趣!清代古早巷x神秘清茶巷x華西街摸乳巷x啟天宮傳奇x華江整宅
西門町的前世今生。紅樓x天后宮x電影街x慈雲寺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前篇>千秋街x李春生紀念教堂x永樂市場x六館街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中篇>中和紡織x甘谷街x藝旦酒樓x蔣渭水大安醫院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後篇>波麗路x圓環今昔x寧夏夜市
大稻埕南段之旅-貴德街x陳天來故居x霞海城隍廟x太平町x法主公廟
巷弄學人文導覽-遺跡隱味.從河溝頭到新起町-機器局遺構x西寧市場x慈雲寺x艋舺將軍廟


城內
百年榮町建築與商業傳奇(一)西門x日日新報社x電話交換所x臺北信用組合
百年榮町建築與商業傳奇(二)菊元百貨x和泉時計x西村商社x大倉本店x辻利茶鋪
百年榮町建築與商業傳奇(三)西尾商行x新高堂書店x一六軒x古倫美亞唱片
臺北府城門的前世今生
從火車票房到四鐵共構--台北車站小故事


城南(古亭)
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萬新鐵路x廈門街
古亭巷弄遊蹤(一)金門街、同安街、廈門街、萬新鐵路古亭町x川端橋
古亭巷弄遊蹤(二)詔安街x善化堂x漳州警察新村
漫步錦町(一):從金華街穿越舊時空!錦町日式宿舍群x錦安古物市場
漫步錦町(二):百年油杉與山林課日式宿舍x臺灣電力株式會社
小山逛逛-蟾蜍山聚落探險趣x發現古圳道
藝居共生-寶藏巖歷史聚落散步
消失的眷村記憶-漫步永春街嘉禾新村
走走汀州路,尋找消失的萬新鐵路:公館x水源地x仙公廟x霧裡薛圳
從古亭到龍匣口:南昌路x孫立人將軍官邸x劉真校長故居x戴炎輝寓所
從南菜園到南昌公園:牯嶺街x百年骨科診所x方東美寓所x高等官職務宿舍

漫步昭和町(青田街/溫州街)
漫步昭和町。尋找清代水圳、日式建築與人文<北溫州>大院子x臺靜農故居x殷海光故居
漫步昭和町。尋找清代水圳、日式建築與人文<南溫州>加羅林魚木
浴火重生「大院子」溫州街最美的日式老屋x玻璃屋歐風餐廳
漫步昭和町-青田街日式家屋(一)16棟紀錄x青田書院x青田七六x遊山茶訪
漫步昭和町-青田街日式家屋(二)6棟紀錄x聲音光年x青田茶館x和合青田
走進臺北最美一條街!水瓶子老師講解老房子「青田七六」
百年相機品牌Leica進駐青田街,日式老屋打造「台北徠卡之家」
此巷不通-和平東路二段秘巷。沾美藝術庭苑x電影《飲食男女》拍攝地

南港.內湖.松山
黑鄉到黃金,南港蛻變ing!茄苳公傳奇x闕家古厝x懷舊街屋x經貿園區
內湖人文風情畫。梘頭福德祠x公民會館x水圳路x金龍禪寺
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居
虎豹老霸王:松山奉天宮、永春陂濕地公園

士林.北投
留住老北投!漢埔融合四百年(一)北投教堂x幸福牌自行車x貨物轉運站x北投市場
留住老北投!漢埔融合四百年(二)新北投車站x磺田福佑宮x番仔厝x周氏節孝坊
官邸、水圳與士林新街之旅(上篇)士林官邸X福德洋圳
官邸、水圳與士林新街之旅(下篇)郭家古厝X慈諴宮與潘宅X士林市場

淡水
走一夏淡江大學(五虎崗X海事博物館X宮燈步道X牧羊草坪X克難坡)與殼牌倉庫
搭輕軌遊滬尾-重返清法戰爭古戰場、走讀淡水生態之美。程氏古厝x公司田溪x沙崙海岸x石滬心
搭捷運遊淡水-漫步重建街山城聚落、體驗日式老屋之美。屎礐渡頭x米市土地公x戀愛巷x落鼻祖師x日本警官宿舍
「胡」說淡水四大廟宇與老老街(上篇)施坤山與黃東茂X敗滬尾X鄞山寺
「胡」說淡水四大廟宇與老老街(下篇)清水街龍山寺X清水祖師巖X重建街

新店木柵
搭纜車上貓空!挑戰千階步道、細說百年古剎「木柵指南宮」
輕舟擺渡尋訪遺世獨立的桃花源-灣潭x和美礦坑x董振良導演

新莊蘆洲
響徹世界的鼓聲「响仁和」製鼓達人王錫坤x臺灣神社獨木大鼓
新莊水文人文巡禮<上>百年古圳x保元宮x地藏庵x廣福宮x文昌祠
新莊水文人文巡禮<下>港口與廟街x慈祐宮x戲館巷x挑水巷x米市巷x潮江寺
蘆荻泛月(一)記憶河上洲_蘆洲李宅x湧蓮寺x保和宮x馬偕行腳x古早味切仔麵
蘆荻泛月(二)鷺洲隨筆_尋訪和尚港與洋樓古厝x鄧麗君之路x大廟口切仔麵
繁華落盡番仔園:浮洲茉莉花巷古厝群x濕地生態走讀

中和永和
搞不懂中和?!走讀瓦磘溝、廟子尾溝x廟美街x枋寮老街

更多..
東北角卯澳漁村,百年石頭屋-吳家樓仔厝x提籃觀音x小卷米粉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e's mom(橋媽) 的頭像
    Joe's mom(橋媽)

    橋媽。旅行二三事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