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留住老北投!漢埔融合四百年(一)北投教堂x幸福牌自行
天氣冷颼颼,想來北投泡個湯。來北投泡湯,如果搭捷運淡水線,通常都是在北投換車,直達「新北投」,回程也是從新北投站匆匆離去。

如非北投在地人,大概跟我一樣不知道有「老北投」這地方吧!

一百多年前,臺灣還是日本統治的時代,住在臺灣的日本人,在思鄉情懷下,於北投開發了溫泉遊憩區,可泡湯賞景、飲酒作樂,此區稱為「新北投」,而從前北投火車站周邊,臺灣人生活居住的老社區,就是「老北投」。

文章標籤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jpg
天公廟到底是在拜誰?虎邊龍邊該走哪一邊?藻井的由來與蜘蛛網有關?

身為五年級後段生,對台灣民間信仰、廟宇建築,其實很陌生。雖然從小常跟家人到廟裡拜拜,但多半是順應大人要求,持香做做樣子,反正有拜有保庇,沒拜靠自己。甚至打從心底覺得宗教信仰,多半是鄉愿迷信;殊不知民俗信仰與台灣早期社會,有很大的關聯呢!


260661677_4828210667197939_803751163502875170_n.jpg

文章標籤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over2.jpg
台灣早年水運發達,舟楫往來,碼頭邊上人群匯聚。攤商小販,便沿著河岸擺攤做生意,形成市集。現在都會區裡頭,雖然已經看不見河流,但只要找到傳統市場,過去多半有一條水圳,或者溪河流過。

士林夜市當然也不例外。

接續上一篇,福德洋圳從士林官邸流出,越過中山北路五段,經過文林路,我們走進士林地區最繁華的商圈「士林夜市」。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ove1.jpg
士林原本是平埔族「麻少翁社」居住地,明末清初漢人陸續由淡水溯基隆河入墾,因當時多產蘭花,故舊名「蘭林」。清代中葉改稱「芝蘭」,又稱為「八芝蘭」。清末因文風蔚起,士林儒生參加科舉考試錄取者甚多,地方士紳便提議將八芝蘭改稱「士林」,寓意「士子如林」。

士林位於臺北市北部,東北部與大屯火山群相鄰,西南側被淡水河、基隆河環抱,並有外雙溪與磺溪等流過;下游平原有來自大屯山脈外雙溪的清澈溪水,灌溉農田,可種出香甜糯米,米食美味人人誇,俗話說:
士林米糕 尚出名

士林米糕 呷有唰 一口接一口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over02.jpg

▊瑠公農田水利會,誰的財產?

提到SOGO百貨忠孝館,除了瘋狂的百貨周年慶,牆上的「小小世界鐘」是許多人記憶的一部分。

每逢整點前,大小朋友會聚在門口等待,時間一到,色彩繽紛的時鐘裡,就會轉出代表各國的人偶,隨著《小小世界》主題旋律,手舞足蹈,模樣相當可愛,充滿童話幻想,讓人駐足流連。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over.jpg

離開鄞山寺,過馬路後走學府路73巷,進入淡水在地人與學生的生活圈。前面提到的庄仔內溪,這條路上還能找見到它的明渠。

學府路銜接仁愛街,攤商越來越密集,飄出大鍋熬湯的陣陣香氣,不到11點,大夥已經飢腸轆轆了!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over.jpg
淡水境內有座山,叫做虎頭山。北邊大屯山脈的火山熔岩蜿蜒而下流至虎頭山,將淡水切成五條如龍爪般的陵尾線,有「五爪脈」之稱,這五座丘陵,就叫做「淡水五虎崗」。從河口自西而東,五座山崗分別為球埔、砲台埔、崎仔頂、大田寮、鼻頭崙。
InkedLINE_ALBUM_2021.11.04-「胡」說淡水四大廟宇與老老街_211104_LI.jpg
第一崗「球埔」位在現今的淡水高爾夫球場、滬尾砲台一帶

文章標籤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霧裡薛圳第三支線:溫州街52巷x龍泉市場x奇幻怪怪屋x浦城街
瑠公圳曾經是台北盆地早期重要的灌溉水源,大大小小的溝渠,星羅棋布的圳道穿流在大臺北農田。記得小時候,家住延吉街,當時忠孝東路還沒打通,附近有許多水溝與菜園,放課後,小孩成群來到溝仔邊,摸魚、撈蝌蚪、比賽放紙船,玩得一身是泥。

但是不知何時開始,這些河溝圳道便逐漸消失,農田瞬間蓋滿了大樓,原有的水圳被下水道取代,僅留下部分圳道遺跡,在巷弄中微弱喘息著。

清雍正年間,漢人來到台北盆地開墾,早年是利用陂塘來灌溉,後來就有周姓人家十人分成七股,從上游景美溪引水,將陂塘串聯在一起,成為一個供水系統,這就是「霧裡薛圳」。西元1735年完工通水,比知名的瑠公圳開發更得早
。而後日治時期1901年公告為「公共埤圳」由官方修介入整合繕整,到1915年才被水利組合買下。

文章標籤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00.coverIMAG3235.jpg
公館附近有一座小山,當地人稱「蟾蜍山」,山城裡的古道從清朝開始就是進出台北盆地的主要道路。
循著階梯往上走,放眼望去,低矮房舍依山而建,充滿濃濃的歷史風情,侯孝賢導演電影「尼羅河女兒」的主要場景也在這裡。

蟾蜍山聚落有許多出入口,我從公館圓環沿著羅斯福路四段119巷,走5分鐘到達山城的正面,聚落分成兩大區,先走東側起伏的山徑,到達頂端後,穿過民宅間的曲徑,盤桓而下回到山腳;接著想走西側山城,陡長的階梯才走到一半,就聽到狗吠聲此起彼落,嚇得我趕緊繞道。

文章標籤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coverIMAG1218.jpg
位於國防醫學院旁,汀洲路與永春街一帶的嘉禾新村,清領時期屬瑠公圳林口支線所灌溉之林口庄農地。

日治時期,日軍在這裡設置馬場與倉庫;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轉為「日本砲兵聯隊營房」用地。戰後國民政府遷台,由陸軍總部接收,做為後勤司令部通信學校的修理廠及庫房。


民國三十八年,陸軍總部保留原有營房改建成眷舍,分配給服務於陸軍總部的官兵,同時也在周邊興建不同等級之眷舍,形成高低錯落的眷村建築群。獨特的巷弄空間紋理,是社區集體記憶的空間。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OVER95669.jpg
【公館的起源與文山】
說到公館,不少人會想到台灣大學對面,可以逛街看電影、有許多美食小吃,人潮擁擠的鬧區商圈。

其實,公館這地名並非台北市僅有,其他如苗栗、台中、屏東等等,全台灣各地都有「公館」這個地名。

文章標籤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COVER.jpg
位於公館水岸旁的「寶藏巖」它的歷史軸線,不但有俗稱「觀音媽廟」的百年古剎寶藏巖寺,更泛指這座廟附近延伸出的歷史聚落。

此聚落主要由60-70年代的違章建築所形成,這些房子依山傍水而建,蜿蜒錯落且複雜,呈現臺灣特殊的山城聚落樣貌。1980年代隨著公館地區的發展,市府開始整頓山區違章建築,受到相關文化學者、社運人士及居民的關注,積極奔走,爭取保留。

1999年以「共生」概念,結合當地特殊的地理環境與聚落生態,發展成今日的「寶藏巖國際藝術村」。2006年《紐約時報》曾將該聚落報導為台北最具特色的景點之一,與當時全世界第一高樓台北101並列。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elfieCity_20191203143630_org.jpg
昔日東城門外是一片泱泱水田,日本人統治台灣後,逐漸往城東發展、創辦學校、設立工廠,興建住宅,當時較熱鬧的地方是現在信義路二段45巷至東門外市場,有三十多家店舖,雜貨店、布行、肉攤等,商店大多是本地人開設的。

杭州南路以西是機關、學校,杭州南路以東地方,在仁愛路以南為商店、住家,仁愛路以北地勢較低窪則為農田,齊東街到新生南路一帶有農田。1934年,這些低窪農田也改建為房舍,如林森南路、臨沂街、齊東街、泰安街、鎮江街、青島東路等均有散布很多日式軍眷及公家宿舍。戰後這些日式宿舍由政府接收,改成官員宅邸。

延伸閱讀:穿越齊東街,走讀清代米路古道、東城外最美日式宿舍群x東門土地公傳奇

文章標籤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城南】漫步昭和町-青田街日式家屋(一)16棟紀錄x青田書院
從車水馬龍的和平東路,轉進靜謐的青田街巷弄,一棟棟黑瓦斜頂的木造建築,隱身在花木扶疏的庭院中。老樹向外伸展枝椏,茂密綠茵鋪天蓋地,宛如喧囂鬧市中的秘境,因而有「城市綠寶石」的美譽。

1920年代日本人創建臺北帝國大學、高等商業學校、臺北高校等,聘請日籍教授來臺,並在溫州、青田街一帶興建一百多棟木造家屋,形成一塊充滿學術人文氣氛的聚落,稱為「昭和町」。

這一些南北座向的家屋,每一戶面積約一至兩百坪,家戶庭院都種植了各種亞熱帶喬木。而臺灣所蓋的日本建築也和日本不太一樣,為了增加通風性,地板和天花板都做得比日本的高,並大量使用不易腐朽的檜木建材,以應付臺灣潮濕氣候。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有不少房子設計成開放感十足的和洋混和樣式,尤其青田街是學者教授自資興建的住宅,所以也比較講究。

文章標籤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城南】漫步昭和町-青田街日式家屋(二)6棟紀錄x聲音光年x
日治時期包括青田街、溫州街、永康街與和平東路一段一帶,稱為「昭和町」,是當時為了因應臺北帝國大學(今臺灣大學)與臺北高等學校(今師範大學)相繼設立後,所興建的教師宿舍群。

其中,青田街是1930年代由臺北帝國大學教授,及臺北高商佐教授等人發起的教授住宅區,這裡的住宅是由學人教授自資興建,往東單數巷主要是「大學住宅」,往西雙數巷是「高商住宅」。

特地蒐羅青田街所有的日式住宅,其中「大學住宅」請參考這一篇:

文章標籤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COVER2021.04.jpg
你有多久沒來基隆了?橋媽大概有十年了吧(笑)
我對基隆的印象,還停留在老舊的屋舍、壅塞的交通
以及五花八門的廟口小吃。

其實,基隆早就不一樣囉!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1.041.jpg
離開金龍肉羹,接著前往近年基隆熱門景點-正濱漁港
這裡原本是沒落的小漁港
低矮的公寓,漆成色彩繽紛的彩色屋
充滿浪漫的異國色彩

FC74211C-0711-4A1F-A804-73B8844C8764.jpg

文章標籤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城南】漫步錦町(二):百年油杉與山林課日式宿舍-山物所x臺
金華街、杭州南路二段、金山南路二段到師範大學圖書館校區西側一帶,是日本時代的「錦町」,自1920年代起,逐漸發展成住宅區,當時為台灣總督府專賣局、總督府山林課、台北刑務所及台北帝國大學教師及官員的居住區。

【城南】漫步錦町(二):百年油杉與山林課日式宿舍-山物所x臺延伸閱讀:錦町漫步(一):從金華街穿越舊時空。錦町日式宿舍群x錦安古物市場

其中座落於金山南路二段203巷兩側,高聳的樹木,成排的日式木造建築,原為日治時期總督府山林課的員工宿舍群,靜謐的巷弄,散發著悠緩的氣氛。

文章標籤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城南】漫步錦町(一)從金華街穿越舊時空!榕錦時光x錦町日式
錦町位於台北城的東南側,範圍涵蓋金華街、杭州南路二段61巷,金山南路二段,師範大學圖書館校區西側一帶。

自1920年代起,住宅區逐漸從錦町的西側往東側發展,1930年,成立了錦町住宅信用組合,在錦町、千歲町附近興建了「御園村」,規劃以官吏和會社員為對象的住宅,標榜鄰近台北帝國大學、台北高校,是與學者為鄰、遠可眺望觀音山脈的優雅閑靜住宅區。

當時多為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灣總督府山林課、台北刑務所及台北帝國大學教師及官員居住,形成教育者和官員的聚居地。戰後,這些房子大部分由林務局接收,仍作為宿舍使用。

文章標籤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6E061DB-2562-48C0-AE2A-1E23A89E9DE1.jpg
凡是蘆洲人,應該聽過「和尚洲」這個蘆洲古地名吧!揭開歷史,的確與和尚有關。

早年
地主為了減免稅賦,會將土地捐贈給廟宇,再以佃農身分租回耕種。早期蘆洲的土地,大多為關渡宮所有,關渡宮的僧侶會往返蘆洲收租穀,並設置收租的公館,被稱為「和尚厝」、渡船頭稱「和尚港」,由於和舊名河上洲發音相近,久而久之,就被稱做「和尚洲」。

※關於蘆洲地名的演變,請見這一篇

文章標籤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0.COVER.jpg
古時候的蘆洲,是淡水河沖積而成的沙洲埔地,地勢低漥,河水環拱,好像浮在河川之上,故名為「河上洲」。百年前《淡水廳全圖》更將蘆洲地名標示為「咸草埔」,不難想像當時蘆洲種植鹹草(藺草)的盛況。

蘆洲還有一個古地名叫「和尚洲」,與關渡有深厚的歷史淵源。

講到關渡,是由凱達格蘭族語「Kantou」而來,發音接近「干豆」。關渡有一座天妃廟,也就是現在的關渡宮,是北臺灣最古老的媽祖廟,俗話說「南有北港媽,北有干豆媽」指的就是關渡宮。

文章標籤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D72A6E1-AB6B-4522-93F8-9CA7B7F28FEF.jpg
開店超過40年的廖家牛肉麵
原本是位在華光社區裡的人氣麵店

2013年,眷村遭到拆除
廖家牛肉麵搬到金華街重起爐灶

文章標籤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02396.jpg
青田街在日治時期是臺北帝國大學(臺灣大學)、台灣總督府高等學校(師範大學)日籍教授及眷屬的住宅區,當時被稱做為「昭和町」

臺北帝國大學在籌畫初期,向日本本土延聘教授來台,但是卻面臨住宅短缺的問題;校方一方面開始在今溫州街一帶興建職務宿舍,當時被稱為「大學官舍」,另外也在今日青田街規劃宿舍用地,提供教授購地建屋。

青田街單號巷5,7,9,11巷,是臺大教授自資興建的家屋,每一棟建築都不一樣、各有特色。而雙號巷6,8,10巷則是師大教授的住宅區。

文章標籤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jpg
車水馬龍的臺北精華地區、捷運東門站附近,在日治時期曾經有一座監獄。

這裡關過抗日人士羅福星、民主先驅蔣渭水,還處決過二戰時盟軍的戰俘。戰後,隨國民政府遷台的軍隊及家眷在這裡落腳,逐漸形成聚落「華光社區」。知名的廖家牛肉麵、新鮮豆漿,杭州小籠湯包就是來自這裡。

然而在2007年,政府拋出「四大金磚」計畫,打造台北六本木,強硬拆除被視為都市毒瘤的眷村,使華光人仿若成了金磚上的難民。

文章標籤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01.COVER.jpg
和平西路與羅斯福路口,繁忙的商業大樓後方,有一棟紅磚建築,像被遺忘似的隱身在大樓裡側。
二層樓磚造樓房,像極了日本時期的糧倉建築,但我不清楚他的來歷為何,持續觀察了十多年,一直呈現著廢墟狀態,且早已沒了屋頂。

81434.jpg
廢墟旁有一條與南昌路大致平行的老巷弄,和平西路一段10巷,從前與同安街相連,為通往艋舺淡蘭古道的其中一段。

文章標籤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COVER.jpg
和平西路與南昌路交會處,有座南昌公園,公園裡大樹蔥鬱,還有樹齡逾百的老榕樹,是附近鄰里長輩散步休憩、婆婆媽媽閒話家常的地方。

這座看似平凡無奇的地方小公園,其實來頭不小。

日治時期,曾經是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的別墅,占地4413平方公尺,以竹為籬,蓋了一棟茅草屋頂的農家建築物,1899年6月落成,兒玉源太郎親自命名為「南菜園」。

文章標籤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00.cover97674.jpg
臺灣的素食人口,在世界排名第二,佔總人口約12-13%,僅次於印度,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也因此讓蔬食餐廳有如雨後春筍般,一家接著一家展開。

文章標籤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00.cover97970.jpg
近年因為環保議題備受關注,全球掀起「Vegan」(純素、無奶蛋)風潮
讓吃素不再只是宗教人士的修行
更是注重健康、體態,關注環保人士極力推倡的健康餐飲。

但是,即使是無肉不歡的葷食主義者

文章標籤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coverIMAG5488.jpg
淡水,是個歷史悠久的小鎮,山河環繞、景緻優美,特殊的地勢環境與外來統治的背景,孕育出淡水獨特的異國情調與美景。
淡水,也是台北近郊最熱門的旅遊景點,每到假日,河堤老街一帶總是擠滿人潮,搭渡輪、騎鐵馬、吃鐵蛋賞夕陽,成了都會人的小確幸。

不過,今天導覽老師要帶大家看看不一樣的淡水,我們不走金色海岸或老街,直接奔往山崗,從昔日「淡江八景」之一的淡江大學,來感受淡水人文之美。


文章標籤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0E5DDFB-7EC3-4D9F-B0BF-CB89D3CEA4CB.jpg
青田街、溫州街一帶昔稱「昭和町」,日治時期曾經是日本教授的聚居地。尤其青田街是日本人購地、設計興建自己住家的大學社區,風格不一的建築樣式,成為此區的特色之一;各家庭園廣植樹木,在陽光透射下,光影斑斕、形成美麗的綠蔭走廊,被譽為「臺北市最美麗的一條街」。

走進青田街,讓人不自覺的放慢腳步,聆聽鳥鳴風聲,感受都市裡難得的恬靜時光。

CA8AC001-E185-49BF-AEB1-872FFDE0588E.jpg
這棟位在青田街六巷3號的和洋混和風建築,約建於1930年代,原為日治時期來臺任教的臺北帝國大學教授,下條久馬一的宅邸。

文章標籤

Joe's mom(橋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