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下午,跟著呂慶炎老師(鴨子老師)再訪城南,從南門口、同安老街、兩河交會的長慶廟,緩步來到新店溪畔的紀州庵。

城南是日本時代,日本人的住宅生活圈,因緊鄰新店溪水域,親水活動盛行,游泳戲水、划舟遊河、垂釣香魚,黃昏時到川端橋下賞夕陽,晚上到料亭飲酒作樂,都是日本人的日常。

沿著河堤外的河濱公園,走訪昔日的川端橋,一旁的新中正橋已落成通車了。

橋下一望無際的綠地公園,曾經是崁頂砂石場,來自新店溪的優質砂石進進出出,供應三市街的官廳建築,更是名門紳商蓋豪宅的指定建材。

川端橋下原本有座地藏大菩薩石像,後來為了築堤防而拆除,不知去向。鴨子老師說,這地藏大菩薩是他兒時重要回憶,他苦尋足足二十年....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城南,南門口〕

台北城建於清領末期,當時城外仍是阡陌水田的農村。古亭庄是城外較熱鬧的聚落,晉江街、牯嶺街、廈門街、同安街等,都是清朝就存在的舊街。

「城南」一詞,最早始於日治時期,最初是指台北城門以南到古亭庄附近。當時離城內較近的艋舺、大稻埕是臺灣本省人的天下,日本政府為了尋找適合日本人落腳的地方,決定往開發較少且緊鄰城內的南邊發展,興建住宅、設置機關與學校,將城南打造成日本人的通勤地區;由於城南發展迅速、範圍也逐漸擴大,涵蓋到現在中正區南部、大安區南部一帶。

今捷運古亭站出口外,和平東路、羅斯福路口,昔稱「南門口」,是通往城內的交通樞紐。古亭地府陰公廟旁的同安街,與斜對角兩棟大樓之間的小巷子(和平東路一段11巷),在羅斯福路打通之前是連在一起的,它是淡蘭古道的必經道路。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和平東路一段11巷與同安街原本是連在一起的

〔古亭地府陰公廟〕

羅斯福路、同安街口,昔稱「百二番」,日治時期此地門牌為120番地得名。

這裡有一座「古亭地府陰公廟」已有百年歷史了。

此廟建於1885年左右,早年只是一間小小的祠堂,祭祀一位當地賴姓大戶的婢女。

這位賴姓大戶人家的婢女,因病離開人世,相傳每到夜晚,附近常有人會見到阿飄,不得安寧。於是當地的保正、賴姓人家及附近仕紳們便集資興建地府陰公廟,從此該地便平靜下來。

在傳統大家族中,通常會僱用好幾位婢女,各司其職,臺灣話裡有將婢女分做細嫺(婢)與粗嫺(婢),細嫺是貼身ㄚ環,專門伺候小姐,粗嫺則要挑柴煮飯整理家務。據說賴姓大戶的這一名ㄚ環是粗嫺,在世時特別愛看野台歌仔戲。

每逢祭祀拜拜,地方都會擺上戲台子酬神,一演就是一整個月,這位ㄚ環就常看戲看到入迷,忘了幹活而挨打。現今捷運古亭站9號出口邊,早期是空地,就是搭戲台子的地方,如今已改建大樓。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至於何以證明地府陰公廟裏供奉的是女性呢?

走進地府陰公廟,裡面供奉兩塊石碑,一塊是地府陰公碑,另一塊是公媽碑,但是公媽碑上
沒有刻任何姓氏,而是單一「氏」字,就說明了祂是女性。(傳統未婚女性是不入公媽碑的)。附近不遠處,潮州街60巷13號也有一座歷史悠久的地府陰公廟,就是供奉男性的水流公。而陰公的「公」字是尊稱,並非性別。

此外,鴨子老師特別說明「神主牌」和「公媽」兩者詞意的不同,神主牌是指往生的祖先牌位,但已過世的祖先過了對年合爐之後,就稱做「公媽」而非神主牌。但是現代人多半不懂而隨便稱呼,甚至老一輩不懂的人也很多!

我想,應該很多人都跟我一樣搞不懂吧!我只記得小時候拜拜,要先拜左邊的菩薩、再拜右邊的歷代祖先,當時我媽都會喊著"來,來拜公媽喔"!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沿著地府陰公廟旁窄窄的同安街緩緩前進,這條夾在公寓大樓裡的小巷道,兩旁有小吃攤、咖啡館、快餐店...乍看與台北其他巷弄沒啥不同,但是它其實跨越了三個時期,從清領、日治時期到現代。現在走的第一段路,就是清朝的"大路"喔!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了覺寺與左久間左馬太〕

走過清朝的同安街,來到南昌路二段路口。
左手邊鵝黃色、帶有飛簷琉璃瓦屋頂的高樓建築是「十普寺」,它的前身是日本人的寺廟「了覺寺」,早在明治年間就已經成立了。

了覺寺原創立於1905年(明治38),是日本淨土真宗西本願寺的布教所,該派的本山是京都西本願寺。1913年募集捐款4千多圓,才著手蓋了覺寺大殿(本堂),1914年(大正3)更名為了覺寺,山號「城南山」。

了覺寺的寺名是源自日本京都已經廢寺的了覺寺,並受贈原本京都了覺寺代代相傳的法寶物,連同寺名,都由古亭的了覺寺繼承;寺額由當時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揮毫。是日治時期台北市南門、古亭一帶日本人的信仰中心。


了覺寺特別受到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的愛戴,常常揮毫落紙贈予了覺寺。據說他喜歡的一位藝妓,過世後骨灰供奉於此寺,佐久間左馬太來這裡祭拜後,因傷心過度一夜白髮。

這一區域在日本時代的地名,也因與佐久間左馬太淵源深厚而命名為「佐久間町」。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原西本願寺派的了覺寺,1945年改為十普寺,現為中國佛教會址所在。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照片\其五:新聞集08明信片\台北城南了覺寺(今南昌路十普寺)a拷貝 72.png
▲台北城南了覺寺舊照/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記憶庫 2.0 (culture.tw) 

過了南昌路,同安街的第二段路就是日本時代開闢的,路幅比第一段路寬了些。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通過同安街老街,與後來新開闢的同安街會合後,繼續來到晉江街。

晉江街是清領時期景美通往古亭庄的舊道,晉江街18巷附近,曾有灌溉水圳「霧裡薛圳第三支線」流過(註:上游是霧裡薛圳地三支線,到這邊已屬下游,為天然溪流)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晉江街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循著蜿蜒的舊道走約50公尺處,映入眼簾的是一棵300年的老榕樹,枝繁葉茂、濃蔭蔽天,站在樹下立刻降溫5度,這棵受保護的老榕樹名為「長慶榕」。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阿嬤。鐵道迷〕

長慶榕對面有一家賣金紙香火的小舖。
鴨子老師回憶:「小時候,最喜歡到這大樹附近玩耍,這一間香燭店,有在幫人收驚。也可稱他們是心靈導師」

由於從前汀州路是鐵支路,小孩在外面玩很容易會被經過的火車給嚇到,到了三更半夜就罵罵號。小孩說不出原因一直哭、大人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只能帶來這裡給水木師收驚。
遇到比較難纏的惡鬼時,師傅就用三字經幹譙,惡鬼便會逃之夭夭了。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提到火車,現在雖然有許多所謂「鐵道迷」,但其實老一輩的阿嬤,才是最會跟火車搏感情的。

因為火車有火車尿、也有火車屎。
火車尿是蒸汽火車滴下的水,阿嬤會收集拿回家給阿孫喝,據說可以收驚;火車屎是指火車燃煤的煤炭,煤炭清洗後可以拿回家幫大灶添柴火。

火車尿可喝
火車屎可撿
火車油粕熊蓋好

古時女子嫁入夫家,要起灶煮飯,經常會被媒菸燻得滿眼,淚流滿面、苦不堪言。就如同四句聯所描述:
飼查某子,不可嫁蒸靈大庄,日織蓆,暝撚網,焚稻草,潑粗糠,目屎做飯吞,田螺做水缸,色褲做眠床,腳帛做大腸,紅鞋做米管。


聰明的阿嬤就會教媳婦或小孩,去剪一塊布拿到火車旁抹一些油,變成油布,拿回家起灶,有了這塊油布,大灶一點就著,就不必為了起灶搞得灰頭土臉 "目屎當飯吞",可說是物盡其用!所以阿嬤跟火車是非常有感情的啊!

其實自古就有許多「四句聯」詮釋火車與庶民生活的緊密關係

火車火車吱吱叫
六點十分到板橋
板橋查某美擱笑
返來賣某乎伊招
乎伊招睏卡欸燒


火車不僅是自古至今臺灣運輸的大動脈,更是不同時代、經歷知識與文化的相遇與交流!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長慶廟〕

長慶榕前方、同安街28巷口有一座「長慶廟」,舊名為「古亭庄福德爺」廟,最早是一座石砌的小土地公廟,後來改建為現在的模樣。

土地公是漢人農業社會最普遍奉祀的神明,廟址位在古亭庄村落南側交通要道旁,早期福建泉州安溪人,渡海來臺,在這裡逐漸形成聚落。

戰後時期初,大批桃竹苗客家人移往臺北市發展,初期選擇南昌路一帶聚集,因為該路是羅斯福路拓寬前,是新店、景美、永和進出臺北的必經之處,方便做生意;長慶廟自然就成了南昌路與附近來臺北生活的客家人信仰中心。不過,現在客家聚落也逐漸外移,遷到中壢一帶了。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古亭地名由來〕

長慶廟旁有一塊「鼓亭莊舊址」碑,說明古亭地名由來,但仍有討論空間。

關於古亭地名由來,有好幾種說法,首先是早年為防禦泰雅族出草, 建守望亭在廟旁,並繫一大鼓在樹上為警戒,若有番人入侵便擊鼓示警,所以叫「鼓亭」。另外還有說是當年農家設了穀倉古亭畚,稱為「穀亭」。

此外,近年由簡宏逸博士提出,認為「古亭」可能和新店溪的漁業有關,源自儲藏漁網的建物「罟亭」或「孤壇」。
早年城南一帶河溝遍佈、新店溪水域常有水流屍,被好心人收屍供奉成為有應公、也就祭祀無主孤魂的地方「孤壇」,因此古亭庄內有許多孤壇而得名。不過,早年沒有文字記載,孤壇的讀音逐漸演變成古亭。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此外,此區板溪里,也間接說明了此地土壤因溪水易崩的特性。

溪水為何會崩?
因為新店溪流到這裡時,有個轉折區,會不斷沖刷台北方向的土地,把土帶到對岸的溪州(永和)去。

溪州是沖積平原,土地面積僅五平方公里,等於龜山島那麼大,現在住了二十幾萬人;其實那些土地,主要就是從台北這邊沖刷到對岸的。

因此,這裡的地名其實應該叫「崩溪」,但崩溪不好聽,才用近音的「板溪」。

台灣有很多古地名,都是後人為了好聽,而去變更,例如:往宜蘭的高速公路有一段叫「彭山隧道」,是穿過崩山,但因為崩字不吉利,所以隧道命名便取雅音「彭」,為「彭山隧道」。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螢火蟲飛舞的赤河。牯嶺街95巷〕

長慶廟前方牯嶺街95巷,原本是一條小溪流,在1990年代初才加蓋變成馬路,這條小溪的上游原本是瑠公圳的林口支線,流入今牯嶺街95巷、三元街、西藏路,然後流入新店溪。

在下游地段日本時代稱「赤河」,據說是清澈有魚的溪流,四、五月晚上可以看到很多螢火蟲飛舞,所以廈門街上的木橋便命名為「螢橋」。

日本人在春末夏初之際,有到溪邊捕捉螢火蟲的習俗,稱之為「螢狩」。在台灣的日本人,自然懷著同樣的思鄉情感,他們會先到新起町市場(今紅樓)買些漂亮的瓶瓶罐罐,再搭三輪車到螢橋下抓螢火蟲,抓到螢火蟲,就裝到玻璃瓶中。肚子餓了,再搭車到紀州庵飲酒吃燒烤... 台灣古蹟仙-林衡道就曾生動描述灣生在城南的生活樣貌。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野草居食堂〕

牯嶺街95巷與同安街28巷的夾角處,有一棟日式建築,原本是1940年代石井家族購置,石井稔曾任職台北帝國大學的農化研究室助理教授,戰後石井家族離開台灣,將房舍交由同在農化研究室的陳玉麟教授。後來陳教授將房子轉交給台灣大學管理。

目前這間老屋是由黃金種子團隊(水瓶子老師為執行長)經營「野草居食屋」。

鴨子老師說,日式房子玄關一定會種竹柏。竹柏是房子的精神樹,代表主人的意思,每個房子一定都會種。

竹柏俗稱山杉,葉子揉碎帶有芭樂味道。種竹柏主要功用是避邪,也是身分地位的象徵。一般民家會種植一棵,當官的會種2棵,如果種3棵以上肯定是達官顯要或皇室貴族,像桃園神社就種了整排。

如果沒有看到竹柏的日式房子,表示戰後由國民政府接手後,後人在修繕時不懂竹柏的重要,被園藝師傅乎弄偷換掉,拿去賣錢。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為何要種竹柏這種細葉或針葉植物呢?

因為日本房子需要透光、透氣、透風,坐在和式榻榻米上才會舒服。
日本房子的庭院屬於宋朝的禪宗學,崇尚自然,有枯山水,冥想世界;日式房子的木造建築則是源自唐朝建築的木造結構,特色為木頭造、黑瓦、泥燒牆、完全取自天然建材,強調人與天然環境的和諧。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返回同安街,往河堤方向走,通過汀州路。汀州路是從前的萬新鐵路,1965年已拆除,只留下隆起的軌道舊跡。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近代闢建的同安街。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同安街文學聚落〕

行經廈門街113巷,巷口有一棵大雀榕,這附近是文學聚落,許多戰後的文學家、出版社聚集此區,如洪範、爾雅等等。

相傳這棵榕樹有百年歷史,但是鴨子老師說:沒那麼老啦!這棵樹的位置原本是一棟日式建築,老師說他小時候曾經看過,長在高高的圍牆裡,是矮小的一棵樹。

之所以會長出榕樹,是因戰後房子無人居住,逐漸荒廢沒人打掃環境,雜草叢生,鳥類鳥屎多,才會長出榕樹。
然而戰後到現在也不過七八十年,說它是百年老樹也太言過其實了。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同安街往水源快速道路方向走去,兩棵茄苳環抱的「施洛德文學花園」,是同安街上另類的社區後花園。

這裡原本有一棟日式建築,戰後為陽明山國家管理局局長潘其武的弟弟居住。土地為國有財產署所有,房子後來拆掉長期出租做民間收費停車場,業主停租結束營業後,成為貓狗聚集、資源回收品堆置的髒亂點。河堤里里長與中正社區大學綠美化課程學生合作,將廢棄空間打造成彩繪花園,讓居民多了一個活動休憩空間。

這裡看到三棵樹,中間是芭樂樹,左右兩棵是茄苳樹,老師戲稱那是「小鳥種的」。

以前日本房子沒有圍牆,都是矮綠籬,兩棵樹正好在前後門邊,當時疏忽沒打掃到吧!所以鳥糞夾雜著樹木種子,於是就長成了大樹。
這片市民花園對面住著一位阿嬤,現年九十多歲,鴨子老師曾訪問她,她說她二十歲時嫁到這裡,就看過這兩棵樹,當時樹木的腰身大概像年輕女孩的腰一樣。

國有財產署原本想將這塊地都更蓋房子,但地方里長居民都強烈抗議,反對移植樹木和改建,所以仍維持現狀至今。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同安街97巷口的這幅彩繪,描繪的是詩人作家余光中的〈月光曲〉

廈門街的小巷纖細而長
用這樣乾淨的麥管吸月光
涼涼的月光
有點薄荷味的月光
在池底,湖底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下一條巷弄的牆上,也掛了一幅描繪城南生活的新詩

徐鍾珮的〈發現了川端橋〉

我想我永遠不會忘記
我對川端橋的第一眼
太陽正落在橋的那邊
血紅金黃
橋邊一片平陽土底
河水清澈
有幾個穿花裙的女孩子
跪著在洗滌衣服
橋邊一輛牛車
緩緩而行

-----
詩裡描寫「牛車緩緩而行」...


鴨子老師回憶說,他小時就讀螢橋國小,附近巷子都是牛車班,小時候很愛搭牛車,因為下課時,牛車班也下工了,空車就會順便載孩子一程

跳上牛車,牛車班的阿伯會喊到(臺語):
囝仔兄、囝仔兄~座吼好
牛車要啟動
坐船、看海浪
坐飛機、看雲頂
坐火車、看風景
坐牛車、拔龍眼

(神押韻啊~這臺語太美了)真是會讓人懷念的美好過往。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從河畔料亭到文學森林紀州庵〕

沿著同安街走到底,在一片蓊鬱綠林裡,藏著一棟市定古蹟「紀州庵」。

紀州庵原本是平松家族經營的日式料亭。本店位在若竹町,約是現今西門町南側,貴陽街與長沙街之間,離西本願寺不遠。主要提供隨軍隊移住來台的日本人消費。

紀州庵的老闆平松德松,取名紀州庵是為了懷念故鄉「紀州藩」(紀州是「和歌山」的古稱),庵字是茅草屋、草厝的意思, 文人雅士取庵為名以附風雅。

紀州庵是以美景、美食聞名的河畔料理屋,在興建初期,是一座兩層的木構茅草頂的餐廳,二樓約與土堤頂等高,以數座木橋連接,搭船前來的食客則從河岸上堤防,直接可以進入二樓用餐。

後來擴大經營規模改建本館,築起三層樓高的本館、招待重要貴賓的別館,以及長型的宴會空間離屋。此外,還有四艘藝妓隨船服務的船形屋,一艘可乘30人左右,跨越堤岸後上船遊覽新店溪、提供香魚料理,或出租漁網,讓廚師現場料理客人的現補漁獲。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當時新店溪右岸除了紀州庵,還有四、五家料理店,河畔飲宴盛極一時。

由於這裡有萬新鐵路交通方便,日本人假日就會搭鐵路,乘船遊河、戲水、釣香魚,黃昏時到河邊賞夕陽,然後晚上到料亭飲酒作樂。

鴨子老師說,他的父親是人力車車伕,以前常載客來紀州庵,也常跟孩子講述這些過往歷史。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紀州庵舊貌,照片前方就是現在的離屋,遠方是三層樓靠河岸是本館(圖片來源:紀州庵官方網站)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新店溪水岸活動盛行(圖片來源:紀州庵官方網站)

可惜這樣的景氣維持不久。太平洋戰爭期間,「紀州庵」停止營業,成為暫時安置傷患之處所。

戰後則成為待遣返日人的暫居地,直到國民政府接收做為公務員家庭宿舍。1990年代本館與別館毀於祝融,僅存離屋苟延殘喘。2014年離屋修復完成,現為市定古蹟。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日式建築的鬼瓦,中央大樑上的瓦叫大鬼,旁邊的叫小鬼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紀州庵雖然是日本人所建,但嚴格講起來,是仿唐朝建築,並且蘊藏了「禪宗學」的精神在內。

所謂禪宗學,就是自然學,以房子來講,完全使用純天然材質搭建,講求通風、採光、天然防蟲,如黑瓦、檜木梁柱、石灰牆等等,是一棟「會呼吸」的房子。
此外,許多細節設計也使用天然元素,例如窗楹採用竹編,搭配扇型(葵扇)造型,扇型有招福、招神的含意在。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今天因時間有限,就沒有進入室內參觀,直接往河堤走。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延伸閱讀: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萬新鐵路x廈門街

紀州庵前方既有的人行陸橋旁,最近蓋了一座升降電梯陸橋,雖然是便民設施,但其實干擾了天際線,也阻擋了從橋上欣賞紀州庵的最佳視野,殘念。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從升降梯出來後,從跨橋平台上眺望紀州庵。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從前新店溪有許多香魚,漲潮時香魚就會不斷湧進來,不但有許多釣客會來垂釣,也是提供紀州庵的船形屋遊客香魚料理的來源。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往出海口方向,可見到甫落成通車的中正橋與舊中正橋(川端橋)。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川端橋〕

沿著堤外道路邊往中正橋方向前進,來到橋下方。

中正橋是銜接台北市與新北的重要橋梁,架設於日本時代,1937年2月竣工,名為「川端橋」,優美的拱型鏤空橋墩與札實的鋼骨結構,展現日本時代的施工水平,是見證城南發展的重要橋樑。

1945年中和鄉長將它改名「中正橋」,並加寬橋面,現在見到的左側工字型橋墩,就是後來加寬的。其後又經過數次拓寬及整修,至2015年因評估中正橋耐震係數和防洪高度都不合標準,所以台北市政府考慮拆除。不過,好在最後的決定保留原有的中正橋,提供行人與自行車使用。另外再蓋一座新橋,供車輛通行。

2019年新中正橋開工、2023年底完工已全面開放通行囉!

這座充滿歷史價值的「川端橋」目前還在維修當中,期望能快快恢復舊貌,成為低碳的自行車廊道,城南的新地標!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100,_Taiwan,_台北市中正區螢雪里_-_panoramio_(1).jpg
▲川端橋鋼筋混凝土拱形鏤空橋墩與沉箱基礎。(圖片來源 Woodford Yang)
新中正橋與中正橋(川端橋)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新店溪上有一座高聳的電塔與彎拱狀的中正橋遙遙相望,鴨子老師說,從青年公園附近,可以捕捉到紅色電塔與中正橋交疊的畫面,就像是箭在弦上,一飛沖天的漂亮架勢!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跨越新店溪的新中正橋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新店溪上的紅色電塔

〔河岸遊憩。延命地藏大菩薩〕

川端町河岸遊憩盛行,不但有河岸遊船,還設有水泳場、競馬場,是居民夏季的戲水樂園。到了戰後,川端橋下的河岸稱作「螢橋游泳場」,不但可以划船、游泳,還設有茶座,供遊客納涼、品茗、奕棋、唱歌等等,是一般平民老百姓消費得起的消暑好去處。

不過,以前並沒有太完善的設施規劃,生意也是起起落落後,最後又改名「軍友夜樂園」有話劇演出。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川端橋下新店溪畔的夏日樂園。1959中央社/圖片翻攝自舒國治《水城台北》

在日本時代,因新店溪經常發生溺水事件,1939年(昭和14)由開設「紀州庵」的平松德松等人發起,在川端橋畔設立一座「延命地藏大菩薩」石佛,以弔祭水難亡靈及息災,該年3月,以台北西本願寺為主,聚集圓通寺、了覺寺、弘法寺、法華寺僧侶,舉行盛大的安奉開眼法會。

這座地藏大菩薩石佛高約3尺5吋,加上基座達7尺5吋,宏偉的外觀,讓石佛成了當地著名景點。


鴨子老師說,小時候,姊姊經常帶他來川端橋下看廟會,因為只要搭起戲台,就有很多攤子聚集,吃喝玩樂好不快樂。

但是隨著工商時代的快速發展,左岸的永和地區築起堤防、影響到了右岸的台北;於是台北也要築堤防,兩方堤防越築越高,加上​​​​
​​​臨河高架道路,取代了斜坡堤防;不但人與水被區隔開來,在做堤防工程時,也把默默守護著城南水岸的石像給拆了。

鴨子老師說,大約在二十年前,就發現地藏大菩薩不見了,他十分著急,一直在尋找,一找就是二十年。

直到近年,有一回,他到水源路上的光華寺去打探下落,結果一問才知道,當時要拆除地藏大菩薩時,河川局有來跟光華寺商量,托光華寺供奉。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橋下兩棵大樹附近,就是從前地藏大菩薩石像的位置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川端地藏菩薩舉辦入佛式的報導《台灣日日新報》

〔百年崁頂砂石場〕

從遠方紅色建築物(青年公園附近)到中正橋這一帶,昔稱「崁頂」,現為河濱公園的這一大片綠地,在日治時期是一座砂石場。靠近中正橋頭有砂石碼頭,以前有好幾條水路運行,船隻可以開到內陸進來。附近有許多牛車班,都是來載運砂石的。

這裡的砂石,主要供應三市街的歐式建築、總督府、公家機關等重要建築物。由於新店溪的砂石品質好、色澤漂亮,當時大稻埕的富豪紳商都指定要使用新店溪的砂石來蓋房子。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從河濱公園跨越水源快速道路,在陸橋上可眺望螢橋國小。從前螢橋國小到河堤邊,沒有那麼多建築物和高樓大廈,小學已是距離河岸最近的建物。
以前的孩子沒有太多娛樂,一下課就會衝到新店溪畔游泳戲水,玩到天黑才回家。
鴨子老師說他當然也不例外,不過當時就有同學因為玩水而不幸溺斃。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跨過河堤,來到水源路157號的「光華寺」,光華寺供奉觀世音菩薩,寺址最早位於大理街,1960年於中正橋堤外建了三層樓木造寺廟,在當時是一棟違建,寺有前省主席周至柔題贈的「圓通寶殿」、和前市長黃啟瑞的「法宇宏開」等匾額。1961年水災時,此寺成為古亭區災民收容所之一。後來,政府為了防洪,決定拆除堤外所有的違章建築,因此遷移到現在位在中正橋西側的水源路旁。

此寺四樓頂有座高十三尺的觀音蓮坐像,朝南面向永和市。據說台灣名模美女蕭薔每年初一都會到光華寺拜觀音,她曾表示此觀音像正好正對她永和的家,覺得有緣。

此外,更有緣的是觀音蓮座下方,其實還安奉
鴨子老師尋覓許久的延命地藏大菩薩!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現安置在光華寺頂樓,原川端橋下的延命地藏大菩薩石像。高約3尺5吋(105公分),基座是後來新設的。

鴨子老師說,日本的地藏菩薩和臺灣傳統信仰有點不一樣。日本人認為地藏菩薩是兒童的保護者,因此又稱「子安地藏」、「子守地藏」。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見到延命地藏大菩薩,就像與老友再重逢般,欣喜之情溢於言表。

離開光華寺,通過詔安街26巷來到汀州路口。照片中的一排低矮房舍,就是昔日萬新鐵路的「螢橋」站。目前有兩棟房子仍保留著舊屋頂喔!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螢橋站.jpg
▲萬新鐵路螢橋站舊照

〔通法禪寺不動明王〕

轉入廈門街34巷,巷子裡有一間創於日本時代的佛寺「通法禪寺」。

初建於昭和十五年(1940年)的通法禪寺,原名不動寺,由日僧加滕仁法師主持,最早是一棟茅草木屋。戰後,1954年開山祖師妙振法師重新啟建道場,並改名為通法禪寺。

由於城南是日本人居住的地方,所以附近日本人都會來這裡祭拜,讓離鄉背井的灣生能有心靈的寄託。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比較特別的是佛寺裡供奉的不動明王,是日本時代流傳至今的神祇。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圖左)制吒迦童子※無著袈裟
(瞋心惡性者之意)

(圖中)不動明王菩薩
大日如來化身 常住金剛
>左手持羅孛(眾生煩惱業障)
>右手持利劍(佛智)

(圖右) 衿羯羅童子※有著袈裟
(隨順與恭敬小心之意)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在日本時期,臺北州警察衛生展覽會所展出的「南無警察大菩薩」海報,將警察化身為菩薩,一手拿刀、一手拿佛珠,代表糖與鞭子,從衛生取締、思想取締、逮捕犯人、救助等,舉凡執政者所想要的,警察無事不管、無所不能。這警察的形象,是不是也跟不動明王很像呢?
Was Taiwan a British colony? - Quora
〔跨越赤河的螢橋〕

廈門街與廈門街25巷口,地上有黃色網格的位置,就是從前有螢火蟲滿天飛舞的木橋「螢橋」舊址。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日治時期螢橋.jpg
▲螢橋舊照

通過螢橋,來到佐久間町。

關於日本的「町」,是仿中國唐朝的井字型都市規劃,一個町為109平方公尺。

站在和平西路上,老師指著西方說:和平西路是清朝的「大路」,所謂「大路」指的是兩頂轎子可通過的寬闊道路。

和平西路往西會通到剝皮寮、往東可到六張犁銜接淡蘭古道南線的茶路古道,是自古以來,運送米糧、民生物資的重要道路。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南菜園日式宿舍群〕

牯嶺街東側的街廓,包含牯嶺街81巷4號、6號、8號,以及南昌路2段2巷2、4號是市定古蹟「前南菜園日式宿舍群」,位於前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別院「南菜園」北側。

這一批住宅多以南北向規劃,前後配置有庭院,以植栽營造優美的環境,保有日治時期公務員宿舍群之特色。戰後由臺灣銀行負責管理,原本臺銀打算將宿舍售出,也曾發生過祝融事件,但在民間團體極力搶救之下,終於獲得保存。

目前整修工作已接近完成,等待招標、驗收,相信很快就能對外開放囉!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鴨子老師說明,從前房子之間沒有圍牆,都是築一排矮綠籬,高度大約是在腰部的位置。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日式建築外牆上經常可見雨淋板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鴨子老師解說如何從側面,也能分辨出日式建築的前與後,如同蹲馬步時,兩腳一前一後,前高後低,高的就是前面、低的是後面。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今天最後一站,來到南昌街郵政醫院後方的神祕機構,端看老照片,氣派宏偉的歐洲建築,讓人猜不透它的用途。

原來這裡是日本時代的「古亭庄配電所」,顧名思義,是提供大台北電力的重要機構,後改名兒玉町變電所。戰後一度成為台電高壓研究所、電力研究所辦公室;現在是古亭二次變電所。比較可惜的原本宏偉的歐式建築已拆除,但據說「南昌家具街」看板後方的圍牆,還留著以前的舊磚牆,但是植栽樹木茂密,無法一探究竟。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

古亭變電所.jpg
▲建築宏偉壯觀的古亭庄配電所舊照
 

【城南】從紀州庵到南菜園,日本時代的城南水岸日常〈呂慶炎老師走讀路線:捷運古亭站→同安街→晉江街→長慶廟→紀州庵→新中正橋→崁頂砂石碼頭→光華寺→萬新鐵路螢橋站舊址→通法禪寺→螢橋舊址→南菜園日式宿舍群

◎感謝呂慶炎老師(鴨子老師)導覽
◎感謝陳子瑜老師召集帶隊

◎參考資料:
漫談台灣電業的前世今生(一)-【前世篇(1)】 | Gordoncheng's Blog (wordpress.com)
‧ 徐鍾珮女士文選⑴——發現了川端橋 - 只能想到那裡說到那裡 - udn部落格
關於我們∣紀州庵文學森林 | Kishu An Forest of Literature
 臺北城南了覺寺全景|國家文化記憶庫 2.0 (culture.tw)
‧ 消失的水岸風光 / 凌宗魁
  (1) Facebook


【更多走讀.散步】

走巷弄尋水路
 水路交織的脈絡-走訪瑠公圳x大灣草圳計畫x台大醉月湖
 探訪城市裡的古水路:瑠公圳大安支線(校園篇)
 探訪城市裡的古水路:瑠公圳大安支線(社區篇)龍安坡x聖母宮x濂讓居
 東區大河傳說-忠孝東路有條河(上篇)
 東區大河傳說-忠孝東路有條河(下篇)
 霧裡薛圳第三支線:溫州街52巷x龍泉市場x奇幻怪怪屋x浦城街
 霧裡薛圳第二支線(一)愚公河x圳溝上的鐵皮屋x消失的龍池
 霧裡薛圳第二支線(二)和平東路周學普故居、金華街、麗水街、永康街



城東
 穿越齊東街,走讀清代米路古道、東城外最美日式宿舍群x東門土地公傳奇
 漫步幸町-齊東詩舍《臺灣文學基地》日式宿舍群x台北最美文學聚落
 漫步幸町《臺北琴道館》聆聽古琴、欣賞齊東街最美日式建築x臺北書道院
 大安庄歷史散步。新生南路一段日式建築 x 建國南路清代古厝
東城門外的天空:李鎮源故居x紹興南村x中正紀念堂今昔
跟著水瓶子老師,走讀東門。臺北刑務所x華光社區x四六事件x金華官邸x青田七六


城西(萬華.西門町.大稻埕)
新起町至入船町的京都奇遇(一)西門紅樓x西本願寺x法華寺x心起町
新起町至入船町的京都奇遇(二)三十三間堂x三秀打鐵店x艋舺謝宅x青草巷
 艋舺巷弄探險趣!清代古早巷x神秘清茶巷x華西街摸乳巷x啟天宮傳奇x華江整宅
 西門町的前世今生。紅樓x天后宮x電影街x慈雲寺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前篇>千秋街x李春生紀念教堂x永樂市場x六館街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中篇>中和紡織x甘谷街x藝旦酒樓x蔣渭水大安醫院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後篇>波麗路x圓環今昔x寧夏夜市
 大稻埕南段之旅-貴德街x陳天來故居x霞海城隍廟x太平町x法主公廟
 巷弄學人文導覽-遺跡隱味.從河溝頭到新起町-機器局遺構x西寧市場x慈雲寺x艋舺將軍廟


城內
 百年榮町建築與商業傳奇(一)西門x日日新報社x電話交換所x臺北信用組合
 百年榮町建築與商業傳奇(二)菊元百貨x和泉時計x西村商社x大倉本店x辻利茶鋪
 百年榮町建築與商業傳奇(三)西尾商行x新高堂書店x一六軒x古倫美亞唱片
 臺北府城門的前世今生
 從火車票房到四鐵共構--台北車站小故事


城南(古亭)
 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萬新鐵路x廈門街
古亭巷弄遊蹤(一)金門街、同安街、廈門街、萬新鐵路古亭町x川端橋
古亭巷弄遊蹤(二)詔安街x善化堂x漳州警察新村
漫步錦町(一):從金華街穿越舊時空!錦町日式宿舍群x錦安古物市場
漫步錦町(二):百年油杉與山林課日式宿舍x臺灣電力株式會社
小山逛逛-蟾蜍山聚落探險趣x發現古圳道
藝居共生-寶藏巖歷史聚落散步
消失的眷村記憶-漫步永春街嘉禾新村
走走汀州路,尋找消失的萬新鐵路:公館x水源地x仙公廟x霧裡薛圳
從古亭到龍匣口:南昌路x孫立人將軍官邸x劉真校長故居x戴炎輝寓所
從南菜園到南昌公園:牯嶺街x百年骨科診所x方東美寓所x高等官職務宿舍

漫步昭和町(青田街/溫州街)
 漫步昭和町。尋找清代水圳、日式建築與人文<北溫州>大院子x臺靜農故居x殷海光故居
 漫步昭和町。尋找清代水圳、日式建築與人文<南溫州>加羅林魚木
 浴火重生「大院子」溫州街最美的日式老屋x玻璃屋歐風餐廳
漫步昭和町-青田街日式家屋(一)16棟紀錄x青田書院x青田七六x遊山茶訪
漫步昭和町-青田街日式家屋(二)6棟紀錄x聲音光年x青田茶館x和合青田
走進臺北最美一條街!水瓶子老師講解老房子「青田七六」
百年相機品牌Leica進駐青田街,日式老屋打造「台北徠卡之家」
此巷不通-和平東路二段秘巷。沾美藝術庭苑x電影《飲食男女》拍攝地

南港.內湖.松山
 黑鄉到黃金,南港蛻變ing!茄苳公傳奇x闕家古厝x懷舊街屋x經貿園區
 內湖人文風情畫。梘頭福德祠x公民會館x水圳路x金龍禪寺
 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居
 虎豹老霸王:松山奉天宮、永春陂濕地公園

士林.北投
 留住老北投!漢埔融合四百年(一)北投教堂x幸福牌自行車x貨物轉運站x北投市場
 留住老北投!漢埔融合四百年(二)新北投車站x磺田福佑宮x番仔厝x周氏節孝坊
 官邸、水圳與士林新街之旅(上篇)士林官邸X福德洋圳
 官邸、水圳與士林新街之旅(下篇)郭家古厝X慈諴宮與潘宅X士林市場

淡水
 走一夏淡江大學(五虎崗X海事博物館X宮燈步道X牧羊草坪X克難坡)與殼牌倉庫
 搭輕軌遊滬尾-重返清法戰爭古戰場、走讀淡水生態之美。程氏古厝x公司田溪x沙崙海岸x石滬心
 搭捷運遊淡水-漫步重建街山城聚落、體驗日式老屋之美。屎礐渡頭x米市土地公x戀愛巷x落鼻祖師x日本警官宿舍
「胡」說淡水四大廟宇與老老街(上篇)施坤山與黃東茂X敗滬尾X鄞山寺
「胡」說淡水四大廟宇與老老街(下篇)清水街龍山寺X清水祖師巖X重建街

新店木柵
 搭纜車上貓空!挑戰千階步道、細說百年古剎「木柵指南宮」
 輕舟擺渡尋訪遺世獨立的桃花源-灣潭x和美礦坑x董振良導演

新莊蘆洲
 響徹世界的鼓聲「响仁和」製鼓達人王錫坤x臺灣神社獨木大鼓
 新莊水文人文巡禮<上>百年古圳x保元宮x地藏庵x廣福宮x文昌祠
 新莊水文人文巡禮<下>港口與廟街x慈祐宮x戲館巷x挑水巷x米市巷x潮江寺
蘆荻泛月(一)記憶河上洲_蘆洲李宅x湧蓮寺x保和宮x馬偕行腳x古早味切仔麵
蘆荻泛月(二)鷺洲隨筆_尋訪和尚港與洋樓古厝x鄧麗君之路x大廟口切仔麵
繁華落盡番仔園:浮洲茉莉花巷古厝群x濕地生態走讀

中和永和
搞不懂中和?!走讀瓦磘溝、廟子尾溝x廟美街x枋寮老街

更多..
東北角卯澳漁村,百年石頭屋-吳家樓仔厝x提籃觀音x小卷米粉

arrow
arrow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