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大稻埕,一般會想到熱鬧滾滾的迪化街(永樂町),但其實大稻埕的範圍很廣,從瀕臨河畔的貴德街到延平北路街廓,都屬於大稻埕的範圍。
尤其是延平北路一至二段,日本時代劃為「太平町」,道路筆直寬闊、商行林立,是當時紳商富賈、知識分子的活動地點、社會運動的大本營;蔣渭水的大安醫院、台灣民報、四大書局(三民書局、第一書局、雅堂書局、國際書局)都在此區,也是戰後引發影響台灣社會甚鉅的二二八事件的起始點。
■太平町三丁目:天馬茶房、黑美人(寶香齋支店、維特咖啡)、亞細亞大旅社(大千百貨)、發記茶行(渭水驛站)、大安醫院(義美食品北側)、東薈芳、奇麗馬館(第三世界館)、高源發布行、春風得意樓、錦茂茶行、五月花、東雲閣
■太平町四丁目:第一劇場、山水亭、三民書局、雅堂書局、十字軒、波麗露、順天外科醫院、杏花閣(文裕茶行)、龍月堂、慈聖宮、麵線埕九間仔民眾講座
■太平町五丁目、六丁目:仁安醫院、大稻埕公學校、俊成橋
【彰化銀行北門分行】
彰化銀行是台灣人籌資設立的第一間銀行,創於1905年,創辦者吳汝祥是台南的大地主。
吳汝祥與死在台灣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有很大的關聯。在日本統治台灣初期,日本軍隊曾進駐吳汝祥家中。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因感染瘧疾,在吳家養病,1895年死在吳家,於是吳邸成了「終焉之地」、紀念親王的遺跡所。
後來吳汝祥遷居彰化街東門街,遺跡所則在1920年起工興建「臺南神社」。
【北門口福聚宮】
延平北路闢建於日治時期,1920年自臺北北門至大橋頭段,改名太平通。清領時期稱北門口街,此路一段六十六巷舊稱福聚街,信眾遂將原本在巷內的「福德祠」更名為「北門口福聚宮」。
宮名「福聚宮」三字外圍雕有蝙蝠四隻,寓意「天官賜福」。
北門口福聚宮是大稻埕霞海城隍廟五營之中的南營。南營為何漆成紅色?是根據五營兵將與五行的顏色,對應霞海城隍廟所在位置。因福聚宮位在南邊,屬火,是紅色,所以漆紅色。
※補充:五營是宮廟的重要兵將,圍繞在城隍廟週圍,是保護廟境或村莊的重要護法神。一般說法為東營張元帥、南營蕭元帥、西營劉元帥、北營連元帥,加上中壇李元帥,合稱五營兵將。
張元帥 東營 木(青色 青龍)
蕭元帥 南營 火(紅色 朱雀)
劉元帥 西營 金(白色 白虎)
連元帥 北營 水(黑色 玄武)
李哪吒 中營、中壇 土(黃色)
【增全齒科】舊址
在台北大稻埕開「增全齒科醫院」的陳增全醫師,是京都帝大齒科博士,也是台灣第一位拿到博士學位的牙醫。
1920年畢業返台後,在大稻埕北門外街(1922年台北市改町制後為太平町二丁目)開設「增全齒科醫院」,是台灣人第一個開業的牙醫。
醫院位於太平町二丁目街角,正面一間之外,左右各有四坎店屋,規模不小,現已改建大樓。
增全齒科醫院舊貌、陳增全博士
【太平派出所】
延平北路一段與長安西路交叉口的延平派出所,是日治時期的建築,當時是消防隊。外牆有拉皮整修、並增建三樓,但仍然可見昔日風貌。
許富強老師模仿當年廣播裡的廣告詞:
"太平派出所算過來第九間,狗標水電行..."
這間水電行居然還在營業!(搬到後方巷口大樓)
【台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簡稱「茶商公會」〉
甘谷街上台北茶商業大樓裡有一個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公會團體「台北市茶業同業公會」,前身是成立於1889年劉銘傳時期的「茶郊永和興」。
當時大稻埕的茶葉生意非常興盛,劉銘傳為了提防茶商偷斤減兩,或混充劣質茶,便要求茶商組織聚合團體,以防止弊端、維護台灣茶的聲譽。
其後歷經日本與國民政府統治,因應法令的更迭,數度更名。至今已超過130年的歷史。
茶商公會第一任理事長郭春秧,中國福建人,16歲隨叔父郭河東遠渡爪哇,經營白米、茶葉、糖等生意。因善於掌握世界糖市趨勢,而成為糖業巨頭。
1888年來到臺灣,在大稻埕成立「錦茂茶行」,外銷包種茶至南洋獲得巨大成功,並參與創立臺灣茶商公會。
1900年還曾和吳文秀參加巴黎萬國博覽會推廣台灣烏龍茶。此外,他也致力於銀行設立,原成立新高銀行,不被日本人准許,後來促成了今華南銀行的設立。
郭春秧
茶商公會理事長郭春秧(前排左起第6人)
【張東隆商行】太平町二丁目,今延平北路一段145-1號
張東隆商行是由張東紅四兄弟在1903年所組成,販賣揮發石油、機械油、燃料、砂糖、麥粉和進口汽車,事業體頗為龐大。
該建築於1930年12月落成,為當時太平町的最高地標。
在太平洋戰爭末期,由於此建築是制高點,1944年日人於張東隆商行屋頂架設防空高射炮。
現今張東隆商行已轉售,頂樓陽臺和半圓山牆已遭拆除,南側一開間與鄰房被劃入都市更新範圍而遭拆除,現只剩北側兩開間存在。
--
題外話,許多人一看到日本時代的洋樓,就直稱是「巴洛克」建築,旦其實台灣這些建築正確名稱是「新古典主義建築」。許富強老師說:「不要再巴洛克、巴洛克巴洛克了!哇嘎哩巴落起!
【太和堂藥房】(二丁目,今延平北路一段149、151號)
太和堂藥房的主人李英是日治時期著名的「藥種商」。在太平洋戰爭末期,1944年日人於張東隆商行屋頂架設防空高射炮,太和堂的房子被拆除開闢防火巷。
戰爭結束後,李英決定重建樓房,1947年他找了康海賜匠師原地重建,規模改為兩進的三層樓房。
不過,因為戰爭才剛結束,百廢待舉,物料短缺、就算有錢也不見得能夠買到需要的建材,因此只能分階段建造。初期以能入住為原則,外觀使用洗石子牆面,簡單樸素;而內部則是慢慢收集建材,陸續完工,比較精緻講究。
【光食堂/國際書局】
延平北路跟南京西路口,現為開普洋酒的大樓,日治時期曾是一家大眾食堂「光食堂」、也是太平町四大書局之一的「國際書局」。
國際書局的創立者謝雪紅,早年就讀上海大學後赴莫斯科留學,後來在共產黨指導下,回台發展組織,成為台灣共產黨主要創黨人。
1928年謝雪紅與楊克煌於臺北市太平町(今延平北路一帶)設立國際書局,販賣左派思想書刊,同時也做為掩護共產黨活動的秘密基地。
更多關於謝雪紅的故事【連結】
▲(左)光食堂/國際書局(舊址)(右)菊元商行(舊址)
出身日本山口縣的重田榮治,26 歲時來台灣創業,先在大稻埕買賣毛線,後來經營棉布批發,1908 年縱貫線鐵路通車後擴大生意,為感念故鄉的菊元先生教導他做生意與染布技術,所以後來開設的百貨店,全部使用「菊元」這個名稱。
1926 年重田榮治在大稻埕太平町三丁目(今延平北路、南京西路口)開設了菊元商行,在附近還有倉庫。
1932 年在榮町三丁目(今衡陽路、博愛路口)蓋了台灣第一間百貨公司,為了搶台灣第一個開幕,在林百貨開業前一天,請總督府官員來剪綵。
(右)菊元商行舊照(圖片來源:台大圖書館典藏)
(左)光食堂/國際書局舊照 (圖片來源:李火增)
【天馬茶房】舊址(太平町三丁目,今南京西路189號)
由詹天馬在1941年創立於臺北市大稻埕太平町的咖啡屋,1947年二二八事件的導火線緝煙血案發生於此。
「天馬茶房」由日治時期著名的電影辯士(黑白片、默片解說員)詹天馬所經營,是大稻埕知名的交誼場所,許多台灣本土文人學者經常來這裡聚會暢敘。二戰結束後,天馬茶房仍然是知識分子重要活動場所。
1947年2月27日,臺灣省專賣局臺北分局六名查緝員,在天馬茶房門外,查緝一名帶著孩子的40歲寡婦林江邁,沒收她所販賣的私菸,還侵吞他私菸之外的完稅公菸與私人財物;婦女拉著查緝員,請求手下留情,但查緝員卻在大庭廣眾之下,以槍托重擊婦女的頭部,導致她頭破血流、倒地昏迷,引發旁觀群眾的憤怒,上前議論。而查緝員竟胡亂開槍,造成民眾一死一傷,為「二二八事件」的導火線。
【法主公廟】
從延平北路右轉南京西路,會看到一座外觀特殊的廟宇,那是「法主公廟」。法主公廟供奉法祖真君,是安溪人的信仰,與大稻埕霞海城隍廟、大稻埕慈聖宮並列為大稻埕三大廟。
現在看到的法主公廟是經過改建的。原本廟宇是在地面上,有寬廣的廟埕。1908年因市區改正,後進被拆除大半,戰後,因拓寬南京西路,後殿全部被拆,正殿部分在幾經交涉後,改成跨越巷弄的樣式,往上架高為五層樓的廟宇,一樓則為騎樓及可供車輛通行的空間。
南京西路185巷
【森高砂咖啡館】(原寶香齋/維特咖啡)
延平北路二段與南京西路交叉口,現今掛著「森高砂咖啡館」的的百年建築,最早是大稻埕知名糕餅舖「寶香齋」、二樓則是太平齒科醫院。
1930年,二樓店面開了「維特咖啡」(Cafe Werther),是台灣人開的第一家咖啡館。維特咖啡的老闆是畫家楊三郎的哥哥楊承基,不但是一家有賣咖啡、酒與洋食的咖啡館,更牽起與藝文界的因緣,成為文人、藝術家交流聚會、策劃展覽的藝文場所。
維特咖啡起初是「純」咖啡館,並沒有提供「女給」服務,但是後來因為生意清淡,就逐漸轉型,先是有女給陪侍的「菜店」,戰後,搖身變成「萬里紅公共食堂」(萬里紅大酒家)。不過50年代「紅」字犯了大忌,所以改名為「All Beauty」,也就是「黑美人大酒家」,成為龍蛇雜處紙醉金迷的場所。
維特轉型後,原本的主廚和經理就另起爐灶,先後創立了「波麗路」與「山水亭」。另外再加上「天馬茶房」,這三家店後來成為引領台灣沙龍文化的重要指標。
※女給:可陪客人玩曖昧的女侍者
【亞細亞旅社/大千百貨】(延平北路二段3號)
原址本來是總督府專賣局的煙草倉庫,地主是茶業貿易商「發記茶行」老闆洪九江,他在當地有許多土地,延平北路二段一整排都是他的地。
最早這裡租給日本總督府做倉庫,後來改租給彰化人陳天送,在1927年7月拆除改建樓高3層、面寬5崁的「亞細亞旅社」,外觀典雅、裝潢舒適,房價卻相當平實,為專做本島人生意的旅社。初期生意強強滾,後來經濟不景氣,到1931年因付不出房租只好關門大吉。
該建物閒置近30年,到了戰後1969年這幢華美的建物才又展現生機,成為「大千百貨」。
大千百貨是由大稻埕王、黃、謝、陳四姓家族,合股開設第一家由本地人投資的百貨公司,開幕當時還請楊麗花來剪綵,造成萬頭鑽洞,擠得水洩不通。與寶慶路遠東百貨、中華路第一百貨是70年代台北三大百貨。
裡面還有台北第一座的電動手扶梯。後來因台北商圈重心逐漸東移,1990年大千百貨吹下熄燈號。直至2005年登錄為歷史建築,2017年完成修復,至今仍閒置。
【大安醫院】太平町三丁目,今延平北路二段29號、33號、37號
1916年蔣渭水在太平町開設大安醫院,1920年以後逐漸將醫院變成社會運動總部,《台灣民報》等宣傳刊物都在此編輯、發行,蔣渭水更以此做為催生台灣文化協會、台灣民眾黨等社會運動的匯聚地。現為義美食品門市及隔壁的行冊與檳榔攤。
【東薈芳】舊址
清末開港後,大稻埕崛起成為北台灣商業貿易樞紐,文人墨客、富商巨賈雲集穿梭,應酬宴飲的需求增多,酒樓文化也應運而生。
「東薈芳」是大稻埕最早的旗亭酒樓,於1884年開設在六館街,後來搬到稻新街(今 甘谷街),最後遷到城隍廟後街(今 延平北路二段),擴建為兩層樓街屋,不但有藝旦彈唱接待,並有樂師演奏,讓酒樓蔚為風尚,號稱「稻江名物」。與「春風得意樓」、「江山樓」、「蓬萊閣」齊名,為大稻埕四大酒樓,有「江東春蓬」之稱。
舊址上原建物已全數拆除。
【雅堂書局】舊址
延平北路2段54號店屋(美吉行)
1927年連橫與友人黃潘萬合開了一家書店,店名叫做雅堂書局。該書店標榜不賣日文書籍文具。該書店在兩年後因經營不善而關閉。
【春風得意樓】舊址
春風得意樓是由餐飲大亨林聚光於1914年所開設,和東薈芳、江山樓一樣,都是有藝旦彈曲作陪的高級台菜酒樓,鉅商名流的聚會宴客場所。
漢詩社「瀛社」曾數度在此舉辦「擊缽吟」聯吟大會,日本親王來臺訪問時,曾兩度被總督府選中,至總督官邸負責夜宴御膳。
1920年,蔣渭水入股成為春風得意樓的大股東,他大幅修繕擴建店面,並聘用福州名廚台來掌廚,生意大好。當時他開設的「大安醫院」也在太平町、還代理宜蘭「甘泉老紅酒」(即「紅露酒」),可說事業相當成功。後來林聚光另起爐灶,1922年由蔣渭水接手,卻因專注社會運動,無心經營春風得意樓,當年夏天旋即結束營業。
春風得意樓最初開設於永和街(今民樂街),1916年2月遷至太平町三丁目(今延平北路二段77號、79號、83號?)。即洪裕泰及北側二層樓街屋,即春風得意樓舊址。
【五月花】
金滿足養生館原為五月花大酒家
【第一劇場】舊址(延平北路二段202號)
1935年落成,是大稻埕茶葉富商陳天來所投資興建,共有三層樓,可以容納1600人,設有新式旋轉舞臺,提供電影、歌舞劇、話劇等演出,播放日片或洋片,並設有咖啡廳、撞球間、舞廳等,是大稻埕最豪華的「混合館」,也是富人常去的戲院。
拆除後「第一劇場」改建大樓,戲院前的公車站排曾存在一段時間,現在也換撤掉了。
▲第一劇院舊照
【九間仔民眾講堂】
蔣渭水創辦的民眾講堂舊址九間仔
俊成橋
大稻埕公學校
太平國小原為日治時期「大稻埕公學校」,與太平公學校是台北市歷史最悠久的小學之一。
仁安醫院
大稻埕慈祐宮
順天外科醫院
【杏花閣/文裕茶行】
「杏花閣大酒家」原址是文裕茶行,1964年成了有女伺陪酒的酒家,中間曾一度歇業,後來黑美人大酒家倒閉,與杏花閣大酒家合併後重新出發。
在經濟起飛、股票萬點、景氣大好的時期,民生西路、延平北路酒家林立,如東雲閣、五月花、美人座、月世界等知名酒家都匯聚此地,整晚霓虹燈閃爍,堪稱不夜城。不過,戰後出現的這種酒家,和早期如「江山樓」、「蓬萊閣」不同,原有的藝旦表演已不再傳承,取而代之的是「那卡西」樂團,酒菜的精緻度也不如以往,且出入分子頗複雜,還曾發生因武打明星王羽所引起的喋血事件。
隨著消費型態的改變,酒家已然老舊過時,杏花閣大酒家也在2015年5月16日吹熄燈號,走入歷史。
該建築推估應該是1920-30年代所建,拱窗、卷紋雕刻的山牆,保留了當年的特色,建築樣式與鄰近的「新芳春茶行」很類似。卸下霓虹燈管,這裡依然值得列為歷史建築保存才是。但目前並不清楚用途,因此也不排除隨時會被拆除
【波麗路】
1930年由台灣人開的第一家咖啡館「維特咖啡」,因經營不善而走味變調,主廚廖水來在1934年自決定立門戶,開了「波麗路」西餐廳,至今仍在原址營業呢!波麗路的店名是源自法國作曲家拉威爾的圓舞曲《BOLERO》,由於廖水來年輕時就喜歡音樂、繪畫藝術,因此便以波麗路為店名。
餐廳以法式餐點如鴨子飯、精緻西點、咖啡聞名,店內還有廖水來重金購置的一流音響設備,流洩著悠揚的古典音樂。氣氛格調高雅,是當年男女約會、相親最熱門的場所。
【真聖堂】
詩人.仁醫.戲劇家──歐劍窗
真聖院有一塊對聯,寫著劍樓書房歐劍窗,這可是大有來頭。
「劍樓書塾」是趙一山在大稻埕所設漢學私塾,這所私塾垂35年之歷史,直至日據末期盟軍空襲台北時才廢學。「劍樓書塾」之「傳人」,都是俊秀之士,歐劍窗更是其中之佼佼者。
他的詩、文、醫享譽當時,他設帳於迪化街城隍廟右側,署其齋為「浪鷗室」,從學者不少。由於他醫術甚精,救人無數,後開辦漢醫私塾,傳授絕學、鼓吹民族思想。
台灣新劇運動澎湃時期,歐劍窗積極鼓吹劇運,他是「星光演劇研究社」重要的台柱,也是「鐘聲劇團」要角。
1944年夏,日閥藉歐劍窗有「抗日思想」,逮捕入獄,酷刑拷打。於1945年冤死獄中,戰後入祀忠烈祠。
現在的大稻埕永樂里過去有一部分是被稱為「劍窗里」。而「劍窗里」是當時的人們為了紀念因抗日罪冤死於獄中的大稻埕文人歐劍窓而命名。
【臺灣奇麗馬館】(臺灣キネマ館)→第三世界館→大光明戲院 (今延平北路2段61巷17~19號)
位於太平町三丁目內的老戲院「臺灣奇麗馬館」,成立於1923年,是日本時代知名戲館,該館的設計在細節上相當用心,樓下設置椅子式座位以吸引本島人觀眾,二樓為平座式(榻榻米)座位,可容納1500名。
1926年更名為「第三世界館」,戰後改為「大光明戲院」,總共有664席座位,主要播放台語電影,在當時播放台語電影的戲院不多,李行導演第一部電影「王哥柳哥遊台灣」在大光明戲院造成轟動,但隨著台語電影逐漸沒落,大光明戲院的生意也變差,後改為「大光明舞廳」,後來又改回戲院,曾播映小電影,沒多久就拆除改建住宅大樓。
臺灣奇麗馬館(第三世界館)舊照
走讀路線:
◎感謝陳子瑜老師帶隊
◎感謝許富強老師導覽解說
◎參考資料
>茶商公會130周年特刊
>郭春秧
>詩人.仁醫.戲劇家──歐劍窗(莊永明書坊)
>更多大稻埕消失的戲院
※本文無關任何商業行為,純為個人研究整理筆記。部分引用文字倘若有著作權之疑慮、或有訛誤時,懇請告知。
※未特別註明出處之照片為本人拍攝。如欲轉載、分享本文請先EMAIL或留言給我。
【更多走讀.散步】
▌走巷弄尋水路
>水路交織的脈絡-走訪瑠公圳x大灣草圳計畫x台大醉月湖
>探訪城市裡的古水路:瑠公圳大安支線(校園篇)
>探訪城市裡的古水路:瑠公圳大安支線(社區篇)龍安坡x聖母宮x濂讓居
>東區大河傳說-忠孝東路有條河(上篇)
>東區大河傳說-忠孝東路有條河(下篇)
>瑠公圳水泱泱 三犁農田綠昂揚〈信義區水文化導覽〉上篇
>瑠公圳水泱泱 三犁農田綠昂揚〈信義區水文化導覽〉下篇
>霧裡薛圳第二支線(一)愚公河x圳溝上的鐵皮屋x消失的龍池
>霧裡薛圳第二支線(二)和平東路周學普故居、金華街、麗水街、永康街
>霧裡薛圳第二支線(三)信義仁愛:東門外市場x臨沂街迷宮巷x百年日式建築
>霧裡薛圳第二支線(四)仁愛忠孝:寬闊的河道。東門教會x文房x馥園
>霧裡薛圳第二支線(五)忠孝市民:北科大與紅樓x樺山町光華商場
>霧裡薛圳第三支線:溫州街52巷x龍泉市場x奇幻怪怪屋x浦城街
>城南水岸、消失的赤池〈上篇〉客家文化主題公園、紀州庵、螢橋
>
▌城東
>穿越齊東街,走讀清代米路古道、東城外最美日式宿舍群x東門土地公傳奇
>漫步幸町-齊東詩舍《臺灣文學基地》日式宿舍群x台北最美文學聚落
>漫步幸町《臺北琴道館》聆聽古琴、欣賞齊東街最美日式建築x臺北書道院
>大安庄歷史散步。新生南路一段日式建築 x 建國南路清代古厝
>東城門外的天空:李鎮源故居x紹興南村x中正紀念堂今昔
>跟著水瓶子老師,走讀東門。臺北刑務所x華光社區x四六事件x金華官邸x青田七六
▌城西(萬華.西門町.大稻埕)
>新起町至入船町的京都奇遇(一)西門紅樓x西本願寺x法華寺x心起町
>新起町至入船町的京都奇遇(二)三十三間堂x三秀打鐵店x艋舺謝宅x青草巷
>艋舺巷弄探險趣!清代古早巷x神秘清茶巷x華西街摸乳巷x啟天宮傳奇x華江整宅
>西門町的前世今生。紅樓x天后宮x電影街x慈雲寺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前篇>千秋街x李春生紀念教堂x永樂市場x六館街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中篇>中和紡織x甘谷街x藝旦酒樓x蔣渭水大安醫院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後篇>波麗路x圓環今昔x寧夏夜市
>大稻埕南段之旅-貴德街x陳天來故居x霞海城隍廟x太平町x法主公廟
>巷弄學人文導覽-遺跡隱味.從河溝頭到新起町-機器局遺構x西寧市場x慈雲寺x艋舺將軍廟
>漫遊北街-中街-南街。大稻埕完整紀錄(許富強老師導覽)
▌城中
>華燈初上,走讀日治時代十條通(高傳棋老師導覽)
>百年榮町建築與商業傳奇(一)西門x日日新報社x電話交換所x臺北信用組合
>百年榮町建築與商業傳奇(二)菊元百貨x和泉時計x西村商社x大倉本店x辻利茶鋪
>百年榮町建築與商業傳奇(三)西尾商行x新高堂書店x一六軒x古倫美亞唱片
>臺北府城門的前世今生
>從火車票房到四鐵共構--台北車站小故事
▌城南(古亭)
>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萬新鐵路x廈門街
>古亭巷弄遊蹤(一)金門街、同安街、廈門街、萬新鐵路古亭町x川端橋
>古亭巷弄遊蹤(二)詔安街x善化堂x漳州警察新村
>漫步錦町(一):從金華街穿越舊時空!錦町日式宿舍群x錦安古物市場
>漫步錦町(二):百年油杉與山林課日式宿舍x臺灣電力株式會社
>小山逛逛-蟾蜍山聚落探險趣x發現古圳道
>藝居共生-寶藏巖歷史聚落散步
>消失的眷村記憶-漫步永春街嘉禾新村
>走走汀州路,尋找消失的萬新鐵路:公館x水源地x仙公廟x霧裡薛圳
>從古亭到龍匣口:南昌路x孫立人將軍官邸x劉真校長故居x戴炎輝寓所
>從南菜園到南昌公園:牯嶺街x百年骨科診所x方東美寓所x高等官職務宿舍
>古新店溪-龍匣口社番仔溝走讀〈吳智慶老師導覽〉
▌漫步昭和町(青田街/溫州街)
>漫步昭和町。尋找清代水圳、日式建築與人文<北溫州>大院子x臺靜農故居x殷海光故居
>漫步昭和町。尋找清代水圳、日式建築與人文<南溫州>加羅林魚木
>浴火重生「大院子」溫州街最美的日式老屋x玻璃屋歐風餐廳
>漫步昭和町-青田街日式家屋(一)16棟紀錄x青田書院x青田七六x遊山茶訪
>漫步昭和町-青田街日式家屋(二)6棟紀錄x聲音光年x青田茶館x和合青田
>走進臺北最美一條街!水瓶子老師講解老房子「青田七六」
>百年相機品牌Leica進駐青田街,日式老屋打造「台北徠卡之家」
>此巷不通-和平東路二段秘巷。沾美藝術庭苑x電影《飲食男女》拍攝地
>水瓶子老師開講:臺大校園建築演進x白恐事件簿
>到大院子看展覽:劉墉-畫我童年
▌南港.內湖.松山
>黑鄉到黃金,南港蛻變ing!茄苳公傳奇x闕家古厝x懷舊街屋x經貿園區
>內湖人文風情畫。梘頭福德祠x公民會館x水圳路x金龍禪寺
>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居
>虎豹老霸王:松山奉天宮、永春陂濕地公園
▌士林.北投
>官邸、水圳與士林新街之旅(上篇)士林官邸X福德洋圳
>官邸、水圳與士林新街之旅(下篇)郭家古厝X慈諴宮與潘宅X士林市場
>唭哩岸的文化行動-立農與東華社區〈李庚霖老師導覽〉
>留住老北投!漢埔融合四百年(一)北投教堂x幸福牌自行車x貨物轉運站x北投市場
>留住老北投!漢埔融合四百年(二)新北投車站x磺田福佑宮x番仔厝x周氏節孝坊
> 北投溫泉鄉百年物語《北投行進曲》作者楊燁老師帶領走讀
>北投溫泉與戰爭x北投衛戍醫院x中心新村x梅庭
> 走讀貴子坑北投社、三層崎花海及白土採礦場〈呂福光老師導覽〉
>嗄嘮別淺山演進及元極蔬果耕讀農園生態初探
>
▌淡水
>走一夏淡江大學(五虎崗X海事博物館X宮燈步道X牧羊草坪X克難坡)與殼牌倉庫
>搭輕軌遊滬尾-重返清法戰爭古戰場、走讀淡水生態之美。程氏古厝x公司田溪x沙崙海岸x石滬心
>搭捷運遊淡水-漫步重建街山城聚落、體驗日式老屋之美。屎礐渡頭x米市土地公x戀愛巷x落鼻祖師x日本警官宿舍
>「胡」說淡水四大廟宇與老老街(上篇)施坤山與黃東茂X敗滬尾X鄞山寺
>「胡」說淡水四大廟宇與老老街(下篇)清水街龍山寺X清水祖師巖X重建街
▌新店木柵
>搭纜車上貓空!挑戰千階步道、細說百年古剎「木柵指南宮」
>輕舟擺渡尋訪遺世獨立的桃花源-灣潭x和美礦坑x董振良導演
▌新莊蘆洲
>響徹世界的鼓聲「响仁和」製鼓達人王錫坤x臺灣神社獨木大鼓
>新莊水文人文巡禮<上>百年古圳x保元宮x地藏庵x廣福宮x文昌祠
>新莊水文人文巡禮<下>港口與廟街x慈祐宮x戲館巷x挑水巷x米市巷x潮江寺
>蘆荻泛月(一)記憶河上洲_蘆洲李宅x湧蓮寺x保和宮x馬偕行腳x古早味切仔麵
>蘆荻泛月(二)鷺洲隨筆_尋訪和尚港與洋樓古厝x鄧麗君之路x大廟口切仔麵
>繁華落盡番仔園:浮洲茉莉花巷古厝群x濕地生態走讀
▌中和永和
>搞不懂中和?!走讀瓦磘溝、廟子尾溝x廟美街x枋寮老街
▌更多..
>東北角卯澳漁村,百年石頭屋-吳家樓仔厝x提籃觀音x小卷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