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臺灣|文史走讀。城市漫步 (6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00_COVER1.jpg
說到板橋,首先會想到新北耶誕城、林家花園或者湳雅夜市,很少人會想到「浮洲」這個落後郊區吧?

板橋浮洲,是大漢溪及湳仔溪所沖刷形成的沖積地,是一座會浮動的沙洲,所以稱「浮洲」。

但是為何沙洲會浮動呢?這就牽扯到河川學了。

文章標籤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00.COVER.jpg
從福隆往宜蘭方向大約5公里,在東北角海灣凹處,有一座古老的小漁村-卯澳漁村。倚山傍海、風景秀麗,車潮川流的濱海公路,從他的後山經過,沒有直接穿過村落,意外讓這座小漁村,保留了古樸幽靜的原始風貌。

前往卯澳除了自行開車之外,可搭乘國光客運(1811臺北>羅東1812臺北>南方澳)或臺灣好行(黃金福隆線/瑞芳>馬崗),車班不多,建議先查好時刻表。

上午8:50發車的國光號客運,從台北(台北車站北一門外面,往宜蘭羅東方向)到卯澳需 2 個小時,車程雖長,但是過了基隆之後,東北角的蔚藍大海一面展開,讓人心曠神怡。

文章標籤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城東】穿越齊東街,走讀清代米路古道、東城外最美日式宿舍群x
5-60年代,在忠孝東路尚未開通前,東區是一片阡陌稻田。瑠公圳是當時農田的灌溉水源,現在的市民大道還有火車行駛。
---農田、埤塘、水圳,是昔日東門城外的風景。

因水田濕潤,清晨的稻田沾滿了露水,霧氣繚繞,綿延數尺看不到盡頭。太陽升起時,露珠折射著陽光,一閃一晃像撒了一地晶晶亮亮的真珠。

文章標籤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站在捷運古亭站9號出口,往和平東路與羅斯福路的十字路口望去。

「大家來看馬路對面,轉角那棟大樓,和天仁茗茶中間,有一條窄窄的巷子(和平東路一段11巷)。」
「這一條巷子很重要,從清朝時期就有了!」

甚麼?清朝?!鴨子老師一講到清朝,原本睡眼惺忪的我,眼睛都亮了。

文章標籤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船仔頭係以前ㄟ廣播電台
廟口係開槓ㄟ所在
洗衫堀是講八卦聊是非的地方...

世居新店的游寶彩大姐,家中有十個兄弟姊妹,夫婿家也是新店大家族;寶彩姊對新店感情深厚、人脈閱歷豐富,說到新店歷史,絕對是第一人。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稻埕,雅稱稻江,因穀物集散有大片曬稻穀的空地而得名。咸豐元年(1851年)泉州府同安縣人林藍田為躲避海盜洗劫,自雞籠(今基隆)遷至大稻埕經商並開設店鋪,開始大稻埕的商業活動。

咸豐三年(1853年)三邑人與同安人為艋舺碼頭的泊船權利,發生頂下郊拚分類械鬥事件,下郊的同安人無力抵抗,於是帶著族群信仰的霞海城隍,敗逃至大稻埕!

後來,艋舺碼頭因淤積,大稻埕因禍得福,淡水河的碼頭交易逐漸移至大稻埕。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週二下午,天氣晴朗,到臺灣大學參加自由人走讀活動,導覽人是知名作家水瓶子老師。今日的主題是臺灣大學

臺大前身為「臺北帝國大學」,建於日治時期1928年,初期設有文政與理農兩學部。

水瓶子老師從西方建築特色與演進,分析臺大建築格局;以椰林大道為中軸,T字路口正對各建物大門,有仿歐式建築、也有現代主義建築。例舉象徵羅馬帝國主義的傅園、台灣農村概念的農學院洞洞館、王大閎取自東方意象的地質系館、到近年落成的社科院,則是伊東豊雄建築師,將建築融入大自然的傑作。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cover.jpg
從錫口到松山

​​​​松山舊稱「貓里錫口」,地名源自凱達格蘭族(巴賽族)貓里錫口社,貓里(Maly)是巴賽語荒野之意,錫口(syakkaw)是河流彎曲處,其中河流是指基隆河。

從基隆河到四獸山腳下,曾經是一片野鹿奔馳的荒原,貓里錫口社、里族社、塔塔悠社等原住民就棲於河岸以狩獵、捕魚維生。

文章標籤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00.cover.jpg
一早見到窗外的雨,其實有點懶。
不過今天Sindy老師要帶大家走灣潭秘境,加上已和導演約好了「電影米粉趴」,所以儘管雨勢再大也得出門。

來到新店渡渡口。

文章標籤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COVER02.jpg
揮別「心起町」,步出狹巷,來到長沙街。

自台北築城後,因城內是官府機構重地,發展快速,也帶動了周邊繁榮,1880年開通西門街及石坊街,也就是現在的衡陽路;1885年劉銘傳再度招商,興築市街,開闢「新起街」,意思就是新建的街,可以從西門通往艋舺清水巖。

日本人統治台灣後,城內延續原有規劃,做為政治和商業中心;介於艋舺、大稻埕之間的新起街一帶,因多為沼澤窪地,較少人居住,所以日本人就開始整理土地,清溝填塚,開發為日人的生活圈。當時建了一座八角形紅樓市場,因位於新起街上,故名為「新起街市場」。

文章標籤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COVER01.jpg
京都,春櫻浪漫、秋風絢爛、寺廟莊嚴、處處奇遇千年華麗。

喜愛日本旅遊的你,肯定不會錯過西本願寺及三十三間堂吧?

西本願寺是被列為世界遺產的京都知名佛寺,三十三間堂是日本最長木造建築,千尊觀音令人震攝;既然疫情期間無法出國,那麼就來個另類走讀,到萬華尋找京都味,走訪臺北西本願寺與三十三間堂!

文章標籤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城南】古亭巷弄遊蹤(一)金門街、同安街、廈門街、萬新鐵路古
城南古亭區的老街巷弄,有許多是清代、日治時期就有的,例如廈門街、同安街、金門街、晉江街等等,這些街道走來高高低低,蜿蜒迂迴,是因過去這裡曾是水渠綿密交織的農田,隨著工商發展,農田消失後,原本彎彎曲曲的水圳,就被填土改造成道路。

羅斯福路三段捷運古亭站附近,有一面浮誇的「福圓號」彩繪廣告牆,這一條就是日治時期闢建的「金門街」。

【城南】古亭巷弄遊蹤(一)金門街、同安街、廈門街、萬新鐵路古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74039146_5132029423482727_3738689220307522068_n.jpg
從詔安街26巷,繞行來到螢橋國小。

和平西路與汀州路之間,曾經有一條小河流,沿著牯嶺街95巷、三元街、西藏路流向新店溪,日本人稱它為「赤川」,廈門街上有一座跨越赤川的木橋,木橋北側有許多小溝與茅草,每到五六月的夜晚,螢火蟲一閃一閃四處飛舞,故名「螢橋」。

日本從江戶時代起,就有和家人一起到郊區賞螢、捕捉螢火蟲的習俗,稱之為「螢狩」,在臺日人維持了這項傳統活動,每當春末夏初之際,螢橋下就是熱門的賞螢地點。

文章標籤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02cover.jpg
1935年日本統治臺灣40週年時,從10月10日至11月28日一共50天期間,在台灣各地舉辦博覽會,讓各國知曉台灣各種進步情形及經濟建設等,也是臺灣有史以來第一次舉辦全島大型博覽會。

這張博覽會明信片的位置,是從衡陽路、重慶南路口,往新公園(二二八和平公園)方向望去,兩棟轉角建築物,左邊是攝影器材行「西尾商店」、右邊則是臺灣最氣派的書店「新高堂書店」。

這兩棟建築,也曾經是四、五年級生熟悉的金石堂書局與東方出版社。

文章標籤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COVER.jpg


▊菊元百貨(衡陽路國泰金融大樓)

日治時期,臺灣南北有兩大百貨公司,南部的林百貨,以及特地搶在林百貨之前兩天,1932年12月3日風光開幕的臺北菊元百貨。

文章標籤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時候常聽大人講要來去「城內」,城內到底在哪,聽起來很陌生,且課本好像也沒教。

不過生活在臺北,總會看過這幾道城門:最常見的,是總統府前方凱達格蘭大道、中山南路口的「東門」,每當有集會遊行、選舉造勢,電視上都能見到它的身影。
「南門」坐落在寬闊的愛國西路與公園路分隔島上。而人來人往的延平南路口,近距離就能看見「小南門」。

另外還有一座曾經緊貼在高架橋旁的「北門」,現已成為臺北市最亮眼的景點之一。

文章標籤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01cover.jpg
小時候常聽爸媽講,功課趕快寫一寫,帶你們去城內七迌。認真想想,到底哪裡是「城內」?感覺很陌生,課本好像也沒教。

不過,台北以前真的有座城,四周圍著高高的城牆,設了東、西、南、北四道門,外加第五道板橋林家專用的小南門。

延伸閱讀:台北府城除了「北門」,你看過其他幾座門嗎?

文章標籤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cover.jpg

▊ 浴場線。新北投車站返鄉之路

自從北淡線通車,來北投泡湯遊玩的旅客越來越多,日本人為了發展溫泉觀光產業,從北投站開出一條短短的鐵路-新北投支線,載送泡湯旅客,因此又有「浴湯線」的暱稱。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投】留住老北投!漢埔融合四百年(一)北投教堂x幸福牌自行
天氣冷颼颼,想來北投泡個湯。來北投泡湯,如果搭捷運淡水線,通常都是在北投換車,直達「新北投」,回程也是從新北投站匆匆離去。

如非北投在地人,大概跟我一樣不知道有「老北投」這地方吧!

一百多年前,臺灣還是日本統治的時代,住在臺灣的日本人,在思鄉情懷下,於北投開發了溫泉遊憩區,可泡湯賞景、飲酒作樂,此區稱為「新北投」,而從前北投火車站周邊,臺灣人生活居住的老社區,就是「老北投」。

文章標籤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jpg
天公廟到底是在拜誰?虎邊龍邊該走哪一邊?藻井的由來與蜘蛛網有關?

身為五年級後段生,對台灣民間信仰、廟宇建築,其實很陌生。雖然從小常跟家人到廟裡拜拜,但多半是順應大人要求,持香做做樣子,反正有拜有保庇,沒拜靠自己。甚至打從心底覺得宗教信仰,多半是鄉愿迷信;殊不知民俗信仰與台灣早期社會,有很大的關聯呢!


260661677_4828210667197939_803751163502875170_n.jpg

文章標籤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