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西路與南昌路交會處,有座南昌公園,公園裡大樹蔥鬱,還有樹齡逾百的老榕樹,是附近鄰里長輩散步休憩、婆婆媽媽閒話家常的地方。
這座看似平凡無奇的地方小公園,其實來頭不小。
日治時期,曾經是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的別墅,占地4413平方公尺,以竹為籬,蓋了一棟茅草屋頂的農家建築物,1899年6月落成,兒玉源太郎親自命名為「南菜園」。
建造南菜園的理由,其一是為了與當地居民交心。二來是因為他發現習慣吃蔬菜的日本士兵,在遼東作戰時因缺乏蔬菜,很多人得了壞血病,結果來到臺灣,一樣沒有蔬菜可吃,只能摘食野菜,官兵們因思念家鄉,士氣低落。為了提振軍心,兒玉源太郎特別開闢南菜園,每到假日便親自耕種,並鼓勵大家種菜,讓民間效仿。
南菜園除了培育多種蔬菜,據說還種有兒玉源太郎自日本帶來的藤樹,所以又雅稱「藤園」,他並自稱「藤園主人」。除了在此務農與讀書,也時常宴請地方仕紳文人喝茶下棋,並邀集日臺詩人開「聯吟大會」。
臺灣日日新報漢文部主任籾山衣洲曾負責管理南菜園,並在此居住,五年間編纂收錄了60多首的《南菜園唱和集》。
''古亭莊外結茅廬,畢竟情疎景亦疎。雨讀晴畊如野客,三畦蔬菜一床書。" 便是兒玉源太郎於南菜園吟詠的心情點滴。
兒玉源太郎於1907年去世後,長子兒玉秀雄將南菜園捐贈給臺灣婦人慈善會。
1922年臺北實施町名改正,南菜園附近因與兒玉源太郎之淵源,而被改為「兒玉町」。南菜園也成了日本指定的「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展示兒玉總督的相片、所用軍服、軍帽、茶碗、文鎮等物品,並設有小型神殿及縮小版銅像。
二戰後,南菜園由台灣省婦女會接收,分配給臺灣省政府任職的謝東閔和胞弟謝敏初兩家人居住。
1956年,南菜園發生火災,災後將茅草屋頂換成瓦片。1970年代,南菜園被拆除,改建為南昌公園。
▲南菜園現址為南昌公園
▲南菜園現址為南昌公園
▲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的別墅「南菜園」(圖片來源:國家影像資料庫)
▲台北市的南菜園為兒玉源太郎的宅邸,1896年6月落成,1941年被列為史蹟(圖片來源:科學の臺灣 )
南菜園旁的南福宮,裡面保存著一塊「北白川宮大妃殿下御歌碑」。
石碑的由來,是因1901年10月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遺孀能久親王妃富子,來臺參加台灣神社(圓山飯店前身)的鎮座式,並於10月30日上午參訪了南菜園。
在參訪南菜園之後,富子妃在方形色紙上寫下了「國の為たてし、いさをはもりそにの、山より高く、おもほゆるかな」贈與兒玉總督。意思是「兒玉總督為國之功績比玉山還高,令我不自覺地思念及景仰」。
後來,這段北白川宮富子妃的讚頌"御歌",被刻成了石碑,裝置在庭園內。
碑石是採用大屯山溪谷的士林石,石匠為稻富松市,石碑座和周圍的樹石布置則是由井手薰設計。
1941年3月17日,南菜園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大妃殿下御詠吟記念碑」舉行揭幕式,並請來了前台灣軍司令官兒玉友雄、臺灣總督小林躋造、台灣軍司令官本間雅晴等人列席參加。
戰後有許多日本時代的神社、雕像、石碑等都遭破壞,但這座石碑幸運被人妥善收藏,後移至公園旁的南福宮存放至今。
南福宮將「北白川宮大妃殿下御歌碑」直接崁在牆壁上,碑文正面朝外,以玻璃框保護
「北白川宮大妃殿下御歌碑」正面以玻璃框保護。只看到說明板
1945年日本戰敗後,日人陸續遣返,大批無法帶回的家具、陶瓷器皿、書畫骨董、和服飾品等等,有些贈送給友人,有些廉價拋售,還有些則不明原因流到市面。周邊也因而形成二手貨交易中心,家具從南昌路延伸到廈門街、牯嶺街則遍布骨董與二手書攤。
日本人走了,換成中國籍移民大量湧入,沿著日式宿舍周圍搭起簡易可遮風避雨的落腳處,並帶進各地的飲食習慣,燒餅、麵食、生煎包、江浙點心等等,南北口味的懷鄉菜餚,四處飄香,使南昌路、牯嶺街、福州街、寧波西街一帶,成為眷村味十足的外省商圈。
南昌路二段
南昌路二段、福州街一帶(今郵政醫院隔壁),日治時期有一棟華麗的歐式建築,為「古亭庄配電所」,提供臺北地區電力。後來改名兒玉町變電所,現為古亭二次變電所,原建築已拆除改建。
後方建築則是現在的「孫立人將軍官邸」,這棟官邸歷經三次以上的改建,最初是由日本著名建築師森山松之助設計興建,於1909年竣工;並在隔年大幅改建,作為高等職務官官舍。後於1929年改為日本政府台灣軍司令官官邸,是當時台灣地區最高軍事首長官邸。
這張照片為1910年,作為高等職務官員宿舍時期的樣貌。
古亭庄配電所(1910) 《問候台灣 1895~1945》
戰後,國民政府將官邸轉為「台灣防衛司令官邸」以及「陸軍總司令官邸」使用,孫立人是第一位住進將軍官邸的台灣將領。
孫立人將軍在二戰時期,於緬甸的『仁安羌戰役』一戰成名,而有東方隆梅爾之稱,在台灣近代戰史上有一席之地。可惜後來被蔣介石誣陷軟禁長達二十多年。孫立人將軍遷居台中後,這裡便轉做陸軍俱樂部。1993年起改「陸軍聯誼廳」對外開放,成為湘菜餐廳。
2004年臺北市文化局將此建物設市定古蹟,為紀念孫立人對台灣的功勳與貢獻,更名為「孫立人將軍官邸」,由雅鴿集團整修後重新開放。
延伸閱讀:揭開官邸神秘面紗!【雅鴿書院】和洋精緻料理x孫立人將軍官邸(前陸軍聯誼廳)
▲(市定古蹟)孫立人將軍官邸|南昌路一段136號
通過孫立人將軍官邸不遠,南南昌路一段,右手邊有個連鎖鍋貼店八方雲集的招牌,三連棟的雙疊樓街屋,吸引了我的目光。一樓有亭仔腳、二樓屋頂與磚牆之間有火庫起設計。屋瓦不確定是否還在,只見以鐵皮包覆著。
三連棟街屋的右邊兩間(八方雲集和美佳莉),在日治時期是一家赫赫有名的大藥局,叫「南門藥局」,店主福田馬吉因經營藥局致富,後來還擔任古亭町市場社長一職,是相當成功的企業家。
▲南昌路一段127號紅磚建築
續往前行,雙號側還有六連棟紅磚造街屋,更是精彩。可惜立面與柱子全被店家凌亂的招牌破壞與遮蔽。
▲南昌路一段132號~96號紅磚造街屋
▲南昌路一段132號~96號紅磚造街屋
紅磚街屋的側門,也有許多細節值得欣賞。仔細觀察二樓露臺洗鍊的轉角與洞孔設計,搭配一樓屋簷優雅的弧線,想像一下,如果拿掉雨遮和二樓的外推牆,原本應該是很雅致的。
▲南昌路一段108巷側面入口
【市定古蹟:骨科診所及住宅】
來到南昌路一段與寧波西街交叉處,第一銀行路口左轉,一幢古色古香的二層樓木造樓房出現在眼前。
這棟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建築,在日治時期是一間骨科診所。
現為市定古蹟的骨科診所,建於1920年代,分為前後兩棟,前棟為日本人開設的骨科醫院,後棟則是醫生的住家。
戰後,這棟日本人私產被國民政府接收,作為公務人員單身宿舍,前棟為臺灣省農林廳的單身宿舍,後棟為民政廳地政局高階長官宿舍,前地政局局長沈時可曾居住於此。後來做為農委會漁業署及內政部員工眷舍。
▲(市定古蹟)骨科醫院及住宅|寧波西街60號、60-1號
木造兩層樓的診所,在其他地區幾乎可說是非常罕見;且建築外觀和內部隔間如診療室、病房、候診室、藥房等仍多維持原貌。2007年登錄為台北市市定古蹟。不過轉眼也過了15年,只是任憑風吹雨打,沒有整修計畫,讓人焦急呀!
▲(市定古蹟)骨科醫院及住宅|寧波西街60號、60-1號
寧波西街上,還留存著幾棟戰後的矮建築。靠近牯嶺街口的四連棟店屋,屋頂覆蓋著鐵皮與瓦片。
最右邊的「鍾髮」男士理燙髮店漂著五六十年代的氣氛,門口還有老式理容院的旋轉霓虹燈。
寧波西街一帶,麵食店特別的多;純正上海口味的「康記老麵包子」,是汀洲路包子老店康樂意的師傅開的店。
滿滿海鮮的「福井」麵疙瘩,深受學生上班族喜愛,隔壁的「四海包子」也是30年老店,泉州街「林家乾麵」傻瓜乾麵配上魚丸湯,吃不膩的樸素滋味。「江蘇老宜記」的炭烤燒餅、蟹殼王,是逛完南門市場,順路帶的點心。
▲寧波西街、牯嶺街口
【牯嶺街:二手書街與郵幣街】
牯嶺街因鄰近郵政博物館,吸引許多集郵社、郵幣社在此設立據點,與重慶南路二段、南海路共同組成台北市知名的郵幣街,是古錢幣、郵票藏家流通、買賣的場所。
▲寧波西街、牯嶺街口
其實牯嶺街早在清朝末年已開闢,早期是龍匣口街的一部份,牯嶺街貫穿其中,是古亭庄到龍口庄之間的主要道路。
日治時期牯嶺街被規劃為日本高級文官和帝大教授的宿舍區,日本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臺大校長錢思亮,都曾經居住在此。在牯嶺街上,仍然保有幾棟該時期的建築物。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戰敗,許多準備返國的日本人,為籌措旅費,便將一些難以攜回的書籍、字畫等物品隨地擺攤求售,牯嶺街的「舊書攤」因而聚集起來。
1949年,中華民國軍公教人員陸續遷入,使得舊書來源更加豐富,並以牯嶺街為中心,擴大到鄰近的福州街、廈門街及南海路一帶。不管是一般民眾、大學教授、研究人員或學生,都會來這裡買書。
牯嶺街舊書攤總數在極盛期曾多達二百餘家,其中部分舊書攤擴大營業成為舊書店;例如牯嶺街17號的「松林書局」,是牯嶺街的第一家舊書店,也是以擺舊書攤起家的。
經過歲月的洗禮,松林書店的外觀雖顯斑駁,但卻是少數維持原貌的二手書店,店內藏書數量頗豐,甚至堆到門外面。跟老爺爺打個招呼後,拍了一張照片留念。
▲松林書局|牯嶺街17號
【日本憲兵分隊所。牯嶺街小劇場】
牯嶺街靠近南海路的「牯嶺街小劇場」,原本是一棟木造房舍,日治時期為日本憲兵分隊所,戰後改為台北市政府警察局第七分局。
1954年改建為磚造建築,並調整警局名稱為「中正第二分局」,使用至1993年止。後來中正第二分局遷離,建物交由台北市政府新聞處管理,初期設立「中正二分局小劇場」,並正式對外公開徵選委託營運管理單位。
2001年由趙自強帶領的「如果兒童劇團」取得經營管理權,同時更名為「牯嶺街小劇場」,在這裡為孩子們帶來無數精彩的戲劇演出。2005年7月之後,改由王墨林主持的「身體氣象館」統籌劇場的經營管理至今。
全館分為兩棟建築結合形式。前棟為兩層樓高,採日式磚造建築,一樓為大廳、公共空間,二樓則為藝文空間;後棟為三層樓高建築,包含實驗劇場、行政辦公室、排練場等。是臺北市第一個推動閒置空間再利用,轉化成藝文空間,並委由民間經營之場地。2014年登錄為台北市歷史建築。
▲(歷史建築)原警察局中正二分局‧牯嶺街小劇場| 牯嶺街5巷2號
▲(歷史建築)原警察局中正二分局‧牯嶺街小劇場| 牯嶺街5巷2號
從牯嶺街小劇場折返,沿著牯嶺街往和平西路方向前行。
走進牯嶺街,不禁聯想到楊德昌導演的經典電影「牯嶺街青少年殺人事件」。這部片改編自1961年發生於牯嶺街的真實案件,透過一樁青少年的情殺事件,描寫出早期台灣社會的生活百態與人物群像。命案地點就在牯嶺小劇場旁的巷弄裡...
雖然電影取景地不在現今的牯嶺街上,但透過導演細膩的拍攝手法,重現1960年代古亭地區的樣貌。
↓2016年《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25周年重映正式預告(影片來源:中影TWCMPC,外部連結如遭刪除,請見諒)
早年牯嶺街與重慶南路三段27巷巷口
【高等官職務宿舍:校長官邸】
福州街經濟部正對面,成排圍牆內,有三棟建於1928年高等官職務宿舍,是當時臺北帝國大學校長宿舍。
改朝換代之後,臺北帝大由臺灣大學接管,自臺大創校以來,皆為校長等高層主管之官邸。首任校長羅宗洛,至歷任校長在任期內都居住在此,任期滿後就遷出,成為學校的傳統。其中又以擔任臺大校長近20年,前監察院長的父親錢思亮一家居住時間最久。
庭院植栽茂盛,高聳的圍牆與大門,門禁森嚴,低調而神秘。光看大門與柱燈,就十分氣派,可見得當年校長的社會地位與職階相當高。
▲(市定古蹟)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福州街20號
某日路過時,正巧遇到施工單位在庭園內進行整修,工作人員敞開半邊門進出。我趕緊從門口拍下一張照片做紀錄。
結合日式與西式的木造宿舍,一字型的外觀,中央有氣派的車寄;屋頂覆蓋水泥瓦、牆面包覆歐式雨淋板,並有突窗設計,是典型的和洋混和式建築。
▲(市定古蹟)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福州街22號
與福州街22號宿舍隔了一條小巷子的福州街26號宿舍,臺大規劃給卸任校長使用。
1970年6月,錢思亮轉任中央研究院院長後也搬遷到這棟房子。門前這棵受文化局指定保護的麵包樹,樹齡已逾60年,枝繁葉茂,站在樹蔭下甚是涼爽。
▲(市定古蹟)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福州街22號
從福州街轉進牯嶺街60巷,大宅院裡,茂密的樹木,被風吹得沙沙作響。
走進寂靜的巷弄深處,更是讓人驚嘆不已。牯嶺街60巷2號、4號、6號連續三棟台大教職員宿舍,雖因長年無人居住略顯殘破,但仍難掩昔日風華。
其中牯嶺街60巷4號,是臺大哲學研究所教授方東美寓所。
方東美晚年建立新儒學體系,被推崇為新儒學的哲學起源,門生包括前行政院長李煥,蔣故總統經國先生也曾來此請益。
方東美寓所建於1929年,其建築形式與60巷6號建築相同,為獨棟宿舍,屋頂四批落水,配置接近一字型平面。屋身使用雨淋板,搭配典型的木格窗、內部牆面則採用編竹泥牆,兩棟建築木料都是珍貴的檜木。
6號的木格窗保存非常完整,2004年台北市文化局進行會勘時,學者專家都認為相當難得。當時2號、6號都還有人居住,4號的方東美寓所雖已荒廢,但三棟建築都在2005年獲指定為市定古蹟。
牯嶺街60巷2號則尚未展開整修
▲(市定古蹟)牯嶺街高等官舍群|牯嶺街60巷2號
▲(市定古蹟)牯嶺街高等官舍群|牯嶺街60巷2號
近日得知4號、6號兩棟即將完成修復,真是好消息!(照片拍攝日期2019/1/15尚未整修)
牯嶺街60巷4號方東美寓所(2022/2/25拍攝,即將完成整修)
▲(歷史建築)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方東美寓所|牯嶺街60巷6號(拍攝日期2022/2/26 已近完工)
牯嶺街60巷4號方東美寓所(2022/2/25拍攝)
牯嶺街60巷4號方東美寓所之後庭園(從隔壁大樓花園側圍牆2022/2/25拍攝)
牯嶺街60巷6號(2019/1/5拍攝,尚未整修)
牯嶺街60巷6號(2019/1/5拍攝,尚未整修)
6號宿舍正面沒有入口玄關,庭院種植許多高大喬木,庭院左側及右後方有增建多處房舍。
牯嶺街60巷6號同時修復(2022/2/25拍攝,即將完成整修)
▲(歷史建築)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牯嶺街60巷6號(拍攝日期2022/2/25 已近完工)
【南菜園日式宿舍群】
牯嶺街東側的街廓,包含牯嶺街81巷4號、6號、8號,以及南昌路2段2巷2、4號是市定古蹟「前南菜園日式宿舍群」,位於前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別院「南菜園」北側。
這一批住宅多以南北向規劃,前後配置有庭院,以植栽營造優美的環境,保有日治時期公務員宿舍群之特色。戰後由臺銀負責管理,原本臺銀打算將宿舍售出,在民間團體極力搶救下,才得以保存。
目前此區正緊鑼密鼓地整修中,期待早日完工,再現城南書香人文風貌。
散步路線:南昌公園(南菜園)→南昌街二段(孫立人將軍官邸>紅磚屋)→寧波西街(骨科醫院及住宅)→牯嶺街(郵幣社>松林書局>牯嶺街小劇場)→福州街(臺灣大學日式宿舍)→牯嶺街60巷(臺灣大學日式宿舍、方東美寓所)→牯嶺街81巷→南昌路(南菜園日式宿舍群)
※本篇所有照片為本人拍攝,版權所有。禁止截圖或下載。
參考資料
1.國家文化資產網(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福州街22、24、26號)
2.台北市政府公告-96/4/11牯嶺街高等官舍群、臺大日式宿舍指定古蹟
【更多走讀.散步】
▌臺北城東
>穿越齊東街,走讀清代米路古道、東城外最美日式宿舍群x東門土地公傳奇
>漫步幸町-齊東詩舍《臺灣文學基地》日式宿舍群x台北最美文學聚落
>漫步幸町《臺北琴道館》聆聽古琴、欣賞齊東街最美日式建築x臺北書道院
>大安庄歷史散步。新生南路一段日式建築 x 建國南路清代古厝
▌臺北城西(艋舺‧西門‧大稻埕)
>台北|艋舺巷弄探險趣!清代古早巷X神秘清茶巷X華西街摸乳巷X啟天宮傳奇X華江整宅
>台北|西門町的前世今生。西門紅樓X天后宮X電影街X刺青街X電影公園X慈雲寺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文人雅士的足跡<前篇>大稻埕懷舊小旅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文人雅士的足跡<中篇>大稻埕懷舊小旅行
>領事館、洋行與藝旦酒樓、文人雅士的足跡<後篇>大稻埕懷舊小旅行
>大稻埕南段之旅-貴德街x陳天來故居x霞海城隍廟x太平町x法主公廟
>巷弄學人文導覽-遺跡隱味.從河溝頭到新起町-機器局遺構x西寧市場x慈雲寺x艋舺將軍廟
>從火車票房到四鐵共構--台北車站小故事
▌臺北城南
>走讀城南之美-從清領到近代的時空紀行。同安老街x 紀州庵x萬新鐵路x廈門街
>尋找清代水圳、溫州街老屋與人文速寫<上>搞懂堀川、瑠公圳、霧裡薛圳x一期一會加羅林魚木
>尋找清代水圳、溫州街老屋與人文速寫<下>紫藤廬x殷海光x臺靜農x立石鐵臣x大院子
>走讀城南之美。同安老街X紀州庵X萬興鐵路X廈門街,從清領到近代的時空散步
>浴火重生「大院子」溫州街最美的日式老屋x玻璃屋歐風餐廳
>古亭町巷弄散步(一)南昌路家具街x孫立人將軍官邸x臺大宿舍戴炎輝寓所
>古亭町巷弄散步(二)寧波西街x牯嶺街x百年骨科診所x方東美寓所x南菜園日式宿舍群
>青田街日式老屋散策。聲音光年X青田七六X遊山茶訪XLeica Store
▌木柵景美
>搭纜車上貓空!挑戰千階步道、細說百年古剎「木柵指南宮」
>
▌南港內湖
>黑鄉到黃金,南港蛻變ing!茄苳公傳奇X闕家古厝X懷舊街屋X經貿園區走讀
>內湖人文風情畫。梘頭福德祠x公民會館x水圳路x金龍禪寺
▌淡水
>走一夏淡江大學(五虎崗X海事博物館X宮燈步道X牧羊草坪X克難坡)與殼牌倉庫
>搭輕軌遊滬尾-重返清法戰爭古戰場、走讀淡水生態之美。程氏古厝x公司田溪x沙崙海岸x石滬心
>搭捷運遊淡水-漫步重建街山城聚落、體驗日式老屋之美。屎礐渡頭x米市土地公x戀愛巷x落鼻祖師x日本警官宿舍
▌新莊三重
>響徹世界的鼓聲「响仁和」製鼓達人王錫坤x臺灣神社獨木大鼓
>新莊水文人文巡禮<上>百年古圳x保元宮x地藏庵x廣福宮x文昌祠
>新莊水文人文巡禮<下>港口與廟街x慈祐宮x戲館巷x挑水巷x米市巷x潮江寺
▌中和永和
> 搞不懂中和?!走讀瓦磘溝、廟子尾溝X廟美街、枋寮老街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