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__2368082.jpg

新莊位於淡水河以西,大漢溪以北,是一塊土壤肥沃的平原,漢人進入開拓之前,新莊主要是平埔族凱達格蘭族聚落「武朥灣社」的生活領域。清康熙年間,台灣納入清朝版圖設置一府三縣後,漢人才開始由淡水河進入新莊平原拓墾。

康熙33年(西元1694年)北部發生一起大地震,改變了新莊的命運。

這場地震造成八里坌(八里)地區地層下陷,淡水河河水湧入形成台北大湖,新莊成了淡水河的內港。河川地貌的改變,為新莊帶來農業的優勢,更賦予海港的性格。

當時台北平原是福建的米倉,朝廷特許的「社船」都經新莊出口稻米,再從大陸運載茶、菸、布料、日用品來到新莊。當大船進港後,淡水河沿岸的其他小港口,如三角湧(三峽)、錫口(松山)、水返腳(汐止)的中小型船隻也會湧入新莊,再用小船將物資分散送至各地。

由於新莊有良田稻作,河港交通便利,當時的新莊水面船隻遍布,商賈雲集,西元1750年八里坌巡檢司移駐新莊街,新莊成為淡北行政中心,而有「一府二鹿三新莊」之美譽。

清嘉慶年以後,因大漢溪河道淤積,唐山過來的大船只能開到艋舺,新莊逐漸失去航運之便,交通輻輳的地位只好讓給艋舺。

S__2368079.jpg


新莊慈祐宮正面的「利濟街橫移門」外,就是昔日繁忙的新莊碼頭。

1980年代,政府興築新莊地區堤防,阻隔了民眾與大漢溪的距離,就連慈祐宮裡供奉的媽祖神像,也得面對一堵高牆。

後來,地方人士向政府陳情,希望能在慈祐宮前方開一道門,以利風水與交通。終於在2010年完成了「利濟街橫移門」,讓媽祖婆不用再日日「面壁」,可以重啟眼界,俯視大漢溪,民眾也能有親水的生活環境,老街周邊的車流與停車問題也獲得了紓解。


而慈祐宮左前方,是新莊市民的廚房-新莊第一公有零售市場。

落成於西元1975年的新莊第一公有零售市場,除了販售各式各樣的新鮮蔬果、禽肉與漁獲外,也有賣熟食及日常用品。場內燈光明亮、整潔通風,一掃市場給人的髒亂印象。貨品新鮮加上價格公道,除了一般家庭主婦外、餐廳店家也經常到此地採買。


↓西元1975年落成的新莊第一公有零售市場
S__2368085.jpg
S__2351365.jpg
↓利濟街橫移門
S__2368082.jpg

↓大漢溪港口舊照(圖片來源:新莊區公所)
馬頭利濟門.jpg
↓慈祐宮前的利濟路舊照(圖片來源:為基百科資源共享)
利濟街.jpg
新莊過去還曾主辦過端午節的龍舟競賽,當時溪畔尚未築堤防,兩岸的新莊、板橋居民都在河堤上觀賞比賽。新莊市議員黃林玲玲回憶說:「龍舟賽的傳統強隊是瓊林隊,因為瓊林隊員多是農民,體能很棒。」後來築了堤防,加上大漢溪淤積嚴重,新莊龍舟賽只好停辦,走入歷史。

↓昔日大漢溪擺渡舊照(圖片來源:新莊區公所)
e7acace4ba8ce7b584e7acace4ba8ce5808b1.jpg

新莊慈祐宮是新莊最古老的寺廟,相傳創建於康熙二十五年(西元1686年),原本只是一座小廟,重修後改稱「慈祐宮」,一般人常稱「新莊媽祖宮」。

慈祐宮主祀媽祖,並依照媽祖信仰的形式,供奉千里眼與順風耳。宮內亦奉祀恩主公、觀世音、達摩祖師、韋陀護法與十八羅漢等佛教神祇,另外還有民間信仰的土地公和山神等,是佛、道教信仰並存的寺廟。

早年先民自大陸來台開墾,須橫渡風浪險惡的台灣海峽,因此航海的守護神-媽祖,便成了移民的精神寄託。​​​​​​新莊慈祐宮的媽祖,信眾俗稱的「新莊媽」,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是媽祖誕辰,依慣例會於前一日繞境出巡。

S__2368084.jpg
S__2351372.jpg
新莊慈祐宮為面寬三開間的四進兩廊式廟宇,主要由前殿、正殿、後殿與開山殿等組成。後殿設有一座池塘,據說是因為早年曾發生火災,修建時特地加設水塘,有引水鎮火之意。

前殿屋頂採用燕尾翹脊的硬山及歇山重檐形式,屋脊剪黏泥塑裝飾極為豐富,正殿的彩繪生動,可惜缺乏良好維護而斑剝破損。

宮內生態活現的雕龍畫棟,塑造精巧細膩的鳳鳥花木、故事人像及前殿神社龍雕工等,極具藝術價值;並保有乾隆、嘉慶、道光年間的匾額、古碑、木刻楹聯等,文物甚多,歷史價值極高,值得細細欣賞。

S__2368086.jpg
S__2368091.jpg

S__2368087.jpg

S__2368092.jpg S__2351387.jpg


S__2351393.jpg
S__2368111.jpg

S__2351391.jpg

 

S__2351389.jpg
依據連橫所著《台灣通史》:「慈祐宮,在興直堡新莊街,康熙25年建,祀天上聖母。」

清康熙25年(西元1686年)初建時原本是一座小廟,隨著新莊平原的拓墾發展,移民愈來愈多,香火也日益鼎盛,雍正7年(1729年)由福建運來石材磚瓦、杉木,將過去奉祀媽祖的小廟,改建成相當規模的「天后宮」。

乾隆13年(1748年)新莊街大火,天后宮亦受波及,地方人士發起重修擴建,同時為避火山之氣,在正殿後面開闢池塘引水鎮火,喻之「美人照鏡」、「倒照觀音」,因當時後村圳以北尚無建築物,因此才有池水倒映觀音山影的形容。

工程至乾隆18年(1753年)完成,更名為「新莊慈祐宮」。


↓牆面上有一石碑詳細敘述慈祐宮改建的歷史。
S__2368104.jpg
看到彩繪門神,鴨咪老師說,古時候沒有賣油漆,彩繪匠師得自行調製顏料。例如紅色,鴨咪老師說:「紅色,是拿豬血或硃砂,以桐油、石灰調配而成。」
(啥...豬血?!

沒錯,「豬血土漆」是民間寺廟流傳的傳統工法,這種工法從清朝就有。是以豬血、桐油、石灰依一定的比例調製。使用豬血時,師傅當天凌晨必須到屠宰場取得新鮮豬血,再以石灰水進行點灰,經過發泡成果凍狀後,才能使用。

鴨咪老師說:「當天工作結束後,沒用完的漆一定要倒掉。」

有一次,一位師傅因為偷懶,清晨沒去市場取豬血,用了前一晚的漆;沒多久,就聽到廟公在發牢騷:"奇怪,是什麼東西這麼臭!?"
繪師滿臉通紅,趕緊把漆偷偷拿去倒掉。原來是不新鮮的豬血土臭掉了,讓整間廟臭氣熏天。XD

傳統廟宇彩繪和一般繪畫不同,工序繁瑣,每一環節都是學問。彩繪之前,得先做木構清潔、捉縫填隙、披麻捉灰、上底漆等「地仗處理」,接著才進入裝修作業,包括髹面漆、貼金、上色、圖稿繪製、轉印、墨線勾勒、枋心畫作...等等,透過繪師的技藝,來為寺廟增添華麗氛圍。

看著莊嚴華麗的慈祐宮,不禁為傳統工藝之美發出讚嘆。

說到傳統技藝,新莊還有更讓人驕傲的、就是享譽國際的响仁和製鼓,第二代王師傅精湛的手藝,及追求創新的精神更是讓人欽佩。

延伸閱讀:響徹世界的鼓聲「响仁和」製鼓達人王錫坤x臺灣神社獨木大鼓

S__2351401.jpg
門神於1967年重新製繪,是南部彩繪大師陳壽彝與黃陳邦的對場作,風格迥異。
S__2368101.jpg
慈祐宮面對著昔日的碼頭。
S__2368098.jpg

從乾隆到嘉慶這60年間,是新莊老街最興盛的時期。

新莊老街又稱「廟街」,大約是現在的新莊路一帶。全長約一公里的街廓內,古廟、老屋、舊巷與現代建築雜處,歷經兩百年的歷史,至今仍保有幾許古樸。沿途的廣福宮、文昌祠、慈佑宮及武聖廟已被列為古蹟;布袋戲、打鐵店、豆乾店、粿店、麥芽糖等幾間老店,也走過幾甲子的歲月,努力要讓下一代接棒。

以慈祐宮為中心,往東到武聖廟、往西則是到廣福宮(三山國王廟)這一段路,昔稱「五十六坎仔」,這56間店面可說是新莊老街的商業中心所在,重要機構也設在這裡。漫步其中,可親炙清朝、日治與現代的建築,如果遇上當地神明誕辰等活動節慶,還可以看到許多傳統的出巡陣頭,感受熱鬧的廟會氣氛!


↓日治時期新莊概略圖,重要機關單位都是聚集在老街上
1463454671-1490952960_n.jpg
↓新莊老街舊照(圖片來源:台灣大學圖書館/中央研究院台史所資料庫)

妙街.jpg
↓新莊老街舊照(圖片來源:台灣大學圖書館/中央研究院台史所資料庫)

1464014523-3631656028.jpg
慈佑宮旁的新莊派出所,前身即是「新莊郡役所」(※更新:2021年8月底已拆毀)
S__2368127.jpg
郡役所斜對面的武德殿。被圍牆包圍住,是新莊老街上少數僅存的日治時期建築
S__2368122.jpg

↓新莊老街現況(真是沒比較沒傷害啊QQ)

S__2367612.jpg

S__2368129.jpg

S__2368131.jpg
新莊老街上雕刻細緻的牌樓(越來越稀有了,想看要趁早)
 

S__2351407.jpg

S__2351410.jpg

老街上唯一保存最完整的日治時期建築-林泉成

S__2368035.jpg

S__2368031.jpg

S__2368030.jpg
慈佑宮旁以鹹光餅、糕仔聞名的傳統餅店-老順香。大眾廟繞境出巡時就是使用鹹光餅作平安符,沿街發送給民眾。吃了可保平安
S__2367607.jpg

S__2367602.jpg

 

 

 

S__2367600.jpg

S__2367602.jpg

S__2367606.jpg

新莊路上還有許多與老街垂直的巷弄,可印證新莊街當時的繁榮景象,包括挑水巷、戲館巷、米市巷等。其中359巷的戲館巷最具特色,也是新莊全盛時期帶來的效應。

因為新莊港發達後,開始大興寺廟奉祠,每年的神祇誕辰,往往成為地方最熱鬧的大拜拜,不但有迎神廟會大遊行,廟前的大埕更是重金禮聘原鄉布袋戲團,上演耳熟能詳的家鄉戲。

日治時代曾有多家布袋戲團進駐,例如:小西園、哈哈笑、新盛花樓、宛若真、新福軒、錦上花樓、小世界及盧虛觀等,當時全台廟會常可見到新莊布袋戲團的演出,真可說是​​頂港有名聲、下港尚出名,盛況非凡,有「北管布袋戲藪」的美譽。

享譽中外的小西園掌中戲團,就是從這裡發跡。許正宗師傅是小西園創辦人許天扶的嫡孫,是現今居住戲館巷的唯一傳統藝師。

右側的紅磚古厝,山牆上鑲崁著漂亮的花磚,根據地方耆老口述,新莊從前有「藝旦間」,會有老師教藝旦表演唱曲,這裡是曲仙(藝旦老師)居住的地方。後來變成客棧,一些從外地到台北表演歌仔戲的戲班,也會借住在這邊。歌仔戲的吊嗓子練唱、布袋戲不甘示弱也敲鑼打鼓,整條巷熱鬧滾滾,因而被稱作「戲館巷」

S__2368074.jpg
S__2368071.jpg S__2351431.jpg

S__2351421.jpg
S__2351453.jpg
戲館巷走到底有一間「港口宮」,因建在昔日的新莊港附近而得名。不過這座宮廟不是古廟,而是1991年施工單位在修築環河道路時,由河底挖出一具泥團,洗淨後發現是一尊觀世音菩薩,據稱已有百年之久,地方人士遂出資創建「港口宮」加以祀奉。
S__2351452.jpg

戲館巷走到底與老街平行的巷子,是碧江街,是從前緊鄰大漢溪畔的古道,街旁有許多老榕樹,盤根錯節,看上去都有百來歲數。
仔細觀察碧江街,巷弄非常狹窄,但榕樹的生命力很強,樹根會纏繞破壞到屋舍結構,影響居住品質,而枝葉也會妨礙交通(?)所以老樹都被拿來架設天線,或被砍斷枝幹QQ

這些樹木其實原本是種在大漢溪畔的。據說老一輩的會用三輪車推著一車車的泥土,慢慢地向外填出土地,到最近幾十年,政府徵收土地蓋堤防、闢道路,這些老榕樹才會慢慢退到擁擠的都市中。就像淡水河一樣,河流沒了船運功能了,政府便不斷地擴張土地,越填越多...


↓難得一條老樹參天幽靜的巷道,但港口宮的鐵皮屋和招牌真的好破壞景觀喔,嚇死偶了,我可以免費收驚嗎QQ
S__2351437.jpg

S__2351443.jpg
新莊重要水圳-後村圳除了用來灌溉農田以外,還兼具生活用水、洗滌、戲水及防禦等功能。

新莊路278巷被稱做「挑水巷」,由來據說是有一位擔水的工人阿溪仔,每次都固定走這條巷子到後村圳(現今景德路)去挑水來賣,每次擔水,都會隨口說一句:「好錢擔好水,歹錢擔歹水」意思是錢給我多一點,我就走遠一點、到上游挑乾淨一點的水,不然我就隨便挑。久而久之,這一條就被稱做「挑水巷」。

挑水巷走到底,有一道隘門,是從前用來防範盜賊、或族群衝突時所設的閘門,當時漳泉械鬥嚴重,如果對岸板橋的漳州人要打過來,可以立刻將隘門關閉,通知村民做好防備。當時新莊街上共有七道隘門,是守護地方安全的重要設施。

↓挑水巷
S__2368065.jpg
挑水巷原本是夾在兩棟古厝間,僅供一人通行摸乳巷。不過,其中一側的房子在今年四月,無預警地拆除。另一側山牆面可以看到斗砌磚牆、鳥踏等傳統建築工法和構件,是難得存留至今的清代古厝。目前這棟古厝和隘門都不是歷史建築或遺跡,實在很擔心哪一天通通都會被消失。
S__2368058.jpg

S__2351461.jpg
挑水巷。為了增加趣味性,牆面上有與水相關的主題彩繪

S__2351463.jpg S__2368063.jpg

原本新莊街有七處隘門,被拆到只剩下這一座。這道隘門外的景德路,就是當年的後村圳
S__2368059.jpg
景德路是從前的後村圳,現在全部都加蓋變成馬路了,但仍可見到水圳蜿蜒的弧線
S__2368004.jpg
新莊老街和淡水老街一樣,可以穿廊走巷,這些巷道有幾個功用,第一,每一條巷子都能夠從老街通到碼頭,萬一正在買貨趕時間,就可以從任何一條巷子穿越到碼頭去搭船。

第二,乾隆年間,新莊老街曾發生過兩次大火,空出這種巷弄可以防止惡火延燒,有點類似現今的防火巷的功能。


↓昔日熱鬧的五十六崁店,現在得仔細尋覓才會發現它深藏不露的美。
S__2367608.jpg
最後一條是我最喜歡的巷子,米市巷。

新莊因盛產稻米而發達,早年新莊街是新莊平原的米糧批發中心,來自大陸的商船抵達新莊港口後,在慈祐宮前卸貨的苦力(工人),就會扛著自船上卸下的貨物,沿著387巷走到新莊街交貨給店家,船家再買米裝滿船艙運回大陸,「米市巷」就成了搬運米糧的主要巷道而得名。
 


↓走進米市巷,牆面上有國小師生的彩繪壁畫

S__2368053.jpg
米市巷的尾端,靠近大漢溪的方向有一座潮江寺,原本是苦力們的歇腳處「平厝間仔」,後來因為漳泉械鬥日益嚴重,新莊人於是將樓上改為瞭望台,來防禦板橋漳洲人的攻擊。
而米市巷短短不到100公尺,但卻從街頭見不到巷尾,據說這是古人的智慧,刻意在巷子中間做了個折角,好方便閃躲敵人,製造有利於己的攻防位置。

S__2351497.jpg

S__2351499.jpg
左側還有棟疑似清朝的磚造古厝
S__2368048.jpg
門窗比例相當漂亮,尤其門片好有味道。赭紅色也用得恰到好處(不知道是不是豬血土漆?哈哈,然後拜託旁邊雜物清一清啦)
S__2351503.jpg
從前挑夫擔米,就是穿梭在這條巷弄。米市巷可是新莊好野人居住的地區喔!

S__2368045.jpg
 

S__2368047.jpg
日治時期,潮江寺因被大水沖毀,重建後,改為二樓奉祀觀音、一樓供奉土地公的福德祠。

據說潮江寺以前是面向大漢溪,新莊人就認為這樣菩薩都保佑到板橋人,沒保佑到新莊人,改建時便把廟門改朝新莊,也就是朝著米市巷。後來,板橋人也就不來祭拜了。

有別於一般廟宇建築,改建後的潮江寺立面融合了閩南、新巴羅克與日本大正厝風格,造型精巧,可惜目前正在整修,無法參觀裡面格局。這棟別具特色及歷史意義的新莊潮江寺,2013年獲指定為市定歷史建築,是走讀新莊的必訪景點喔!


↓一、二樓廟額分別為"福德祠"、"潮江寺"
S__2368042.jpg

↓二樓半圓形的露臺有仿維多利亞式的泥塑欄杆,饒富個性,卻又完美融入建築,毫無違和感
S__2368041_1.jpg
在漳泉械鬥時,潮江寺發揮了防範漳洲人的功用,不過,說到板橋,富可敵國的板橋林家也是漳洲人,而且還是新莊賣米起家的呢!

當年米市巷裡,有許多米行,板橋林家始祖林應寅,其次子林平侯於16歲時(乾隆47年)追隨父親渡海來台,就是受僱於米商鄭谷家。由於他做事勤勞謹慎,很得鄭谷的信賴,鄭谷便借錢給他做稻米買賣生意。幾年下來攢了不少銀兩,林平侯善於書算,又有經商頭腦,後來還經營鹽務、買進帆船於南北洋做生意,無往不利,擁資數十萬,富甲一方。

但是後來為何離開新莊呢?
新莊文史工作者康隨華,在一段訪問中,曾描述林本源家族與新莊的一段歷史:

咸豐三年,新莊地區發生漳泉械鬥,戰況激烈。新莊有個(台語)俗語,可說明當時戰況之慘烈:
陳刺陳
姓蔡的公媽攏弄破
姓陳的拿刀亂亂銼


意思是漳州陳要去刺殺泉州的陳,姓蔡的連祖先都打破不管了,要去赴死拼鬥,姓陳的則拿刀在那邊亂揮亂砍

板橋林家的祖先林平侯最早是落腳在新莊賣米,但新莊是以泉州人為主的地區,而板橋林家是漳州人,因為漳泉械鬥的關係,林本源家族決定放棄新莊的產業,遷往大溪,也就是現在的梅鶴山莊。大溪因林家而興盛,後來林家在板橋人士的力邀之下,又從大溪遷到板橋。

林本源家族記取漳泉械鬥的教訓,所以在板橋林家花園旁,於同治二年設了一個「大觀書社」,同治十二年又創辦「義學」。所謂義學,就是提供窮苦人家來讀書,當時請了一位老師,叫莊正,莊正是泉州人,意思是希望漳泉能和諧相處。後來林家有個女兒就嫁給莊正,漳泉聯姻,更是象徵和平,希望永遠不要再有械鬥,因為戰爭對大家並無好處。

S__2351526.jpg

S__2351514.jpg

S__2351524.jpg

治時期,新莊郡改隸台北州,轄新莊街、蘆洲庄、五股庄、林口庄,是當時的農業重鎮。又因臨近台北市,新莊的商業活動也跟著興盛起來。
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本總督府為了疏散台北市的重要機構,把工廠都移往鄰近鄉鎮,新莊的工業就在此時漸漸起飛,奠定了今日工商發達的繁榮基礎。

S__2351537.jpg
碧江街走到底,一座Z字型的引道銜接新月橋,可通達對岸的板橋。
站在高處,潮江寺的屋頂,清晰可見。

大漢溪也終於出現在眼前,一條歷史的長河,悠悠緩緩流向淡水港。

S__2351552.jpg

S__2351554.jpg

◎感謝台北市安全漫遊協會/呂慶炎(鴨咪)老師公益導覽 2020/10/15
◎導覽老師:呂慶炎 ( 廣播金鐘獎入圍,古道學、民俗學專家)


走讀路線:捷運頭前庄站→後村圳遺址→新莊保元宮→新莊路→登龍街(海山口車站舊址)新莊地藏庵→新莊廣福宮→新莊文昌祠→碧江街→新莊公有零售市場→利濟街(利濟橫移門>新莊慈佑宮)→新莊武德殿→ 新莊路(戲館巷>挑水巷>米市巷>潮江寺)→新月橋




◎參考文獻
新北市政府市場處
經濟部水利署
公視
台灣傳統廟宇裝飾藝術
內政部臺灣宗教文化地圖
話說板橋林家-林本源家的歷史(中研院/許雪姬)

※本文無關任何商業行為,純粹為個人研究筆記。部分文字、老照片取自網路,若有版權問題或錯誤之虞,懇請告知。
※如欲轉載或分享本文請先EMAIL或留言。謝謝


【更多走讀.散步】
城東/康青龍
跟著水瓶子老師,走讀東門。臺北刑務所x華光社區x四六事件x青田七六
穿越齊東街,走讀清代米路古道、東城外最美日式宿舍群x東門土地公傳奇
漫步幸町-齊東詩舍《臺灣文學基地》日式宿舍群x台北最美文學聚落
漫步幸町《臺北琴道館》聆聽古琴、欣賞齊東街最美日式建築x臺北書道院

大安庄歷史散步。新生南路一段日式建築 x 建國南路清代古厝
東城門外的天空:李鎮源故居x紹興南村x中正紀念堂今昔
走進臺北最美一條街!水瓶子老師講解老房子「青田七六」


▌臺北城西(艋舺‧西門‧大稻埕)
台北|艋舺巷弄探險趣!清代古早巷X神秘清茶巷X華西街摸乳巷X啟天宮傳奇X華江整宅
台北|西門町的前世今生。西門紅樓X天后宮X電影街X刺青街X電影公園X慈雲寺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文人雅士的足跡<前篇>大稻埕懷舊小旅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文人雅士的足跡<中篇>大稻埕懷舊小旅行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文人雅士的足跡<後篇>大稻埕懷舊小旅行
大稻埕南段之旅-貴德街x陳天來故居x霞海城隍廟x太平町x法主公廟

巷弄學人文導覽-遺跡隱味.從河溝頭到新起町-機器局遺構x西寧市場x慈雲寺x艋舺將軍廟

從火車票房到四鐵共構--台北車站小故事

▌城南
走讀城南之美-從清領到近代的時空紀行。同安老街x 紀州庵x萬新鐵路x廈門街
古亭町巷弄散步(一)南昌路家具街x孫立人將軍官邸x臺大宿舍戴炎輝寓所
古亭町巷弄散步(二)寧波西街x牯嶺街x百年骨科診所x方東美寓所x南菜園日式宿舍群

 從金華街穿越舊時空!錦町日式宿舍群x錦安古物市場
 漫步錦町(二):百年油杉與山林課日式宿舍x臺灣電力株式會社

▌城南(溫羅汀)
 漫步昭和町-青田街日式家屋(一)16棟紀錄x青田書院x青田七六x遊山茶訪
 漫步昭和町-青田街日式家屋(二)6棟紀錄x聲音光年x青田茶館x和合青田x台北徠卡之家
尋找清代水圳、溫州街老屋與人文速寫<上>搞懂堀川、瑠公圳、霧裡薛圳
尋找清代水圳、溫州街老屋與人文速寫<下>紫藤廬x臺靜農故居x大院子
浴火重生「大院子」溫州街最美的日式老屋
漫步昭和町-青田街日式家屋(一)16棟紀錄x青田書院x青田七六x遊山茶訪

走走汀洲路,尋找消失的萬新鐵路
此巷不通-和平東路二段秘巷。沾美藝術庭苑x電影《飲食男女》拍攝地x昭和老屋


▌城南(公館)
水路交織的脈絡-走訪瑠公圳x大灣草圳計畫x台大醉月湖
小山逛逛-蟾蜍山聚落探險趣x發現古圳道
消失的眷村記憶-漫步永春街嘉禾新村
藝居共生-寶藏巖歷史聚落散步


▌木柵景美   
搭纜車上貓空!挑戰千階步道、細說百年古剎「木柵指南宮」

▌南港內湖   
黑鄉到黃金,南港蛻變ing!茄苳公傳奇X闕家古厝X懷舊街屋X經貿園區走讀
內湖人文風情畫。梘頭福德祠x公民會館x水圳路x金龍禪寺


▌淡水
走一夏淡江大學(五虎崗X海事博物館X宮燈步道X牧羊草坪X克難坡)與殼牌倉庫
搭輕軌遊滬尾-重返清法戰爭古戰場、走讀淡水生態之美。程氏古厝x公司田溪x沙崙海岸x石滬心
搭捷運遊淡水-漫步重建街山城聚落、體驗日式老屋之美。屎礐渡頭x米市土地公x戀愛巷x落鼻祖師x日本警官宿舍


▌新莊
響徹世界的鼓聲「响仁和」製鼓達人王錫坤x臺灣神社獨木大鼓
新莊水文人文巡禮<上>百年古圳x保元宮x地藏庵x廣福宮x文昌祠
新莊水文人文巡禮<下>港口與廟街x慈祐宮x戲館巷x挑水巷x米市巷x潮江寺


▌蘆洲三重
蘆荻泛月(一)記憶河上洲_蘆洲李宅x湧蓮寺x保和宮x馬偕行腳x阿郎切仔麵
蘆荻泛月(二)鷺洲隨筆_林氏祖厝x
和尚港x西洋樓x八角樓x大廟口切仔麵


▌中和永和
 搞不懂中和?!走讀瓦磘溝、廟子尾溝X廟美街、枋寮老街


▌新北
東北角卯澳漁村,探訪百年石頭屋x提籃觀音x小卷米粉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新莊老街
    全站熱搜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