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jpg
車水馬龍的臺北精華地區、捷運東門站附近,在日治時期曾經有一座監獄。

這裡關過抗日人士羅福星、民主先驅蔣渭水,還處決過二戰時盟軍的戰俘。戰後,隨國民政府遷台的軍隊及家眷在這裡落腳,逐漸形成聚落「華光社區」。知名的廖家牛肉麵、新鮮豆漿,杭州小籠湯包就是來自這裡。

然而在2007年,政府拋出「四大金磚」計畫,打造台北六本木,強硬拆除被視為都市毒瘤的眷村,使華光人仿若成了金磚上的難民。

但諷刺的是,經過數年,現今仍是一片荒煙漫草,徒留一道斑駁生苔的監獄圍牆,默默矗立在繁華的臺北大街旁。

今天,跟著知名作家、資深城市帶路人水瓶子老師,從東門站走到臺北監獄,細數這座監獄從日治時期到近代發生的大小事;再從車潮川流的金山南路轉入金華街,沿途講述1949年,因兩名學生騎腳踏車雙載的違規事件,所引發的「四六事件」;發生在白色恐怖時期,臺大中文系教授許壽裳的離奇血案,兇手是誰?至今仍是謎。

蜿蜒的巷弄、老樹與孔蓋,藏著舊水圳路的密碼,從潮州街信步走到青田街,林蔭夾道,斜頂黑瓦木造屋被包覆在綠叢之中,靜謐的社區,曾經是日本教授在臺灣的家。

最後來到「青田七六」,水瓶子老師生動描述前後兩任屋主-足立人教授、馬廷英教授在住時的生活剪影,介紹日本和洋折衷建築為何興起。幾年前,一名來自日本的訪客,帶來一份看似平凡無奇的明信片,卻延伸出一連串觸動人心的故事...

E6F498AD-79BF-4057-A14C-4F77EA4302E1.jpg

▌臺北刑務所與羅福星、蔣渭水

從捷運東門站出來後,直走信義路至金山南路左轉,約莫3分鐘即可見到一個帶狀的金杭公園,從這裡往西到杭州南路、往南到金華街,所圍成的長方型區域,就是初建於1904年的臺北刑務所(臺北監獄)。

當時,東門城外都是水田和埤塘,住家也很少,很適合設置監獄和軍營。從空照圖來看,臺北刑務所的配置呈輻射狀,為十八世紀末流行的「賓州式」設計;大門相當壯觀,走入後可看見警察練武的武德殿。構內包含辦公室、女監、拘置間、懲役間、刑場及炊事場等規劃,構外則有官舍、浴池及農場等,是臺灣第一座現代化的監獄。

戰後改名「臺北監獄」,持續使用至1963年,桃園龜山的新臺北監獄啟用後陸續拆除。至今留存的部分,只有臺北監獄圍牆遺構與部分臺北刑務所官舍。

133693560_m.jpg
↑藍色區塊為昔日臺北刑務所之範圍(google地圖)
R9118cfde5da88b4944220330222bbebd.jpg
↑1945年美軍航照圖
B6A03361-F6E2-42D5-9C8C-17FC3122EBA9.jpg
↑臺北刑務所大門

所站位置是監獄外圍,現規劃為金杭公園。
D620323C-AE58-4368-AE8D-3F2162A7201C.jpg
ACB36D53-580C-42B7-A2B2-68CE59745975.jpg

105E42A8-6FEA-4764-AF60-E067A871094A.jpg
臺北刑務所的配置說明
415FCDD1-3414-40E2-BEC8-4D4B88CF3D7F.jpg
舊臺北刑務所圍牆遺跡說明牌
046E0DAC-DE92-4F99-ABC6-3299C519B697.jpg
圍牆內側是現今的中華電信、臺北郵局。
70D176AF-1E0E-489B-BEFA-928B29503B51.jpg

臺北刑務所的建造石材,大部分取自1900年起,日本人陸續拆除的臺北府城牆石,這些都是清光緒年間,從北投唭哩岸、大直與內湖金面山礦石場,所開採的唭哩岸石與安山岩。
日本人要蓋監獄,正好可以利用這些城牆石,於是鋪設軌道,以輕便車把石頭從中山南路運到這裡。砂土則是取自螢橋的渡船場,約在今廈門街與汀洲路附近。

48C1B5A2-AF3E-4785-AD41-C13FED51F63C.jpg
003DC782-51F5-4D68-88D3-2D5FF6DCC455.jpg
一則是日本統治時代、另一則是敘述盟軍與日本之間的關係,屬於抗日的角度
水瓶子老師指著外牆遺址鑲嵌的紀念碑,分析臺北刑務所圍牆遺構,所陳述的歷史定位。

早在1911年中華民國成立之前,就已經有了臺北刑務所,當時曾經關過一位大家熟知的抗日人士-羅福星。1912年羅福星奉孫文之命,在大稻埕從事地下抗日運動,1913年因偷了一批官方槍枝,組織被警察偵破,後來在這裡被送上絞刑台處死。此為苗栗事件。

Luo_Fushing.jpg
抗日人士-羅福星(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水瓶子老師指著拱門說:「這道門,就是把屍體運出來的地方」稱之為運屍門。親人就站在這裡,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在半夜裡等著收屍。

大家到威尼斯旅遊,一定會搭乘貢多拉,船夫會講述「嘆息橋」的故事,與運屍門其實很類似。老師感嘆地說:「臺北就有如此動人的故事,我們卻很少去了解他」。

1FDAA381-6288-4C9A-BB93-7147F7E79C93.jpg

接著提到蔣渭水,在1921年代蔣渭水投入台灣文化運動,由林獻堂發起,帶領年輕學子到東京請願抗議,要求設置議會。在當年沒有手機、網路、也無法買廣告的年代,要如何訴求理念呢?於是蔣渭水找了台中的飛行員謝文達,駕駛「台北號」飛機,在東京上空投擲傳單助陣。隔天,林獻堂就上了新聞。

此事件之後,蔣渭水便決定成立台灣文化協會,推動台灣人民自治,但也因此經常被警方逮捕,關個3-5天再放出。

1923年5月,裕仁皇太子來台要去視察太平國小,搭乘黑頭車路過蔣渭水的大安醫院,當時他在醫院前拉布條抗議,高喊台灣人要設置議會,這件事讓負責維安的警察臉上無光,因此又把蔣渭水抓去關。但是終究無法條可治他,3-5天後又被放出。後來日本便修訂法條,通過《治安警察法》,內容就類似戒嚴時期的《檢肅流氓條例》。

不久,蔣渭水便因「治警事件」遭判刑入獄共計144天,就是關在這裡。

不過,對蔣渭水而言,只有在獄中才能免於四處奔波,可以好好休息。他在《入獄日記》中描述監獄的環境,個人牢房有三尺寬,房內有專用水道和便所,屋內有窗戶和天井的通氣孔,不但衛生良好,抬頭還能見到戶外庭園景緻,並且有安排運動和沐浴,可能比大稻埕一般人的家庭還舒適。


這期間,蔣渭水與第二任妻子陳精文(本名陳甜,原為大稻埕酒樓「東薈芳」的藝旦,後來嫁給蔣氏為妾)經常書信往來,陳精文常寄送衣物、書籍給他,甚至幫忙打點其他同志的物品。字裡行間深情流露,水瓶子老師特別讀了一段:

"12月21日 
接到愛妻的信,說伊日前送物到這裡,沒有看見我的面云云"

"12月26日 
接到愛妻的信,錄下『早起接到你的信一封,事事都知道了,你以外十三人的內外衣,已經寄入去了,請你免介意,你在內時,是靜養的好的機會,保守自己的身軀,以外的事請暫放心,這是我所希望的,你請。我親手寫的。阿甜』算是愛情濃厚的寫法,我很喜歡。愛妻的面目躍躍可見,語言三復,我則不知連讀幾十遍了。"

20110301224702422.jpg
↑蔣渭水與陳精文(圖片來源:國家戲劇院海報)

phpWD4euT.jpg
1924 年「治警事件」受刑人假釋出獄,與迎接人合影。(圖片來源:蔣渭水文化基金會)

為了啟蒙民族意識,蔣渭水在1923年陸續成立「文化書局」及「臺灣文化協會」,後來卻因派系問題而分裂。於是蔣渭水退出臺灣文化協會,另外組成為勞工爭取權益的「臺灣工友聯盟」,於蓬萊閣召開誓師大會,並串連全台造勢。打出「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的精神口號,認為知識分子應該要團結一致,對抗殖民政府。
19280219.JPG
↑台灣工友聯盟成立會(圖片來源:國家影像圖書館)

除了台籍人士,另一面紀念碑則提及二戰時的美國飛行員,分別於1944年秋天和1945年春天,在台灣上空巡航時被擊落墜毀,遭到日軍逮捕後,同樣關進台北監獄。

1945年6月19日,有14名俘虜以「轟炸平民」的罪名被處決。才隔了58天,日本就因美國的兩顆原子彈而宣布投降,其他關押在監獄的11名外籍飛行員,獲得釋放返鄉,逃過死劫。

8BC7046A-5D04-4294-87F5-DA7913187598.jpg
↑臺北刑務所碑誌

這道長滿青苔與雜草,斑駁的圍牆,不但是清代臺北城牆的一部分,更見證了台灣超過半世紀,血淚交織的獄政歷史。
E4EC656D-3564-4CF1-9ADC-51FB08E572F5.jpg
↑運屍門,現以紅磚堵起。
金杭公園內,除了監獄圍牆遺址之外,另設置了健身器材、溜滑梯、盪鞦韆、沙坑等遊樂設施,舒緩了公園悲情凝重的氣氛。不遠處就是中正紀念堂。
81C26279-D252-42A3-98D9-8F4175A0F369.jpg

在臺北刑務所大門左側,當時有一間武德殿,是日人習武的場所。木造建築樓高兩層,外觀相當氣派。

大約在1992年時,有一名文化大學美術系學生秦政德,爬上了武德殿,跨坐在屋脊上比中指,並拆下鬼瓦帶回家。他還把照片公布在自己的部落格上。過沒多久,武德殿就失火燒掉了。

水瓶子老師說,幾年前他在秋惠文庫看見『武』字的鬼瓦,原來就是秦政德年少輕狂意外保存的古蹟文物,也為武德殿留下了珍貴的照片

1935年的台北刑務所演武場原貌.png
↑臺北刑務所的武德殿。(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藝術家秦政德,在學生時代爬上武德殿的照片
FD5E84A8-AB51-44D5-8FB9-62DEFECD5742.jpg
在華光社區拆除剷平時,水瓶子老師特地去拍照,拍到了下水道的遺跡。不過,比對歷史地圖,臺北刑務所腹地內,從前並沒有水圳流過,所以研判這應該是當年建造監獄時,特地挖鑿的下水道;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的下水道,也是使用臺北城城牆石所砌成,很有歷史價值。
14E6F0FE-C083-417B-90A6-63F8E81E6221.jpg
▌四大金磚都更夢,華光居民迫遷史

中正紀念堂的後方,曾經有一大片眷村,那是戰後國民政府遷居台灣後,為了安置軍人、軍眷,法務部將臺北刑務所南北兩側附屬的平房宿舍,作為職員宿舍。與早期就落腳此地的居民成為聚落,稱為「華光社區」。廖家牛肉麵、炭烤老麵燒餅、金華麵店、新鮮豆漿店,杭州小籠湯包都是來自這裡。

2007年行政院頒布「四大金磚」都市計畫,打造臺北六本木,將華光社區納入都更,下令強制拆遷,並且控告部分居民侵佔國有地,索討居民不當得利的賠款。華光人就彷若金磚上的難民,踏上抗爭陳情以及遷徙之路。

接下來可想而知的是,華光社區接二連三的發生火災,而且每次燒的位置都不太一樣。再不然就是不斷推出新的都更計畫,用時間來消磨住戶與社運人士的耐性。2013年華光社區終於遭到強制拆除。原本社區裡的美味攤商,有的在附近找店面繼續做生意,有的則隨房子拆除而消失。


5AB72606-3134-44F8-A4CB-3E455DF0853C.jpg
↑華光社區裡的「金華麵店」,後來被當作公共澡堂。

有聚落的地方,就一定會有寺廟。當時華光社區裡有一間福州人信仰中心「臨水宮」,原本是蓋在大安森林公園內,因為大安森林公園拆遷,才搬過來這裡。
附近本來還有多家麵店,原本也是開在林森公園或大安森林公園的眷村內,隨著都市計畫的拆遷,就跟著轉移陣地,就連廟宇也不例外呢!

R6613411bf9eb0da041445e141116d44b.jpg

華光社區遭惡火燒成焦黑
72572223-8E9B-4CF0-8E46-58953F689513.jpg
追記)過了幾天,我特地繞到愛國東路一帶查訪,發現列為歷史建築的臺北刑務所官舍,其中一棟整修接近完工。不過,修復水準欠佳,窗子居然都是鋁門窗。
923C045C-6EC6-402B-8E28-3B154115C0CF.jpg
↑位於愛國東路、杭州南路口的典獄長官舍
3388FC6A-4EB8-4E8F-A82A-1412C00F6C1F.jpg
↑位於愛國東路、杭州南路口的典獄長官舍
金華街上的刑務所官舍群(司法宿舍),建造年份較晚,目前還在整修當中。
A0C75721-DF45-4B7B-99CD-5575EEBEAD5E.jpg
沿途看到幾間從前華光社區的店家
延伸閱讀:米其林推薦!金華街美食【廖家牛肉麵】懷念眷村味大骨湯牛肉麵

5704331C-9F0F-451A-8176-C0A26093CBDD.jpg DC7FAA63-F409-4137-8572-216D5735E3CE.jpg

8A4594BA-1A69-4D62-9FAE-F4FA2E795726.jpg 67F940E7-418D-43A2-8B07-7ACAFC8D6DF5.jpg
華光社區拆遷後,現在仍是雜草叢生的荒地。
D894F66D-2CE0-4B24-81B6-2E26CD15D8C9.jpg
荒煙漫草之中,有一處有水泥底座,不知道是甚麼設施的基座?會是武德殿嗎?
44378042-1C23-42CE-9DA0-6EACF2B27EAD.jpg
拄著拐杖,望著昔日華光社區的老婦人,背影顯得十分落寞
C93F74DA-9DEF-4D42-AA4D-64BDE8E4E58D.jpg

▌四六事件與許壽裳教授之死

接著講到戰後,1950年代發生在校園的白色恐怖「四六事件」。
1949年3月20日,兩名臺大、師大的學生,因騎單車雙載,違反交通規則被警方取締,學生不服氣,和警察發生衝突,結果被警察抓到第四分局(大安分局)拘留。此行為讓兩校學生憤怒不平,集結數百人前往大安分局,包圍抗議,要求放人。

當時的臺大校長傅斯年,說了一句話:「今晚要是有學生流血,我就要跟你拼命!」

此事件雖然讓警方在群眾的壓力下,釋放了 2 名學生,並公開道歉,但卻遭到當局高度關切,懷疑有共產黨滲透到學生當中,於是下令要徹查校園。
警備總司令部副總司令,找臺大校長及師範大學(師範學院)協調,說有學生加入共產黨讀書會,必須要抓人。傅斯年校長的回應是,「要抓,可以。但必須讓我先確認名單」,但師範學院校長謝東閔,就表明不予配合。看似謝東閔比較保護學生,但實際上是,宿舍與人名完全兜不起來,只能乖乖的讓警方帶走大批的學生。

4月6日,當時的台灣省主席兼警備總司令陳誠,下令鎮壓這些學生運動,包圍台大、師大學生宿舍,逮捕了上百名學生,尤其以師大學生居多。這些師大宿舍,就在潮州街口。

366_6vjp4esr2jnrat338ylkozpm9.jpg
↑四六事件地圖與過程(圖片來源:台大學生會)
5DAC9F9D-5B3B-40BB-BD8F-CAC246E7F59C.jpg

58B52A8F-E697-4296-AA62-15938AB3E3E6.jpg
從金山南路轉入金華街
CE28926F-65FC-48B4-9B29-B335DEFC8973.jpg
金華街上有一棟頗具規模的日式宿舍,為林務局局長宿舍。
70C53EF0-F96D-41E6-B016-D6F69793DDC2.jpg
(歷史建築)林務局局長宿舍/金華街132號
IMAG0575.jpg
水瓶子老師手指著圍牆說,這是原本日式宿舍的圍牆高度,戰後才不斷地被加高。大門兩側有門柱,牆上還留有一個縫隙是信箱。
4B07AF85-E182-4D0F-B991-B20DB0544629.jpg
FDCA90F9-6B64-4872-BD57-A5E336DADAA5.jpg

7CC25290-C198-4A34-B7EE-94D1AD148C8E.jpg
D53C237B-179C-4C0D-B8AD-2FD43634F169.jpg
通過官邸繼續往前直走,金華街與麗水街口,有一棟豪宅,外頭站著警衛、門禁相當森嚴。

四六事件被逮捕的學生當中,有7人被國民黨政府認為是「職業學生」而遭到槍決,少數學生被處以1至2年不等的徒刑。當時奉命緝拿學生的警備副司令彭孟緝,他的官邸就是這一棟,金華街與麗水街口的豪宅。

時間回溯到日本時代,這棟佔地將近千坪的豪宅,其實並非職務官舍,而是私人宅邸。追查之下得知屋主是一位牙醫,他的診所位於臺北公會堂(今中山堂)的前面。

戰後房子被國民政府接收,成了彭孟緝的官邸。由於彭孟緝在二二八事件、四六事件、清鄉等事件中,強力鎮壓,造成成千上萬民眾死亡,是頭號膾子手,人人唾棄的對象。因此,後來的國民黨高官,都不敢住在這裡。

直到2002年民進黨政府執政,時任行政院長的游錫堃選定此處做為官邸,包括後來的謝長廷、蘇貞昌、張俊雄等院長都入住過此處。後來曾做為「社企聚落」,現為賴清德院長官邸。

4D4EBF9C-926E-4B1D-8161-700BCC50CBF1.jpg
金華官邸(圖片來源:鏡周刊, 攝影|賴智揚、林俊耀 )
20170907174202-722bbc07f0acc7fd1c0ed1f49ea01ab1-mobile.jpg
麗水街
6E9A964C-72BB-462D-90E9-BF3B93FBD0A2.jpg
麗水街
E9A2A8AB-B74A-4898-AC31-B89C09630D8D.jpg
左轉麗水街17巷,左側是官邸高聳的圍牆。
3A454998-7DCD-47E4-9D5B-13555500E2DE.jpg
麗水街17巷

F236FE92-0C4F-49DE-BBE6-AD321B368B9A.jpg

麗水街17巷直走約150公尺處,可見到一個小公園和幾棵大榕樹,出現一個T字路,這是一條無名巷,是昔日的瑠公圳支流。
3C5F13E5-BEF9-45A8-B8C6-521EFADDDFC1.jpg

水瓶子老師教大家城市觀察、尋找水圳的秘訣:
第一、彎彎曲曲的巷弄,符合水流的動線
第二、樹木很多,因為都市計畫比較不會隨便移動樹木
第三、水溝蓋特別多,因為底下是下水道
此外,水圳旁大多有違章建築,循著違建很容易找到水圳露頭。

果然,靠近潮州街出口附近,原本有一些違章建築,近年才整理起來,讓水圳露出。

9E18F905-B657-40B3-9288-EE50628739C7.jpg
8B5C434E-10E4-409C-879B-7F5234B3DC7C.jpg


A19DEBDA-CD69-4D08-A7B6-EAEC24BC5919.jpg

12260019-DE50-40BE-BFE2-9CF81E2353EF.jpg
692CFB38-AC85-490B-960F-7A8750E1CD88.jpg

06E10C28-6528-4C47-BBE8-DB726A24C114.jpg

27C7163F-E834-4950-9EF4-6F41D76192FB.jpg

走出無名巷,就是師大教授與學生宿舍聚集的潮州街,白色恐怖的地景之一。

228事件爆發後,臺灣有許多知識份子,不明原因被捕入獄。人類學家張光直教授在書中曾寫到,在他念建中的時後,曾因與北京友人通信,也被抓進臺北監獄關過。由於他犯刑較輕、而且還是高中生,在獄中被安排做圖書館管理人,因而有機會與獄友閒聊。

曾經有一位獄友告訴他,說他的牢房牆壁上有刻兩行字:

「許教授死、萬俥受苦」

許教授指的是許壽裳。他與當時的台灣省行政長官陳儀,是留日的同袍摯友。在陳儀的安排下,1946年來到台灣擔任國立編譯館館長。
Xu_Shou-Shang.jpg
↑許壽裳(圖片來源:維基百科資源共享)

1948年2月,許壽裳教授在青田街六號的住宅被砍殺,凶器是一把大斧頭,從背後往臉頰及頷頸砍了4刀,喉管幾乎都斷了。來臺灣短短不到兩年,就死於非命。

當時大家就臆測是否228事件之後,政府要肅清有共產黨思想的學者。因為許教授與魯迅交情匪淺,魯迅又是共產黨的精神領袖,因此懷疑這樁命案是國民黨特務下手的。

這樁震驚社會的血案,警察為了破案,只能隨便抓一個小偷
交差,也迅速判了死刑。這名小偷叫萬俥,他在獄中覺得冤枉而刻下「許教授死、萬俥受苦」。不過,此事至今仍是羅生門。
834258E2-1673-4666-8F9B-A455F4CA466F.jpg
潮州街
6057CE84-00FF-46B9-AAE9-3D7F5935F038.jpg
潮州街
16CAC594-446C-44A5-8AF7-EC79E8B4DB84.jpg

許壽裳教授雖然死於青田街自宅,但他其實也住過潮州街。

許教授有寫日記的習慣,1946年6月剛來到台灣,覺得臺灣氣候炎熱潮濕。有一天,他去拜訪臺大教授馬廷英,在青田街七巷6號的日式宿舍暢談,還喝了冰涼的檸檬紅茶;當時馬廷英是臺大海洋所所長,有權力支配一些宿舍,於是就幫他介紹房子,帶他到潮州街59號看了一棟海洋所的宿舍,暫居在這裡。

隔年,他所任職的國立編譯館被裁撤掉,許壽裳轉任臺大文學系主任,並且搬到青田街6號。

不過依照當時的規劃,青田街的單數巷都是台大宿舍、雙數巷是師大宿舍。許壽裳明明是臺大教授,為何唯獨他是住在6號(6巷)呢?讓人匪夷所思。

潮州街走到底,往右前方稍作轉折便是青田街6巷。許壽裳教授的家到底在哪兒呢?

CA8AC001-E185-49BF-AEB1-872FFDE0588E.jpg
青田街6巷3號,美麗的和洋折衷式建築,原為來臺任教的臺北帝國大學教授下條久馬一的宅邸,現為台北徠卡之家。
延伸閱讀:
慢步青田街。下條久馬一教授宅邸,Leica台北徠卡之家

D0E5DDFB-7EC3-4D9F-B0BF-CB89D3CEA4CB.jpg

25239494-8B5A-4F88-9B8C-8BFDAE42F821.jpg

台北市最美的一條街,一棟充滿故事的老房子

步入綠意盎然的青田街,這裡被譽為「台北市最美的一條街」,日治時期為「昭和町」,是臺北帝國大學(臺灣大學)、台灣總督府高等學校(師範大學)的日籍教授及眷屬的住宅區。

臺北帝國大學在籌畫初期,向日本本土延聘教授來台,但是卻面臨住宅短缺的問題;校方一方面開始在今溫州街一帶興建職務宿舍,當時被稱為「大學官舍」,另外也在今日青田街規劃宿舍用地,提供教授購地建屋。

青田街單號巷5,7,9,11巷,是臺大教授自資興建的家屋,每一棟建築都不一樣、各有特色。而雙號巷6,8,10巷則是師大教授的住宅區。

50C99E70-23E8-4254-8F45-5BA310FB646E.jpg
青田街七巷
0C710C43-22D0-4BA6-A3D8-D6299ABB4687.jpg
位在青田街七巷6號的「青田七六」,就是足立人教授在1931年來臺後,購地自建的房子。

足立人教授是一位日本農藝化學科專家,曾留學美、英及德國,後來被派來臺灣,在帝大主持農學部的微生物研究所,對台灣製糖產業有極大貢獻。

足立人教授宅邸,佔地206坪,至今仍保持著最初興建時的樣貌,屋頂鋪設水泥瓦、西洋凸窗設計、牆面覆蓋雨淋板,入口車寄支柱基座,貼了十三溝面磚裝飾。庭園內種植許多南洋植物,如麵包樹、椰子樹、芒果樹,之前還有芭樂、蓮霧等等。

室內空間則因應台灣的風土氣候,擷取日式建築中適合居住的空間、再融入洋式建築的優點,應接室、食堂、書齋等外側空間皆為洋式設計、寢室等和室空間則放屋子的內側,是1930年代和洋折衷建築的代表。更特別的是陽光室,是老屋興建時就有的設計喔!

920E93D1-9DF5-4671-8A5D-77FC14260BDD.jpg
1944年,足立教授前往日本東京農林省出差,正好遇到日本戰敗,而無法再回到臺灣。

此後,在友人的引介下,由來臺任教的地質學家馬廷英教授入住,從事地質研究工作,遍及世界各地,獲得國際學術界重視,為台灣地質研究的先驅。馬廷英教授相當愛惜這棟房子,幾乎沒有做過變動。


1947年一對兒女從大陸來台,兒子就是知名作家馬國光(筆名亮軒),1951年馬廷英的妹妹及妹婿一家6口也搬了進來。後來因為無法承擔房屋稅,且無力修繕日漸頹壞的屋舍,最後把房子捐給臺大。馬廷英教授1979年逝世後,家人與後代一直住到2007年搬離。

老屋在閒置多年後,同樣為臺大地質系校友的水瓶子老師等人,因不捨老屋無人居住,所以向臺大租下此屋,希望可以將老屋活化再利用,介紹老屋歷史與建築特色,並推廣地質科學,2010年展開維修計畫、2021年重新啟用。(水瓶子老師真是太棒了,為老屋延續了生命!

69FF1873-27EC-4962-A4DB-D95C015803BD.jpg
水瓶子老師說,身為馬廷英教授的徒子徒孫,一定要發揚地質研究的精神。青田七六牆面有臺灣岩石標本展示。
0.32.jpg
車寄。主要出入口
0.31.jpg
正面的西洋凸窗、對照側面的日式門窗,搭配西洋百葉窗。從青田七六的窗戶,可以看到和、洋建築不同特色與融合之美。
0.23.jpg

0.27.jpg

 

 

 

DSC02405.jpg

日式門窗搭配西洋百葉窗設計
0.29.jpg
一般認知的木格子窗框是在縱橫木條上,壓上三角形的木條、釘上釘子來固定玻璃,但其實在日本時代,是以石膏、石灰泥糊上去封住的。青田七六的門窗就有保留部分的原始工法。
DSC02404.jpg
90.25.jpg

IMAG5619.jpg
馬廷英教授的妹妺及妹婿一家,曾共同入住這間老屋。有一次,他和妹妹吵架,鬧得很不愉快,結果妹妹家一氣之下,搬到外面去住。主屋右後方的白色兩層樓建築,就是妹妹一家人的住處。現作為青田七六的展覽空間「小書房」。
708A4398-BF76-48A6-9693-836892774BCD.jpg
庭園內種植南洋植物,後方的二層樓白屋,維持著當年的模樣。
8D9C7E49-2F8C-40A0-AA6D-AC3DADC13CC4.jpg
庭園內的南洋植物
CED9D788-E68F-4821-808A-E58D0AD31363.jpg
後院原本有一座游泳池,那是足立教授的小兒子在3歲時,因為罹患氣喘,無法跑步,因此父親在家中蓋了一座泳池,讓孩子游泳健身。
現在的廚房前方,加裝採光罩之處,就是從前游泳池的位置。


5E0B6216-C290-4070-A618-41824BA23F82.jpg
十九世紀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大量學習西方先進國家的社會文化及習慣,學洋人吃西餐、穿洋服,並且模仿英國維多利亞式建築,在日式建築內佈置洋式客廳、屋外有欄杆圍繞的走廊和陽台,且有屋頂覆蓋等。

青田七六後院的陽光室,即是1931年興建時就有的設計。


曾經留學德國的足立教授融入歐式生活方式,在後院泳池游完泳,正好進來做日光浴。細膩工法製作的五根洗石子柱,跟地板都是古蹟的一部分,只有玻璃是後來為了裝冷氣才加裝的。

水瓶子老師說,他特地去參觀了臺大農學院的溫室,與足立教授的陽光室非常相像,教授應該是學習帝國大學農學院溫室的設計手法。

IMAG5602.jpg
廣緣(大走廊),加寬的走廊,稱之為「廣緣」,是日本建築當中的私人空間,銜接食堂、書齋、子供房與座敷,廣緣外側直接連接陽光室。
IMAG5618.jpg
廣緣裡側的落地玻璃窗叫「多福窗」,斜45度角觀察會看見美麗的水波紋,是80年前手工製作的證明,精緻做工的玻璃讓老屋有著美麗的光影變化。
IMAG5623.jpg
玄關與後門之間的廊下(走廊)。左邊是應接室(客廳)
B813497E-EB8C-4568-B4B5-C563ED122D85.jpg

5DA848E4-02E3-4815-BDF0-279AEB74C2F8.jpg
應接室。主屋中最重要的起居、待客空間。採挑高的天花板及西洋凸窗設計
IMAG5610.jpg

1D0CB99C-E785-47C1-A42E-C88B2F808D99.jpg
食堂(餐廳)
IMAG5605.jpg
IMAG5607.jpg
IMAG5608.jpg
書齋(書房)
6E8C4E14-3ADD-407E-A7D4-1EC257D3B93F.jpg
IMAG5624.jpg
子供房(兒童房)

IMAG7477.jpg
座敷。主屋中最重要的和室生活起居空間。原本分座敷與次間,中間有拉門分隔。青田七六為了小型聚會所需,將拉門拆卸,便於空間利用。
3D34FD4D-F134-4578-8710-5D475BBA1A98.jpg
7061E13F-7772-446E-8D14-98FE65E23739.jpg
次間的玻璃上,留下了孩子當年的塗鴉
AE83F24E-BE7E-4C68-B2C9-CC5D1963B636.jpg

因應炎熱且潮濕的氣候,台灣的日式建築,其實與日本當地又有若干不同,水瓶子老師特別點出三項差異:第一、挑高的屋頂,第二、架更高的地板,第三、加寬的走廊。

猶記得2019年底,日本建築師渡邊義孝,在
《台灣日式建築紀行》的分享會上,也曾精闢地分析臺灣日式建築的特色、再次聽水瓶子老師講解,感覺又上了寶貴的一課。不用飛日本,臺灣就有好多有特色、且充滿故事的老房子,不能不珍惜呀!

IMAG7462.jpg

對了,老師還提到一名八十多歲的日本老先生星野嘉男,幾年前透過友人聯繫水瓶子老師,說想前來拜訪。原來,他和另一位秋田,曾經是足立人教授的學生,他還替秋田同學帶來一張明信片,以及足立教授於大阪府立大學上課的手寫講義。

這張明信片,是足立人教授寄給秋田同學的,上面印著秋田縣的風景,看起來並不起眼。但深入了解後,才知道原來秋田縣盛產稻米,是日本最大的釀酒製酒地之一。這位秋田同學,應該是個好學生,老師的手寫講義留存到今天,裡面寫著各國酒的釀造。

另外有意思的是,這位星野先生是一位資深的農業技術專家,年輕時曾受聘於味全公司,還記得小時候喝的味全蘋果牛奶嗎?他就是把日本蘋果牛奶引進台灣的第一人...
在結束拜訪後,星野先生送了一個伴手禮給水瓶子老師,這禮物看起來黑黑的,打開來一看,居然是一個陳年味增!

原本只是研究一棟老屋與屋主的生平,卻衍生出許多動人的故事,並且持續發酵中,這是讓人始料未及的收穫。
我想,這就是老屋展現的文化厚度,也是許多文史工作者,要極力保護老屋,為他延續生命的主要原因吧!


關於這棟老房子,還有許多的故事,建議大家可來參加導覽介紹!之後還可嘗嘗青田七六的季節料理或精緻的下午茶!

青田七六提供免費的導覽服務,預約點此>>
街區慢步與老屋導覽 - 青田七六

0.20.jpg

◎導覽路線:捷運東門站→信義路→金山南路(臺北刑務所圍牆遺跡)→金華街(林務局局長宿舍、彭孟緝官邸)→麗水街→麗水街17巷→無名巷(昔瑠公圳支流)→潮州街→青田街6巷( Laica旗艦店)→青田街7巷(青田七六)

◎感謝自由人陳子瑜老師帶隊
◎感謝水瓶子老師義務導覽


◎參考資料:
‧大安區華光社區google map
台北刑務所、四六事件與消失的武德殿
‧回憶四爺許壽裳
維基百科四六事件
杜鵑聲裡斜陽暮: 台大中文系的白色恐怖
我們的城市華光
四六事件

 


【更多走讀.散步】
▌臺北城東
穿越齊東街,走讀清代米路古道、東城外最美日式宿舍群x東門土地公傳奇
漫步幸町-齊東詩舍《臺灣文學基地》日式宿舍群x台北最美文學聚落
漫步幸町《臺北琴道館》聆聽古琴、欣賞齊東街最美日式建築x臺北書道院

大安庄歷史散步。新生南路一段日式建築 x 建國南路清代古厝

▌臺北城西(艋舺‧西門‧大稻埕)
台北|艋舺巷弄探險趣!清代古早巷X神秘清茶巷X華西街摸乳巷X啟天宮傳奇X華江整宅
台北|西門町的前世今生。西門紅樓X天后宮X電影街X刺青街X電影公園X慈雲寺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文人雅士的足跡<前篇>大稻埕懷舊小旅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文人雅士的足跡<中篇>大稻埕懷舊小旅行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文人雅士的足跡<後篇>大稻埕懷舊小旅行
大稻埕南段之旅-貴德街x陳天來故居x霞海城隍廟x太平町x法主公廟

巷弄學人文導覽-遺跡隱味.從河溝頭到新起町-機器局遺構x西寧市場x慈雲寺x艋舺將軍廟

從火車票房到四鐵共構--台北車站小故事

▌臺北城南
走讀城南之美-從清領到近代的時空紀行。同安老街x 紀州庵x萬新鐵路x廈門街
尋找清代水圳、溫州街老屋與人文速寫<上>搞懂堀川、瑠公圳、霧裡薛圳x一期一會加羅林魚木
尋找清代水圳、溫州街老屋與人文速寫<下>紫藤廬x殷海光x臺靜農x立石鐵臣x大院子
走讀城南之美。同安老街X紀州庵X萬興鐵路X廈門街,從清領到近代的時空散步
浴火重生「大院子」溫州街最美的日式老屋x玻璃屋歐風餐廳
古亭町巷弄散步(一)南昌路家具街x
孫立人將軍官邸x臺大宿舍戴炎輝寓所
古亭町巷弄散步(二)寧波西街x牯嶺街x百年骨科診所x方東美寓所x南菜園日式宿舍群

青田街日式老屋散策。聲音光年X青田七六X遊山茶訪XLeica Store

▌木柵景美   
搭纜車上貓空!挑戰千階步道、細說百年古剎「木柵指南宮」

▌南港內湖   
黑鄉到黃金,南港蛻變ing!茄苳公傳奇X闕家古厝X懷舊街屋X經貿園區走讀
內湖人文風情畫。梘頭福德祠x公民會館x水圳路x金龍禪寺

▌淡水
走一夏淡江大學(五虎崗X海事博物館X宮燈步道X牧羊草坪X克難坡)與殼牌倉庫
搭輕軌遊滬尾-重返清法戰爭古戰場、走讀淡水生態之美。程氏古厝x公司田溪x沙崙海岸x石滬心
搭捷運遊淡水-漫步重建街山城聚落、體驗日式老屋之美。屎礐渡頭x米市土地公x戀愛巷x落鼻祖師x日本警官宿舍


▌新莊三重
響徹世界的鼓聲「响仁和」製鼓達人王錫坤x臺灣神社獨木大鼓
新莊水文人文巡禮<上>百年古圳x保元宮x地藏庵x廣福宮x文昌祠
新莊水文人文巡禮<下>港口與廟街x慈祐宮x戲館巷x挑水巷x米市巷x潮江寺


▌中和永和
 搞不懂中和?!走讀瓦磘溝、廟子尾溝X廟美街、枋寮老街

 

 

 

 

 

 

 

 

 

arrow
arrow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