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街在日治時期是臺北帝國大學(臺灣大學)、台灣總督府高等學校(師範大學)日籍教授及眷屬的住宅區,當時被稱做為「昭和町」
臺北帝國大學在籌畫初期,向日本本土延聘教授來台,但是卻面臨住宅短缺的問題;校方一方面開始在今溫州街一帶興建職務宿舍,當時被稱為「大學官舍」,另外也在今日青田街規劃宿舍用地,提供教授購地建屋。
青田街單號巷5,7,9,11巷,是臺大教授自資興建的家屋,每一棟建築都不一樣、各有特色。而雙號巷6,8,10巷則是師大教授的住宅區。
青田街七巷
位在青田街七巷6號的「青田七六」,就是足立人教授在1931年來臺後,購地自建的房子。
足立人教授是一位日本農藝化學科專家,曾留學美、英及德國,後來被派來臺灣,在帝大主持農學部的微生物研究所,對台灣製糖產業有極大貢獻。
足立人教授宅邸,佔地206坪,至今仍保持著最初興建時的樣貌,屋頂鋪設水泥瓦、西洋凸窗設計、牆面覆蓋雨淋板,入口車寄支柱基座,貼了十三溝面磚裝飾。庭園內種植許多南洋植物,如麵包樹、椰子樹、芒果樹,之前還有芭樂、蓮霧等等。
室內空間則因應台灣的風土氣候,擷取日式建築中適合居住的空間、再融入洋式建築的優點,應接室、食堂、書齋等外側空間皆為洋式設計、寢室等和室空間則放屋子的內側,是1930年代和洋折衷建築的代表。更特別的是陽光室,是老屋興建時就有的設計喔!
1944年,足立教授前往日本東京農林省出差,正好遇到日本戰敗,而無法再回到臺灣。
此後,在友人的引介下,由來臺任教的地質學家馬廷英教授入住,從事地質研究工作,遍及世界各地,獲得國際學術界重視,為台灣地質研究的先驅。馬廷英教授相當愛惜這棟房子,幾乎沒有做過變動。
1947年一對兒女從大陸來台,兒子就是知名作家馬國光(筆名亮軒),1951年馬廷英的妹妹及妹婿一家6口也搬了進來。後來因為無法承擔房屋稅,且無力修繕日漸頹壞的屋舍,最後把房子捐給臺大。馬廷英教授1979年逝世後,家人與後代一直住到2007年搬離。
老屋在閒置多年後,同樣為臺大地質系校友的水瓶子老師等人,因不捨老屋無人居住,所以向臺大租下此屋,希望可以將老屋活化再利用,介紹老屋歷史與建築特色,並推廣地質科學,2010年展開維修計畫、2021年重新啟用。
水瓶子老師說,身為馬廷英教授的徒子徒孫,一定要發揚地質研究的精神。青田七六牆面有臺灣岩石標本展示。
車寄。主要出入口
↑拍攝日期2011年6月,青田七六甫開幕時
↑拍攝日期2011年6月
正面的西洋凸窗、對照側面的日式門窗,搭配西洋百葉窗。從青田七六的窗戶,可以看到和、洋建築不同特色與融合之美。
日式門窗搭配西洋百葉窗設計
一般認知的木格子窗框是在縱橫木條上,壓上三角形的木條、釘上釘子來固定玻璃,但其實在日本時代,是以石膏、石灰泥糊上去封住的。青田七六的門窗就有保留部分的原始工法。
馬廷英教授的妹妺及妹婿一家,曾共同入住這間老屋。有一次,他和妹妹吵架,鬧得很不愉快,結果妹妹家一氣之下,搬到外面去住。主屋右後方的白色兩層樓見築,就是妹妹一家人的住處。現作為青田七六的展覽空間「小書房」。
庭園內種植南洋植物,後方的二層樓白屋,維持著當年的模樣。
庭園內的南洋植物
後院原本有一座游泳池,那是足立教授的小兒子在3歲時,因為罹患氣喘,無法跑步,因此父親在家中蓋了一座泳池,讓孩子游泳健身。而且還兼具消防及消暑之功用。
現在的廚房前方,加裝採光罩之處,就是從前游泳池的位置。
十九世紀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大量學習西方先進國家的社會文化及習慣,學洋人吃西餐、穿洋服,並且模仿英國維多利亞式建築,在日式建築內佈置洋式客廳、屋外有欄杆圍繞的走廊和陽台,且有屋頂覆蓋等。
青田七六後院的陽光室,即是1931年興建時就有的設計。
曾經留學德國的足立教授融入歐式生活方式,在後院泳池游完泳,正好進來做日光浴。細膩工法製作的五根洗石子柱,跟地板都是古蹟的一部分,只有玻璃是後來為了裝冷氣才加裝的。
水瓶子老師說,他特地去參觀了臺大農學院的溫室,與足立教授的陽光室非常相像,教授應該是學習帝國大學農學院溫室的設計手法。
廣緣(大走廊),加寬的走廊,稱之為「廣緣」,是日本建築當中的私人空間,銜接食堂、書齋、子供房與座敷,廣緣外側直接連接陽光室。
廣緣裡側的落地玻璃窗叫「多福窗」,斜45度角觀察會看見美麗的水波紋,是80年前手工製作的證明,精緻做工的玻璃讓老屋有著美麗的光影變化。
玄關與後門之間的廊下(走廊)。左邊是應接室(客廳)
應接室。主屋中最重要的起居、待客空間。採挑高的天花板及西洋凸窗設計
食堂(餐廳)
書齋(書房)
子供房(兒童房)
座敷。主屋中最重要的和室生活起居空間。原本分座敷與次間,中間有拉門分隔。青田七六為了小型聚會所需,將拉門拆卸,便於空間利用。
次間的玻璃上,留下了孩子當年的塗鴉
因應炎熱且潮濕的氣候,台灣的日式建築,其實與日本當地又有若干不同,水瓶子老師特別點出三項差異:第一、挑高的屋頂,第二、架更高的地板,第三、加寬的走廊。
猶記得2019年底,日本建築師渡邊義孝,在 《台灣日式建築紀行》的分享會上,也曾精闢地分析臺灣日式建築的特色、再次聽水瓶子老師講解,感覺又上了寶貴的一課。不用飛日本,臺灣就有好多有特色、且充滿故事的老房子,不能不珍惜呀!
青田七六,也吸引了許多日本人的來訪,水瓶子老師分享了幾年前發生的一件事。
有一名八十多歲的日本老先生星野嘉男,透過友人味全公司的范義德先生聯繫水瓶子老師,說想到臺灣來拜訪。原來,這一位星野先生,和另一位秋田先生,曾經是足立人教授的學生,他還替秋田同學帶來一張明信片,以及足立教授於大阪府立大學上課的手寫講義。
這張明信片,是足立人教授寄給秋田同學的,上面印著秋田縣的風景,看起來並不起眼。但深入了解後,才知道原來秋田縣盛產稻米,是日本最大的釀酒製酒地之一。這位秋田同學,應該是個好學生,老師的手寫講義留存到今天,裡面還寫著各國酒的釀造。
另外有趣的是,水瓶子老師詢問,星野先生為何會認識味全公司的范先生呢?原來,這位星野先生是一位資深的農業技術專家,年輕時曾受聘於味全公司,還記得小時候喝的味全蘋果牛奶嗎?他就是把日本蘋果牛奶技術引進台灣的第一人...!
在結束拜訪後,星野先生送了一個伴手禮給水瓶子老師,這禮物看起來黑黑的,回到家,打開來一看,居然是一個陳年味增!
原本只是研究一棟老屋與屋主的生平,卻衍生出許多動人的故事,並且持續發酵中,這是讓人始料未及的收穫。
我想,這就是老屋展現的文化厚度,也是許多文史工作者,要極力保護老屋,為他延續生命的主要原因吧!
關於這棟老房子,還有許多的故事,建議大家可來參加導覽介紹!之後還可嘗嘗青田七六的季節料理或精緻的下午茶!
青田七六提供免費的導覽服務,預約點此>> 街區慢步與老屋導覽 - 青田七六
青田七六
臺北市大安區青田街七巷六號
【更多走讀.散步】
▌臺北城東
>跟著水瓶子老師,走讀東門二三事。臺北刑務所x四六事件x昭和町x青田七六
>穿越齊東街,走讀清代米路古道、東城外最美日式宿舍群x東門土地公傳奇
>漫步幸町-齊東詩舍《臺灣文學基地》日式宿舍群x台北最美文學聚落
>漫步幸町《臺北琴道館》聆聽古琴、欣賞齊東街最美日式建築x臺北書道院
>大安庄歷史散步。新生南路一段日式建築 x 建國南路清代古厝
▌臺北城西(艋舺‧西門‧大稻埕)
>台北|艋舺巷弄探險趣!清代古早巷X神秘清茶巷X華西街摸乳巷X啟天宮傳奇X華江整宅
>台北|西門町的前世今生。西門紅樓X天后宮X電影街X刺青街X電影公園X慈雲寺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文人雅士的足跡<前篇>大稻埕懷舊小旅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文人雅士的足跡<中篇>大稻埕懷舊小旅行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文人雅士的足跡<後篇>大稻埕懷舊小旅行
>大稻埕南段之旅-貴德街x陳天來故居x霞海城隍廟x太平町x法主公廟
>巷弄學人文導覽-遺跡隱味.從河溝頭到新起町-機器局遺構x西寧市場x慈雲寺x艋舺將軍廟
>從火車票房到四鐵共構--台北車站小故事
▌臺北城南
>走讀城南之美-從清領到近代的時空紀行。同安老街x 紀州庵x萬新鐵路x廈門街
>尋找清代水圳、溫州街老屋與人文速寫<上>搞懂堀川、瑠公圳、霧裡薛圳x一期一會加羅林魚木
>尋找清代水圳、溫州街老屋與人文速寫<下>紫藤廬x殷海光x臺靜農x立石鐵臣x大院子
>走讀城南之美。同安老街X紀州庵X萬興鐵路X廈門街,從清領到近代的時空散步
>浴火重生「大院子」溫州街最美的日式老屋x玻璃屋歐風餐廳
>古亭町巷弄散步(一)南昌路家具街x孫立人將軍官邸x臺大宿舍戴炎輝寓所
>古亭町巷弄散步(二)寧波西街x牯嶺街x百年骨科診所x方東美寓所x南菜園日式宿舍群
>青田街日式老屋散策。聲音光年X青田七六X遊山茶訪XLeica Store
▌木柵景美
>搭纜車上貓空!挑戰千階步道、細說百年古剎「木柵指南宮」
>
▌南港內湖
>黑鄉到黃金,南港蛻變ing!茄苳公傳奇X闕家古厝X懷舊街屋X經貿園區走讀
>內湖人文風情畫。梘頭福德祠x公民會館x水圳路x金龍禪寺
▌淡水
>走一夏淡江大學(五虎崗X海事博物館X宮燈步道X牧羊草坪X克難坡)與殼牌倉庫
>搭輕軌遊滬尾-重返清法戰爭古戰場、走讀淡水生態之美。程氏古厝x公司田溪x沙崙海岸x石滬心
>搭捷運遊淡水-漫步重建街山城聚落、體驗日式老屋之美。屎礐渡頭x米市土地公x戀愛巷x落鼻祖師x日本警官宿舍
▌新莊三重
>響徹世界的鼓聲「响仁和」製鼓達人王錫坤x臺灣神社獨木大鼓
>新莊水文人文巡禮<上>百年古圳x保元宮x地藏庵x廣福宮x文昌祠
>新莊水文人文巡禮<下>港口與廟街x慈祐宮x戲館巷x挑水巷x米市巷x潮江寺
▌中和永和
> 搞不懂中和?!走讀瓦磘溝、廟子尾溝X廟美街、枋寮老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