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5510C.jpg

走入台北第一條指標性意義的西門徒步區。
聆聽紅樓的建築歷史人文故事,商店街的特色與今昔。
中華路、新世界、今日百貨、來來百貨...
西門町的前世今生,一一來解謎!


捷運西門站前,有一座台北城模型。先過來瞧瞧!

IMAG5496.jpg
【築起。台北城】

遠在清治時代,朝廷因臺灣南部牡丹社事件,體認到臺灣在戰略地位的重要性,所以打算在北部建立一座堅固的城池,將重要行政機構放在城廓內。
選定當時已發展的艋舺與大稻埕一帶,因而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稱。

這座城池由承恩門(北門、景福門(東門,麗正門(南門,重熙門(小南門,寶成門(西門五座城門及城牆築起,稱做台北城。又叫臺北府城

延伸閱讀:臺北府城-東門、西門、南門、小南門、北門

Inked全螢幕擷取 20211220 下午 041333_LI.jpg
(上)北門|東門
(下)南門|小南門(圖片來源:維基百科資源共享)

2019.032.jpg
西門(圖片來源:維基百科資源共享)
  

然而這座歷經多任清朝官員主持才建好的城池,真正存在的時間不到30年。

1895年日本治理台灣時,為了街地整理和疏通道路,從1899年起陸續拆除城牆,到1904年拆除完畢,走入歷史。
原本五座城門也打算一併拆除,不過,由於1900年拆除西門之後,遭到民間強烈反彈,讓總督府改變計畫,留下了北門、東門、南門和小南門。

保留下來的城門,原本是中國南方閩式建築的紅瓦城樓,然而卻在1966年被當時的台北市政府以「整頓市容以符合觀光需要」為由,將東門、南門改建為風格迥異仿北方宮殿式的琉璃瓦頂亭閣式建築,小南門也一併整形,原貌盡失,僅城門基座保持原狀

北門原本也在改建之列,不過當時因為計畫要在忠孝西路上興建高架道路、打算拆除北門,不再改建。北門高架橋開工時,在學者極力爭取下,市府同意修改興建方案,不拆北門,才讓北門幸運逃過一劫

(上)北門|東門
(下)南門|小南門

2018.121.jpg

台北城的模型四周立有雕像。坐姿的是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前方有兩位年輕人拿手機在自拍,有跨越古今之意涵。有趣的是劉銘傳也學年輕人喝著星巴克呢!(笑) 
IMAG5488.jpg IMAG5490.jpg
【拆牆闢建三線路。填土改地西門町】

日本人拆掉城牆之後,以舊城牆的土地與基石為準,興建了寬度四十公尺的臺北環城道路「三線路」,1909年(明治42年)正式完工。

所謂三線路,是指仿照歐洲都市規劃的道路,在路中央設置2塊綠地,做分隔島的三線車道。
此外,三線路沿線還刻意營建仿西洋式建築,景觀秀麗,饒富異國情調,當時曾有「東方小巴黎」之稱。

日本昭和初年間(約1930年代),臺灣引進西洋風俗,開始興起自由戀愛風氣,三線路一帶成為臺北市區內約會散步的好地方。
在膾炙人口的台灣歌謠《月夜愁》第一段歌詞中

月色照在三線路,
風吹微微,等待的人那昧來


充分表達出在三線路焦急地等待戀人的心情。


日治時期台北三線路(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日治時期台北三線路.jpg

西門町因為位於台北城的西門外而得名。原本只是艋舺北邊的低窪沼澤地,一片荒涼。

日治時期,日本人想要仿效東京淺草,在此設立休閒商業區。最早的娛樂設施1897年的台北座、1902年的榮座(現為新萬國商場)、新世界館(1920年。現為真善美戲院)提供日人採購生活所需的西門市場(今西門紅樓)等。新世界館旁的街道稱為片倉通,有許多日本料亭。

拆掉西
門蓋了橢圓公園(今中華路、寶慶路、衡陽路交會圓環),作為市民遊憩處。成都路上也有專供日本子弟就讀的「台北市第五尋常小學校」(1915年,現今西門國小)。


左邊圓頂建物是新世界(現真善美戲院)(圖片來源:張哲生粉絲頁 鄧秀璧攝於1957
7217625_orig.jpg
不過,當時的淡水河經常氾濫成災,每逢大雨,水會從淡水河淹到西門城牆處,以致家家戶戶整天泡在水中,蚊蠅孳生疾病叢生,雨量大時,河水還會倒灌到街市農田造成嚴重損失,居民痛苦不堪。

當時台北廳長井村大吉為了解決水患及衛生問題,便決定將低窪沼澤進行填土改地從1914年(大正3年)到1917年,歷時3年一共埋地12萬坪。 

填地後所產生的新土地,規劃成在台日本人的移住專區。西門町一方面介於繁榮的艋舺和大稻埕之間,另一方面也臨近城中重要政府機關,加上原本的大型娛樂場所,繁華盛極,此地成為萬華、大稻埕、城內三軸輻輳的娛樂鑽石地,時至1930年代,西門町是日本人認為的大東亞共榮圈亞洲娛樂樣版重鎮。



西門圓環 _國家資料庫.jpg
1960~1990年橢圓公園(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百年更迭。歷史紅樓】

台北建城之後,劉銘傳擔任臺灣巡撫,初闢新起街成為常民聚集採買地;日治初期,搭建簡易菜市場,提供移民日人日常生活所需。
1900年擴建新起街市場,是一座示範市場,特別注重衛生。隔了幾年,日本人再度改建市場,1908年由設計師近藤十郎設計的「西門市場」正式落成。西門市場又稱「新起街市場」,也就是現在的「西門紅樓」。

西門市場造型相當特別,是由一座八角型的二層樓建築,與十字型磚造建物結合。由於西門市場周邊曾經是人依稀疏的沼澤與墓地,因此民間也有一說是包含了「八卦」及「十字架」的意象在內,用以鎮壓孤魂野鬼,祈求平安。紅樓鬧鬼的事,我以前也聽過不少,所以一直都不太敢接近紅樓XD

IMAG5525.jpg
但根據北市文資委員李乾朗表示,並無正式文獻記載近藤十郎設計紅樓的「八角堂、十字型」規劃是做為驅邪避邪的「八卦、十字架」
他認為,這大概是台灣人的聯想。都市總會有許多故事,常是老一輩口耳相傳,「屬於美麗的傳說」。



台北西門市場.jpg
↑日治時期的西門市場(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作為第一座公有示範市場的西門市場,不但衛生良好、而且設備先進,還特地從美國引進最新冷藏設備、製冰機等,是非常現代化的市場。以現今來講,就是屬於微風等級的貴婦超市。

1945年日本戰敗引揚,國民政府接手,台北湧入大批外省移民,西門市場變身劇院,展開紅樓劇場輝煌的演藝盛世。滬園京劇、紅樓書場、黃金話劇、雙口相聲成為移民的心靈慰藉。1997年,紅樓列為三級古蹟,並熄燈歇業。

然而,2000年一場大火卻燒毀了十字樓及廣場的違建,至此,紅樓才浴火重生,再啟新頁。

歷經幾番波折,現在的「西門紅樓」是一座結合劇場、茶坊、市集、文創空間、展場等的多功能場所,更定位為台北市的「西門接待客廳」。



IMAG5302.jpg
IMAG5510.jpg
紅樓不知從何時開始,成了同性戀者的聚集場所。南側的二層樓商店街,都是18禁的情趣用品店。
從商店街二樓眺望紅樓

IMAG5292.jpg
1928年南廣場商店街啟用時,共有35間商店,四周由圍牆環繞。主要出入口有二,一為面向圓環、另一個是在內江街25號,每一個出入口各設有2座門柱。戰後,市場一時無人管理,居民便隨意在空地搭建攤棚與店屋,並拆毀了門柱,實在可惜。
不過,就在2003年,台北市政府整頓西門市場時,赫然在內江街發現了其中一根門柱!

此門柱是以混凝土空心磚堆砌而成、門柱中間有2組菊花造型鎖頭,頂
蓋上頭立有座燈,整體造型融合了東西建築風格。現在此門柱放在南側商店街的樓梯下展示。若不是導覽老師特別說明,還真不會發現這裡藏有見證歷史的重要寶物呢!

不過,仔細比對老照片,這根門柱的高度似乎矮了一大截,只有實際高度的2/3,仔細數一下老照片內門柱的空心磚,一共有12層,現存的柱子只有7層。可是,古蹟解說板上,卻未載明它的正確比例規格。(古蹟保存方式真的很草率...)

IMAG5511.jpg
IMAG5508.jpg
從這張老照片可以清楚看到當年的門柱,從前方站立的2人,亦可推估比例(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20080111_10.jpg
接著往八角堂後方走。十字建物雖曾遭到祝融,但整修後已恢復原貌。
IMAG5521.jpg
IMAG5512.jpg
西門市場右側後方,有一間水泥造的八角建物,是當時的便所(廁所),現做為儲藏室。
由於日本人認為廁所容易孳生細菌,影響市場衛生,所以特地把廁所獨立設置在市場外面。

IMAG5515.jpg 
紅樓的北側原本有一間興建於1911年的「台北稻荷神社」。全檜木打造兩層樓之社務所,一樓為公共集會所,二樓作為神前結婚會場。主祭祀倉稻魂命(掌管財富、守護農業生產和民眾生命之神),神社前置有石雕狐狸,為稻荷神社的守護獸。當時有許多日本人信奉。

1945年,遭到美軍轟炸全毀(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2018-07-11_23_06_01-003566012311060701.jpg 284441753_m.jpg
西門市場的配置圖。清楚可見本館、外店(商店街)、稻荷神社與便所等(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1939台北西門市場及稻荷神社.jpg
【西門町 今昔比一比】

眺望西門圓環。右前方黑色大樓,就是從前北門(寶成門)的位置,現有寶成門舊址石碑和模型,捷運四號出口前有「北門意象」裝置藝術。

錢櫃後方的莊立德旅館海霸王餐廳,是「台灣日日新報社」的舊址。

「台灣新報」與「台灣日報」在1898年合併為「台灣日日新報」,是日治發行量最多、時間最長的報紙。1944年配合總督府戰時言論管制,與其他五家報業合為「台灣新報」,戰後國府接受更名「台灣新生報」。建物已無留存。
IMAG5300.jpg
西門(寶成門)舊址碑與模型
SelfieCity_20190105190823_org.jpg

SelfieCity_20190105190917_org.jpg
SelfieCity_20190105190853_org.jpg
西門意象裝置藝術

SelfieCity_20190105191002_org.jpg
眺望西門圓環。東西向的大馬路是成都路。與成都路垂直的是漢中街。
IMAG5299.jpg
先從最寬的成都路開始走逛西門町
IMAG5526.jpg

IMAG5527.jpg
大約走120公尺,從騎樓看到接連兩家咖啡廳招牌,蜂大咖啡和南美咖啡。兩家都西門町數一數二的老字號咖啡廳。

IMAG5528.jpg

IMAG5531.jpg
外觀老舊不起眼的「蜂大咖啡」,1956年創業至今已63年,老闆曹志光原本是經營家族的養蜂貿易事業,因一次偶發事件被蜂螫傷,救回一命,後來陰錯陽差轉做咖啡廳。

自行進口、烘焙咖啡豆,以虹吸式酒精燈現煮的傳統咖啡,是創店老闆曹志光的堅持,也是老店能夠持續飄香超過半世紀的原因。

蜂大咖啡(成都路42號)
IMAG5542.jpg還有店門口玻璃櫥櫃、玻璃罐,裝滿了傳統糕餅,讓人垂涎。滿滿都是讓人懷念的傳統味道。
尤其是合桃酥、小時候我超愛吃的~~好懷念。

IMAG5534.jpg
IMAG5533.jpg
蜂大咖啡隔壁的「南美咖啡」,1956年由王振富先生創立,原本是一間叫「樂園麵包」的西點蛋糕店,後於1962年成立南美股份有限公司,並將店名改為「南美咖啡」專營咖啡豆品之進口、烘焙與販售。是台灣最早進口咖啡生豆、自行烘焙的咖啡館。
在四、五十年前咖啡還不普遍、流行的年代,南美咖啡可是引領台灣烘焙咖啡的大前輩呢!
店內氣氛感覺很舒服,有機會一定進來嚐嚐



現在的老闆王先生是第三代?(我有點忘了)不但熱情講解,還讓我們這一群不速之客入店隨意參觀拍照,打擾到店內客人金拍謝︿︿

IMAG5538.jpg
南美咖啡(成都路44號)

IMAG5544.jpg
二樓座位寧靜雅致,很適合來這閱讀、喝咖啡。靠窗座位還能眺望成都路街景。正對面就是臺北天后宮
IMAG5546.jpg

IMAG5547.jpg
【弘法大師與臺北天后宮】

過馬路,來到南美咖啡正對面的「臺北天后宮」。臺北天后宮最早是在1746年(清乾隆11年)建廟於艋舺,名為「新興宮」。二次大戰爆發,日本官方以開闢防空道路為由、徵收土地拆除新興宮,信徒便將神像與神器,暫時安奉於艋舺龍山寺後殿。

二戰結束,信眾申請遷宮,在教育局長黃啟瑞的安排下,將媽祖盛大迎到位在成都路上的「弘法寺」(戰後改「慈光禪寺」)。
媽祖入廟後改名「台灣省天后宮」,隔年,附近失火延燒到天后宮,弘法寺建物及清朝文物俱毀。因經費短缺,只能以木板搭建陋廟,至1967年才募款改建,並配合台北升直轄市,改名為「臺北天后宮」。


原址「弘法寺」興建於日治時期1910年,供奉弘法大師,是高野山真言宗臺灣總本山。
新興宮剛遷進弘法寺時,本無供奉弘法大師,後因有信徒被弘法大師託夢,說弘法大師神諭,此廟本為其寺,戰後雖改奉媽祖,仍應祀奉弘法大師神像,以示紀念。阿彌陀佛啊!廟方聽了豈敢不從,立刻闢側殿奉祀弘法大師。

 

IMAG5549.jpg

IMAG5551.jpg
台北天后宮到處可見到黃啟瑞這名字,由此可知遷廟一事他的功勞不小

IMAG5555.jpg
正殿供奉媽祖、側殿供奉弘法大師
IMAG5572.jpg
IMAG5573.jpg
日治時期的弘法寺(圖片來源:意象台灣網站)木造建物已燒毀殆盡
弘法寺.png 弘法寺.jpg

台北天后宮前院內的弘法大師銅像。戴斗笠、手持著法杖是大師的經典形象,是他曾經走遍四國八十八寺的標準打扮。
IMAG5568.jpg
IMAG5567.jpg

現位於台北天后宮一角的日治時期的佛像群。其中最右邊上方刻著釋迦字樣的石佛,是台北四國八十八所靈場的第一番本尊釋迦如來。

大正14年(1925年),鎌野芳松等真言宗弘法寺信徒為了祈求同胞幸福、台灣繁榮而發願創設「台北新四國八十八箇所靈場」。其構想源自弘法大師空海在四國開創的「四國八十八箇所」,選定台北市內、圓山、芝山岩、草山、竹子湖、北投等各處安置本尊,稱為台北四國八十八所石佛。

這是我第一次知道台北有這樣的故事。日本四國八十八所靈場朝聖之路,現在很夯啊,被日本人列為一生必訪,還有歐洲也有朝聖之路。反觀臺灣,這些文化資材都沒有妥善保存,好好運用,非常可惜。以前我都覺得臺北超無聊、現在才知道台北好好玩,但我們實在太缺少說故事的人。


IMAG5577.jpg

【西門徒步區 最潮電影街】

逛完成都路,回到西門圓環路口,這是漢中街口的【新世界大樓】
過去是日治時期最大的電影院【新世界館】,可容納一千七百多名觀眾。戰後國民黨接手,改名「新世界戲院」,之後興建大樓,裡面有商家、戲院。誠品116、麥當勞都曾進駐。現為中影集團經營「真善美戲院」及H&M台北旗艦店。
一時期,台北好流行帷幕玻璃啊!但我真心覺得美感差好多


新世界大樓(成都路13號)
IMAG5579.jpg
 14656259_10154193071894531_7683324635347654910_n.jpg

穿過峨眉街,來到漢中街上的【絕色影城】。
絕色影城的前身是萬國戲院(1952~1995年),萬國應該是四五六年級生共同的回憶吧!

絕色影城(漢中街52號)
IMAG5588.jpg

在萬國戲院之前,日治時期是【榮座】。落成於1902年10月,初名為「榮座」,後易名為「共樂座」,由當時台灣劇場株式會社所經營,以演出日本戲劇為主,是當年最具規模的表演場地,可容納一千五百名觀眾。

日式木構造建築,正面入口採「唐破風」,山牆構成獨特意象,建築外觀以日式木作格狀欄杆,層層水平堆疊,饒富古味。
這一棟是不是美暈了,如果能留存到現在,世界各國的旅客都會特地來臺朝聖了!

IMAG5587.jpg

白天的西門町徒步區,店家還沒開門,但還是有不少年輕人及觀光客在四處走逛。
IMAG5594.jpg


在錢櫃、好樂迪等KTV還未盛行的年代,年輕人想聽歌都是去民歌、西餐廳,而老一輩的,還會去「歌廳」,也就是所謂的紅包場。一個可以聽歌、聊天,排解鄉愁的地方。
目前西門町只剩下兩間歌廳,其中一間是位在漢中街的「漢聲歌廳」。
導覽老師說,漢聲歌廳還有在營業,前幾天他還特地上樓去見學。收費不高,裡面的小姐跟照片出入頗大就是。。。
時代在改變,歌廳吹熄燈號是遲早的事,有興趣的朋友快去瞧瞧(笑)。


漢聲大歌廳(漢中街42號)

IMAG5596.jpg

 

IMAG5602.jpg

漢中街50巷,武昌街與西寧南路之間,是「西門町紋身街」
從前,紋身總會給人負面印象、走江湖的標誌。2010年電影《艋舺》大賣,阮經天在片中變身為1980年代滿身刺青、手拿扁鑽的黑道狠角色。(但是帥透了XD)隨之也興起一股刺青熱潮。

隨著社會風氣逐漸開放,刺青人口逐年增加,刺青、穿耳洞,已成為流行的一環,不再專屬於黑社會,或青少年必須偷偷摸摸,背著父母去做的事。
2012年9月20日,西門町更豎立新招牌「西門町紋身大街」,像是在昭告大眾,刺青是可以將西門町的潮流與文化結合在一起的。

 

IMAG5609.jpg

IMAG5614.jpg

這家KEVIN刺青店,是刺青街上的名店,開店已20年,李姓老闆Kevin曾在電影 《賽德克.巴萊》擔任紋身技術指導,跟電影圈關係很好,店門外貼滿藝人的照片。是西門町紋身文化的推手。
KEVIN刺青(漢中街50巷8號)
IMAG5611.jpg

走出刺青街,左轉來到西寧南路上的【萬年商業大樓】。
萬年商業大樓,當年由台北名建築師蔡柏鋒負責打造,1973年10月6日開幕營業。前身是「國際戲院」

西門町裡蘊含了豐富的青少年文化,在五、六年級生的年少記憶中,肯定少不了萬年商業大樓。
模型店、運動用品店、還有B1美食街不能錯過的金園排骨。還記得當年滑冰運動相當風行,萬年大樓裡的『萬年冰宮』更是當時重要的遊樂場。(我是沒去過啦~很可惜)
1973年開始營業至今將近50年,大樓外觀已顯老舊,礙於時間關係,我們沒有進去參觀,不知年少記憶裡的店家,可否安好?


萬年商業大樓(西寧南路70號)

IMAG5616.jpg
IMAG5618.jpg
從西寧南路右轉回到成都路,會看到「上海老天祿滷味」是許多遊客來台北採買伴手禮的名店。有許多港星喜愛,是相當傳統道地的滷味店。

IMAG5621.jpg

接著往前走來到昆明街口。是西門町當今設備最頂級的戲院【國賓大戲院】。國賓大戲院原址早期是「芳乃館」,是台灣日治時期第一家兼做電影放映劇場「芳乃亭」的分館,後來轉手變成了「新高館」。
戰後,新高館又改成了老一輩台北人還有些印象的美都麗戲院。美都麗戲院在老舊拆除之後,一九六五年才是現今的國賓大戲院。

還記得第一次進國賓大戲院,是看電影《鐵達尼號》。超大型螢幕、環繞音響設備,非常震撼。現仍是西門商圈的地標

國賓大戲院(成都路88號)
IMAG5623.jpg

國賓戲院前身「美都麗戲院」
IMAG5624.jpg
峨嵋立體停車場
IMAG5639.jpg

轉進昆陽街26巷,美國街,又稱塗鴉街,一路上滿滿都是風格獨特的街頭塗鴉,一不留意可能會忽略的轉角
IMAG5645.jpg
有別於近年來常見非授權卡通圖案的彩繪村,這裡塗鴉感覺更多元,更嬉皮、自由、奔放
IMAG5655.jpg

IMAG5661.jpg

IMAG5662.jpg

IMAG5664.jpg

IMAG5665.jpg

IMAG5666.jpg

IMAG5671.jpg
這裡的塗鴉風格多樣,各有特色,有充滿幽默感的美式塗鴉,也有線條細緻的寫實插畫,而且越往裡走越讓人嘖嘖驚奇,臺灣真的不缺人才啊!

武昌街120巷,宛如一個流動的街頭藝廊!
IMAG5680.jpg
IMAG5681.jpg
而這背後重要的推手,是將塗鴉藝術分布在各角落的團隊Citymarx、推展單位藝青會、以及居酒屋 西門靖,讓西門町後街成為「塗鴉街」。
臺灣早期的街頭塗鴨藝術,被認為是亂畫、破壞市容景觀的殺手,尤其西門町的後巷一片死寂,成了遊民、流浪漢聚集場地。

多年來Citymarx及藝青會協助文化圈舉辦許多大大小小塗鴉、街舞、饒舌、滑板、BMX活動推廣,才逐漸扭轉塗鴉的負面印象,也活絡的西門町的朝氣

IMAG5674.jpg

IMAG5677.jpg
茂密的樹林後方,是「臺灣瓦斯會社瓦斯製造所」的廠房,日治時期是台北最早生產煤氣的現代化工廠,戰後改組成立「台北市煤氣有限公司」,1967年停工。

閒置三十多年後於2005年改為台北市電影主題公園。

IMAG5678.jpg

IMAG5682.jpg

IMAG5685.jpg
 

IMAG5691.jpg
電影公園內的幾棟建物,可做展場、電影欣賞、文創商品賣場

IMAG5693.jpg

IMAG5698.jpg

IMAG5705.jpg
電影主題公園外這一幅是商業廣告牆面,一樣是用塗鴉風格呈現。
IMAG5702.jpg

電影主題公園周邊公園圍牆、公寓壁面,全是塗鴉者的天堂!
前方隨意停了一輛重機,上面放了一頂安全帽,也是塗鴉風格!

IMAG5699.jpg

電影主題公園的對面康定路上,有一間用輕鋼架圍起,整修中的廟,是「晉德宮」,又叫艋舺助順將軍廟。
助順將軍廟因位在大稻埕與艋舺之間的重要道路上,自古以來周邊就是族群角逐之地,因此也是西門町的"角頭廟"。

助順將軍廟創建於清乾隆年間,主祭助順將軍是明末忠臣,泉州人感念其忠貞,建廟奉祀。
廟宇建築原本有二殿,前殿已經因康定路拓寬被拆除,現只存正殿。正殿為歇山重簷屋頂建築,是台北市內現存木結構歇山重簷屋頂建築之一。現為臺北市定古蹟,整修中。

更多助順將軍廟的故事,可參考這一篇:台北巷弄學人文導覽【從河溝頭到新起町】


晉德宮(康定路13號)
IMAG5718.jpg

IMAG8551.jpg

IMAG5717.jpg 

環河南路周邊聚集許多五金舊貨店

IMAG5723.jpg
轉到漢口街,連排的紅色磚瓦屋,外觀美麗整齊。這一棟的山牆、柱子雕刻都很漂亮,保存得很好,實在太用心了(感動)
據說這棟老屋的後代是一位建築師,他很用心修復了祖厝, 並且希望可以登錄為歷史建築,世世代代永遠留存

IMAG5727.jpg
樓是蔬食餐廳【小小蔬房 Xiao Xiao Place】
IMAG5750.jpg
市定古蹟「慈雲寺」位於萬華區漢口街一一九、一二一、一二三號,是日治時期西門外填地計畫之後所建造的佛寺。
的倡建者為張氏,西元1924年籌資建造這座齋堂式的佛寺,在鬧市之中別有天地,頗為難能可貴。寺內供奉觀音菩薩,香火並不盛,但益顯得清幽與寧靜。慈雲寺在戰後曾修建左右次間,但主體部分仍為大正年間紅磚造之構造,它的樓板使用工字鋼樑,當時屬於進步的構造。

IMAG5735.jpg
慈雲寺(漢口街119號)
慈雲寺是在日治時期都市計畫實施之後才建造的,所以配合騎樓寬度在寺前設置磚栱廊,有如拜亭。磚栱施工精美,構造合理,它的二樓為陽台。寺的內部使用工字鋼樑,但二樓全為傳統的木結構,除了明間的神龕以外,左右還留設一些房間供居住之用,可說是將寺廟與住宅巧妙地結合起來。慈雲寺的建築空間設計頗具特色,裝飾樸素,在台灣的寺廟中屬於罕見之作品。

講到慈雲寺,就不能不提蔣渭水。蔣渭水有一位小老婆陳甜,在他過世後出家,出家的寺廟就是慈雲寺。據說二樓還保存了她的眠床。

蔣渭水與陳甜的故事可參考
【這一篇】

IMAG5748.jpg
拱型騎樓

IMAG8543.jpg
今天的導覽,就在慈雲寺畫下句點。

早已飢腸轆轆,趕緊去覓食囉~
沿著漢口街往中華路方向走,看到一間小店排了長長的人龍!
在不熟門路的情況下,吃民間排隊店肯定不會錯!
控肉燉到軟爛入味,米也煮的粒粒分明,一口飯一口肉,再來一碗味增湯,好吃!

大推!黃記老牌燉肉飯(漢口街二段25號)

IMAG5753.jpg


感謝台北市安全漫遊協會
宋良俊老師導覽

2019/3/14


參考引用資料
台北都市傳說
張哲生臉書
維基百科
台灣老戲院文史地圖
1919台北建築遺產展
台灣散步


【更多走讀.散步】

走巷弄尋水路
水路交織的脈絡-走訪瑠公圳x大灣草圳計畫x台大醉月湖
探訪城市裡的古水路:瑠公圳大安支線(校園篇)
探訪城市裡的古水路:瑠公圳大安支線(社區篇)龍安坡x聖母宮x濂讓居
東區大河傳說-忠孝東路有條河(上篇)
東區大河傳說-忠孝東路有條河(下篇)
霧裡薛圳第三支線:溫州街52巷x龍泉市場x奇幻怪怪屋x浦城街
霧裡薛圳第二支線(一)愚公河x圳溝上的鐵皮屋x消失的龍池
霧裡薛圳第二支線(二)和平東路周學普故居、金華街、麗水街、永康街



城東
穿越齊東街,走讀清代米路古道、東城外最美日式宿舍群x東門土地公傳奇
漫步幸町-齊東詩舍《臺灣文學基地》日式宿舍群x台北最美文學聚落
漫步幸町《臺北琴道館》聆聽古琴、欣賞齊東街最美日式建築x臺北書道院
大安庄歷史散步。新生南路一段日式建築 x 建國南路清代古厝
東城門外的天空:李鎮源故居x紹興南村x中正紀念堂今昔
跟著水瓶子老師,走讀東門。臺北刑務所x華光社區x四六事件x金華官邸x青田七六


城西(萬華.西門町.大稻埕)
新起町至入船町的京都奇遇(一)西門紅樓x西本願寺x法華寺x心起町
新起町至入船町的京都奇遇(二)三十三間堂x三秀打鐵店x艋舺謝宅x青草巷
艋舺巷弄探險趣!清代古早巷x神秘清茶巷x華西街摸乳巷x啟天宮傳奇x華江整宅
西門町的前世今生。紅樓x天后宮x電影街x慈雲寺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前篇>千秋街x李春生紀念教堂x永樂市場x六館街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中篇>中和紡織x甘谷街x藝旦酒樓x蔣渭水大安醫院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後篇>波麗路x圓環今昔x寧夏夜市
大稻埕南段之旅-貴德街x陳天來故居x霞海城隍廟x太平町x法主公廟
巷弄學人文導覽-遺跡隱味.從河溝頭到新起町-機器局遺構x西寧市場x慈雲寺x艋舺將軍廟


城內
百年榮町建築與商業傳奇(一)西門x日日新報社x電話交換所x臺北信用組合
百年榮町建築與商業傳奇(二)菊元百貨x和泉時計x西村商社x大倉本店x辻利茶鋪
百年榮町建築與商業傳奇(三)西尾商行x新高堂書店x一六軒x古倫美亞唱片
臺北府城門的前世今生
從火車票房到四鐵共構--台北車站小故事


城南(古亭)
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萬新鐵路x廈門街
古亭巷弄遊蹤(一)金門街、同安街、廈門街、萬新鐵路古亭町x川端橋
古亭巷弄遊蹤(二)詔安街x善化堂x漳州警察新村
漫步錦町(一):從金華街穿越舊時空!錦町日式宿舍群x錦安古物市場
漫步錦町(二):百年油杉與山林課日式宿舍x臺灣電力株式會社
小山逛逛-蟾蜍山聚落探險趣x發現古圳道
藝居共生-寶藏巖歷史聚落散步
消失的眷村記憶-漫步永春街嘉禾新村
走走汀州路,尋找消失的萬新鐵路:公館x水源地x仙公廟x霧裡薛圳
從古亭到龍匣口:南昌路x孫立人將軍官邸x劉真校長故居x戴炎輝寓所
從南菜園到南昌公園:牯嶺街x百年骨科診所x方東美寓所x高等官職務宿舍

漫步昭和町(青田街/溫州街)
漫步昭和町。尋找清代水圳、日式建築與人文<北溫州>大院子x臺靜農故居x殷海光故居
漫步昭和町。尋找清代水圳、日式建築與人文<南溫州>加羅林魚木
浴火重生「大院子」溫州街最美的日式老屋x玻璃屋歐風餐廳
漫步昭和町-青田街日式家屋(一)16棟紀錄x青田書院x青田七六x遊山茶訪
漫步昭和町-青田街日式家屋(二)6棟紀錄x聲音光年x青田茶館x和合青田
走進臺北最美一條街!水瓶子老師講解老房子「青田七六」
百年相機品牌Leica進駐青田街,日式老屋打造「台北徠卡之家」
此巷不通-和平東路二段秘巷。沾美藝術庭苑x電影《飲食男女》拍攝地

南港.內湖.松山
黑鄉到黃金,南港蛻變ing!茄苳公傳奇x闕家古厝x懷舊街屋x經貿園區
內湖人文風情畫。梘頭福德祠x公民會館x水圳路x金龍禪寺
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居
虎豹老霸王:松山奉天宮、永春陂濕地公園

士林.北投
留住老北投!漢埔融合四百年(一)北投教堂x幸福牌自行車x貨物轉運站x北投市場
留住老北投!漢埔融合四百年(二)新北投車站x磺田福佑宮x番仔厝x周氏節孝坊
官邸、水圳與士林新街之旅(上篇)士林官邸X福德洋圳
官邸、水圳與士林新街之旅(下篇)郭家古厝X慈諴宮與潘宅X士林市場

淡水
走一夏淡江大學(五虎崗X海事博物館X宮燈步道X牧羊草坪X克難坡)與殼牌倉庫
搭輕軌遊滬尾-重返清法戰爭古戰場、走讀淡水生態之美。程氏古厝x公司田溪x沙崙海岸x石滬心
搭捷運遊淡水-漫步重建街山城聚落、體驗日式老屋之美。屎礐渡頭x米市土地公x戀愛巷x落鼻祖師x日本警官宿舍
「胡」說淡水四大廟宇與老老街(上篇)施坤山與黃東茂X敗滬尾X鄞山寺
「胡」說淡水四大廟宇與老老街(下篇)清水街龍山寺X清水祖師巖X重建街

新店木柵
搭纜車上貓空!挑戰千階步道、細說百年古剎「木柵指南宮」
輕舟擺渡尋訪遺世獨立的桃花源-灣潭x和美礦坑x董振良導演

新莊蘆洲
響徹世界的鼓聲「响仁和」製鼓達人王錫坤x臺灣神社獨木大鼓
新莊水文人文巡禮<上>百年古圳x保元宮x地藏庵x廣福宮x文昌祠
新莊水文人文巡禮<下>港口與廟街x慈祐宮x戲館巷x挑水巷x米市巷x潮江寺
蘆荻泛月(一)記憶河上洲_蘆洲李宅x湧蓮寺x保和宮x馬偕行腳x古早味切仔麵
蘆荻泛月(二)鷺洲隨筆_尋訪和尚港與洋樓古厝x鄧麗君之路x大廟口切仔麵
繁華落盡番仔園:浮洲茉莉花巷古厝群x濕地生態走讀

中和永和
搞不懂中和?!走讀瓦磘溝、廟子尾溝x廟美街x枋寮老街

更多..
東北角卯澳漁村,百年石頭屋-吳家樓仔厝x提籃觀音x小卷米粉

arrow
arrow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