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站在捷運古亭站9號出口,往和平東路與羅斯福路的十字路口望去。

「大家來看馬路對面,轉角那棟大樓,和天仁茗茶中間,有一條窄窄的巷子(和平東路一段11巷)。」
「這一條巷子很重要,從清朝時期就有了!」

甚麼?清朝?!鴨子老師一講到清朝,原本睡眼惺忪的我,眼睛都亮了。

「從這裡一直走,可以走到艋舺、貫穿到宜蘭,這條路叫做淡蘭古道,又叫茶路古道」
「甚麼?可以走到宜蘭?」「要走多久?」大家開始七嘴八舌的發問。

星期四的早晨,從一條清朝古道,展開台北城南的走讀之旅。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淡蘭古道」是清代淡水廳(今台北)到噶瑪蘭廳(今宜蘭)之間主要的交通路線,兩百多年前(西元1800~1900),正值北台灣漢民族開始由西部往東部發展的黃金時期,因為大量移民開墾,發展出官府疾馳送公文、以軍事防守為主的北路「官道」、先民耕山拓墾、採買日用品、嫁娶時轎輦必經的中路「民道」,以及茶商往來大稻埕加工茶葉的南路「茶道」,這三條路徑不管是吳沙入蘭開墾、楊廷理平亂、馬偕傳教……,他們的足跡都曾穿梭在這三條古道上。

而這條巷子,就是鴨子老師說的南路「茶道」的其中一段路,可銜接萬華至六張犁,經深坑、石碇 、坪林到宜蘭礁溪。

「古亭地府陰公廟」旁的同安老街,與和平東路一段11巷,在羅斯福路拓寬之前,原本是連接在一起的。

同安街往南可達新店溪畔,通過河運運輸物資到大稻埕碼頭;往西可到臺北城,往東可到六張犁,銜接淡蘭古道至宜蘭,是往來各地的聯絡通道。

筆直的和平東路,昔稱「六張犁通」,是日治時期鋪設運煤輕便車道時,所開闢的道路。
在這之前,都是走同安街(和平東路一段11巷) 。

而羅斯福路也是日本時期才有的,當時稱「富田町街道」,是通往城內的要道。1950年拓寬後,才另闢一條可供車輛通行的同安街,所以會看到有兩條同安街的情況。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淡蘭古道示意圖


在廈門街居住了幾十年的鴨子老師說「小時候,大人管叫這裡『南門口』。想要進城,就要先來南門口」

清代的台北城,由東西南北以及小南門五座城門及城牆圍起;到了日治時期,日本人在都市發展及環境衛生考量下,將城牆全部拆除,只留下了城門。
出了南城門(現愛國西路、公園路口),就屬於「城南」

 

城南一帶,因為昔日的開發較少且緊鄰城內區域,成為日本人發展新市街的地帶。

日本人將城南一帶的土地規劃成:南門町、龍口町、佐久間町、兒玉町、千歲町、新榮町、古亭町、川端町、馬場町、水道町、富田町等,也就是現在的古亭區、中正區及大安區南段

住家、各式機關、學校均設立於城南地區,沿河岸地帶更是規劃成為台北近郊旅遊之地。現在的台灣大學、師範大學、建中北一女等,都是當時日本人創辦的學校。

▼日治時期的台北區分圖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從和平東路11巷口往外看,正對面就是同安街(老街)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古亭地府陰公廟旁的同安街(老街)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話題回到南門口。羅斯福路、同安街口,昔稱「百二番」,日治時期此地門牌為120號得名。

這裡有一座「古亭地府陰公廟」已有百年歷史了。

我在師大圈生活居住了十五年,只知道這裡有一座廟,但不知它的由來。甚至"地府陰公"這樣的字眼,讓我有"陰曹地府"的連想,雖然沒做虧心事,但對祂是敬而遠之。甚至心裡會OS,好好的一條馬路,幹嘛弄一座廟在那裡?簡直是突兀又駭人...
不過,聽了鴨子老師解說典故之後,終於釋懷。
-
原來,早在羅斯福路、和平西路開通之前,這座廟就存在了。

此廟建於1885年左右,至今超130年歷史,當時只是一間小小的祠堂,祭祀一位當地賴姓大戶的查某嫺(婢女)。

在古亭庄一百二十番地,有一賴姓大戶人家的婢女,因病離開人世,每到夜晚,附近常有人會見到阿飄,不得安寧。於是當地的保正、賴姓人家及附近仕紳們便集資興建地府陰公廟,從此該地變平靜下來。

在大家族中,通常會僱用好幾個婢女,各司其職,台灣話裡有將俾女分做粗嫺與細(幼)嫺,就是作粗活的ㄚ環與貼身ㄚ環。賴姓大戶的這一名婢女是細嫺,專門照顧女主人起居,據說相當受寵,在世時特別愛看野台歌仔戲。

每逢祭祀拜拜,地方都會擺上戲台子酬神,一演就是好幾個月,ㄚ環也跟著看戲看到入迷。現今捷運古亭站9號出口邊,早期是空地,就是搭戲台子的地方,如今已改建大樓。

據傳這一間陰公廟有求必應,相當靈驗,附近要蓋房子或開挖馬路,都得先請示祂,以求平安。因此,即使只是七坪的小廟,卻是香火鼎盛,在路口守護著當地居民、保護女性出入安全。

對了,可能有人會問,既然是祭祀女性,為何稱陰公?其實"公"是對冥界神明的尊稱,不論性別,男女都尊稱"公"喔!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從車水馬龍的羅斯福路轉進同安街老巷弄,巷子兩旁有住家、早餐店、傳統小吃、咖啡廳等等。這一些住家店面雖然與早期已大不相同,但鴨子老師說,同安街有趣的是跨越了三個時期,從清領、日治時期到現代,完全保存到現在,沒有拓寬過。

暗巷裡的樹木奮力向上尋找藍天、幾棟平房老屋錯落其中,穿梭在蜿蜒的巷弄,彷彿時間都停止了。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同安街清代巷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第二段是日治時期建造的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轉入小巷之間,更是別有洞天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這間天隆青草店,創立於1973年,只見招牌不見店面。上網查已在幾年前廢業。台北市的店家,要撐過40年似乎不容易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同安街8巷及8巷2弄的交叉處,是個夾角鋒利的Y字路。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台北城外原本是水渠密布的農田,日治時期,逐漸發展成都會區,日本人在進行都市計畫時,將道路做棋盤式規劃、把彎曲小路都拉直;而無法變更路線的水圳,就會跨過棋盤,形成ㄚ字路,為台北街頭巷尾常見的風景。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後來無意間發現這樣一本書《在台灣尋找Y字路》,封面居然和我照片是一樣的地方,讓我嚇了一跳。

作者是一位定居台灣的日本作家栖來光,她以日本人的眼光來看我們習以為常的街景,讀來格外有趣,忍不住想一一踏訪書中場景。


 在台灣尋找Y字路  栖來ひかり  出版日期 2017/01/05 >博客來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同安街的起點在羅斯福路,有兩個入口,都叫同安街,一條是地府陰公廟旁的舊街,車輛無法通行,另一條則是配合羅斯福路拓寬新開的道路,汽車可通行。兩條同安街到晉江街口會合後,後段主幹道有拓寬直到水源路。
▼同安街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晉江街是清領時期景美通往古亭庄的舊道,晉江街18巷附近,曾有灌溉水圳「霧裡薛圳第三支線」流過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1952年的地圖,已經可以看得晉江街,但此時尚未加蓋鋪設路面,還見得到水圳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循著蜿蜒的舊道進入,大約100公尺處,映入眼簾的是一棵兩三百年的大榕樹。

這棵榕樹是臺北市政府普查1146棵大樹中,胸圍最大的一棵,有十公尺。北府民政局將長慶廟後方的大榕樹取名為「長慶榕」,樹齡推估超過300年。

鴨米老師常講一句話,就是「樹木會說話」,只要仔觀察老樹,就能夠窺知這裡的故事。要長成這麼大一棵樹並不容易,樹旁一定有水源,按照樹的生長方向,可推斷它是夾在兩河道的交會處。

大樹前方是牯嶺街95巷,原本是一條小溪流,它的上游是瑠公圳的林口支線,下游叫「赤川」,即現在的三元街、西藏路,可直通新店溪,當年是一條清澈有魚的溪流,每到春夏之交,可以見到許多螢火蟲。附近還有座木橋稱為「螢橋」,至1990年代才加蓋成為馬路。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長慶榕的前方有座長慶廟,是地方信仰中心,水流交匯的口岸,形成人們聚集的地方。

地方上有個傳說,由於這棵大榕樹是古亭的地標,早期人們會在樹上綁一個鼓,請一位壯丁在樹上看守,當他看到公館山一帶,有狼煙或聽到鼓聲時,為防範原住民出草,就會在這裡敲鑼打鼓示警,而稱之為鼓亭,也就是古亭庄的地名由來之一。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鴨子老師指著大樹對面賣香燭的小舖回憶:「小時候,最喜歡到這大樹附近玩耍,這一間香燭店,有在幫人收驚。也可稱他們是心靈導師」

由於從前汀洲路是鐵支路,小孩在外面玩很容易會被經過的火車給嚇到,到了三更半夜就罵罵號。小孩說不出原因一直哭、大人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只能帶來這裡收驚。

說到鐵路,讓我想起小時候住在延吉街,靠近華視一帶,在40年前也是圳溝及田野。而現在的市民大道,從前則是台鐵鐵路。我是膽小鬼,也經常在平交道前被飛馳的火車給嚇到魂飛喪膽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長慶廟旁的老榕樹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長慶廟與鼓亭莊】

老榕樹前方的長慶廟舊名為「古亭庄福德爺」廟是一座土地公廟。土地公是漢人農業社會最普遍奉祀的神明,廟址位在古亭庄村落南側交通要道旁,早期福建泉州安溪人,渡海來臺,在這裡逐漸形成聚落,長慶廟見證了漢人墾拓古亭地區的歷史。

戰後時期初,大批桃竹苗客家人移往臺北市發展,初期選擇南昌路一帶聚集,因為該路是羅斯福路拓寬前,是新店、景美、永和進出臺北的必經之處,方便做生意;
長慶廟自然就成了南昌路與附近來臺北生活的客家人信仰中心
-
長慶廟原本只是一座古樸的小廟,現有建築是經過不同時期翻修增建。正殿內仍保存昭和11年大修時之木構格扇門窗及門額;正殿內的石雕香爐、老神像、石頭公、虎爺等都具有歷史價值。彩繪磁磚、剪黏、民間故事交趾陶,也呈現了工藝之美。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外牆掛著長慶廟的舊照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鴨子老師說,一般祭拜神明時,人的高度不能比神高,以示尊敬。但土地公的位階比較低,所以祭拜時,我們就跪著跟祂一樣高度就可以了。

老師特別示範了祭拜土地公的方式,並且念了一段傳統念謠:(台語)

土地公,土地婆,請汝惦惦聽我講,
我今年五十八,好花來住枝,好
來出世
三獻三界字,亂彈布袋戲
閹雞五斤四,豬羊家己飼

紅龜粿三百二,宰豬公謝土地 

接著再問土地公:阿內有切操(豐盛)無?
旁人喊:有喔!
接著可以問土地公:你有娶水某無?
旁人再喊:有喔!

土地公跟其他神祇不同,像媽祖是高高在上,但土地公是屬於基層神祇,跟我們是麻吉的關係,跟土地公你可以稱兄道弟分享心事。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此外,祭祀神明時,家裡常會殺雞宰羊、製作紅龜粿;而酬神之後,這些美食佳餚,當然通通拿來祭五臟廟,既酬神、又能打牙祭,在物資缺乏的年代,這是何等樂事(笑)。所以,台灣的民間信仰、祭祀文化,是食衣住行生活的一部分,包含了濃厚的情感在裡面。

身為台灣人,順應傳統持香祭祖,對佛祖菩薩表達敬意,自是理所當然。但我本身不喜歡求神拜佛,對街坊良莠不齊的神壇廟宇更是嗤之以鼻,視為嫌惡設施。所以寺廟從來都不是我有興趣的課題。但幾次聽了鴨子老師講解土地公,突然覺得還滿親切有趣,充滿人情味。即使台灣早已從農業時代,轉為工商時代,但只要不過分迷信,祭祀文化(像最近的瘋媽祖)肯定有它存在、傳承的意義。

站在
認識本土人文歷史的角度來思考廟宇、祭祀這件事,也就不會那麼排斥了。

長慶廟主神福德爺、關聖帝君、媽祖。比較特別的是有供奉五營兵馬司五營兵馬司在民間信仰中,是保護村莊安全的守護神,是武將。由於武將出兵需要騎馬,所以廟裡一定要擺放牧草和水。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五營兵馬司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看似雜早的牧草

在長慶廟旁,有立著一座石碑。記載了「鼓亭莊」的由來。

在清順治、康熙年間,便有泉州人到此開墾的記載。而古亭這個地名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個是為防禦住在新店溪上游屈尺的泰雅族出草獵首, 建「守望亭」在廟旁,設置大鼓為哨站警戒,因此稱鼓亭; 另一個說法是當年來的農家設了穀倉古亭畚,因此稱為古亭。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鼓亭莊舊址碑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長慶廟隔壁的台北聖道院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長慶廟前的Y字路口(同安街二十八巷一號),還保留著一棟日治時期的建築。為原為台北帝國大學石井稔家族所有,二戰結束後,石井家族離開台灣,將房舍交由同在農化研究室的陳玉麟教授住宿,後來陳教授再將該房舍轉交由台灣大學管理。

這棟老屋在荒廢多年後,臺大以委外修繕營運方式,由黃金種子團隊承接下來。為紀念陳教授一生於農業與雜草研究之奉獻,整修後命名「野草居食屋」,將日式老屋作為溫暖的深夜食堂。

由於上午尚未開始營業,所以無法進門參觀。只從外牆略見一二。

鴨子老師特別教大家觀察日式老屋的庭院,一定會種植竹柏。竹柏俗稱山杉,葉子揉碎帶有芭樂味道。種竹柏主要功用是避邪,也是身分地位的象徵。一般民家會種植一棵,當官的會種2棵,如果種3棵以上肯定是達官顯要或皇室貴族了。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野草居食堂門前種植竹柏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循著路幅稍窄的同安街,一路往水源快速道路方向走去,兩棵百年茄苳環抱的「施洛德文學花園」,是同安街上另類的社區後花園。

這裡原本是國有財產署的空地,長期出租做民間收費停車場,業主停租結束營業後,成為貓狗聚集、資源回收品堆置的髒亂點。河堤里里長與中正社區大學綠美化課程學生合作,將廢棄空間打造成彩繪花園,讓居民多了一個活動休憩空間。

當天,參與改造工作的朋友也有來到現場,她回憶改造過程:「當時光清運垃圾就花了兩個裡拜的時間,而且九成都是女生」附近居民看到大家在整理這一塊地,也是袖手旁觀,沒有人下來幫忙。她無奈的說:「這裡明明是整理給大家使用的空間....」從清運垃圾到牆面彩繪,全部都是志工無償付出,讓人揪甘心。

特別要介紹的是左右兩顆大樹,老師戲稱那是「小鳥種的」。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原本這一塊雜亂荒蕪的空地,其實是「失落的花園」,刻意美名為「施洛德花園」,呼應同安街的文學意境。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文學森林紀州庵】

「紀州庵」原為平松家族經營的日式料亭。本店位在若竹町,約是現今西門町南側,貴陽街與長沙街之間,離西本願寺不遠。主要提供隨軍隊移住來台的日本人消費。
當時紀州庵的老闆平松德松,取名紀州庵是為了懷念故鄉「紀州藩」(紀州是「和歌山」的古稱),庵字則意謂著「以茅草為屋頂的房屋」, 文人雅士取庵為名,以附風雅。

多子多孫、且生意頭腦很好的老闆德松,因生意興隆,1917年擴大營業規模,在同安街開設分店紀州庵,是一間專門經營和牛、雞肉鋤燒(sukiyaki壽喜燒)及西洋料理的高級料亭,許多解鄉愁的飲宴活動也隨之活躍起來,不但有陪酒的酌婦,藝妓表演也從日本「內地」跟著移入。

紀州庵由於地理位置位於新店溪畔,可乘船眺望美景,各式消暑休憩活動日漸興盛,而有「塵外之境」的美名。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新店溪的堤防並不高,紀州庵料理亭分店在興建初期,是一座兩層的木構茅草頂的餐廳,二樓約與土堤頂等高,以數座木橋連接,搭船前來的食客則從河岸上堤防,直接可以進入二樓用餐。

隨著經營日漸起色,1927~1928年平松德松改建了本館,並擴大營業的規模。料理屋由三層樓的「本館」、長型的宴會空間「離屋」,以及招待重要貴賓的「別館」所組成,成為以美景美食,聞名遐邇的河畔料理屋。

除了紀州庵,周邊陸續開設新茶屋、清涼亭、馬屋支店、樂水、清月等料理屋,河畔飲宴盛極一時,可以想像當年城南水岸,就跟京都鴨川一樣。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紀州庵本館為三層樓建築,水泥橋是與河堤連街的出入口。1996年遭大火燒毀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紀州庵最早興建的本館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紀州庵離屋與東側庭院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紀州庵改建後的本館出入口。原本木橋變成磚橋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同安街是一條安靜的小街
住著不滿一百戶的人家
街的中腰微微收進一點彎曲
盡頭通到灰灰的大河那裡


──王文興《欠缺》

太平洋戰爭期間,「紀州庵」停止營業,成為暫時安置傷患之處所。1945 年戰爭結束,「紀州庵」又成為日人暫時居所。

戰後,被國民政府接收、整編為省府員工眷舍,這也是小說家王文興在臺北成長的處所,日後,他以此場景寫出著名的《家變》一書。 


可惜的是1996 年、1998年兩次大火,「紀州庵」本館及別館燒毀殆盡,使原本的日式建築只留下屋頂漏水、樑柱毀壞的「離屋」(現存古蹟)。2014年修復完成古蹟開幕。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為避免木造建築遭受蟲蛀和腐敗,日式建築會把房屋架高,讓地板與地表存在一定空間,讓空氣流通,隔絕土地所產生的濕氣

「飛石」是日式庭院與房子之間的踏板。這裡原本有三顆,一顆在原地沒有改變,另外兩顆被移放到前院。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紀州庵離屋舊照 (圖片來源:紀州庵官網)

接著參觀紀州庵內部,一進門,老師就先告誡大家千萬不可踩踏榻榻米的邊緣,因為邊緣經常踩它,榻榻米很容易壞掉。因此包覆榻榻米邊緣的織帶,經常會繡上主人家的家徽,客人自然就不會任意踩踏。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鴨子老師是日式建築的修復師傅,修了四十年的日式老屋,講解建築,沒有太多複雜名詞,淺顯易懂。

紀州庵雖然是日本人所建,但嚴格講起來,是仿唐朝建築,並且蘊藏了「禪宗學」的精神在內。所謂禪宗學,就是自然學,以房子來講,完全使用純天然材質搭建,講求通風、採光、天然防蟲等等,是一棟「會呼吸」的房子。

禪宗學也是一種生活態度,但是現在人為了方便,將紙拉門改成塑膠板、透氣的木格子窗櫺加裝玻璃、原木柱子封上油漆,這就完全違反禪宗學、違反大自然了。

和室的空間計算單位是「疊」,一疊是指一張榻榻米(90X180公分),2張榻榻米大約就是一坪。

狹長的離屋約有60疊大,可隔成五個空間,或視需要拆除紙門,打通成為宴用的大廣間。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欣賞日式房子時,絕對不能錯過「天地柱」,是一間房子的重心,用來彰顯主人地位,又稱「精神柱」。

黑檀是天皇專用的,櫻桃木是武士,而一般民宅則是使用紅檜或扁柏。這裡的精神柱原本是扁柏(臺灣人俗稱的檜木Hinoki),但不知為何在古蹟修復時,被換成了紅檜(Meniki),而且被封上了厚厚的油漆,令它無法透氣,實在可惜。(而且近看其實很像塑膠製品)

其實天然檜木,是不需要封油漆的,因為它的密度高,在未經防腐(甲荃)處理下,自然抗霉率達90%以上,完全不怕蟲蛀,甚至檜木醇具有天然殺菌作用,防止害蟲侵害人體、抑制人類病源菌,天然檜木氣味,調節自律神經、鎮靜心情,緩解疲勞等諸多功效。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被封上油漆的精神柱。懷疑根本就是被偷換掉的假貨塑膠品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扇型窗。扇型有招福的含意在內。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銜接室內與戶外空間的走廊,稱做「緣廊」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建物內特地留了一片牆,解釋日本傳統建築結構「小舞壁」(こまいかべ)。壁面內部以「竹編夾泥牆石灰」粉刷構成,所使用的竹材稱為「小舞(こまい)」。

說到石灰,鴨子老師解釋,從前的石灰是用純貝殼經過研磨、煅燒成生石灰,生石灰加水,經過養麵、醒麵等繁瑣過程,才會成為熟石灰,拿來做牆壁塗料。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富含甲殼素,可抑菌抗菌,可吸附甲醛、分解甲醛、完全無害,用純正石灰塗料做成的牆是屬於「會呼吸的牆」。

此外,在熟石灰尚未完全乾燥時,在上面作畫,這種技法就叫做「濕壁畫」。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多功能展覽中心的新館「文學森林紀州庵」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紀州庵前方,有一座天橋,可跨越快速道路來到新店溪畔河濱公園。遠方是銜接永和的中正橋,舊名「川端橋」,目前還保留著日本時期搭建的橋墩。

在築堤防之前,從川端橋前方到紀州庵這一片河岸,是城南的風景遊樂區。可垂釣、戲水、遊船,欣賞夕陽美景。新店溪的水流平緩,夜晚泛舟賞月,景緻迷人,中和八景之一「網溪泛月」,指的就是新店溪。

鴨子老師說,小時候家住廈門街,成天就愛往河邊跑,游泳戲水玩到天黑。大人也不擔心找不著小孩,直說他「跟鴨子一樣,愛玩水,自己會浮起來」
從小「鴨子,鴨子」被喊慣了,所以才有「鴨子老師」的稱號。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離開紀州庵,老師帶領大家往廈門街的方向走。

當年日本政府為了讓在台日本人能夠排解思鄉之情,將生活環境打造成和日本相仿的模像,無論是房舍、街道、公園...都如日本般的井然有序。

戰後雖然都陸續改成了公寓華廈,但整齊乾淨的街廓,仍殘存著往昔的清幽。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廈門街113巷口的雀榕,推估有超過一百年的歷史;街上有爾雅、洪範文學等多家出版社,是戰後新文學發展的推手。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基督教廈門街浸信會。

起源於1949年春,美國明俊德教士在廈門街113巷開始每週的家庭聚會,同年在廈門街81巷興建教堂,迄今正好70年,建築仍維持著當時的外觀。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轉進日治時期的三條通,巷內一棟被夷為平地的日式宿舍旁,有一棵市區內罕見的水黃皮。水黃皮是台灣原生的植物,因常生於水邊、海濱,加上葉子的形狀似芸香科的「黃皮」所以名為水黃皮。

有趣的是,這棵水黃皮為何會長在這裡?


鴨子老師解釋,水黃皮是漂流植物,原本應該是長在新店溪畔,因颱風河水上漲不斷沖積到岸上,水黃皮的種子也跟著漂流上岸,由於它的抓地力特別強,於是就在此地生根。在歷經海水不斷沖刷與道路重鋪、房舍改建等等,這棵水黃皮依然牢牢地依附在兩棟房舍之間,足見它強韌的生命力。推算樹齡有200年!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廈門街99巷內水黃皮老樹

廈門街99巷。紅磚圍牆內有一棟殘破的日式老屋,過不久應該會默默消失吧! (更新:2020年已拆除)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傳統鞋店沒落的廈門街

30-40年前,臺灣的皮鞋業多半是大陸來的老師傅撐起半邊天,分門別派各自擁有客群。

當時短短一條廈門街,就有四十多家皮鞋店,每家店一個月最少可以收到 8~90 雙鞋的訂單。政商名人要做鞋,找上這裡,喜慶也到廈門街訂雙新鞋。直到1980年代,皮鞋業出走大陸,鞋店一下子降到剩兩家,還留有手工製鞋技術的,只剩下「飛力皮鞋店」(更新:已歇業)。取而代之的是二手家具以及二手生財工具、家具的舊貨集散街道。 


▼廈門街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飛力皮鞋的招牌還掛在牆上

舊廈門街派出所

位於廈門街94號的建築物是「舊廈門街派出所」。建於1936年,原為鋼筋混凝土加強磚造二層樓建築,走當時流行的現代主義風格,是臺北市1930年代興建派出所之代表作。

戰後,加蓋成三層樓,並延續使用。2010年派出所遷移,屋舍移交台北市政府環保局。2014年經臺北市文化資產審議後,於隔年公告以「舊廈門街派出所(川端町派出所)」登錄為臺北市歷史建築。

由於此建物歷經不同時代的整修,牆面使用了白色、淺綠、紅色3種不同色的磁磚拼接。

值得注意的是,中段淺綠色帶有微凹凸面的磁磚,稱十三溝面磚,或「北投燒」。北投燒是二戰時期的產物,現在已經絕版了。這種草綠色(或卡其色),又稱作「國防色」,老一輩常講國防色,指的就是草綠色、卡其色。因此,只要看到國防色,即可初步判斷它是哪一個時期的建築喔!

這一棟建物因年久失修,原本是要拆除的。據說被林本源家族認購,現正進行維修中,相信不久就能看到它恢復美麗的樣貌。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2022/12/8更新:經台北市文化局「老房子文化運動」媒合民間單位投入資金修復,2019年由曾士綱先生及團隊得標。

營運團隊為使建築能夠修舊如舊,回復原始樣貌,找了陶藝師傅手工貼製外牆,共燒了近八千片的十三溝面磚,使新製的面磚色澤、形式與原有的面磚相似,並盡量維持建物內部的舊有材料和空間規劃,歷時近兩年規畫及修復,於2021年12月13日以「廈川玖肆」為名重現建築的風華樣貌。

目前一樓是「Vice Versa Wineshop & Kitchen」義式餐廳,二樓則化身「川端藝會所」,透過策展、課程、現場導覽,來展現85年老建築的新風情。
報名導覽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川端藝會所〈廈川玖肆〉命名源自廈門街與川端町之合稱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鴨子老師聊到林本源,說他富可敵國, 發跡之後,在台北市買了許多的土地,甚至還擁有灌溉水渠。從前水道是私人產物,只要擁有水道,就可以向人收水租(俗稱「放水」),是一個相當賺錢的生意。

閩南語的俚語有段話是這麼講的:「打妻、打子、放水」(台語)。是在譴責一個男人沒出息,只會打老婆、打小孩和收水租。接著後面還會加一個「幹!」字,幹譙這沒出息的男人XD 
原來俚語和生活是如此息息相關,聽鴨米老師講台語,總是讓人獲益良多,台語真有趣,有好多雙關語!可惜逐漸失傳,現在年輕人大概都不會講了。

老師邊走邊聊,走到接近汀洲路口時,又出現一棟使用北投磚砌的二層樓公寓。淺淺的綠色磁磚,相當漂亮。(私心希望它不要拆除啊)
不過,老師說了「拆除也是遲早的事」雖然有些感慨,但也是無可奈何的事,就多看它幾眼吧。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從廈門街來到汀洲路。汀洲路從前是鐵路,鋪設於日治時代的大正10年(民國10年,西元1921年)從萬華到新店,全線長10.4公里,稱做「萬新鐵路」。

沿途經過現今的汀州街與北新路,以萬華起站,沿線設有:堀江、馬場町(和平)、螢橋、古亭、水源地、公館、十五分(萬隆)、景美、二十張、大坪林、公學校、七張、新店等站。最初興建目的是為了接駁運送木柵、深坑、石碇等地所開採的煤礦,後來煤產量漸少,鐵路也逐漸被客運取代。

民國54年,台鐵不敵虧損,拆除萬新鐵路,結束44年的營運歲月。


Taipei County Map 1947.png

萬新鐵路上的【螢橋】站,位於廈門街和汀洲路口,就是照片中小七旁邊這一棟三角屋頂的矮房子!(驚)
居然保存到現在!!保存到現在!!保存到現在!!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萬新鐵路上的【螢橋】站。連棟的屋舍,現在都做為店家使用,內外皆有整修的痕跡。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這是唯一保留舊屋瓦的屋頂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詩人余光中散文「記憶像鐵軌一樣長」,即指民國54年鋪排在汀州路上的萬新鐵路。

新舊照片比對,車站附近沒有太大變化。車站主體似乎也還在,但似乎已被整修過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民國54年拆除前的萬新鐵路與【螢橋】站(圖片取自紀州庵官方FB)

螢橋站.jpg

便利商店和舊車站中間,廈門街48巷,是一條未經拓寬的老巷弄。大約只能容納一二人通行。除非在地人,否則很難發現這一條小巷弄。 

說到位在車站後方的「廈門街48巷」有一段被遺忘的黑歷史,從前,巷底暗藏了許多的私娼,老師說,很多男孩子都會來這裡"轉大人"。並且笑著問:「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應該不介意這話題吧?」

有人便回說:「甚麼成年,都當阿公了,不介意不介意」大家都笑成了一團XD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相當神秘的小巷子。要不是老師帶路,我還不會發現這裡有路呢!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廈門街48巷(2019/4/24補拍)位在舊螢橋站正後方的巷子。
特地去補拍不是為了找紅燈戶,而是想去找找看是否還存留著當年螢橋車站的痕跡,
可惜全無收穫。一位阿公坐在外面納涼,其實真該鼓起勇氣攀談兩句才對...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轉入廈門街34巷。一棟清幽的禪寺「通法禪寺」

建於昭和十五(1940)年的通法禪寺,原名不動寺,為日僧加滕仁法師所興建。民國43年開山祖師妙振法師重新啟建道場,並改名為通法禪寺。

由於城南是日本人居住的地方,所以附近日本人都會來這裡祭拜,讓離鄉背井的灣生能有心靈的寄託。

大雄寶殿仍內有當年加滕法師所供奉的不動明王菩薩,右邊庭園造景,供奉三尊石刻佛像,分別為十一面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耳藥師佛,法相莊嚴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通法禪寺 廈門街34巷

大正14年(1925年),鎌野芳松等真言宗弘法寺信徒為了祈求同胞幸福、台灣繁榮而發願創設「台北新四國八十八箇所靈場」。其構想源自弘法大師空海在四國開創的「四國八十八箇所」,選定台北市內、圓山、芝山岩、草山、竹子湖、北投等各處安置本尊,稱為台北四國八十八所石佛。

這裡的三尊石佛,都設於昭和年間,不過並非八十八石佛。

十一面觀世音菩薩:昭和
觀世音菩薩(馬頭觀音):皇紀二千六百年紀念 昭和拾五(1940)
耳藥師:昭和拾貳(1937)年參月七日,岐阜縣 加藤仁作 加藤たるの;比通法禪寺興建年代還早,耳朵方面疾病很靈驗的「耳藥師」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不動明王周身呈現黑藍色,右手持智慧,左手拿金剛索,右眼仰視,左眼俯視,周身火焰。一般都以憤怒的形象示人,降伏內心諸魔障。老師說,菩薩是度化好人、不動明王專門度化惡人,對付壞人當然要用兇惡生氣的表情。

在日本佛教信徒多半信奉不動明王,高野山是主要道場。在江戶時代,幕府將軍在都城江戶設置有五色不動明王,以祈求政權的和平穩固。

 

走讀城南之美_190418_0009.jpg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題外話,參訪通法禪寺時,遇到了鴨米老師兒時螢橋國小的同窗同學,一直住在禪寺裡幫忙。

據他描述,兒時因家境貧困,家人把兩個孩子帶到市場來賣,一個有喝牛奶,臉色豐潤,很快就賣到好價錢,另一個因為營養不良,乾乾瘦瘦的,市場都要收攤了卻乏人問津,最後只好把他丟棄在寺廟外。
當時的住持看到孩子哭啼,非常可憐,便發慈悲心收留照顧,並供他吃住上學。這位大哥的故事還沒講完,老師和同學都開始拭淚。

台灣還是有很多正派、默默行善的寺廟啊!(今天對寺廟印象又再度加分)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從廈門街34巷走回廈門街主巷,再彎進25巷。迷魂陣似的路線,讓人暈頭轉向。

鴨子老師說,這條路底下就是從前的霧裡薛圳,現在已加蓋鋪成道路。要看他是不是河圳,可以觀察附近的樹木(樹木會說話)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特別要提一下構樹。又稱為鈔票樹、谷桑、谷漿樹、沙紙樹、奶樹、噹噹樹等、在農業時代,嫩葉是養鹿人家的飼料,故有鹿仔樹之稱。樹皮富含纖維是製做宣紙、棉紙及鈔票的好原料。

構樹的葉型呈掌形裂壯或心形,背面佈滿細毛茸,摸起來毛茸茸的。葉子色澤青綠。夏天時,會結滿楊梅般的紅色漿果。它可吸收空氣中有毒物質,因此又稱「先驅植物」,樹根也具有穩定道路邊坡的功能,耐旱耐寒,對土壤要求也不高,常會種在海邊、河流邊坡做為防風,抵禦泥沙之用。

鴨子老師每次看到構樹,就要提一次,說它是自己長出來的樹,顏色漂亮,又能淨化空氣,真的是台灣很棒的原生植物呀!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和平西路、汀洲路、廈門街,這一帶的道路高地落差相當明顯,之前我有發現這情況,如今終於知道跟鐵路、河道都有關聯!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1930年地圖上的螢橋站。並且可看到跨越河流的【螢橋】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螢橋」為日治時代連接川端町及佐川間町的一座木橋。這充滿想像的名稱是因為當時在這座木橋上,每到夏季就有許多螢火蟲飛舞。早期日本人風俗於春末夏初之際,會以螢籠至郊區捕螢,然後再舉著螢火蟲歸來,稱之為「螢狩」。日本人於螢橋附近舉辦螢狩,以慰思鄉之情。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螢橋公園後方低漥處,就是從前螢橋下抓螢火蟲的地方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1950年代的螢橋,約在今日廈門街25巷口。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昔日的螢橋
日治時期螢橋.jpg
城南走讀的最後一站,是位在和平西路、南昌街口的南菜園遺址。

南門口在清領時期是周可安家族的農地。台灣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來到台灣後,為了提倡種植日本蔬菜和台灣士紳交好的需求,便向周可安租地建築別墅,取名為「南菜園」。然而兒玉本身公務繁忙,沒有多少時間待在這裡,便把他租給精通漢文的杒山衣洲,由他替總督與台日文人交流。

此後,南門口逐漸成為達官顯貴們在城門外的置產首選之地。1899年台銀成立設立頭取宅(大同之家、自由之家)、高級官員宿舍、職員宿舍等建築。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延伸閱讀:
從南菜園到南昌公園:牯嶺街x百年骨科診所x方東美寓所x高等官職務宿舍

南菜園.jpg
原本放在南菜園庭院裡的一塊歷史石碑,被善心人士保存了下來,它是「北白川宮大妃殿下御歌碑」,目前安置在南昌公園旁的南福宮裡。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南菜園前方這一條是清朝的「大路」,大約可供兩頂轎子通行。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最後,鴨米老師加碼介紹南福宮的金爐。有別於一般常見均勻的洗石模樣,這金爐在鋪滿淺色洗石子面上,還洗上紅色透明碎石子,呈現一條飛龍盤旋升天的圖案,相當精彩的作品!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城南】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


※感謝台北市安全漫遊協會主辦,呂慶炎老師(鴨咪老師)導覽
※以上文字資料如有誤,敬請不吝指正。部分資料摘自網路


中正橋牽引道周邊地區擬定更新計劃


【更多走讀.散步】

走巷弄尋水路
水路交織的脈絡-走訪瑠公圳x大灣草圳計畫x台大醉月湖
探訪城市裡的古水路:瑠公圳大安支線(校園篇)
探訪城市裡的古水路:瑠公圳大安支線(社區篇)龍安坡x聖母宮x濂讓居
東區大河傳說-忠孝東路有條河(上篇)
東區大河傳說-忠孝東路有條河(下篇)
霧裡薛圳第三支線:溫州街52巷x龍泉市場x奇幻怪怪屋x浦城街
霧裡薛圳第二支線(一)愚公河x圳溝上的鐵皮屋x消失的龍池
霧裡薛圳第二支線(二)和平東路周學普故居、金華街、麗水街、永康街



城東
穿越齊東街,走讀清代米路古道、東城外最美日式宿舍群x東門土地公傳奇
漫步幸町-齊東詩舍《臺灣文學基地》日式宿舍群x台北最美文學聚落
漫步幸町《臺北琴道館》聆聽古琴、欣賞齊東街最美日式建築x臺北書道院
大安庄歷史散步。新生南路一段日式建築 x 建國南路清代古厝
東城門外的天空:李鎮源故居x紹興南村x中正紀念堂今昔
跟著水瓶子老師,走讀東門。臺北刑務所x華光社區x四六事件x金華官邸x青田七六


城西(萬華.西門町.大稻埕)
新起町至入船町的京都奇遇(一)西門紅樓x西本願寺x法華寺x心起町
新起町至入船町的京都奇遇(二)三十三間堂x三秀打鐵店x艋舺謝宅x青草巷
艋舺巷弄探險趣!清代古早巷x神秘清茶巷x華西街摸乳巷x啟天宮傳奇x華江整宅
西門町的前世今生。紅樓x天后宮x電影街x慈雲寺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前篇>千秋街x李春生紀念教堂x永樂市場x六館街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中篇>中和紡織x甘谷街x藝旦酒樓x蔣渭水大安醫院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後篇>波麗路x圓環今昔x寧夏夜市
大稻埕南段之旅-貴德街x陳天來故居x霞海城隍廟x太平町x法主公廟
巷弄學人文導覽-遺跡隱味.從河溝頭到新起町-機器局遺構x西寧市場x慈雲寺x艋舺將軍廟


城內
百年榮町建築與商業傳奇(一)西門x日日新報社x電話交換所x臺北信用組合
百年榮町建築與商業傳奇(二)菊元百貨x和泉時計x西村商社x大倉本店x辻利茶鋪
百年榮町建築與商業傳奇(三)西尾商行x新高堂書店x一六軒x古倫美亞唱片
臺北府城門的前世今生
從火車票房到四鐵共構--台北車站小故事


城南(古亭)
走讀城南-從清領、日治到近代。同安老街x​​紀州庵x萬新鐵路x廈門街
古亭巷弄遊蹤(一)金門街、同安街、廈門街、萬新鐵路古亭町x川端橋
古亭巷弄遊蹤(二)詔安街x善化堂x漳州警察新村
漫步錦町(一):從金華街穿越舊時空!錦町日式宿舍群x錦安古物市場
漫步錦町(二):百年油杉與山林課日式宿舍x臺灣電力株式會社
小山逛逛-蟾蜍山聚落探險趣x發現古圳道
藝居共生-寶藏巖歷史聚落散步
消失的眷村記憶-漫步永春街嘉禾新村
走走汀州路,尋找消失的萬新鐵路:公館x水源地x仙公廟x霧裡薛圳
從古亭到龍匣口:南昌路x孫立人將軍官邸x劉真校長故居x戴炎輝寓所
從南菜園到南昌公園:牯嶺街x百年骨科診所x方東美寓所x高等官職務宿舍

漫步昭和町(青田街/溫州街)
漫步昭和町。尋找清代水圳、日式建築與人文<北溫州>大院子x臺靜農故居x殷海光故居
漫步昭和町。尋找清代水圳、日式建築與人文<南溫州>加羅林魚木
浴火重生「大院子」溫州街最美的日式老屋x玻璃屋歐風餐廳
漫步昭和町-青田街日式家屋(一)16棟紀錄x青田書院x青田七六x遊山茶訪
漫步昭和町-青田街日式家屋(二)6棟紀錄x聲音光年x青田茶館x和合青田
走進臺北最美一條街!水瓶子老師講解老房子「青田七六」
百年相機品牌Leica進駐青田街,日式老屋打造「台北徠卡之家」
此巷不通-和平東路二段秘巷。沾美藝術庭苑x電影《飲食男女》拍攝地

南港.內湖.松山
黑鄉到黃金,南港蛻變ing!茄苳公傳奇x闕家古厝x懷舊街屋x經貿園區
內湖人文風情畫。梘頭福德祠x公民會館x水圳路x金龍禪寺
走讀松山前世今生。慈祐宮x饒河街x松山教會x陳復禮故居
虎豹老霸王:松山奉天宮、永春陂濕地公園

士林.北投
留住老北投!漢埔融合四百年(一)北投教堂x幸福牌自行車x貨物轉運站x北投市場
留住老北投!漢埔融合四百年(二)新北投車站x磺田福佑宮x番仔厝x周氏節孝坊
官邸、水圳與士林新街之旅(上篇)士林官邸X福德洋圳
官邸、水圳與士林新街之旅(下篇)郭家古厝X慈諴宮與潘宅X士林市場

淡水
走一夏淡江大學(五虎崗X海事博物館X宮燈步道X牧羊草坪X克難坡)與殼牌倉庫
搭輕軌遊滬尾-重返清法戰爭古戰場、走讀淡水生態之美。程氏古厝x公司田溪x沙崙海岸x石滬心
搭捷運遊淡水-漫步重建街山城聚落、體驗日式老屋之美。屎礐渡頭x米市土地公x戀愛巷x落鼻祖師x日本警官宿舍
「胡」說淡水四大廟宇與老老街(上篇)施坤山與黃東茂X敗滬尾X鄞山寺
「胡」說淡水四大廟宇與老老街(下篇)清水街龍山寺X清水祖師巖X重建街

新店木柵
搭纜車上貓空!挑戰千階步道、細說百年古剎「木柵指南宮」
輕舟擺渡尋訪遺世獨立的桃花源-灣潭x和美礦坑x董振良導演

新莊蘆洲
響徹世界的鼓聲「响仁和」製鼓達人王錫坤x臺灣神社獨木大鼓
新莊水文人文巡禮<上>百年古圳x保元宮x地藏庵x廣福宮x文昌祠
新莊水文人文巡禮<下>港口與廟街x慈祐宮x戲館巷x挑水巷x米市巷x潮江寺
蘆荻泛月(一)記憶河上洲_蘆洲李宅x湧蓮寺x保和宮x馬偕行腳x古早味切仔麵
蘆荻泛月(二)鷺洲隨筆_尋訪和尚港與洋樓古厝x鄧麗君之路x大廟口切仔麵
繁華落盡番仔園:浮洲茉莉花巷古厝群x濕地生態走讀

中和永和
搞不懂中和?!走讀瓦磘溝、廟子尾溝x廟美街x枋寮老街

更多..
東北角卯澳漁村,百年石頭屋-吳家樓仔厝x提籃觀音x小卷米粉

arrow
arrow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